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85章

作者:疯神狂想

除了2017年业界传出杭市有出土有曜变碎片之外,包括昆市一藏家,一直在展示其珍藏的完整器“曜变盏”。

同时,霓虹也有一只盏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其就是第五只曜变盏。

这些盏,不管是否是曜变盏,哪怕最后被认同了,其实也改变不了建盏曜变盏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曜变盏实在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曜变盏这么少呢?这一点国内的建盏制作大师早有论述。

曜变盏的形成,大概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

为何这么少呢?原因应该是技术太难。

用行业话来讲,那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外事件。

是没标准、没答案、没办法掌控的技术。

现代烧制困难,想要一件,甚至是想看一看,还得去霓虹看?这就让人比较憋屈了!

你不是要当宝贝吗?那我就多烧制一些,甚至比古代那三件还要漂亮。

只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可真不容易。

首先,你要先了解,曜变是什么?

“曜変”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万历年间,原是“窑变”之意。

霓虹室町时代的文献《君台观左右簿记》记:“传闻初开窑……曜变”。

建盏,说穿了就是宋人斗茶用的小茶碗,为什么古今所有人都喜欢?

那是因为建盏中的窑变天目,真的很漂亮。

霓虹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的确,此碗因自然窑变而产生的纹样,就如令人置身于深夜的大海边,望见了璀璨万端的星空。

而那星空中则深藏了万千奥秘,宛若不可知的浩淼宇宙一般。

之所以说此碗是举世无双的珍品,是因为将曜变天目茶碗放在黑暗之中,它的耀斑便会闪出略显妖异的光芒来,颜色变幻,高深莫测。

虽然这茶碗直径也就只有12厘米,却能令观赏者们对之产生有关宇宙星空的联想。

关于曜变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前说法很多。

如日本学者山其一雄提出的:“曜变的蓝色辉光不是釉的因素,但可能它起因于釉上存在的一层薄膜,由于薄膜导致光的干涉而产生蓝色辉光,正像水面上的.油膜或照相透视上减反膜那样。”

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曜变现象是由于硅的偏析,在釉面形成了一层几千埃到1毫米厚的薄膜。

薄膜与釉的本体,分别为亚稳分相与不稳分相,从而形成结构上的界面反射。

釉色曜变的光学原理是,薄膜干涉造成曜变天目釉的形成。

工艺因素主要是釉的成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釉层厚度和冷却速度等。

当然,你就算是掌握了这所有工艺,最后得到的耀斑天目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还是说存世的那几只,霓虹的三只名字就完全不同。

静嘉堂文库藏的那件叫“稻叶天目”,这只曜变盏被国际公认为天下第一碗,并有“碗中宇宙”之称。

然而当三菱集团第四代掌门人岩崎小弥太,得到该盏时,却连连说自己不配使用。

并且终其一生未用其喝过茶,为什么岩崎小弥太会产生这样的念头?这盏究竟什么来头?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坐落于霓虹东京世田谷区,由三菱集团第二代社长岩崎弥之助和四代社长岩崎小弥太父子两代人共同创立。

主要用以收藏各种古籍善本,迄今为止美术馆藏有国宝7件,重要文化财84件,古籍20万册。

“静嘉堂”的名称取自《诗经·既醉》中的“其告维何,笾豆静嘉”。

意思就是以什么祭告祖先,洁净美好的祭品。

故静嘉有着洁净美好的寓意,这应该很出乎国人的意料之外吧?

到现在,国内有几个能够解释这个名字?又有几人懂得诗经?

不要说懂得,能够背诵几句诗经的有多少?

恐怕懂得的,也就是知道那几句名篇吧?深入了解的国人都不多啊!

还是说这件天目盏,要了解它,你就需要知道它的价值。

不说现在,就说以前,最早的时候,这件东西好像是藏在德川将军家里。

后来一个叫春日局的,把从原先德川将军那里得到的国宝曜变天目盏,传给了和她有血缘关系的稻叶家的子孙,并将该盏取名为稻叶天目。

至大正七年(1918年),幕府时代早已结束,稻叶天目流入小野哲郎手中。

后于大正十三年(1924年)小野哲郎将这个曜变天目盏送入拍卖行,最终以16.7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了三菱社长岩崎家。

不到十七万日元,这个价格应该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吧?

是不是感觉太少?其实这里有一个认知错误。

在当时,这个16.7万日元,可不是现在1美元比一百多的日元。

在一百多年前,准确的说是1897年,霓虹货币法发布,他们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以法律形式被确立下来。

该法律规定,一日元与750毫克黄金等价。

这也就是说,当时的16.7万元日元,相当于125.25公斤黄金,价值近三四千万人民币,或者六七百万美金。

于今天折算汇率,更是价值十六七亿日元。

毫无疑问,在当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静嘉堂美术馆藏的这只曜变盏,之所以能有如此的魅力,最大的原因归结于其变幻莫测的釉色。

实物如同大漆一般黝黑的同时,又显得无比深邃与富有变化。

在深黑的基础调性上,添加蓝色为主要色彩的彩色光斑,及具有金属色泽的结晶,这一切结合起来,让看到碗内耀斑的人,真的如同看到了一片星空。

第1137章 玄之又玄

曜变天目盏很漂亮,但是最漂亮的还是其内的窑变,也就是斑痕。

特别是其内油滴状的蓝斑,真的宛若星星钻石般,洒落在夜空之中。

整只茶碗如同一个宇宙,包裹着碗心的一轮皎洁明月,给人以仰观宇宙般的强烈震撼感。

最能表现宇宙变化的莫过于此此类,这就不难理解其“碗中宇宙”称号的由来。

稻叶天目拥有宇宙般梦幻的釉色,其本身也犹如一颗绚烂的繁星。

这在陶瓷史乃至艺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好像是穿越千年的历史,在为我们讲述了大宋王朝的辉煌。

可惜,对于曜变,至今还没有公认的仿品问世。

不过,没有高仿、精仿,却不意味着没有人研究这个。

通过学习,加上陈文哲自己积累的制瓷经验,他还是对建盏有点独特理解的。

从曜变斑纹的形态与分布状况,陈文哲推测,其形成机理是高温气泡机理。

高温气泡,陈文哲之前有所研究,但是没有深入。

现在看来,他必须要好好深入研究一下了。

值不够,他这一次研究,可不是制作秘色瓷,也不是制作青瓷,而是制作黑釉瓷。

从现存的三件曜变传世品看,碗外斑点极少。

其原因是碗外器型呈凸状,气泡较早破灭。

由于曜变在高温烧成,由气泡破灭形成的斑点很容易散开。

在还原气氛作用下,三价铁迅速转化为二价铁,二价铁是强熔剂,很快就熔入釉中,使斑纹消失。

这里还涉及到华北油滴,这种现象属于低温气泡机理,而建窑油滴属浮萍机理。

高温气泡和低温气泡,区别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华北油滴。

那么什么是华北油滴?有时候看到一种盏,感觉很眼熟,像建盏。

但像就是吗?再仔细看看,资深的盏友很快就发现,那不是建盏,那是华北油滴,也是黑釉的一种。

那什么是华北油滴呢?油滴有两类,一类是建窑油滴,另一类是华北油滴。

这两类油滴外观粗看很相象,所以经常被人混为一谈。

实际上,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外观特征区别很大。

最主要的是烧制条件不同,建窑油滴的烧成温度在1300摄氏度之上,而华北油滴在1240摄氏度左右。

建窑油滴必须在还原焰中烧成,而华北油滴在氧化焰或还原焰中都可以烧成。

再就是形成机理不同,华北油滴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气泡机理。

建窑油滴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浮萍机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

最后是建盏与华北油滴外观特征不同,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的外观特征是由它们的形成机理决定的。

这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华北油滴斑点是均匀分布的,因为它是由气泡形成的。

有釉的地方就有气泡,所以斑点布满整个釉面。

而建窑油滴的斑点是随机而生的,所以分布不均匀,有疏有密。

其次,华北油滴斑点大小与釉层厚度密切相关,因为釉层越厚气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

一个“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后就是一个斑点。

而斑点的形状,也取决于凹坑被拉平时的形状。

建窑油滴的斑点大小,与釉层厚度没有必然关系。

关键在于包裹团大小,所以同一件茶盏上不同部位的斑点大小疏密,都可能差别很大。

而斑点一般呈卵形状,这是因为烧成温度高釉流动强,包裹团受向下的拉力所致,若拉力过大,斑点则成条形状。

再有就是建窑油滴釉流动强,使碗口部位釉较薄,不黑又很干涩。

而在碗外靠底足处,有一圈明显的聚釉。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