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47章

作者:疯神狂想

但孔子屏风上面还镶嵌着一面铜镜,实际上是一款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镜屏。

2000多年前,海昏侯刘贺床榻前摆放的这面镜屏,不仅可以让他从孔子先贤的举止中汲取道德养分,而且还可以让他“正衣冠”。

已出土的孔子镜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衣镜,一部分为漆木残件。

衣镜为青铜大方镜,长76.3厘米、宽46.5厘米,大小与现代普通穿衣镜相仿,具有相当的实用功能;

衣镜四周的漆木边框上绘制了东王公、西王母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图,方镜嵌于边框之中。

衣镜背面是漆木屏板,形状近似屏风,上面绘有孔子、颜回等人的图像和传记。

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留存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有趣的是,孔子镜屏中的衣镜,并非像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衣镜一样,可以直接照映影像。

在出土的孔子镜屏中,还有两块漆木残件绘有黑色仙鹤。

黑色仙鹤漆件是镜盖,其结构和两扇门一般,开合之间,守护着里面的铜镜。

因此当时镜屏的主人用它整理仪容时,还需要像打开衣柜一样打开它的镜盖才行。

这样的精品制作,到底出自谁手,如果没有铭文就很难确认。

不仅是这件,这些精美的漆木器出自谁之手,后人一半都能从其上的铭文得知。

以出土的一件漆瑟为例,海昏侯国遗址发现的这件瑟,瑟体由独木斫成,长方形,残。

面板略呈拱形,未见弦柱,首端、尾端髹以黑漆。

近首端处横嵌一条与面宽等长的首岳,近尾端处横嵌三条尾岳,尾端中部嵌有4个青铜枘。

其铭文为:“第一。廿五弦瑟,禁长二尺八寸,高十寸。昌邑七年六月甲子。礼乐长臣乃始,令史臣福、瑟工臣成、臣定造。”

研究发现,其中“瑟工臣成、臣定造”指的就是亲手制作漆瑟的工匠,一人名叫成,一人名叫定。

据介绍,这叫作“物勒工名”,即器物的制造者和检验者,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这最早出自《吕氏春秋》,这相当于古代的岗位责任制。

琴、瑟为两种弦乐器,一起合奏,声音和谐,悦耳动听。

比喻夫妻感情非常好,相亲相爱。

传说,琴、瑟是伏羲发明的。

琴和瑟都用梧桐木制成,有空腔,用丝绳做弦。

琴最初为五弦,后增成七弦;

瑟初为二十五弦,后有增至五十弦。

古人认为琴、瑟能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

因此,在古诗中,琴与瑟成为美好的象征,如“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第1935章 五采而文、光鲜亮丽

乐,在我国古代具有重大的作用。

我国为礼乐之邦,礼乐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我国文化的基础元素。

孔子说:“治理国家百姓,没有比礼更有效的;转变地方风俗,没有比乐更有效的。”

因此,汉代对乐非常重视,汉武帝便设立乐府搜集各地歌谣以观察地方风俗,地方官吏也利用乐来教育百姓以转变风俗。

汉代的乐器可分为打击乐器、管乐器及弦乐器三类。

第一种就是最为出名的打击乐器,有钟、鑮(bó)、磬、铎(duó)、铙(náo)、鼓等。

第二种是管乐器,有笙、竽、埙、笛、龠、排箫等。

第三种就是弦乐器,有琴、瑟、筑、筝、琵琶等。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纹饰清秀华美,装饰推陈出新,折射出西汉时期的社会风情。

一笔一划,一扣一嵌,是大匠巧技,更是大汉神韵。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而传承文化,最大的机会来自纹饰。

这些纹饰之内有铭文、刻绘,最后就是真正的纹饰。

通过海昏文物上的纹饰,我们现代人就可以走进古代汉人的精彩世界。

海昏侯墓中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跟现在陈文哲想要研究的雕刻有关的更多。

就像是纹饰、铭文,还有彩绘、壁画等等,很多都属于雕刻技术的范畴。

比如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件当卢,这是马额头上的金属装饰物。

仔细看一下这件当卢上的纹饰,顶部中央是一只跳跃状的斑斓猛虎;

其下左右分别是内有玉兔、蟾蜍的月亮和内有太阳鸟的太阳,再下面是两条交龙,盘屈为二环。

上环中有一仙鸟,口含琅禄分杏幸挥悖撞渴丘侥瘛�

这是不是一个丰富,而又奇妙的神兽世界呢?

这件当卢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其上的白虎。

有人会问,老虎一般不是白色的,为什么会叫白虎呢?

难道以前的老虎都像孟加拉白虎一样,都是白色的。

不是的,在我国,老虎都是斑斓的,之所以叫白虎,是因为白虎是四神之一。

四神是远古星宿崇拜的产物,而四神又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的颜色为代表。

比如说,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正对应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或许有人会问,这里只有白虎,没有青龙、朱雀和玄武,那么白虎出现在此,又有何意义呢?

按《庄子·逍遥记》:北冥是有鱼的,当卢纹饰中有鸟与鱼的转圜关系。

据此推测,交龙二环描写的就是从北冥到南冥的景象。

在交龙的上部,是代表着天空,因为上面有太阳和月亮。

而白虎代指西方,所以居其上的白虎,可推测其代表的西方的星空,或是夜晚的星空。

既然有白虎纹,自然就有凤纹。

海昏侯出土的玉器凤鸟是其经典,这一件凤鸟可谓是手工造物、天人合一的代表。

凤为百鸟之王,是古人以鸟的形象为基础,结合多种动物的形象,想象出来的一种混合性神话动物。

古文献对凤的形态有很多记载,如《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鱼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

凤鸟纹是我国古代器物中常见的纹饰,也是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中占比非常高的装饰图案。

凤鸟纹大量运用在青铜器、漆器和玉器上。

造型各异、神形逼真的凤鸟,通过彩绘、错金银、雕刻等工艺呈现,展现出汉代人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力,呈现写意的浪漫情怀。

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三件凤鸟形石饰,皆是出于刘贺墓主棺室东室南部。

凤形是西汉流行的立凤形象,底部钻一个未通孔,应是青铜器或漆器上的嵌饰物。

此组凤鸟形石饰上凤的头部、身体、足部、翅膀、尾巴,包括面部器官等一应俱全。

其衔接合理,风格写实,而且身体没有过多纹饰或线条,仅用阴线示意身体部位,是汉代常用的装饰手法。

凤首高昂,尾部上翘,灵动典雅,生动地表现了它高傲的神韵。

勾喙,叶形耳,凤翼收在身体两侧,随尾羽上翘,悠然自得,雕刻出一只形象简洁、内敛而高贵的凤鸟。

在我国古人眼里,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器就是用这些美石雕琢而成的器物。

凤鸟因其“五采而文”、光鲜亮丽,被赋予多种美好品质。

用美好的玉器承载美好的凤鸟形象,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寄愿。

既然有了凤纹,自然也不会缺少龙纹,海昏侯毕竟是皇族,所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龙纹器也不少。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说起源于图腾崇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多种动物的身体特征,是由人们复合而成的虚拟生物,经过漫长的文化晕染才变成今天的形象。

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西室中部,出土了一件龙形玉饰,它是套在一铜杵上用以装饰的,保存十分完整。

器身为和田白玉质地,整体轮廓外方内圆,器表留有方形面;

梯形钮较为突出,但没有超出方形转角范畴;钮中部有钻孔。

龙首和左翼分别位于方形两个相对的转角,整体纹饰显现微浮雕特征。

这件器物为立体盘龙状,龙身竖直,头颈横伸,独角圆眼,卷凸鼻闭口。

龙身单面满饰龙首纹,两翼卷凸状张开,饰羽毛纹;

背上有一多棱柱形无纹钮,钮上横穿孔。这条龙有翼,身体繁密的纹饰表示鳞,头部有角,当属应龙之列。

龙形玉饰,为春秋时期整体形态较为抽象的龙形。

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的龙形玉饰的共同点,是龙头较小、一字角、卷凸鼻闭口、器身满饰龙首纹。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龙身多以谷纹、涡纹等为主要填充纹饰,少见龙首纹等动物纹饰,后代更是简化,以白描手法修饰龙身。

所以这件龙形玉饰成形年代最迟不晚于战国早期,有学者推测它为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段的器物。

第1936章 修旧如旧,妙手回春

陈文哲现在要想复制海昏侯墓中的漆器,自然就不能不研究其内出土的各种器型,特别是纹饰。

不懂的这些纹饰,根本就不可能仿制成功。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陈文哲还学到了一些小技术,比如木器脱水、修复技术。

因为在博物馆里展出的漆木器,都是经过这些年轻人的手修复出来的。

修复工作最为繁复,第一步是干燥。

就把文物整体定型后,还要把漆皮和残块粘上去。

这种工作起步时,觉得“什么都难”,但通过学习,经历了几年的实践后,就会逐渐找到了感觉。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