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305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家石雕厂,是打算重新复制出一座故宫?

因为能够复制出故宫所有的龙,那也就等于复制出来故宫的大部分建筑。

“这就是九龙壁?是一面影壁,居然也能留下那么多传说。”

抚摸着这一面传世影壁,陈文哲还是十分感慨的,就是不知道这座复制出来的九龙壁,有没有故宫那面的神奇。

BJ故宫有太多神奇传闻,但是九龙壁的奇影,还就是神奇中的传奇。

此时眼前被复制出来的故宫九龙壁,是一座背倚宫墙坐南向北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墙。

其上也雕刻有九条浮雕巨龙,而这还不算什么,因为整个建筑,人家都复制出来了。

也对,石匠一般都是会盖房子的,既然能够做出精美的石雕,那么木匠活应该也不在话下。

就像这面九龙壁,壁顶为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檩、椽、斗拱。

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天水相连,气势磅礴。

基座为琉璃砖和汉白玉石雕组成,威严大器,端庄凝重。

特别是壁面九条龙的颜色,分别为黄、蓝、白、紫。

黄色正龙居中,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威风凛然。

左右两侧各有四条蓝、白、紫、黄色升龙或降龙,龙体挺胸缩颈,弓身弩背,昂首收腹,风姿雄健。

它们分别逐向火焰宝珠,神动形移,欲破壁而出,动感十足,活灵活现。

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太阳,陈文哲想到了关于九龙壁的传说。

所以,他也拿出手机,准备拍张照片,看看有没有什么奇怪的现象发生。

看了看手机,选景时,肯定相机画面上有任何异物。

但当陈文哲点击快门拍照的霎那间,突然感觉一道电光闪亮,好像有异物飞进画面。

当即调出照片仔细查看,只见一个圆型粗壮的红色蜷曲物,出现在画面当中。

此时,显示时间为9时45分。

粗壮物正居黄色龙头上方偏左,它的躯体酷像一条巨龙的“龙体”。

“龙体”映衬出九龙壁椽头影像,也酷似龙体上的“龙鳞”。

“龙体”左右道道霞光,又酷似“巨龙”自东南方向从天而降,刚好盘落在正龙龙头上方。

陈文哲一看就知道,这就是那条传说中的真龙现身啦!

之后,后又多次重拍,再未出现类似画面。

这就是九龙壁那条隐龙的传说,而且时间、角度合适,它还真能现身。

由此可见,复制九龙壁的匠人,还真是一位高手。

能够出现这么神奇的一幕,那位高手肯定十分了解九龙壁。

因为陈文哲也十分清楚,想要拍摄到隐龙,必须要天气晴好的同一时间、地点,使用同一手机对九龙壁进行拍照。

也就是说,必须在同一时间地点、同一气象条件、同一拍照距离和角度,才有可能拍出同一影像。

不说其他,只是雕刻出九龙壁,就足以说明,这位作者肯定是雕刻一道的大宗师一级。

为什么说是大宗师,不是宗师、大师,实在因为对于龙的理解,对于龙的阐述,这一位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比如这里几条奇特的龙形石雕,陈文哲一看就知道,这些原来可不是石雕。

因为他很清楚,这几条“龙”最具特色,而且都是出自瓷器、玉器之上,不是石雕。

比如一款螭龙蒜头瓶石雕,它的原型肯定是一直瓷瓶。

此款文物名为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为嘉靖年制品。

蒜头瓶瓶身与螭龙分别成形,然后将螭龙的生坯贴在瓶身上。

螭龙的颜色与瓶身不同,其外表施以铜红釉,曲体上仰,口衔仙草,龙头高昂。

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在瓶子或者罐上面贴塑一些“神奇的生物”(如螭、狮子、麒麟等),是嘉靖年间的一大特色。

还有一条蟠龙,是出自一件错金铜器。

此款文物名为错金铜蟠龙,蟠龙形象凶猛无比,张牙舞爪,似乎蕴含着来自于东方的神秘力量。

蟠龙龙头规整高昂,躯干起伏,腿部坚实有力,似乎要一跃腾云而起。

整个器物棱角分明,生动形象,格外传神。

此物是故宫藏魏晋装饰艺术品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龙全身装饰着精美的嵌错花纹,铜体金饰相互辉映,使得器物更显辉煌高贵。

还有一条龙,应该是出自一款牙雕作品,也就是陈文哲记忆力超凡,要不然他肯定看不出来。

毕竟这些龙都很奇特,而陈文哲原来有龙纹大师级技能,现在不说是大宗师,但是怎么也对于龙纹的认识达到宗师一级。

所以他很清楚,这款龙纹出自牙雕龙纹五峰笔架。

笔架为圆雕五峰式,架底边深刻水波纹,波涛中双龙昂首威猛,盘绕于五峰之间,龙腾水怒。

我们常见的笔架,造型和纹饰上多以松、竹、梅居多。

这样一款龙纹笔架,应属于皇家的御用品。

笔架上的龙纹雕刻得庄重浑朴,刚劲有利,可见雕刻者刀刻之功底。

第1874章 现代瓷器当中,最为顶级的一种

此款笔架是明嘉靖、隆庆年间北派象牙雕刻艺术中的杰作。

对于这么有名的一款作品,陈文哲想要忘记都难。

而像是这样,出自一些名品之上的龙纹,还有不少。

比如出自一件景镇窑蓝釉白龙纹盘上的龙纹,这件盘子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了一条矫健的白龙。

龙细颈,三爪,呈昂首翻腾状。

像是这样的其他龙纹,在其他一些瓷器上有表现,比如一件蓝釉器。

那是一件盘子,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这个种传世的元代蓝釉白龙盘,见诸发表的只有四件。

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霓虹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一件,可见其极为珍贵!

最后一件龙纹石雕,应该是出自一款茶壶。

那件文物名为紫砂绶馥款龙首三足壶,壶唇口,龙首流(壶嘴称之为“流”),伏螭鋬(鋬指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圆底,三乳钉形足。

壶盖边刻云头纹一周,腹中部黑泥上印云雷纹一周。

壶身的整体造型仿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流行式样。

这种式样将平面线刻与浅浮雕相结合,流、鋬、钮凸饰的动物与腹部云雷纹饰相呼应,古朴典雅。

像是这样的龙纹,就算不是出现在瓷器之上,陈文哲也一眼能够认出来。

相比石刻、铜器,陈文哲还是对于瓷器更加熟悉。

毕竟龙纹在瓷器之上,应用更加广泛。

这一点可以说是因为国人对龙的敬畏与钟情,才使得龙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上衍生出了多种纹饰色彩。

龙为何物并无实据,且其形象也形容不定,千百年之间,龙的造型也随着不同的寓意千变万化。

而龙,也在人们的构造下滋生出不同的种类,有鳞的蛟龙,有翼的应龙,有角的虬龙,无角的螭龙等等。

任何的艺术造型,都脱离不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形式。

陶瓷器上龙纹的应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元中期,青花的外销需求迅速成熟,且以青花为原料的绘画,无论是大面积渲染,亦或是纤如毫发的笔触,都能自如地表现。

这无异于给龙纹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

元代青花上龙纹一般为白地青花,龙身细长,小头,细颈,独角或双角,无披发,鹰爪,四肢有后掠的火焰状毛发。

龙身鳞片圆弧状或斜网格状,三爪或四爪,尖尾或火焰状尾,龙纹四周加饰海水纹、云气纹或火焰纹。

到了永乐和宣德时期,官窑体制趋向完善,作为王权象征的龙纹,突出了威严和尊贵。

这时龙体和四肢粗壮,龙首较大,加披发或者竖发,普遍使用五爪龙作为官窑的标志。

明中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龙纹的形象变得儒雅和喜庆。

此时的龙纹多方首,闭嘴,龙睛平视,配以莲池和花丛。

成化时的衔花龙口吐鲜花,龙身卷曲,龙肢成花叶状,是歌舞升平的社会生活的写照。

嘉靖时期,市井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以繁满缚丽为特征。

龙纹趋细长,龙首上颗伸出,顶端鼻尖画成如意状,似猪嘴,俗称猪嘴龙。绘画已稍粗率,显露一种浮燥之气。

清初时期,龙纹尚有明代遗风,领上扬,如上意鼻,张嘴伸舌,爪的拇趾和其他几趾距离拉开,相对如人身,已和明代不同。

龙纹都占很大画面,渲染淋漓浓重,有吞云吐雾的气势。

康熙时,龙纹的头部描绘更加细致,上颚短于下颚,颚边有肉刺,舌下垂而舌尖上卷。

龙须细长卷曲,鬃发分束向后,龙额博山状,神情凶猛,纤发毕现,俗称“老龙”。

自乾隆开始,瓷器上的纹饰都予以程式化处理,将许多个性化的造型改造成标准图例。

清代中后期青花的龙纹,大多为乾隆造造的翻版,工艺上非常成熟,但缺少艺术性。

龙有着升腾之势,可谓是出类拔萃,能腾云驾雾,有能耐,自古有着望子成龙的说法。

龙饰物品也有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事业如虹,前途顺畅等美好寓意。

因此,在瓷器之上尤爱使用龙纹纹饰。

到了现代,虽然皇权消失,但是龙纹器却没有消失。

现代艺术品经典之中,有一种蓝边珐琅矾红龙纹杯。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