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97章

作者:疯神狂想

又一说是,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

郭老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考定为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刻。

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中认定,石鼓刻于先秦时期,但具体年代说法不一。

除了出处的争议,还有排序的争议。

10面大石应有排序,而石鼓上所刻的10首长诗,自然也有先后顺序。

只可惜,石鼓自荒野中被发现时,无人对此细节给予重视,后又几经迁徙,更使考证难上加难。

不过,历代学者还是依据石鼓上的文字,取前两个字为其起名。

即汧沔鼓、车工鼓、田车鼓、銮车鼓、酃雨鼓、作原鼓、而师鼓、马荐鼓、吾水鼓、吴人鼓。

随后,金石学者们为它们作出了多种版本的排序,但都未能使世人信服。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这是一种什么文字,到底是怎么读,是不是跟我们的现在使用的文字一脉相传。

一脉相传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是解读,好像到现在还一直没有成功。

石鼓文之所以被称为“天书”,一方面是说它很神秘,破解的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是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

一是石鼓的石头取自何方,其母体是什么。

现在能够确定的是,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这种春秋中期的青铜器。

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

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

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可谓是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些石鼓,其上文字肯定是出自向传师之手,也就是北宋时期的拓本。

这些文字就是出自,最初与石鼓有渊源的太氏石鼓文拓本。

这一拓本,就算是在宋代,也是比较全的。

因为当时向传师在对照自己手中的其他石鼓文拓本时,意外发现,这份拓本居然保留有“作原石鼓”的文字。

之后他发现的石鼓,特别是丢失的那面石鼓,仅余下半部的4行文字。

而后来向传师因寻石鼓有功,得到朝廷诸多封赏,并获得一整套石鼓文拓本。

但是,那个时候十面石鼓都有毁损,已经不全。

所以,流传最全的拓本,反而是太氏石鼓文拓本。

只要是全本,不管是什么时候复制出来的拓本,都会很珍贵的。

也是因为这个,陈文哲才会一看到这十尊石鼓,才会走不动道。

要知道,这些《石鼓文》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它们还是古今书法家最为敬重的“圆笔书”圣典。

这样的宝贝,能够见到全胜时期的景象,那有多么幸运?

要知道就算是到现在,那十尊石鼓上的文字,也没有修复多少。

古文字学者、书画家熊国英,于2009年,以其宽阔的眼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准地造型能力、对《石鼓文》(古帖)上残泐不全的文字进行了精心修补。

他修复残字100余个、补齐了缺失的空字113个、使见到的古拓本的完整字数,由272字升至近500字。

并用首创的“墨彩书”技法逐字填金、终于再现了石鼓文久违的皇家气象、使我们终能一睹《石鼓文》宋时的辉煌。

这一修复,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书法艺术的范畴!

但是,就算修复到这种程度,也绝对没法完全恢复宋时的石鼓的全貌。

而眼前陈文哲看到的这些石鼓呢?除了没有黄金弄出来的金碧辉煌,其上的字迹一个个可都圆润可爱,一看就是书法圣品。

第1862章 石中自有颜如玉

发现了宝贝,虽然不是正品,但是收藏价值还是很高的。

毕竟完美的陈仓石鼓文拓本现在不能说没有,但是肯定少见,甚至还不知道藏在哪里。

这样一来,这十尊石鼓文保存完好的仿制石鼓,就十分珍贵了。

既然这样,那还不买下来?

再说,也许这里还有其他仿制的宝贝呢?

陈文哲没有着急买下十尊石鼓,而是走进了这家石雕场。

一进来他才发现,里面居然别有洞天,因为这里是石雕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而也是此时,他才想起来,人家阳洛古城也是石雕传承的重要之地。

陈文哲知道洁白无瑕的玉,能够打造成精致高贵的玉器。

他还能将未成形的陶泥,塑造成结实耐用的陶器。

也目睹过将不同的木材,打磨制作成一艘完整的船……

人们对玉、瓷、木、铜、金等材质的喜爱,渗透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融入诗词歌赋中,从古至今从未停止。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古人对石头的喜爱,并不亚于其它材质。

沉重又朴素的石头,在匠人的巧手中被打磨成精致典雅的石雕、石刻。

无论经历多少风吹雨打,在百年、千年的时光中,它们依旧坚挺站立。

而今,依然有人将别人眼中笨重的石雕当成宝贝,也当成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这家古石雕厂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石雕艺术品。

从大门外远远望去,这家厂子像是被古代石雕守护着,层层包裹。

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历史的厚度以及稳重感,让人心安。

也是此时,陈文哲发现古石雕有别样的魅力,当你读懂了它,就会喜欢上它。

而只要懂,就肯定知道石中自有“颜如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枯荣,这句话太适合用来形容这家有点年头的石雕厂。

还没进门,门口便放着好几根高大精美的华表柱。

门外庭院石雕错落有致地安放,像是本来就摆在这里一般。

这像是看尽了花落花开,人聚人散一般,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沉寂感。

其实,懂得欣赏石雕的人,心里会升起一股劲儿,稳稳当当的,踏踏实实的,干什么都有底气。

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即便在石头中,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颜如玉”。

石雕我们平常人也能接触,但是真正的艺术品,却接触的不多。

石雕的材料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

这些都是用以雕刻的石材,它们质地坚硬耐风化,是许多匠人选择的条件之一。

在这里,陈文哲首先就看到了两块价值不菲的古石雕——茶园石浮雕。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制作形式,而这两块石雕,均以茶园石为材质。

雕刻者在茶园石上,将他想要的形象雕刻出来。

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形成半立体雕刻品。

细看这两块石雕,一块上面刻着一只梅花鹿,梅花鹿嘴里叼着灵芝,其上方松树挺立,寓意万事如意;

另一块上面刻着一只羊,羊嘴里叼着一株仙草,羊的头朝着背部方向,望着上方的一轮明月与祥云,寓意吉祥。

两块合在一起,寓意吉祥如意,古人将其用在门楣两侧,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茶园石是当下江浙石雕爱好者们眼里最热门的一种石材,其色泽、材质、光泽度都很优质,可谓石雕制作的上品。

要是细看,就会发现,这两块石雕上面都带点青色。

它们不仅雕刻的图案精美,而且石材色泽透着独特、耐看的意味,喜欢的人基本一相就中。

这款石雕出自明代,即便经过多少朝代的变迁、风雨的洗礼,依旧完整保留至今,其价值可观也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除了这种珍贵的石雕,这里最多的还是普品,比如不期而遇的庭院石雕。

在古代,庭院深深,石器的数量原本不多。

但如今,走在一些老街巷里,却还能与庭院石器不期而遇。

庭院石器,承载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

宋朝的静穆,明朝的简洁,清朝的实用功能,庭院石器的不同也反映了时代的历史背景不同。

庭院石器肯定是现代石雕厂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们部分是以石雕琢成,留下能工巧匠们雕琢的精美图案或文字,通常是螭龙、莲花、兽头、云纹等吉祥图案。

在石雕爱好者眼里,庭院石器包含了石花几、石凳、石鼓、石盆、石缸等物件。

就在这家厂的正门边,稳稳伫立着一块沉重且巨大的石花几。

该石花几长2.7米,高1.43米,宽0.41米。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