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明清时期,德化窑烧制了色泽光润明亮的“象牙白”,永乐窑烧制了釉色温润如玉的“甜白釉”,这些都不失为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
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
白如凝脂、浑然一色的白瓷,最具自然天成的情趣,它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却极具诱人的魅力。
因为正是有白瓷相衬,才有奼紫嫣红的彩瓷争妍。
然而白瓷的出现绝非易事,它经历了一个由青到白,漫长的工艺技术发展与提高的历史进程。
1971年在南河安阳,虽然出土了一批北齐时期的“白瓷”,包括碗、杯、罐、四系缸、长颈瓶等器物,但这批近似白瓷的釉面上却微微泛青绿色,且为数有限。
它表明此时白瓷胎釉,尚未达到成熟白瓷的标准,还是属于青瓷向白瓷过渡阶段的产物。
成熟白瓷的出现是在隋代,唐代邢窑白瓷以其光洁纯净的釉色,成为风靡天下的名瓷。
宋代定窑白瓷以在白色釉面,采用印花、刻花与划花的技巧,将白瓷从纯白色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新阶段。
通过种种可以肯定,宋代可以生产白釉瓷,而且还能做的很好,比如定窑白瓷。
那么汝窑就肯定可以生产白瓷,这一点应该能够确定。
但是,现在传世的汝窑白瓷,特别是汝窑葱根白釉瓷器,更是少见。
不过,只要有,那就肯定能够鉴定出来。
鉴别瓷器的真假的方法也不过是那么几种,比如造型就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
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
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
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
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
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
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
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
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
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
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
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并且各有其特征。
只以明代款识而论,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
因此研究各代款识,首先要注意其笔法。
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八笔的特征,都须认真加以领会和对比,以有助于识别真伪。
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
因而写仿款的人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之处。
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也不容易自然生动。
这种破绽,只有多结合实物反复印证方能看出。
第1856章 瓷器长毛,不值一毛
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往往也是轻易鉴定出一种瓷器的真伪。
由于时代和地区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
因此在鉴别一件陶瓷器时,决不能离开这方面的细致观察。
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
可以说耳、目、手三者并用,方不致限于表面或拘于一格。
而对于旧坯新彩、补釉提彩、旧彩失色重画,以及旧白釉器新作暗花、款识等各式种样的仿品,尤其应当慎重研究。
对于这些鉴定手法,陈文哲已经是宗师级的水平,现在不能说一眼辨真假,但是稍微仔细查看,一件作品是不是好,他却能轻易看出来。
毕竟他的手艺在那摆着,一件作品容易做不容易做,使用了什么工艺,最终耗费多少成本烧制出来,他一清二楚。
如果这样还不能辨认出一件古董,那他这些年的鉴定可谓是白学了。
所以,他轻易就认出来了,这么一件葱根白级别的白瓷,应该就是十分罕见的汝窑白釉瓷。
这是一只汝窑白釉杯,它甚至可以称之为世界唯一存在的葱根白汝窑。
它是揭穿青瓷冒充汝窑的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也是揭穿拍卖两亿多元青瓷欺诈案,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
它的存在,是为铲除盘恒在国内庞大的青瓷假汝窑谎言体系的重要物证!
嗯,这个涉及的利益集团就太多了,不用多说。
因为对它的认识,又可加深人们对汝窑虫书形的蟹爪纹和天青釉色泽的了解,和金丝绕汝窑的了解。
对汝窑蟹爪纹在器型,易于显现的位置有所了解,它让人们不要忘记了这种名贵的卵白色汝窑的存在。
当然,一直杯子,肯定不如一只茶壶来的更重要。
再看传世品高古瓷北宋外贸瓷汝窑蒲芦壶的真实特征,就知道这绝对算是汝窑当中的精品。
其色,天青色,颇显白色嫩气。
这是北宋又誉为阳春白雪中的白雪带青特征的高端汝窑。
瓷为甜白型材质,可称汝窑甜白秞。
它神秘之处,在自然光线下却显天青色。
此为北宋最早创烧的最时尚的天青铀标准的天青色,是北宋高端的青白瓷。
瓷胎体疑已掺加了苏麻离青料,元青花瓷只近似天青釉的瓷胎。
因而它可称为,影青的天青釉金丝绕汝窑蒲芦壶。
北宋天青釉蒲芦壶汝窑釉色以及精美纹饰也成为元青花、明青花继承的白胎中含青色的主要制瓷文化。
但这一色泽,在这一只瓷器之上已明显地显现。
只见这只茶壶是器身连盖,高22cm。
器腰身显弧翘,器身向下敞口捺八,显壶芦形,又显商青铜器器型。
腰上至壶口,作双描线。
描线间作紫、腥红,白色作贴花填绘素三彩。
这种色泽,从形式上高于五彩。
壶内壁现细小的【稻糠头】缺损特征,唯有北宋早中期高端精细葱根白及天青釉汝窑才具此特征。
早期虫书特征,并有虫书蟹爪特征;
有水眼,唾沫星似的棕眼,芝麻细小挣钉足有上百十个。
此特征与古老传说,及历史记载的汝窑特征十分吻合。
明显有金属丝对瓷胎的加固,如果没有见过这种瓷器,想要仿制可就太难了。
再就是包浆十分显著,显蚕丝状包浆特征的宝光。
底部,中文拼音及英文,艺术型商用标识。
这一底款将作为北宋外贸瓷依据,它让现代收藏爱好者目瞪口呆。
蒲芦壶盖上,有历史上最早的气眼。
有此气眼沏茶才具备正宗的品茶论道,称之为古瓷中的奢华茶具。
迎光,秞面有明显的玻钢质感。
这明显是继承了唐邢窑的白秞施注,玻质感的承载没有丝毫减退的趋势,它应是北宋高端精细瓷汝窑。
从它的底部显示,北宋精细制瓷已彻底摈弃了唐邢窑、东晋、隋、唐青瓷的支钉烧工艺!
上千年的汝窑蒲芦壶,表面没有一丝芒口式的开片特征。
古话说,瓷器长毛,不值一毛!
它比清代容易长毛起芒口冰裂纹的瓷器,要精致的多!
也只有见到这种瓷器的珍品,才会知道什么是高端精细的瓷器,也才会知道什么是北宋汝窑天青釉。
这也就怪不得,这种天青釉的瓷器,能引起诗人舒怀的真色。
它的沾贴花工艺文饰,也是一绝。
它是典型的高古瓷中的极品,是民间历代相传的传世精品。
蒲芦壶,也应该是历史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汝窑原型,可以确定的第一件生活实用瓷。
而高端汝窑瓷,是所有瓷的瓷感中占第一。
由于,卵白色、虫书特征,蟹爪特征,唾沫星,小挣钉金丝绕,薄甚、棕眼,汝窑的汝汁,共八大古瓷特征与史料记载确认最多的特征吻合。
当这种吻合已无法排除它是汝窑时,汝窑器物所带有的原有贴花工艺及釉面文饰、文字都应作为北宋历史珍贵文化得以认可。
无疑,汝窑蒲芦壶使我们知道了,草花文饰沾贴花工艺是北宋时尚的制瓷釉面文饰工艺。
乾隆收藏的冒充汝窑的粗青瓷,是没有资格去抢这一风头,就连普品的外贸瓷都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