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89章

作者:疯神狂想

到了明弘治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更加成熟。

发展到嘉靖、万历时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开创了五彩瓷的新局面,出现了较大的罐、瓶类等。

此时五彩的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完备的境界。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嘉靖、万历之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匀薄。

其中,康熙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以后的瓷器制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因为乾隆以后的社会条件变化,国势的衰微变得愈来愈暗淡,我国陶瓷业的黄金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告消歇。

但是瓷器的光辉历程,还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树立了可资借鉴和继承发扬的优秀典范。

瓷器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北朝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

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

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

当然,这个认知随着最近一些年的考古发现,已经慢慢的被推翻。

特别像是五彩为明清时期景镇窑的新品种,这种观点,已经开始站不住脚。

但是,五彩是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个是没错的。

还有,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

从此也可以看出来,金、元两代的五彩瓷器,就是一个空白。

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景镇的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清理元代瓷窑作坊遗址时,就已发现元代以釉上红绿彩形式烧制的折枝菊纹残片;

此外,在景镇中渡口、曾家弄、落马桥等元代窑址遗存中,也相继出土了一些红绿彩瓷片标本。

但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老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否定了这两件元代残片而鉴定为明洪武时期的五彩瓷。

长期以来,全世界对元代五彩瓷器,除了少数公认的几件,业内对其他的馆藏品都存有争议。

只不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东北地区的吉省松原江北沿江一带的农民在翻地耕田、或挖地基建房屋时,经常会从地下挖出一些青花和五彩瓷器的残片及整器。

这些瓷器的类型有盘、碗、壶、罐等,釉面颜色多的可谓是“五色花”。

除蓝色青花外,还有红、绿、黄、赭、黑等色;

釉面颜色少的只有红、绿两色,因此,当地人皆称其为“红绿彩”。

1992年7月,吉省扶余县石桥乡欢迎村岱吉屯的村民修路时,在距地表不深处发现三座古墓葬。

从这三座古墓之中,出土五彩、青花、缸胎赭釉瓷器等18件。

其中一件“至正年制”款釉上五彩缠枝花卉碗最引人注目。

至正是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年号。

有这个年号款的瓷器,你总不能说是明代洪武、永乐时期的东西了吧?

此后,沿江多处地方也陆续出土一定数量的带汉字款识、八思巴文款识、梵文款识,或不带款识的红绿彩(五彩)瓷器与瓷片。

这些整器与碎片有的进入博物馆中,有的一直在民间流传。

进入博物馆的那些红绿彩瓷器标本,经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队长与同事们数年研究考证,认定是元代景镇官窑制品。

1994年,时任吉省文物工作队队长,在《文物》月刊发表文章,以实物论证元代红绿彩瓷器,在历史上确有烧造的事实。

但是业内也有一些专家人士提出不同意见,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带“至正年制”款识的瓷器,是明代正德时期烧造的。

另有一部分人认为,是明代嘉靖时期烧造的;

因此这个元代的年号款,应是明代正德或嘉靖时期工匠故意书写的“寄托款”。

对于各路行家的质疑,为了考证一只瓷盘底款八思巴文字的确切词义,特意找到我国社会科学院,向研究西域文字的权威学者当面求教。

经古文字专家翻译释读,证实瓷器底面书写的八思巴文字词义也是“至正年制”。

积多年研究成果后,最后了一本《元代青花与五彩瓷器》的专著。

这本书进一步系统地公布元代五彩、红绿彩瓷器的真实面貌。

之后确定的元代五彩瓷有五彩璎珞纹碗、五彩孔雀牡丹寿石纹盘、五彩双翼龙纹杯等等。

其实类似宋金时期釉上三彩格调的元五彩瓷,不但在吉省扶余元墓中出土的很多,在国外也见有出土的报道。

近年在菲律宾从氓都洛到加莱港,也发现的元代五彩瓷碗,但是均无款,最主要的是数量已达3000件。

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和藏家,也有元代五彩瓷器的收藏。

像是五彩花卉纹罐和五彩番莲纹船形水注,都藏在泰国国家博物馆藏。

元代五彩人物纹罐和五彩仙姑图纹罐,都藏在霓虹。

除此之外,元代红绿彩瓷器最早被公开披露的是,霓虹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只红绿彩狮球纹玉壶春瓶。

第1850章 元代五彩

元代红绿彩狮球纹玉壶春瓶这件瓷器,曾经刊登在霓虹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中。

此外,霓虹根津美术馆还藏有一只红绿彩缠枝宝相花纹玉壶春瓶。

这是人们认识元代红绿彩瓷,不可不知的首度“官方”公示。

霓虹研究者是这样认为的:“纹饰中互相独立的变体莲瓣带有元代风格,而蕉叶中茎双线勾成且不填色又有明代特征,因而属元末明初作品。”

后来神都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在对上述藏品鉴识后,认定它们应属于元代生产的红绿彩器物。

随着确定元代有五彩瓷,之后人们对于元代五彩瓷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

比如,元代五彩其造型,与元代青花瓷器基本一致。

主要有碗、杯、盘、高足杯、文房用具、人物动物瓷塑以及各种样式的罐、瓶等等。

一般造型都较为规整,器型硕大者尤多。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元代五彩唐花狮子纹玉壶春瓶。

这只瓶子也藏在霓虹,器型跟元青花一样,都是瓶口撇度大,颈较细,腹部下垂,腹径较小;

纹饰中的蕉叶,古钱,云头,上仰莲瓣有间隔。

腹部狮子戏球纹,中间画有许多珠宝,如象牙,银锭,方胜,珊瑚等等。

其中的代表作是一件五彩缠枝宝相花玉壶春瓶,可惜这件瓷器也是藏在霓虹。

再就是胎釉,目前所见元代五彩瓷的胎体,无论民窑或“官搭民烧”的器物,一般胎质都比较洁白、坚致、细腻;

也有部分民窑产品,因选料、淘洗、炼泥不精,致使胎体坚致、细腻欠佳,胎色白里泛灰或发黄。

五彩之色既有施加在影青釉上的,也有施加于枢府釉上的,还有施加在普通白釉之上的,以白釉釉上彩最多。

其中的代表有五彩民窑瓷片,这是在杭市发现的,可惜是残片。

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就引证了杭市发现的元代五彩民窑瓷片。

其青白釉,胎厚重,底心露胎,有明显的轮廓痕迹,中心微微凸起似一肚脐状,里心红绿彩绘水草纹,纹饰绘画草率。

再说彩绘,元代五彩瓷的色彩,多以红绿或红绿黄为常见。

其中又以红色为主色调,绿色映衬,黄色点缀;

用红彩描绘弦纹,或勾勒全部纹饰的轮廓。

元代五彩瓷的纹饰当中,在轮廓内平填红、黄、绿诸色料,使得画面浓艳热烈,极富民族特色。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五彩狮子唐草纹罐,这种元代五彩瓷器的主题纹饰很多。

元代五彩瓷的纹饰很多,动物类有:龙、凤、鱼、麒麟、狮子、鸳鸯、鹭鸶、孔雀、黄鹂等;

植物类有:牡丹、番莲、水藻、栀子、莲荷、茶花、菊花、灵芝、松、竹、梅等;

人物类有:文臣、武将、仕女、仙姑、如来、观音、神仙、道士以及人物故事、婴童游戏等。

辅助纹饰主要有单双弦纹、覆仰莲瓣纹、海水纹、蕉叶纹、八宝纹、璎珞纹、云纹、席纹、三角三圈纹、菱形网格纹、米字纹等。

其中的经典就肯定元代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翰海2014秋季拍卖会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直接以7475万元RMB成交。

这只五色花戗金五彩碗,敞口,深腹,圈足矮小,底足内无釉,底心有一处类似荸荠状凸起。

胎色白,釉色滢澈,内外满釉,为典型枢府窑器型。

碗内口沿一圈忍冬纹饰,并饰暗花纹,碗心柿蒂纹内饰一梵文文字;

碗外沿一道弧纹,并饰暗水波纹,外腹下部饰莲瓣纹和八宝纹。

本碗纹饰由紫、蓝、孔雀绿、珐琅釉勾出,采取堆花立粉的技艺作装饰,再在轮廓内添彩,其间饰嵌金片,制作地景镇。

此碗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施彩古雅,彩和金片浑然一体,金碧辉煌,繁缛华丽。

重要的一点是其工艺明显受西域“大食窑”陶、铜质珐琅嵌的影响,从而别具一格,并产生出较强的艺术效果。

最后是款识,元代五彩瓷目前所看到的大多无款识。

唯一有款识的就是1992年7月吉升扶余岱吉屯元墓出土一件缠枝花卉纹碗,为底足内画红彩双圈,中书楷体“至正年制”款。

这个之前提到过,此碗通高6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5.2厘米;

胎体洁白坚致,釉面温润晶莹;

里口沿饰二方连续席纹,里壁饰栀子缠枝和锯齿叶,中间饰叶脉纹;

花卉下绘“米”字纹一周,碗心绘单圈,内画一菊花八叶;

碗外壁绘缠枝牡丹、葫芦和飞鸟形叶。

花卉上下各饰一些弦纹,壁下绘一周变体仰莲。

足墙点“米”字纹,底足内画红彩双圈,中书楷体“至正年制”款。

此碗的胎、釉和造型都与常见的元代青花瓷一致,纹饰色彩深沉凝重、构图严谨、主次协调,均表现出元代的特征。

从此可以看出,元代的五彩瓷是十分少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珍贵。

这根元代卵白釉枢府戗金描金器是一个道理,都算是十分稀少的瓷器。

物以稀为贵,少就意味着贵,所以这些瓷器虽然不如明清五彩漂亮,但是它的价值确一点都不低。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