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25章

作者:疯神狂想

比如遂宁金鱼村窖藏的形成,就与南宋末期四川地区战乱不无关系。

只不过这座窖藏主要藏的是瓷器,但是这些金银器、陶瓷主人,都是为躲避宋蒙战争,而把手中的宝贝藏于地下。

第1756章 宋代记忆

现代经过与川都市青白江区宋代青铜窖藏遗址,出土器物的对比研究,很多现代学者认为,遂宁金鱼村窖藏地点极有可能是古代书院遗址。

两地出土的供器、礼器等器物器形极为相似。

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有大量的组合器物,属于书院等场合的祭供器物。

大量日用类瓷器的发现,也从侧面反映出宋代书院集讲学、祭祀、生活等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遂宁宋瓷应埋藏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至淳祐元年(1241年)间。

有了这些对比,陈文哲发现的这批窖藏就可以找出一些相关线索。

事情得从1991年9月18日说起,当时遂宁金鱼村村民,在自家的菜地里挖坑。

挖到地下1米深处时,锄头碰到了一根铜条。

此为铜斗,至今其长柄上还留着锄头挖的豁口。

顺着铜条两端继续挖掘,更多的铜器瓷器出现了。

一个我国古陶瓷考古的重要发现,由此揭开了序幕。

可惜这批文物被发现之后,并没有全部落入国家手中,还有一大部分,甚至是说绝大部分,被藏匿、贩卖。

最后经过文物部门抢救发掘,还是出土985件。

而陈文哲看到的这一批,就是被隐藏起来的绝大部分。

这批藏匿起来的宝物,除了金银器,最多的还是瓷器。

其中还伴生有铜器18件,石雕2件,应该算是目前为我国发现的最大一宗瓷器窖藏。

其中江浙龙泉瓷器350余件,景镇瓷器近600件,为其大宗。

另外,有少量北河定窑,西陕耀州窑及川府磁峰窑,广元窑的产品。

经后来鉴定分类,这批窖藏瓷器很多都是顶级宝物,按照我国标准,其中能够达到国家一级文物的29件、二级文物200多件、三级文物500余件,不少为国内外罕见。

如龙泉窑仿官窑瓷的特征,就非常明显。

这不但印证了《格古要论》在官窖条中记载“伪者皆龙泉烧者,无纹路”的真实可靠,而且为我们提供了龙泉仿官窖瓷器的珍贵实物资料。

青白釉梅瓶造型规整、端庄,釉色莹泽明亮,纹饰清晰,完整带盖,在以往的发现和国外藏品中均属罕见。

青釉荷叶盖罐,过去一般被视为元代作品。

遂宁窖藏的出土,推翻了过去的定论,为目前国内为仅见。

这批窖藏瓷器器型丰富,主要有罐、簋、尊、瓶、壶、执壶、水注、水盂、笔洗、粉合、灯、炉、碗、盘、碟、洗、钵、盆、杯、盏、器盖等数十个品种。

以青瓷、青白瓷为大宗,另外少量白瓷和黑瓷器。

集中展示了南宋后期龙泉青瓷、JDZ青白瓷非凡的艺术成就。

南宋后期,蒙古铁蹄闯入了天府之国。

长达半个世纪的宋蒙战争,使这块繁荣富庶的土地横遭蹂躏,人民流离失所。

许多富家大户在逃难前,将珍贵的器物埋入窖藏,一去不返。

20世纪,这些窖藏陆续被发现,大量精美的瓷器、金银器、青铜器等文物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些窖藏文物是镌刻着“宋代记忆”的文化遗产,传达出那一时代的流行风尚、审美倾向与普遍情感。

瓷器形象素朴、颜色雅淡,与当时兴盛的水墨山水画具有相似的艺术趣味;

金银器失去了唐代器物浓烈的异域色彩,更多地体现出清丽、简约的风致;

而广泛出现的仿古器物,则是北宋思想界复古风潮的产物。

这些器物融合了宋代士大夫文人,与市民阶层不同的审美情趣。

于寻常中展现精致,于平淡中潜藏韵味。

它们再现了蒙元入侵前夜宋代人“日常生活的艺术”。

它们也将触发我们对于华夏文化优雅传统的一缕乡愁。

宋瓷以单色釉著称,崇尚素雅,寻求“自然意境”之美。

又以釉色取胜,选料精细,是要将其做到“瓷如玉”的水平,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华夏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些理念在一些顶级国宝之上,都有体现。

像是其中的一件梅瓶,就是一级文物,它盖径4.3,盖高3;瓶口径3.8,腹径16.7,足径9.4,瓶高32.2;通高33.3厘米。

这件梅瓶由瓶,盖,两部分组合而成。

盖母口,平顶,直壁,外撇口。

平顶盖略弧,口微外撇,平唇较窄,盖顶划箅划卷草纹,釉面开片密集。

瓶为子口,小直口,平唇,短颈,颈部曲折,溜肩,外壁有一圈凸起。

瓶体修长,形体略小,隐圈足,足圈较宽。

从肩部到胫足部满饰刻划花纹,地纹为箅划花纹,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和缠枝莲花。

缠枝牡丹位于上腹部,缠枝莲花位于下腹部。

纹饰采用剔刻的方式描绘,花叶枝条皆略凸起。

纹饰两端,各有两条浅弦纹。

白胎略泛黄,外壁施釉不及底,内壁口颈部以下荡釉未满。

釉色青白,积釉处淡青温润,釉层光洁。

足部及外壁未施釉处呈淡橙色,内底有窑渣粘连,并可见少量黑褐色灼斑,有较为明显的切削修整痕迹。

造型端庄,釉色晶莹,纹饰清晰,无论在出土瓷器,还是国内外传世品中都属罕见。

看到这件梅瓶,陈文哲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一件南宋龙泉窑真品。

而这样的珍品,这一次发现的窖藏之中,很显然不止是一件,而能够跟这件龙泉窑梅瓶媲美的,肯定是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这个要拿出去评级,肯定也是一级文物,甚至是超过很多一级文物的水平。

它口径23.5,腹径31.7足径16.1,通高31.5厘米。

瓷罐两部分组合而成,盖子口,荷叶形盖。

盖边沿起伏作荷叶卷曲状,弧顶,中央有一蒂钮,盖内子口作圆唇。

罐母口,直口,尖唇,唇下切削成斜沿。

短直颈,圆肩,鼓腹,足胫处略内收,圈足,圈足内底再作一内凹式足圈,外墙斜削。

胎骨厚重,除唇部和圈足外圈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色泽莹润,釉面光洁平整。

第1757章 文房雅器

这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口沿、盖内沿、圈足足端等无釉处呈火石红色。

圈足圆整,足端可见明显切削修整痕迹,未施釉处有少量的窑渣粘连。

这件荷叶形盖罐,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

其釉色柔和淡雅,洁净莹泽,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

这种特征真正达到了我国陶瓷学,千百年来追求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

荷叶形盖罐有贮酒的功用,但是能够把这种实用器,弄得比观赏器还要漂亮,可真心不容易。

不用说,这件荷叶形盖罐肯定是南宋真品。

而这种器型,其实是多产于元代龙泉窑,宋代产品仅见于金鱼村窖藏,故极为珍贵。

而像是这样的一级文物,还有不少,像南宋景镇窑青白釉凤首流瓷水注。

它口径2.9,腹径8.9底径8.1,高9厘米。

这种瓷器,属于轮制,小直口,圆唇,短颈,圆肩,直腹微鼓,腹部可见一道较为明显的细凸弦纹。

平底,外圈修整出一周浅环带,底部不太平整。

曲流中略折,流上堆贴凤首,以褐釉点彩描画凤目。

曲柄位于肩部,柄部刻画三道凹弦纹。

白胎,青白釉,积釉处呈青绿色。

外壁施釉至近底部,内壁施釉仅及口颈部。

外底外圈,有两处灼烧痕迹。

水注是文房用具,原名砚滴,用来为砚池滴水。

青白瓷水注莹缜如玉,成形随意,此水注宛若小壶。

凤流曲柄,釉色淡雅,是一件做工精巧的文房雅器。

像是这样的同类瓷器,还有一件,那是一件南宋景镇窑青白釉印花双鱼纹芒口瓷碟。

限于品类不同,这一件青白瓷只能算是二级文物。

只不过,它制作的也十分精美。

这件瓷碟口径10.8,底径7.1,高1.9厘米,也是轮制,属于轮制印花。

它圆口,方唇略斜,直腹较斜,腹、底相接折幅较大。

平底,内底略向上凸。

施青白釉,釉色多较为青绿,少数颜色略淡,而且一般为内壁颜色较为青绿,外壁颜色较浅淡。

少见开片纹,芒口较宽,为内侧略窄而外侧略宽。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