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80章

作者:疯神狂想

可是,曹庆春就真的这么幸运?

不要说在网上买商代石蛙,就算是在世界级的拍卖行拍一件,也能引起轩然大波,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香江正规拍卖机构,以2880万成交的一只商代石蛙,也形象地诠释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俗语。

而且在收藏界,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其中一种能够逻辑自洽的观点认为,文物的价值与材质完全没有关系。

许慎也不是说过吗?“石之美者为玉”。

所以和田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就是个好看的石头罢了。

其它美石都能取而代之,而这近三千万成交的小石蛙就是明证啊!

持这种态度者,多为植根未深的心浮气躁之徒。

他们对《说文解字》的认知,也多半是来自于网络上的断章取义。

为什么不去看看原文中“其有五德”云云的后缀呢?

如果用这些玉德加以限制,包括其它产区的软玉在内的一众“美石”,在古人的认知之中,都只能被称之为“石之似玉者”。

至于高价成交的这件小石蛙,它恰恰证明了,当前和田玉被严重低估的真相。

请注意,陈文哲在这里的观点,并非是要简单地打压“石”,而抬高自己所推崇的“玉”。

他一直以为,一件收藏品的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部分。

且这两者,就像人的肉身与灵魂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具体到这种大理石蛙上,就体现为廉价的材质与悠久的历史、精湛的艺术,以及深厚文化价值的有机结合,这才是它能够以高价成交的根本原因所在。

与其情况相似,2007年,一件出自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的石狮,以4.7亿元的高价成交。

这件被命名为葛诺母狮的石雕,算是世界上最贵的石雕。

当年拍出了5720万美元的天价,足可见精神文明价值,在这些收藏品中占据的地位之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件外国的石雕,卖了四点七亿,而一件国内商代的石蛙,却只卖了两千八百万呢?

这连人家的零头也不足啊,其实这也要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归根结底,还是我国国力不强,人民自信不足的表现。

而像是这样的大理石雕像,在国内并不少见,比如殷墟遗址出土过好几件。

像是殷墟西北岗1001号墓的石虎建筑石雕,还有虎首人身虎爪型立雕和大理石枭型立雕。

殷墟之中的石雕作品很多,当然这些是没法讨论价值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相比其他古董,比如字画的物质依托,不过是些纸墨颜料。

瓷器的本质不过是矿物粉末,它们的价格之所以能够屡创新高,主要还是仰仗于其身上依附的人文价值。

那么是不是美丽的石头,就比所有美玉的价值更高?

陈文哲还是不敢认,也不会借此推导出的“玉不如石”的奇谈怪论。

因为他们多半没有研究过,在新石器时期,玉与石共存于人类文明的阶段,这两者之间明显是存在着悬殊的等级差距的。

例如在石家河、松泽、大甸子等遗址的发掘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在高等级的,出土文物多的大墓之中,玉多石少,且玉器的用工量与精美程度,都远超同一年代的石器。

而低等级的小墓,仅存在少量石器的现象。

凌家滩07M23出土玉器214件,石器98件,很多小墓仅出土一两件石器。

试想这件石蛙,如果有一尊时代接近、工艺相似的和田玉同款的话,那么它俩的价值当孰高孰低呢?

更何况玉的材质,更为稀缺难得,加工的难度也要更高一些。

从中也更能体现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文化审美等关键信息。

这些都足以证明,和田玉在我们的历史研究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但这些表象之下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很多的时候,原材料的过于名贵,反而会蒙蔽人们的双眼,掩盖了收藏品上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价值。

比如民间就曾无数次地发生过,将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拿去熔炼打造金镯子的惨剧。

而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体现在和田玉上,就是当前的“克万”现象。

完全将之理解为,能够用来换钱的石头,也就无暇顾及其上凝聚的历史、艺术、文化等“软性价值”了。

这样自以为是的哄抬物价,实则是自贬身价的财迷行为。

试想在葛朗台的眼中,他手上的金币就单纯的只是黄金而已。

以他的鼠目寸光,又怎么会考虑那是不是亚历山大时代的遗珍呢?

而在如今,在整日里宣传着什么天价成交,克价过万的“钱串子”的内心深处,和田玉算个什么东西?

不过是他们用来收割爱好者的敛财工具而已。

这些人又怎么会在乎由其质感、形制、工艺中自然流露出的传统文化精髓呢?

综上所述,和田玉温润儒雅的材质,辅助它俘获了万千有趣的灵魂。

但这柄双刃剑,也耽误了它展现自己身上承载的文化价值。

第1692章 战国无影灯

有些情况下,玉石反倒不如粗陋的石材的成交价格更高,这是个事实。

但是,你得看是什么情况之下,像是商代石蛙这种老古董,能跟普通玉石相比吗?

可是,现在有些居心叵测的网络平台,为了在短期内最大程度的赚钱,就会说一些石雕艺术品,比美玉更加值钱。

那是骗人的,不是说石雕不如玉石,但是你要看什么时候的石雕,看是谁雕刻的石雕啊!

网络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有些人为了骗钱,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你还买到了什么?”

陈文哲现在是最曹庆春真心佩服,没想到他才回来几个月,这个小子就哗啦了这么多好东西。

“主要还是你现在出名了,就是顶着你的名头,我才能买到这么多东西。”

曹庆春倒是没有飘,他很清楚,如果不是都知道他是陈文哲的代理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拿着好东西找上门来?

比如吊人铜矛,这东西是谁都能买到手的?

还有那件万工轿,大海市的波宁有钱人多了,只要随便找一个,就能卖出高价。

如果不是有着陈文哲的名头,人家凭什么卖给他曹庆春?

“最后三件了,看看这件,应该是战国时期的无影灯,很有意思的东西。”

“无影灯?这东西可不常见!”

打开了一只木箱子,里面果然有着一件青铜制作的,有着各种托盘的器物。

陈文哲一看,就知道这还真是一件无影灯。

他仔细查看,发现跟国内之前出土的无影灯,居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七四年的时候,国内北河那边,有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战国墓穴,专家就从里面找到了一盏“无影灯”。

1974年,农民取土时,偶然挖出中山国王墓。

这让考古队兴奋不已,可是进入却发现里面是空的。

失望之余正想离开,一民工突然踩空掉进侧室,发现无数珍品,其中一盏铜灯堪比现代无影灯。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在如今的北河太行山东麓,由北方少数民族鲜虞族于公元前414年建立。

它虽是一个地小人少的小国,但少数民族的彪悍好斗,却时常让燕赵两国头疼。

经过多年的战争,公元前294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存续120年时间。

这个墓穴的发现很偶然,1974年冬天,河北平山县三汲村村民为建设施工,在村里的两座山取土,偶然发现一些青砖,继续往下挖,竟然挖出一个古墓。

市考古队接到爆料后,即刻进行抢救性挖掘考古。

这个墓呈“中”字型,有6个陪葬坑、3个马车坑和1个殉葬坑,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

墓中有台阶、回廊、厅堂、墓室布局整齐庄重,经鉴定,竟然是中山王厝与王后的陵墓!

考古队员们兴奋不已,日夜奋战挖掘清理。

本以为会收获许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历朝历代的盗墓贼猖獗,主墓室与陪葬坑早已被破坏并盗窃一空,连中山王的棺椁也被烧成灰烬。

仅仅收获2个吊棺木的圆铜环,队员们失望不已,叹气连连。

正当他们准备撤出墓室时,却听到一声惊叫。

原来一个来帮忙的民工。爬上主墓室的侧面平台,突然脚下踩空,掉进一个隐蔽的墓穴里。

众人跑过去拉他,却发现墓室不深,里面竟是积得满满的各种宝贝!

原来,主墓室的左右,各有一个隐蔽的陪葬品仓库。

因为与主墓室不相通,因而逃过了2000多年来无数次的盗窃,保留至今。

考古队员们被眼前丰富的陪葬品,惊得目瞪口呆。

那里有各种青铜器、乐器、雕塑、玉器、漆器、陶器和生活用具,总数达到1900多件。

其中有18件称得上国宝级的珍品,比如: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中山王圆壶等。

考古队们把所有的器物小心翼翼进行搬运、清理之后,有一件造型奇特的灯具,把大家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过去。

这个灯具造型是一棵树,主干向四周伸出14节树枝,两两对称,树顶和树枝上错落地托起15盏铜制灯盘。

它底部直径26厘米,高度有82.9厘米。

这是经过考古队员拼接出来的“成品”,因为刚出土时,它们就是一堆零件。

精妙的是,每个树枝与树干之间的拼接,居然是榫卯结构,每个榫头形状都不相同。

只要找到接口,就能严丝合缝安装,具有现代工艺品的那种简易性,实在令人赞叹。

三只嘴里衔着圆环的猛虎,托起一个夔龙纹的底座。

底座上还有24字铭文,描述中山王厝的奢华墓葬场景。

不仅如此,在每个树枝上,还有造型优美的龙蜿蜒游动,有小鸟歌唱,有猴子荡秋千,十分生动活泼,做工也很精致。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