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这东西不仅是一味药材,而且当地人也用它来制作艺术品。
随着化橘红的功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些年当地已经形成了围绕着化橘红的产业链。
所以,这东西是一种古老的中药。
粤省化州市西南部绵延的群山之中,就蕴含着这种名贵地道的中药材。
现在化橘红素,有南方人参的美誉。
明清两代曾被列为宫廷贡品,是我国十大广药之一。
2016年被评为立法保护的岭南八大地道药材之首。
现代医学证明化橘红主要成分为二氢黄酮、野漆树苷及柚皮苷含量极高。
它能抗菌抗病毒、消炎、止咳化痰等,最主要的是功效明显。
之所以有这种作用,是因为当地的土壤里边里含有礞石,礞石含量相当高。
本身礞石就是一种药材,在药材里面种药材,那效果肯定是特别好的。
再加上这种制作化橘红的手艺,一直没有断代,往往当地的手艺人上两三代的时候,就开始做化橘红了。
这种化橘红做起来可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十分麻烦。
新鲜采摘下来的化橘红鲜果,经过清洗之后就可以炮制。
先用90度左右的热水将化橘红杀青,之后用利刃剖开橘皮取出果肉。
化橘红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都存在橘皮之中。
取出的果肉因为苦涩无法使用,之后就是烘干的环节。
经过烘干修剪之后的化橘红,用棉线捆扎成束,接下来就需要等待时间的造化了。
当地的平定镇大岭村,有我国化橘红第一村的美誉。
村里大部分农户都依靠化橘红产业,他们除了将化橘红制作成药材之外,心灵手巧的工匠们还将它们做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比如化橘红瓶,这种瓶子的制作就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手艺的过程。
每年八到十月采摘果实之后,用开水杀青,然后掏去果肉。
再用草木灰一层层填充,用麻绳砸出瓶颈的造型,并且晾干。
待到第二年用水浸润之后,在瓶身上画上图案,用铁片一遍一遍的压制出造型。
做一个化橘红瓶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大概做一个要6天时间。
近年来,化橘红的功效越来越被医药行业和消费者所认可,所以化橘红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
很显然,曹庆春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说他看到了里面的前景。
陈文哲有着中药厂,自然对这种东西感兴趣,最近两年曹庆春没有少给他哗啦。
不过,今天曹庆春的重点,肯定不是化橘红,而是另外一堆木板?
就在两个人喝茶的时候,一些工作人员,已经把陈文哲办公室外面的工作间占据。
看着他们在拼装的木板,陈文哲一脸奇怪的道:“这是一座轿子?”
“还是你厉害,但是,你能看出这是哪里的轿子吗?”曹庆春一脸得意的道。
陈文哲只能通过一块块木板上的雕刻、纹饰,看出这只轿子很不平常。
还有,这只轿子的体型应该不小,工艺水平也很高。
这样的轿子,一点也不必拔步床来的差,甚至工艺更加复杂。
“难道是万工轿?看工艺,难道是波宁那边的轿子?这可是国宝级的东西,你从来弄来的?”
说着,陈文哲也不喝茶了,干脆走到了外面的工作间。
万工轿,是清末民初波宁式花轿,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故称“万工轿”。
此轿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
这种轿子有的个头并不大,但是花式极为繁复,所以看着堆积的木板,感觉轿子个头很大。
比如曹庆春弄来的这只轿子,长度也就只有一米五,宽度才九十厘米,但是高度就很高了,足有两米七多。
这种花轿是根据雕饰人物的多寡,及工艺水平而分等级的。
总共分为三等,曹庆春带来的此轿属头等轿,是现存最豪华的一种花轿。
它采用榫卯结构联结,没有一枚钉子,由几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组成。
没有轿门,迎亲时有专门的拆轿师傅,跟随在迎亲的队伍里负责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
花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
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
整座轿子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无数,所以波宁人也称它为“百子轿”。
除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吉祥主题外,还有《浣沙记》、《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荆钗记》、《拾玉镯》等戏曲场景。
有的地方还辅以镜片玻璃画,每一幅画上也都是一个古典名剧片段。
这才是古代真实的花轿,外观堪比微型宫殿,跟古装剧截然不同。
陈文哲之所以知道这东西,还是因为看过一期的国家宝藏。
从此也可以看出,这东西是地地道道的国宝。
只不过,这样的宝物,怎么可能落在曹庆春手中?
要知道这里可是大海市,在这大海市隐藏的一批顶尖富豪,或者说大海背后的顶尖贵族,绝大部分都是波宁人。
他们可是很有钱,只要出现这种东西,他们怎么可能不买下来?
第1682章 八抬大轿,十里红妆
在没有汽车的古代,王公贵族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和轿子。
早在4000多年以前,轿子就已经在古代中国出现。
《尚书》记载的“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中,轿子就是“四载”中最重要的一种。
在古代婚礼中,花轿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凤冠霞帔的新娘,会坐在花轿中被送到喜堂,身后跟着绵延长街的十里红妆。
在大热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就曾经展出过一样格外精致繁复的文物“波宁万工轿”,堪称“天下第一轿”。
它和传统的花轿完全不一样,看起来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小小的宫殿。
它的出现,能满足所有女子心中“八抬大轿,十里红妆”的愿景。
这顶万工轿是1954年时,从波宁征集来的。
它是清末民初时特有的花轿式样,大小体型跟陈文哲眼前的这一台轿子差不多。
反正这样的轿子,外观都是极其华丽而夺目的。
这座小小的花轿有7层楼阁,5座主庭,取“五岳朝天”之意。
据说制作一顶需要一万工时,所以才被称为“万工轿”。
它的整体由轿顶、轿衣、轿身和各种浮雕装饰构成。
轿子上的各色雕刻人物有400个之多,分别刻画了《浣纱记》、《西厢记》、《水浒传》、《荆钗记》等等戏剧场景。
而且被精心安装了活动暗扣,只要轿子活动起来,这些人物也会跟着晃动。
另外轿子上还雕了24只凤凰、38条龙、54只仙鹤、74只喜鹊和92只狮子。
加上精致的宫灯、五彩盘金绣轿衣、水晶球流苏、朱金木雕的轿身……
整个花轿奢华精致,美轮美奂。
最有意思的是这种轿子没有轿门,也不用一颗钉子,采用的是榫卯结构,所有的花板都可以拆卸。
在接亲和送亲时,会配备专门的拆轿师傅。
新娘进轿子出轿子,都需要将花板拆卸下来。
虽然这样比较麻烦和复杂,但保证了轿子结构的稳固,以及艺术的完整性。
整个轿子除了“美”就是“贵”。
轿子上的金箔和金漆木雕,用的都是真金。
不用说,这种轿子只有富豪才能租赁得起。
据说我国商父盛宣怀的儿子,和虞洽卿的女儿联姻时,用的就是这种金碧辉煌的万工轿,送嫁的队伍轰动了整个大海滩。
关于这种万工轿,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赵构还没做皇帝时,曾被金兵追杀至波宁。
幸得一个浣纱姑娘相救,将他藏在白纱底下才没被金兵找到。
后来赵构做了皇帝,就想要报答救命恩人。
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那位姑娘,于是就下令所有波宁的女子,在出嫁时都可以享受一次“半副銮驾”的待遇。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不可考,但这种花轿的出现和波宁当时的工艺技术,以及经济繁荣有很大的关系。
从这些习俗中,也能看出一个城市在当时的发展势态。
如今中式婚礼已经渐渐被西式婚礼所取代,十里红妆成了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场景。
所以这顶花轿也只能作为文物孤品藏于博物馆中,向参观者们展示它曾经见证的一个又一个十里红妆梦。
只不过,世事无绝对,随着华夏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各种中式的礼仪慢慢的都在恢复。
比如结婚,比如大学生毕业。
原来大学生毕业,弄一身黑袍子穿在身上,就如同一个黑巫师一样。
现在却已经有大学,在毕业的时候穿着汉服进行毕业典礼了。
这也是民族自信,这一点在结婚之时表现的更加明显。
只不过中式婚礼太过奢华,一般人是办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