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而他的父亲明宪宗,则是一位典型的玩乐帝王。
他死后,留下了很多技艺高超的匠师。
所以,即便弘治再勤政节俭,皇室祭祀制度,还是不能少的。
史料之中记载,明孝宗愤恨烧瓷劳民伤财,曾经想要下旨废除御窑厂。
张皇后赶忙相劝,就算皇室御用的瓷器可以省下不做,但祭祀大典所用的瓷器是肯定少不了的。
如果废弃了御窑厂,和祖宗规矩公然叫板,不仅皇室不满,朝臣不满,百姓们也会觉得皇帝触犯天地祖先。
明孝宗思及此,才放弃了这个决定。
弘治朝的御窑厂,主要还是为祭祀大典烧制瓷器。
根据洪武年间所定的《大明会典》,祭祀所用的瓷器分为红、黄、白、青四种颜色。
明孝宗下令御窑厂,放弃其他五花八门的瓷器品种,专心烧制单色瓷器。
也便是因为如此,弘治时期的黄釉瓷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也是因此,这才有了娇黄欲滴,历朝最盛!
弘治时期的黄釉瓷是历代官窑黄瓷之首,后来历朝历代都难以超越。
到了正德年间,黄釉瓷的颜色逐渐变深,后来历朝历代都达不到弘治年间的水准。
因为弘治年间娇黄瓷的成功太过意外,民间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这个传说解释了为何在弘治年间,单单是黄色的瓷器烧出了飞跃。
原来当年张皇后和明孝宗伉俪情深,张皇后是一位贤良的一国之母,但她的兄弟仗着妹妹的身份嚣张跋扈。
明孝宗一生只取了一个皇后,和她一直像百姓一样生活着。
他不想让大舅子的事情,伤了夫妻和气,也不想这个蛀虫继续危害朝堂,伤害百姓。
于是他便想了个法子,提点了这位大舅子。
一日,明孝宗邀请张皇后的娘家人一同吃饭,正吃在兴头上,督窑官送上了最新烧制的祭祀瓷器。
明孝宗拿起黄色瓷器问道:“这是什么瓷?”
督窑官道:“这是浇黄釉。”
明孝宗若有所指地看了看宾客席,状似漫不经心道:“浇黄浇黄,骄横必黄(亡)。”
此话一处,众人皆知明孝宗是在敲打大舅子,皆不敢吭声。
明孝宗又道:“颜色虽好,也要用心掌握火候。”
众人脸色不佳,唯有督窑官十分认真地记下了明孝宗的话。
回去之后仔细琢磨,想来明孝宗对娇黄瓷十分满意。
御窑厂工匠们从未见明孝宗对瓷器这么感兴趣,就对黄釉瓷的烧制更是用心。
所以,就算在这位从来不重视,甚至是有点多打压御窑厂的皇帝,居然在他的这一朝,出现了这种可以名传千古的名瓷。
还有明孝宗,加上弘治这个年号,世人一定要记住。
不是因为他是皇帝,也不是因为他这一朝烧制出的瓷器有多么好,而是因为,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他是一位绝无仅有的好皇帝。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皇帝,这个千古一帝,那个是大帝,他们真的是好皇帝吗?
不说其他,在明代之时,明孝宗在民间深受追捧,他就被称为千古一帝。
这个可不是自己吹嘘出来的千古一帝,而是民间众口一词的称谓。
虽然他在位时间短暂,但即便是他所用的御窑瓷,都带着正义和廉洁的印记。
相比之下,我国历史上另一位偏好黄釉瓷的统治者——慈禧,却以奢靡无道著称。
她每一件精雕细琢的专用瓷器之上,都是被剥削来的民脂民膏。
黄釉瓷生来金贵,带着皇天后土的寓意。
它被统治者占为己用,他们都希望这尊贵的黄釉瓷,能为他们带来永远的尊贵。
然而,历史上却少有弘治帝这般通透的皇帝。
他明白国泰民安和皇室的尊严,不是靠这些奢侈品、艺术品显示出来的。
他在位时期,不曾有一天纵情享乐,也没有留下什么奇珍异宝。
唯有这代表着天地玄黄的瓷器,真正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明弘治帝一生和张皇后鹣鲽情深,专心一意。
这个可谓是很少见了,且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是一位风评很不错的帝王。
如果明朝那些皇帝,来场pk的话,弘治帝一定稳坐深情人设。
不仅如此,在艺术上,弘治帝的造诣也非常高。
现在流传下来的精致黄釉瓷,就足以见得帝王不俗的审美。
可惜,就是这么一位好皇帝,却没有留下多少好名声,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明史是满清帮着修订的?讽不讽刺?要不然满清也能出千古一帝?
第1536章 匠心独具,一代名品
其实,历代帝王相比,除了秦皇汉武,和平皇帝之中,哪个比得上明孝宗?
可惜了千古一帝这四个字啊!
所以,请记住这位明朝的好皇帝,他才是在民间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人。
当然,陈文哲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他只是一个瓷工。
制作娇黄釉瓷器,肯定不太容易。
要想仿制合格的弘治娇黄釉瓷器,必然要对这种瓷器有所了解。
所以,陈文哲按照套路,先从器型上来仿制。
黄釉器属于御用器,在器型上也以规整端庄为主,很少会看到奇型怪状之物。
这也和弘治帝的喜好,离不开关系。
弘治帝这个人喜欢素雅高净,对宋朝单色釉瓷的素雅之美,非常欣赏和喜欢。
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胎釉精细。
瓶罐类器型,口浅足正,外部和口部都会施上釉。
立体型造型的瓷器,也就是琢器,一般内不修、无釉。
比如玉壶春和梅瓶这两个器型上,有一些会把八棱口改成荷口,再加上瑞兽附耳贴首。
这是取一个臣民忠心耿耿,举国和谐的好寓意。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器型,必然要有好的胎土。
从现在存世的弘治黄釉瓷来看,其胎土也是很特别的。
如果是原来,就算是因为这种胎土,陈文哲也不会选择仿制这种瓷器。
其实,行内人都清楚,从元朝起到万历期间,精品御窑瓷器使用的皆是麻仓土当作胎。
到了弘治这里,胎土和明前朝胎坯基本一样。
但淘洗更加细腻,所以坯胎足够致密,灰白带黄,以及泛一点褐色红的感觉。
麻仓土的麻烦,就不用再多说了。
陈文哲也就是最近仿制了元青花,有着一些剩余的麻仓土。
要不然,他肯定避开从元朝起到万历期间的所有经典瓷器。
这就是仿制精品瓷,特别是历史名词的难度。
除了器型、胎土,再就是釉色。
看过很多弘治黄釉瓷器的人,都会觉得,它们给人的玻化观感还挺强烈的。
但这其实是因为这个时候的釉料配方特殊,而且遗传下来的文献资料,也无明确记载。
所以,大家也没有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方法去判断。
只能从感官和接触面上看,弘治黄釉不仅拥有润黄润黄的“鸡油黄”釉面。
而且当釉料与胎泥的膨胀系数不同时,就会产生爆裂现象。
在一些暗刻花纹处,积釉较深的地方呈褐色。
拿着放大镜仔细看,往往看到流散的釉随裂走。
因而刻纹有呈锯齿的现象,且淋浇法(施釉方法)在凸线纹路上方釉层就比较好,呈色也较深。
黄釉器作为皇家御用的瓷器,流传的精品也确实比较少。
这颜色如何,出类拔萃否,是辨别弘治黄釉瓷器的关键依据。
如果做好了最重要的颜色,那最后剩下的就是款识。
从已经出土的弘治器物中可以看到,其底部的款识是“大明弘治年制”标准款识。
有白底蓝字和黄底墨字款,都是竖排两行。
立器一般是蓝底白字,且一般是双圆圈内书款。
碗盘类则用墨彩款多,且用娟秀的馆阁体书写,每笔笔锋清晰,字间距适中。
当然,有一些立器,以及盘和底小的斗瓷碗都设无圈款。
摸着手中的一件瓷胎,陈文哲感觉十分满意。
麻仓土做的胎,器型是公正的明代宫碗,其上雕刻了四朵牡丹。
这胎土、器型、纹饰都有了,再就是上釉。
对于上釉,陈文哲的技艺等级也已经超过大师级,到了宗师级。
大宗师是不用想了,他连头绪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