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023章

作者:疯神狂想

难怪西洋人不肯承认华夏有三千年以上的文明史,你们华夏人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大戴礼记·礼三本》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焉生?无先祖焉出?无君师焉治?三者徧亡,无安之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用礼三本的观点,来分析青铜器铭文的祭祀内容,是不是有突破呢?

把这件国宝照亮,看看究竟是想向三千年后的我们说什么!

陈文哲不懂甲骨文,他只会看图识字。

看看那些伟大先人们留下的墨宝,都像是有某种含义的图形。

两千二百多年前的千古一帝嬴政,和千古一相李斯,肯定是看懂的。

不然他们统一不了华夏文字,并留下了优美无比的篆书字体。

可是现在的国宝专家们,在拥有无比先进的互联网系统下,却在东拉西扯的把他们的成果,汉字凑拼成生硬洋泾浜。

甲骨文和金文,应该是建立在象形、会意基础上的。

很多都是图形字、组合字,一字含义不是单字能够代表的。

有的字应该拆分成两个字以上释放,才能准确反映本意。

有的字,可能由于书写铭刻的人不同、地域、时间不同,而结构笔画形状有变异。

也可能造成同一个形状的字符,在不同的场合器物,有不同的含义、读音。

也有可能少许变化结构、笔画的字符含义、读音相差较大。

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魅力,西方人往往让汉字绕的七荤八素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现在释读这些符号字、识别这些文字,就要去找古籍。

不能用现在的想法,去生搬硬套。

原生含义才是识读古文字最艰难的,好在我们的头脑进化了,虽然古人也相当智慧!

其他都不说,就说一个字:隹。

这个字在古代很有意思,我们现代人认为,这是惟或者唯。

但是,这个字在商代之时,它是青铜铭文行文的开端语气词。

但是,更加是玄鸟生商演绎出来的。

这个字的出现,就表示这个是商的器物、国器。

这里的玄鸟是商的国鸟,也就是降而生商的那个玄鸟。

在古代,上千个华夏诸侯国,都被指定了国鸟。

商的所谓玄鸟应该是鹳,灰鹳,这是常见于亚洲大陆北部的鸟。

商的祖先女娀,应该就是捡的灰鹳的蛋,立即怀孕的;

周的国鸟是燕子,夏的国鸟是老鹰或者猫头鹰。

三星堆的是鸟嘴弯弯的火烈鸟,印度西亚非洲;

后来的秦国也是燕子,色彩尚黑。

“老板!”正在看着回溯景象,研究铭文的陈文哲,被惊醒了过来。

此时陈文哲有点遗憾,也感觉有点无奈,他现在还真有了点学习一下钟鼎文、甲骨文的想法。

他感觉研究一下象形文字,通过考古,了解一下古人的历史,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能够结合他回溯到的内容,也许他能够揭开很多历史谜团。

“老板,你要真喜欢这种石碑,我哪里手机的还有好几块,其中还有一块好像是禹王碑!”

就在陈星辰想要说什么的时候,李天强再次先下手为强。

“禹王碑?”陈文哲完全回过神来,他摩挲着手中的石板问道。

“对,是一块石碑,只不过不太确定是不是真的禹王碑,因为禹王碑太出名了,我们这发现的是第二块,也不能确定,就不是别人仿造的。”

第1479章 蝉翼拓本

对于墓碑造假这一点,李天强十分无奈,因为国内国外,仿造墓碑的高手,实在是太多了。

不说别的,就我们东面的好邻居小鬼子,他们就有专业的一批人,专门仿造墓志石碑等等。

到了此时,陈星辰已经知道,陈文哲肯定不会第一时间去一念堂陶瓷工厂了。

没办法,他只能跟着李天强,一块来到了新建的一念堂社区诊所。

每当看到一整个小区改造的一念堂社区诊所的招牌,陈星辰都会感觉魔幻。

这么大一片小区,而且是在大海市市中心的位置,居然是一家社区诊所?

他们这是打算跟丑国的梅奥诊所,别苗头?

可惜这家国内的诊所,建立的时间太短,而且是私人诊所,这样的医院在国内没有多少发展前途。

就算李天强这家伙有想法,专门挖老医生、老专家,顺便培养自己的青壮,这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支撑起一家强大医院的。

当然,李天强做的很好,现在这家社区诊所十分有名。

如果真按照他的想法,加上现在陈文哲那庞大的财力,没准还真能折腾出点名堂。

所以,都是不得已,谄媚这个事情,真的要看天赋!

比如李天强,这家伙的小人天赋就已经被点满了!

陈星辰无奈的心中叹息,这个时候,他有不得不佩服李家两兄弟。

特别是看到这家医院的时候,他不得不佩服。

最起码疑难杂症,他们诊断出来了很多,也算已经扬名立万!

走进小区,不对,是走进医院,在原来的售楼处,现在的门诊大厅之内,陈文哲就看到了一溜玻璃间隔出来的荣誉墙?

里面的荣誉陈文哲没看到几个,但是他看到了一溜的石碑。

最显眼的肯定是大个头的墓碑,这东西放在医院,真的不怕被人砸了?

不止是没人砸,反而有人不少在观看这些是被,特别是其中一块跟前,围绕着的人更多。

陈文哲就爱凑热闹,所以他也凑过去看了看。

“连《董美人墓志》都有?你真是够可以的!”

看着堵着门的一块石碑,陈文哲就笑了。

不过他再看一眼,就发现,能够被李天强放在这里展出的东西,肯定有点价值。

所以他能看出,这块石碑仿的不错,最起码其上的碑文,就是根据最早出土的墓碑拓本仿制出来的。

要知道这里面的差别,可是很大的。

可惜,这块石碑虽然仿制的时间可能很长,但不可能是真品。

这种墓碑在国内有一段时间,可是十分流行,也十分广泛。

流行、广泛,在古玩界可不是什么好事,意味着这东西都泛滥了。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董美人墓志》,有很多人仿制这块十分著名的石碑。

这块石碑,是追思董美人生平事迹的随葬刻石。

董美人(公元578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四子蜀王杨秀的妃妾,汴州人士,名、字不详。

董氏于开皇十七年病逝,终年十九岁。

杨秀对其感情颇深,遂撰文哀悼,刻为墓志随葬。

墓志于清代嘉庆年间在西陕兴平县出土,楷书21行,行23字,被称为《美人董氏墓志铭》,又称《董美人墓志》。

原石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毁于兵燹,到现在,就算是拓本流传的都十分稀少。

这块石碑最后存放的地点,倒是在大海市,可这东西能是真的?

这块碑的原石,于清嘉庆年间在兴平县出土,为大海陆君庆官西陕兴平时所得,旋归大海徐渭仁(紫珊)。

徐氏十分珍爱,从关中把此石携至大海,自号其斋曰“隋轩”,并广泛椎拓。

据说用墨较浓,字画瘦细。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大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战争期间,原石毁佚。

徐氏拓本流传甚少,出土初拓本尤为难得。

现在最出名的拓本,应该是藏在神都图书馆、神都大学藏本、霓虹三井文库、徐渭仁氏拓本。

石碑不存,流传在人间的便只有拓本了。

《董美人》的拓本大约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初出土时在关中的拓本。

这种拓本多以淡墨轻拓,所谓“蝉翼”本,就是指拓本的墨色极淡,薄如蝉翼,非常准确地拓出了原碑的字迹。

这类拓本,流传极少,也极为珍贵。

陈文哲眼前的这块石碑,很显然就是根据这种拓本复制出来的,要不然不可能这么相似。

除此之外,还有大海图书馆藏有陈景陶(悫斋)题字藏本,即为此类最佳本。

第二类,是徐渭仁把石碑搬运到大海市之后的拓本。

据说这种拓本用墨过浓,也许是拓手不精的缘故。

这个时期的拓本的墨色,把原碑上的字迹浸染覆盖了许多,笔画变得细小模糊。

据一些专家说,大海时期的拓本与关中时期的拓本相比较,“疑非一石所出,细细勘之,石花字画均合,乃同出一石无疑。”

这种拓本数量多一些,价值也相对低一些。

第三类拓本,是碑毁之后重刻的拓本。

想到这里,陈文哲反而有了一点想法。

特别是第二种拓本,居然被认为可能是假的?

陈文哲博闻强记,现在就起作用了。

所以,再看眼前石碑是时候,他就特别注意了。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