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91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他一面说,一面点了点花名册。

亦失哈会意。

不多时,这行在外头,尚还热闹,这三百余人,说来也有不少人,都是彼此相熟的,因而大家在此,百无聊赖,等候着作证,或者待会儿进行画押,因等的久了,不免焦躁,于是便三五成群的凑一起,说一些闲话。

“不知怎的……还不传唤我等。”

“陈知府当初,可不是这样说的,说是很快就要进去,到时签字画押……”

“哎……这是御审呢,得要点时间,不急……”

“那些该死的铁路司官吏,实在可恨……”

正七嘴八舌着,突有人大呼:“你瞧那是什么?”

却见何处街巷,突然乌压压的铁路司护卫官兵已明火执仗,直接压了上来。

一时之间,人群有些骚动,有人察觉到了不对劲,下意识地想要避祸,举目张望,却发现,此时已无路可走了。

“不得了,不得了了……”

原本想要奔逃的人,发现无路可走,于是忙是跪了一地,口里大呼:“出了什么事……”

又有人悲戚道:“冤枉,冤枉啊……”

一时之间,人声嘈杂,可很快,这声音变得凄厉,继而……所有的声音统统都偃旗息鼓。

捉捕进行的极为顺利,甚至顺利的有点过了头,几乎所有的钦犯,统统都聚在一起,有名有姓,早已进行了登记,只需人马从四面八方进行围捕,转瞬之间,便一网打尽。

“陛下……”亦失哈匆匆来禀告道:“所有钦犯,统统已拿下。”

朱棣气定神闲,他居然没有因此而愤怒,只是道:“这样好,省了一番的功夫。”

外头,却传出一些响动。

却有宦官匆匆而来,显得犹豫不定的样子。

朱棣皱眉道:“何事?”

这宦官才道:“陛下,这外头,还有几个……不是钦犯,乃医学院的人……他们……他们带着几个受伤的官吏来了……”

朱棣看向张安世。

张安世不由得汗颜,原本这一手,是张安世的压箱底安排,将这几个重伤的官吏抬来,让陛下亲眼看看那些钦犯下的狠手,以此博取陛下对铁路司的同情。

但是张安世没想到的是,今日胡广的战斗力直接爆表。

还没等张安世卖惨呢,战斗就已结束,现在这番的布置和安排,倒显得画蛇添足,甚至有些可笑了。

至少站在一旁的胡广,眉头就狠狠地皱起来。

开玩笑,昨日去探问伤情的时候,便见胡穆这些人,包的跟粽子似的,大夫还一再说,现在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惊扰了病患,又说必须静养。

可你张安世倒好,今日就把人给拎了出来,游街吗?

胡广心疼是心疼的,只是此时也不好说什么。

既然自己开的头,自是不能当不知道,张安世忙尴尬地道:“陛下……这……这几人……是臣……臣的安排,臣……臣在想……他们受了这样的委屈,一定要让他们……参与御审,好教他们亲眼看到,大仇得报……”

张安世好不容易地找了一个自认为说得过去的借口。

朱棣则是无语的看着张安世,张安世虽是说的冠冕堂皇,可他的那点小心思,其实谁又不知?

更别说是精明如朱棣了!

在短暂的无语之后。

朱棣终究道:“抬进来吧,既来之,朕要见一见。”

此言一出,张安世大大地松了口气。

没多久,便见十数个大夫,七手八脚地用担架抬着人进来。

只见那一个个人,盖着白色的被单,若不是这被单没有遮住脸,几乎教人以为……这是丧葬现场。

一看这刺眼的被单,便令人打心底的觉得晦气。

张安世也察觉出了问题,脸上又忍不住冒出尴尬,张口想解释一下,可细细一想,好像越解释越乱,索性……还是沉默吧。

第547章 大智大勇

胡穆的状况很不好。

不过他人倒还是清醒着的。

唯独让他觉得煎熬难耐的是,随着担架的晃动,总让他感觉身上的伤口好像要撕裂开一般。

好在他咬紧牙关,等终于被人抬进了行在,看到一个个宦官和护卫,再加上他在医学院时便听到关于陛下亲临饶州的传言,因而心里便已大抵地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是宰辅的儿子,绝不是那种没有见识的人!正因如此,此时的他,反而显得格外的平静。

躺在担架上,被人抬到了厅中。

朱棣已踱步上前,看着胡穆的伤势,不由得眉头深锁。

这胡穆的伤势虽已养了许多日,可现在看来,依旧是触目惊心。

这胡穆见状,挣扎着想要起来行礼,只可惜这是徒劳,毕竟伤筋动骨,只身子稍一动弹,便立即痛得喘不过气来。

朱棣压压手,对他道:“有伤在身,不必多礼。”

“谢陛下。”胡穆努力地张唇道。

胡广方才还是杀气腾腾,可如今见着了胡穆,脸上的杀气,骤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却是一脸的悲戚。

朱棣道:“你叫什么名字?”

胡穆道:“臣姓胡名穆。”

朱棣一听到胡字,下意识的挑一挑眉,转而瞥了胡广一眼。

只一眼,朱棣便收回了目光,眼中已掠过了然之色。

朱棣终究还是讲一些情谊的,胡广跟随他这么多年,说得上是任劳任怨,即便能力平庸,可胜在忠厚。甚至他的儿子,为了支持铁路司,竟来此为吏,如今却成了这个样子,不禁教人为之唏嘘。

于是朱棣带着几分感慨道:“胡卿的伤势颇重,此番可谓是九死一生啊。”

胡穆此时倒有了几分气力,毕竟哪怕他是宰辅之子,能面圣也是一辈子罕见的机会,自也是心中激动,于是忙道:“陛下……当日的情况,想必陛下已是知悉,陛下明察秋毫,能使臣等得以洗清冤屈,臣……实在……感激涕零。”

朱棣脸上带着感触之色,本还想宽慰几句,可听了这话,脸上先是一僵,却突而面部的表情变得奇怪起来。

确实耐人寻味呀!

要知道,这里的御审就是方才才发生的事,而这胡穆,此前都在医学院中,刚刚才被人抬来的。

既然如此,那么这人怎会知情?

而且还知道,有人对他进行了诬告?

一时之间,种种的疑惑涌上朱棣的心头。

别看朱棣草莽,可实际上却是心细如发,他似乎开始感觉到,这件事的背后,显然……并非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朱棣虽心里生出了浓厚的疑惑,可面上却没有丝毫的显露,只是平静如水地道:“噢?胡卿也知……他们会对你进行诬告?”

朱棣的声音很是平常,可这一句问话,骤然之间,让厅中的空气都冷冽起来。

这话虽听上去平淡无奇,可实际上,却是绵里藏针。

很明显,胡穆本是受害之人,可一个受害之人,却知道这样多的事,这就难免让朱棣会猜疑到,这可能背后有更深的图谋了。

现在思来,胡广似乎对于对方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方才慨然应对,不正是因为如此吗?

可再往深里想,既然对方的行动,似乎都被这父子所探知,那么……为何胡穆还会被打成这个样子?铁路司和饶州府之争,又为何会如此剧烈?

张安世是素知陛下的,此时也不禁捏了一把冷汗,眼眸下意识地在胡广和胡穆的身上来回看了看。

这胡穆恰在此时,是重伤在身,这时候想要细细解释,也未必能够做到滴水不漏。

胡广虽说品性中厚,却也不迟钝,他显然也察觉到了什么,微微皱眉,紧张地看着胡穆的反应和应对。

却就在此时,突然有人道:“陛下……事先胡典吏,确实察觉到了一些情况。”

朱棣随着声音的方向,侧目看去,却是站在此,一直沉默的铁路司饶州站站长。

朱棣面上没有表情,却故作惊讶地道:“是吗?既如此,那么为何事情会到如今这个地步?”

这站长道:“事先是有怀疑,因为确实有饶州府那边传出了一些小道消息,说是饶州府对铁路司愤恨至深,一直想要找机会……报复。此后,他们派了人来,希望能够斡旋,可胡典吏却是主动请缨。”

朱棣目光发冷,淡淡地道:“主动请缨?可有什么缘由?”

“陛下,原本并非是派遣胡典吏去,盖因为胡典吏原本负责的乃是安置流民,管理黄册等职责,这斡旋和交涉之事,该是司中的主簿进行处置。可饶州府来了消息之后,胡典吏却是主动寻到了臣,对臣说,此次去饶州府,只恐不乐观。可若是不去,这饶州府上下也毕竟都是朝廷命官,百姓的交接和安置,还是需要与之交涉,对他们的邀请置若罔闻的话,势必会给他们口实。”

“可此番去,也可能会凶多吉少,他比主簿年轻一些,若是教他去,至少他身子骨硬朗,真若是发生了什么变故,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缘故……”

朱棣听着,越发的觉得匪夷所思,却见这站长说到此,便不肯说下去了,脸上有着明显的犹豫之色。

朱棣当即便道:“继续细细道来。”

站长苦笑,只好道:“陛下,还有一个缘故,当时胡典吏也和臣言明,他认为,若是饶州府当真发难,那么绝不可能是意气用事,而是处心积虑的结果,势必在发难之后,还有金蝉脱壳的手段,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他们贼喊捉贼,在袭击了铁路司的官吏之后进行诬告。”

朱棣听到这里,倒觉得这个解释很合理,只不过……他还是别有意味地深看了胡穆一眼。

无论如何,这胡穆能有这样的判断,虽是合理,却也说明,这个人……是个有主见,且颇有几分韬略之人。

站长接着道:“因而,胡典吏又说,对方若是有备而来,那么主簿若去,这叫有算谋无算,极有可能,主簿去了非但要吃大亏,有性命之虞,甚至还可能被人倒打一耙。而他去……却最是合适的。”

朱棣不免更疑惑了,他怎么猜也猜不出缘由,于是道:“他去最合适?这又是什么道理?”

站长此时看了胡穆一眼,眼中有着深深的感触,道:“他说,他乃文渊阁大学士之子,若是别人莫名其妙的死了,甚至被人栽赃构陷,或许还真可能让贼子得逞。可他毕竟牵涉着文渊阁,倘若他此番真若是不明不白的枉死在了饶州府城,朝廷无论如何,也会彻查到底,绝不会轻易的将此事,让人糊弄过去。因此,他对臣主动请缨,希望能够代替主簿前往。”

朱棣:“……”

此时此刻,厅中倒是说不出来的安静起来。

能料敌先机,可以说是有大智。

敢代替人赴险,将自己置之死地,这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叫做大勇。

这样大智大勇之人,没想到,居然出现在了胡家人的身上。

以至于……张安世和亦失哈都齐刷刷地看向胡广,露出疑窦之色,竟一时怀疑,这胡穆到底是不是胡广的儿子,或者说,他们是不是亲生父子。

朱棣则是不由得为之动容。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