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90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顿了顿,张安世接着道:“当然,单靠这个也不足够,壮丁们到了农闲,若是出去再打一些短工,亦或者,家里劳力多一些,便可让一人出去务工,这也不失为改善家境的办法。官府这边,大可以进行鼓励。”

朱棣听着,很是满意的样子,连连点头道:“你倒是什么都预料好了。”

张安世倒是实诚地道:“不是预料好了,而是改变了税制,确保官府有了力量。倘若似从前那般,一个县,只几个正经的官,其余的……尽是杂役,官府每年收到的税赋,连养活自己都不够,要办什么事,都需看乡贤和士绅的眼色,那么纵然是包拯在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张安世这话,可是实情。

在古代,好官的标准,基本上都和所谓的青天挂钩。却难听说过,谁振兴了一方,让当地的百姓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所以,古人要吹捧某人是好官,往往是此人到了地方之后,立即开始处理多年积攒的旧案,然后如何给百姓们讨还一个公道。

生生将县令的职责,变成了所谓的法官。

可实际上,其实古代的地方官,确实权限有限,他们所能干的,可能还真就是法官的活了,至于其他的事,哪一样不要钱粮?任谁来了,都得抓瞎。

因而绝大多数时候,所谓的县治,本质就是乡村和宗族自治,因此才衍生出了所谓的乡贤和士绅,他们把持地方事务,这地方的事务,千百年不见改善,本身也是因为如此。

张安世又道:“其实说到底,之所以太平府能够如此顺利,还是多亏陛下大力抄没和整肃了六县的反贼。新政的推行,才能顺畅。若非如此,区区一年,臣恐怕……也难有什么作为。”

此言一出,令朱棣又想到了姚广孝。

若非是姚广孝,只怕朱棣也绝不会如此痛下决心吧。

此时思来,朱棣甚至觉得有几分恐惧。

莫非……姚师傅早已想到了今日,他所要的,就是彻底扫清这些障碍,也为了今日?

如此一想,朱棣不禁眼眶一红。姚师傅此人行事,神鬼莫测啊!

若是别人,朱棣一定不会怀疑,一个人会连自己身后之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这个人若是姚广孝,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这正是姚师傅所要追求的结果,一切的一切,从他踏入当初的宁国府时,他就已有谋划。

而眼下所发生的事,更像是他用自己性命所布的最后一局棋。

在这一场棋中,作为棋手的姚广孝已不在了,可他从一开始就已预料到了结果。

“哎……”朱棣心情复杂,幽幽地长叹了一声,才感慨地道:“姚师傅所谋之大,非凡人可以想象。”

张安世似乎也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其实张安世也在怀疑,姚广孝给他所创造的最佳条件,直接让那六县变成了一张没有任何新政阻力的白纸,是否……是姚广孝当初的谋划,亦或者只是……无巧不成书。

可若是当真都在谋划和布局之中,那么……姚广孝的智慧,就实在太可怕了。

张安世下意识地道:“陛下莫非以为……”

朱棣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便道:“朕与姚师傅相知多年,见识过他的手段。这些……必定也是他的手笔。哎,他敢拿自己的性命如此,你知道为何吗?”

张安世道:“还请陛下赐教。”

朱棣看似漫不经心,却饱含了情感,一字一句地道:“这是因为,他相信朕,朕一旦下定决心,便绝不会轻易改弦更张。他也信赖你,相信在他过世之后,你张安世敢为天下先。这才是真正谋国之人,以身谋国,不计名利,他要的只是结果。这个结果……你不要教他失望,好好地干下去,你若是敢回头,或是三心两意,姚师傅在天有灵,即便肯原谅你,朕也定不轻饶你。”

张安世默然。

他本以为,自己才是最坚定的新政派,谁知道,现在还有比他更坚决的。

人家连命都拿出来支持了,他比得过人家吗?

好了,现在他的脑后就如同有一根火铳顶着,这一条道只能走到黑了。

张安世深吸一口气,对姚广孝也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认认真真地道:“臣万死不辞。”

朱棣脸色缓和,倒没有继续往这话上继续深说下去,却是转了话头道:“今日朕来这栖霞,感觉这栖霞,似乎又热闹了许多。”

“这是当然。”张安世一说起这个,顿时眉飞色舞,喜滋滋地道:“陛下可知道,这是为何吗?”

朱棣道:“少来卖关子。”

张安世道:“陛下猜一猜嘛,多猜一猜,可以锻炼大脑,防止老年痴……不,陛下圣明,无所不知,想来,一想即通。”

朱棣的脸拉了下来,回过头,看一眼杨荣等人,道:“朕懒得猜,卿等都是我大明英杰,且来猜猜看,猜中了,朕有赏赐。”

胡广:“……”

夏原吉:“……”

金忠:“……”

即便是杨荣,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这完全属于他们根本没有踏足过的领域,如何猜得到?

第335章 开太平

见众人都默然。

张安世才笑了笑道:“陛下,根本的缘故,还是这分地的好处。”

朱棣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

张安世便耐心地分析起来:“从前的时候,百姓们吃着上一顿,想着下一顿,而富户和士绅,虽是有银子,可他们的银子大多积攒起来,毕竟一家人再怎样吃喝,也是有限,总不能一日吃一头猪吧?”

“正因如此,富户和乡贤,绝大多数时候,是挣一百,攒九十。而攒下来的余粮和银子做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兼并土地,购置更多的耕田吗?”

“正因如此,所以百姓困苦,吃都吃不饱,遑论有什么余财了。”

“可自打这九县有了地,许多百姓都有了余粮,那么就不免有人需要花销,为了节省人力,他们往往会购置耕具。还有……现在牛市也十分火爆。官府又征他们挖沟建渠,也可以挣一些钱。因而……手头的钱虽不多,可这却是数十万户人家啊,每人一日哪怕开销几文钱,积少成多,市面上的购买力,也是不小的。因而,许多小货郎和商贩见此情景便索性在各乡和各县那儿盘下铺面,出售一些农人所需之物,从妇人所用的花布,簪子,孩子所用的玩具,或是布鞋,甚至是开一个给人吃喝的小馆子,也都有利可图。”

“据臣的统计,这一年时间内,九县的县城,至各乡,雨后春笋之后,冒出来的各种小铺子,足足有一千七百多家。这买卖嘛,有好有坏。可这么多的铺子,他们总要进货吧。这货源……便在栖霞,栖霞自然而然,也就滋生了许多供应这些的大小作坊。”

“如此一来,这九县便算是盘活了,虽然农人的消费力并不旺盛,可这却是一个新开辟的市场,再加上又多了许多的商铺还有作坊,这又导致各地不得不招募工人生产。这些招募来的工人,也需吃喝拉撒,需要吃用,却又促使了商家的繁荣,商家自然而然,要进更多的货,这作坊便不免要进行扩产,于是……”

朱棣听得头晕,怎么好像……一直都在循环似的?

不过细细一思,却也明白了张安世话中的意思,便道:“这倒没有让人想到。”

张安世笑着道:“说穿了,这栖霞的繁荣,是九县带来的。九县的百姓过的好,栖霞才有这商铺林立,作坊遍地的盛况。陛下,如此相辅相成,可谓是缺一不可。”

朱棣叹息,随即回头,看了看杨荣等人,道:“好好学一学,要多看看,如若不然,凭那四书五经,真能知道天下的模样吗?太平府这儿,有其他各府不同,你们要摸清它的规律,免得到时候……这里发生了什么,你们都是两眼一黑,什么都不懂。”

杨荣细细听着,似乎一直都在琢磨张安世的话,细细咀嚼之下,竟觉得完全是全新的领域。

上一次来栖霞的时候,他只光顾着去乡下走动,可现在思来,那六县的乡间,并非只是太平府的全貌。

夏原吉老脸一红,其实朱棣的一顿臭骂,他只觉得是骂他夏原吉,毕竟……他夏原吉……是户部尚书,若是连钱粮的事都搞不懂,确实有愧圣恩。

于是夏原吉尴尬地道:“这太平府的钱粮事务,确实和其他地方不同,臣……臣惭愧之极,有负圣恩。陛下,臣恳请陛下,容臣过一些时日,带户部上下官吏,来此参访几日。”

朱棣倒觉得夏原吉这想法不错,便颔首道:“这才对!”

接着看向张安世道:“张卿,你负责招待他们。”

张安世道:“是。”

朱棣随即想起什么,便又道:“太平府的商税,今年开征了吗?”

“已是开征了,不过先征的乃是粮税,所以……”

朱棣颔首:“太平府的农商税赋,一概要进户部一半,其余的,留下来太平府自行处置。等商税有了结果,就预备要将上缴户部的粮,也一并进行押解。”

张安世应下。

说罢,朱棣站了起来,叹息道:“张卿真不容易啊,这么一大摊子事,噢,对了,朕还有旨意,不过……朕也就不和你说了,你到时自然知晓。”

张安世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朱棣背着手道:“时候不早了,该看的也看了,入他娘的,光天化日跳楼,真他娘的晦气。”

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这周举人大悲之下,从楼上跳下来,直接摔成了肉泥,可朱棣却只觉得讨厌。

至于杨荣和胡广等人,随朱棣出了这群儒阁的时候,也都踮着脚,生恐还有没有擦干的血迹,沾了自己的鞋面。

张安世忙是恭送皇帝。

等再看不清那浩浩荡荡的人影了,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却在此时,丘松兴冲冲地跑来了:“大哥,大哥……”

他跑得飞快。

张安世笑着看他:“咋的啦,又干了什么好事?”

邱松难得带着几分激动道:“有热闹瞧,东乡庙那儿,许多人……爬到钟楼上,要跳下来呢,已跳下来三个了。二哥和三哥看的高兴,叫俺来请大哥一道去。”

张安世顿时冷起了脸来,骂道:“这有什么好看的,都这么大了,还干孩子一样的事,朱勇和张軏那两个混蛋,他们把你带坏了。来人,去将那两个家伙给我拖回来,你们好端端的也算是将军,成日游手好闲。”

丘松想了想道:“我们才刚刚带着人马去了六县操演,前日才回,不是说好了休息三日吗?”

张安世板着脸道:“少啰嗦,哎呀……那些狗东西,在栖霞跳楼,有损我太平府形象啊!入他娘,给我找人,找他们的家人,教他们赔钱,赔卫生费和精神损失费。让那陈礼亲自去,下驾贴,好死不死,偏要死在这儿,这是什么意思?”

丘松:“……”

丘松本是被张安世一顿怒骂,骨子里的倔强一下子发作,他本想试着和大哥对峙,可听到大哥的这番话,突然觉得自己的骨头软了。

不得不说,大哥是条好汉子,他比俺丘松还狠。

张安世拉扯着丘松,教丘松不要乱跑,丘松只好陪着张安世吃了一顿饭菜。

此时,却有宦官来:“太子殿下请威国公去见。”

张安世讶异地道:“姐夫寻我何事?”

这宦官带着几分焦急道:“应该是公事,很急。”

张安世便再不多言,只道:“那我立即启程。”

说罢,直接拎着丘松,边走边道:“你跟着来,沿途护我周全,别再和朱勇他们两个混账厮混了。”

……

东宫里。

接到了旨意的朱高炽,目光没有离开圣旨。

良久之后,他将圣旨交给一旁的詹事府学士杨溥。

杨溥已经和太子朱高炽有了基础的信任,他的才能,也得到了朱高炽的认可。

有了杨溥的协助,朱高炽处置起詹事府事务来更加的得心应手,这时,他不得不感谢张安世给他推荐了一个贤人了。

最重要的是,杨溥此人,行事稳重,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主见。许多时候,他提议的事,都让朱高炽信服。

朱高炽道:“杨师傅,你瞧一瞧,父皇如此,是有何深意?”

杨溥只看了看,随即道:“太子殿下……认为呢?”

朱高炽道:“府县的知府和知县,本该是吏部举荐,尤其是四品以下,根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现在陛下予本宫全权……”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