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39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可对于高祥这些人,士林的读书人,可都是个个咬牙切齿的,只恨不得生啖其肉。

毕竟张安世若是异教徒,那么高祥等人就是异端,是读书人中的败类和叛徒。

若真觉得不妥的事,大家也敢于揭出来,何况张安世这个人的性子,你若不是一条心,他肯定把你往死里整,可若是一条心,尽心办事,哪怕再有疑问,哪怕张安世急的拍桌子,却也绝不会报复。

现在大家对于公爷的秉性已经了解得非常通透了。

张安世道:“还有一条,当然,这只是小事,就是对各处集市和商业街进行整肃,当然不是教人去滋扰商家,而是去清理街道。我前些日子,见栖霞的市集污水横流,垃圾满天飞,那里人流确实是大,可不能如此,这事要督办,要做到一尘不染,过一些时日,少尹厅要派人去检查。”

大致地敲定了一些事宜之后,张安世便散会。

众人已将张安世说的事记下,涉及到自己职责的,便立即回本衙去交办,没有涉及到自己职责的,也忙自己手头上的职责。

至于三县工业园司司商的人选。

其实张安世早有腹稿。

到了次日,三个人出现在了张安世的面前。

他们面容憔悴,神色略显疲惫,很是惭愧地朝张安世行了礼。

张安世笑吟吟地道:“怎么样,听说那造纸的作坊,有了一些起色。”

这三人,正是当初被张安世丢去造纸作坊的邝埜、王文略和张有成。

邝埜苦笑道:“说来惭愧,虽有一些小利,可也只是勉强支撑。”

“原因出在哪里?”张安世凝视着他。

邝埜道:“有三个原因,其一是规模,现在市面上,确实对纸张的需求很高,可有的作坊,却已开始增加了规模,这规模增加,使的他们平摊了成本,价格比我们更有优势。”

“你们为何要扩产?”

“当初已经亏本,还是公爷给我们添了窟窿,就怕再扩产,到时若是亏了,对不住公爷。”

张安世微笑道:“我看不只是这个原因,哪怕是没有这件事,让你们真正拿着银子去扩大规模,你们也没有这样的勇气,毕竟……这涉及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所有许多人还是会选择小富即安,只有那等果决或者野心勃勃之人,才肯孤注一掷。”

“公爷所言甚是。”

张安世又道:“还有什么原因?”

“还有就是匠人流动太大,现在用工紧缺,挖匠人的事时有发生。”

张安世道:“除此之外呢?”

“推广不足。”王文略在一旁道:“说来也怪我,我负责出去和人谈买卖,多是一些老主顾,而这些老主顾,甚是奸猾,他们往往会故意约上学生还有其他几个纸坊的人一起去谈买卖,非要将纸坊的价格压到最低不可。”

张安世哈哈一笑道:“看来你们还是不能拉下脸皮来啊!”

三人面露惭色。

张安世道:“明日起,你们不必管纸坊了。”

“这……”三人一愣,有些舍不得。

说实话,好不容易才理顺了纸坊的事想要一雪前耻,经营了一年,多少也有一些感情。

“你们知道,太平府征商税吗?”

邝埜道:“岂有不知!”

张安世道:“你们认为如何?”

“工商的利益如此之大,岂有不征收赋税的道理?”

张安世道:“是啊,工商税,将来……必是我大明的支柱,可我大明……哪里去找既能与商贾们沟通,了解商人习性,可以和他们打交道,理解他们的难处,却又深知他们狡猾本性的人。且这些人,还需刚正不阿,绝不会与之同流合污的人呢。难啊,难啊……”

邝埜三人就是傻子,其实也明白了什么意思。

此时,邝埜好像明白了什么,当初与张安世对着干,可能张安世从一开始,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是钦佩他们的刚正。

所以才安排他们去造纸坊,本质就是让他们三人接触工商,原来……

若是如此,那么这威国公,也就太可怕了。

张安世又笑了笑道:“今年的商税情况,你们理应是知道的,它的比重,将来会越来越大。太平府,就是要给全天下人做一个榜样,这开征商税的先河,自我太平府而始,此后推行天下。将来工商的税赋成了朝廷的支柱,那么朝廷势必要重视工商,这才是教军民百姓们填饱了肚子之后的富民之道。”

“所以,太平府现在急需了解工商的人才,我思来想去,就想到了你们,现在芜湖三县,都要建一处工商的园区,设三个司商厅,这三个主官,其实官职不高,不过区区从七品而已,对当初的你们而言,实在不起眼。可这事关系重大,交给其他人,我不放心,而且……还需这三人,将来能借助这三个工商园区,培养出一批精干的文吏出来,你们若是有兴趣,我这就可以下令。”

邝埜三人面面相觑。

张安世道:“怎么,不敢?”

王文略苦笑道:“公爷何苦用这等拙劣的激将法。”

张安世一愣,便连忙郑重其事地道:“抱歉得很,我骗孩子骗习惯了。咳咳……还是请三位与我共弃前嫌,一道为这太平府的军民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吧。”

其实王文略三人,本就能中进士,早已证明他们的智商远超常人,且经过一些宦海浮沉,对天下的事务,也都略知一二。在经历了造纸坊的经营之后,对于民情和工商的情况就更加了然于胸了。

他们大抵隐隐也感觉到,太平府在张安世的治理之下,确实已是经过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此时彼此没了仇隙,张安世也真诚相邀,王文略率先道:“学生愿从命。”

邝埜和张有成面面相觑之后,也抱拳道:“愿供驱策。”

“如此甚好。”张安世自是大喜,乐呵呵地道:“这样我就可放心了,哈哈……你们先歇几日,过几日就去上任。刚开始去,条件可能不是很好,不过……忍一忍,慢慢就能好起来了。对啦,正午在此留一顿便饭吧,我还有许多事要交代。”

……

“姐夫,姐夫……咱们到时从哪里学起?”

张安世道:“慢慢学,总而言之,很有意思的,到时候你们可别太高兴。”

定国公徐景昌更加的兴奋。

后头数十个少年,也一个个摩拳擦掌。

他们抵达了这一处神秘的工坊,这里矗立着高墙,到处都是岗哨把守。

徐景昌眼睛骤然亮了,心里期待着高墙之后,又会是什么犀利玩意。

这时,张安世道:“这地方,平日里我可不许其他闲杂人来,只有自家人,我才肯放进去,如若不然,一旦泄露了什么,那可要遭殃的。”

“姐夫……你放心,我们都是讲义气的人。”

“就知道你们讲义气。”张安世到了门洞前,指了指:“走走走,你们先请。”

徐景昌等人早已按捺不住,一窝蜂地冲进去。

里头……数十个巧匠,此时打量着冲进来的少年。

而后……大门戛然关上。

很快,里头传出了徐景昌凄厉的大吼:“姐夫……咋了,这是咋了?”

张安世在高墙外,看着门前几个一脸无语的岗哨,交代道:“不许出入,三个月都能出来,给我看严了,告诉里头的师傅,该打就要打,该骂就要骂,不要对他们客气!这些臭小子,平日里就不是什么好人,游手好闲,早该治一治了,若是他们学不好,我还要收拾他们。”

“喏。”

第306章 杀鸡儆猴

高墙内的人还在嚎叫。

杀猪一般。

张安世却是摇摇晃晃,背着手,走了。

学习是痛苦的过程。

什么兴趣都是扯淡的事,可能一开始,起始于兴趣,可实际上……自人类开始有了知识传承开始,学习就是痛苦的事。

指望着这些家伙们,高高兴兴地进学,单单只凭着爱好,踏入学习的旅程,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

张安世自己就是二世祖出身,难道会不知道这些家伙们是什么货色?

栖霞的变化越发的大了。

市集经过了整顿之后,开始变得整洁起来,人流越来越多,前来寻找机会的商贾,想要在这里翻身的三县青壮男子,还有不少来购物的百姓。

这里的街道足足已有十七条,纵横交错,各色的铺面林立。

很快人们发现,这里什么都有,但凡能想到,甚至想不到的,都可在这里购得。

正因如此,这栖霞已成了整个南直隶赶大集的地方。

哪怕是镇江的百姓,若是有闲,也愿意坐船来此走一遭,甚至还有一些自扬州来的旅客。

江南的繁华,本质上就是水路所带动的,纵横交错的河流,使这里的运输成本降到了最低。

以往的时候,行船还是有些麻烦,有时等船有不确定性,而且经常有漫天要价的情况,甚至还有水盗伪装成船夫,接了人送到了江心便开始宰客。

这是物理意义的宰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人死便丢江里。

因而,古人对于出远门,总是望而生畏。

可栖霞的船行,在几次的扩大规模之后,几乎将触角深入了每一处江南的码头,而且务求做到按时发船,张安世甚至要求船价也必须低廉。

低廉到什么程度呢?

自镇江的水路,至栖霞,足足有百里的水路,却只需五个铜钱,哪怕是从苏州来,也不过是十五个铜板。

这不过是一顿饭钱而已。

当然,船行这样做,肯定是亏本的,不过好在,船行的货运业务却是日进金斗,依靠货运来补贴客运,便可做到收支平衡。

而这种低廉的船票价格,却也带动了整个江南的人员流动,当出门不再是危险且付出高代价的事,自然而然,人们也愿出门采买和增长一些见识了。

也自然而然,这其中获利最大的竟不是南京城。因为人们更愿意来栖霞,这里有图书馆,有百货售卖的集市,还有大量的学堂,有干净整洁的街巷,甚至……这里巡检治下的巡捕们,也会兢兢业业地守护一方的安全,不似南京城的差役,见了生客,总是上前刁难。

这里还有许多的机会,到处都在招募雇工,无论上数十个对接各处的码头需要招募数不清的脚力,还有市集中所需的店员,以及各色牙行所需的掮客,那作坊对人力的需求也是最大的,甚至是连绵仓库的库管,赶车压货的车夫。

更好一些的职位,譬如大夫、教师,亦或者是账房,几乎都在大规模地招募,且在这里,人们也舍得给工价,一方面是买卖做的好,利润可观,另一方面,这里就好像是吞噬人力的巨兽,几乎任何时候都缺人力。

哪怕是本地的妇人,也大多被纺织作坊所吸引,人们蜂拥而至。

各处的工业园区,已开始规划,邝埜三人在各县,已开始忙碌,他毕竟懂得和商人打交道,一面招商,一面选好了地址,招募了大量的人手开始平整土地,对土地进行规划,制定出商人能够接受,且官府也依旧可以接受的税制的优惠,甚至在县里的鼎力协助之下,道路和运河,也开始修建。

不少商贾纷纷受邀去走访,万事开头难,邝埜所在的芜湖县,敲定了一个炼钢的大作坊,后头的事,反而轻松下来,不少的煤炭精炼的作坊,还有机械作坊,纷纷主动落户,便是瞅准了这大作坊,为将来供应煤炭和工具做准备。

甚至商贾们也很快意识到了这工业园的好处,都在一个园子,各个作坊之间协调生产,也有好处,而且同在一地,与官府打交道,也多了一些便利,至于税率的一些小小优惠,反而是小问题。

邝埜所在的芜湖县,之所以能够有许多的大钢铁作坊落户,本质就在于,这里距离矿场近,源源不断的铁矿石,可以就近运至车间,而后进行生产,这大大的降低了运输的成本。

而其他的作坊愿意来,则也是看中了这里的钢材,可以随时为自己的生产做配套,机械作坊所需的钢材,可以直接从钢铁作坊那儿拉货。

至于纺织的作坊,也可与机械作坊有不少合作关系,这纺纱机便可就近供货,同时就近请人检修。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