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38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他沉吟道:“事已至此,也只好接受陛下的旨意了。施展拳脚……嗯……推行善政和仁政,乃当务之急,老夫对宁国府的情况,也差不多摸清楚了,只是如何实施仁政,却还需斟酌。”

吴欢自信满满地道:“我看恩府一定已经成竹在胸了。”

看着吴欢一脸敬仰地看着自己。

蹇义略一沉吟,便道:“当请宁国府上下士绅和耆老们一起来商议。”

吴欢眼睛一亮,随即便振奋地道:“妙啊,妙不可言,恩府这一手,实是高明,这叫广开言路,如此,这宁国府岂有不兴之理。学生这就去请诸乡贤与耆老。”

蹇义微笑,颔首。

……

而在另一头的栖霞,张安世跟其他人的反应,似乎有点不一样。

他连续看了好几遍的圣旨,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

然后专门请了高祥来,让他看过了一遍,便皱着眉道:“这里头,是字面上的意思吗?”

高祥想了一下,便道:“圣旨很清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张安世挠挠头:“见了鬼,怎么可能天上掉馅饼?我啥都没干呢,陛下就给咱们太平府瞌睡送来了枕头。这陛下莫不是我肚里的蛔虫吧!”

高祥连忙道:“公爷慎言。”

张安世便顿时惊觉起来的样子,立即道:“噢,噢,是我不对,哎……我这个人心直口快。”

高祥却喜欢这种感觉,张安世在他的面前,什么瞎话都敢乱说。

这是什么?这就是信任啊!

虽然每到张安世胡言乱语的时候,他都要很认真地纠正他,可纠正归纠正,心里还是觉得很自在的。

张安世此时却是一脸不确定地道:“这里面会不会有陷阱?”

高祥认真地道:“应该不会,下官看过两遍了,就是这个意思。”

张安世便道:“可是我听说,这是大臣们廷议的结果,不是我对百官有什么意见,只是觉得他们一向见不得我好。怎么会……对我这样好?”

他的顾虑是有缘由的,多点警惕也不是坏事。

高祥想了想道:“我听外头的传言,好像这与蹇公有关。”

“蹇义?”张安世若有所思地道:“这可能说得通。怎么,他在宁国府,莫非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就不得而知了。”高祥道:“公爷若要知道,让南北镇抚司打探一下就知道。”

张安世冷哼了一声道:“我才不稀罕打探他,而且……锦衣卫有规矩,尽力不去打探朝中的动向,对外……只对外的。”

张安世笑嘻嘻的说着,随即打起了精神:“可无论如何,有了这份旨意,优势在我,咱们终于可以干更多的事了。”

顿了顿,他乐呵呵地道:“我一早就说,陛下圣明。你看,这份旨意就是明证。现如今我等沐浴皇恩,又得如此信重,还有什么可说的?自当粉身碎骨,竭力报效!还愣着干什么,事不延迟,赶紧召集人,准备干事!”

高祥也抖擞起精神,忙道:“是。”

第305章 大权在握

太平府上下纷纷聚在了府衙的公堂。

张安世直接将新出炉的旨意交人传阅。

众人见了,一个个都很是震惊。

“公爷,这不等于是开府仪同三司吗?”李照磨目瞪口呆道。

所谓开府其实可以理解,而仪同三司其实就是给予了三公的待遇。

而之所以仪同三司,其本质是汉朝的时候,三公是真正的三公。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拥有一人决定官吏升迁,直接处理政务的种种大权。

甚至有不少人,直接是在自己的府邸里办公。

“不对。”高祥立即打断道:“这开府可不是冲着公爷来的。”

他顿了顿,又道:“这分明是百官为宁国府争去的,公爷不过是去凑了个数。”

高祥这么一说,有人醒悟。

对呀,这事……可不能说是威国公得到了开府的特权,这事儿毕竟比较忌讳,对威国公大大的不利。

反正咬死了是蹇义联合人争取的,而且看上去,事实也是如此,至于咱们的公爷,这不是恰好撞到了枪口上吗?

于是李照磨道:“公爷,我看啊,还是上奏推辞为好,蹇公怎么想的,公爷不必管,可公爷这边还是推辞一下,表露一下心迹。”

张安世其实也看不懂这个操作,照理来说……他没有这样的要求。

至于蹇义闹着要这个?

好吧,张安世看不懂蹇义的内心世界,不过蹇公要,又联合了百官闹了下来,说实话,他胆子很大,看来也是一个狠人。

张安世道:“推辞就算了,谁不还不知道我张安世啊。”

顿了顿,张安世道:“何况陛下圣明,是一向了解我的,犯不上虚情假意。”

众人:“……”

赵推官想了想,便道:“其实公爷说的也没错,蹇公敢受,公爷也没什么不可受的。何况,这么多大臣突然上奏,我们自个儿就是官,难道还不知道这里头是什么门路吗?这些人里面,没有得到授意,怎么可能为蹇公争取这个?说到底,蹇公看上去公正严明,可在我看来,只怕……也是名不副实,有私心啊。”

众人都点头。

是啊,从种种操作来看,这一定是蹇义出的手,反正首先可以排除掉他们公爷,不是说公爷没这个心,而是他没这个能力。

能发动百官上奏,而且还能在廷议里一面倒的通过,这是公爷能办到的?

赵推官继续道:“陛下想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授了蹇公如此大权,为了一碗水端平,也是为了平衡蹇公,这才让咱们公爷凑了这个数。依我看啊,那蹇公才是正室,咱们公爷至多,也只是一个陪嫁丫头。”

这样一分析,倒是很合理,众人放心了,纷纷道:“是啊,是啊,看来应该是如此。”

张安世脸上变幻不定,咳嗽道:“都他娘的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什么陪嫁丫头,什么正室,公堂之上,像什么样子!”

高祥笑吟吟地站起来,也跟着训斥众人:“都肃静,肃静,听公爷吩咐,老夫先开一个场,现在消息,大家是已看到了,既然是陛下信重,我等怎可不尽心竭力?公爷这边的意思是,咱们深受皇恩,自当全力以赴,才可竭尽全力,继之以死,才不枉陛下厚恩。”

张安世道:“对,就是这个意思,要牢记恩德。”

众人便都严肃起来:“公爷所言甚是。”

张安世便道:“既然如此,咱们也不能枉费了陛下的信任,这打击白莲教,要深化了,再不能像从前那样,流于表面。”

高祥立即道:“对,白莲教现在越来越隐秘,不能这样放纵下去,公爷这一句深化说的太好了。”

众人都点头。

张安世道:“所以现如今,先办三件事,其一,工商这一块,不能再像从前,也就是不能散养,依着我看,栖霞和三县,都设一个工业园,规划和平整好土地,将一切设施,都修筑好,所有入驻的商贾和作坊,可以给一些税费的减免,各县还要抽调一群精明能干的,在这园区里,设一个直属县令司商厅,专门督办这些事。”

高祥等人听了,开始咀嚼起来。

他们已经习惯了府里这等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了,大家碰头将事商议之后,而后再找责任人,最后再将工作推进下去。

高祥也大抵能够领会张安世的意图,不过他不能显得自己想明白了,而是要假装自己不甚明白。

于是高祥道:“公爷此举,可有什么深意吗?”

张安世就等高祥接茬呢,这时便道:“有几个好处,那就是各处的作坊,若是分散至各处,一方面,便可能与各乡之间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滋生出来,官吏们想要斡旋,也是不易,聚集在一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这其二,还是管理的问题,各乡的司吏,有的只擅长农业,有的只对当地的乡情比较了解,可对作坊以及商业理解能力不足,要沟通和管理起来,却是不容易。”

“到了工业园这边,也就好办了,咱们专门培训一批人,让他们专职与作坊和商贾们打交道,府里对工商的意图,对财税的征收,这一块,他们是专职,当然也就熟谙于心。将来征收税赋方便,而且商贾和作坊有什么情况,也可及时的反应。”

张安世继续道:“再有呢,作坊聚集起来,道路和运河,还有桥梁以及其他便利商道和生产的设施修起来,也省银子,如若不然,这边一个作坊,那边一个作坊,难道一个个给他们修路疏浚运河吗?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众人听罢,纷纷点头。

张安世道:“不过最紧要的,还是得抽调一批精干的官吏来,入驻这些地方,务求这些人要精力充沛,办事有眼色,行事果断,各县都要将人给我报上来,人选我与高少尹、李照磨和赵推官来敲定。这司商厅的主官也即是司商,定为从七品。”

一听从七品,许多人面面相觑。

芜湖县令周展率先忍不住道:“从七品是不是太高了?寻常的司库、司府……都不过是九品或是从九品。”

张安世却是道:“还是需定高一些,如若不然……许多事不好协调,事情推不下去。”

众人也就无话了。

高祥道:“其实公爷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家要体谅嘛。不说其他的,今岁咱们的商税,就收了数十万两银子,来年还要更多,占据了咱们府衙开支的一大半,可见这是最要紧的事,予从七品的意思,就在于此,工商涉及到的事务太多,码头、道路、土地都需考虑,若是官职不高,与其他各衙交涉起来就不方便了。”

张安世道:“高少尹的话,就是我的意思。”

高祥满面红光地道:“那么依下官看,咱们府衙里,也得有一个人,专司督促这工商的事宜。”

张安世沉吟道:“这个容后商榷吧,我思来想去,这事我暂时管着。”

随即,张安世又道:“除此之外,府衙还要修一处工学院。”

有人不由诧异道:“工学院?”

张安世神情认真地道:“对,效仿的乃是国子学,聘请掌教、博士、助教,还有各科的博士、助教等等,给发薪俸。依我看,这院掌教,就定为正四品,院博士为正五品,院助教为正六品。再有各科,如炼金、冶炼、机械、医学诸科也设分科的博士,为正七品,助教为八品,再有聘请的讲师为九品。”

“总而言之,给发薪俸,同时……担任府衙里的顾问,以后府衙里涉及工学事务,都可请教。不只如此,若是他们有什么想法,也可申请钱粮,予以他们一些支持。”

这一下子,红光满面的高祥也有点懵了。

这……未免待遇过于隆重了,最高的竟是正四品,这五品、六品、七品等更是乌纱帽满天飞。

虽说他自知这不过是给一个官身,一个待遇罢了,可这也实在是太吓人了。

“这……”高祥终于也忍不住道:“是不是待遇过厚了?”

张安世淡定地道:“无妨,他们做学问,并不比咱们治民要容易,这事我当初与陛下商榷过,陛下也没有反对。”

张安世又道:“这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教人知道,做真正的学问,不但有钱挣,还有官身,可能有人觉得不以为然,可大家想想看,单单冶炼,同样一炉钢,当初就有一个巧匠,进行了改进了炉子,给咱们每一炉钢省了一百多斤的煤,这一天下来,几十个炉子,可以节省多少煤炭?一年下来,又是多少?若是该给赏的时候都吝啬,谁还肯花心思?”

“我听闻栖霞现在有许多无所事事的读书人,他们呢……科举无望,却又眼高手低,反而每日游手好闲,我就是要教这些人知晓,在咱们栖霞,不,在太平府,我不管他是士农还是工商,谁他娘的给咱们太平府做了贡献,谁才高人一等,如若不然……管你平日里读了多少书,能做什么文章,那也给我蹲到一边去,别碍眼。”

高祥等人斟酌一二,想了想,道:“公爷从前办的事,起初下官们都不理解,可后来方知道妙用,想来这工学院,大抵也是如此,这既是公爷的主意,下官们就去试试看。”

张安世道:“当然,也不是一下子就让人去做掌教和博士还有助教,先从各科里头,选拔一些讲师和助教即可,这都是八九品,若是将来有巨大贡献的,亦或者是有人学业更精进的,再晋升便是。”

“何况,朝廷给官俸,平日里也准他们见官不拜,彼此作揖,可毕竟不至让他们掌握什么权柄,只是教他们教授一些学生,为我们培养一些人才而已。”

众人自然无话。

这倒不是大家委曲求全,事事听张安世的安排。

其实这些人都是官油子,且都知道太平府的好坏,关系到了他们的身家性命。

太平府若是蒸蒸日上,他们将来势必水涨船高,可若是太平府出了什么差错,他们不但万劫不复,而且还要遗臭万年。

事实上,他们已经遗臭万年了,士林之中,大家对张安世,可能还只是说一句佞幸之臣。大抵就是汉朝时的卫青待遇,大家承认你张安世确实厉害,不过你不就是靠皇亲国戚起家的吗?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