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400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就算反应过来,现在还处于某种震惊状态。

这是最佳的时机,一旦过了时机,可能要面对的,是早已准备好了的对手。

傍晚,张安世下值,回到内城的张家,他气喘吁吁地开始卸甲。

说实话,现在专门在麒麟衣里头套着一件甲,还是挺沉的,虽然张安世的极限是套两件,在求生欲之下,居然也能做到行动如常。

见了张安世回来,徐静怡早早便在中堂这儿迎他,温柔地笑道:“夫君,方才有宫里的人来了。”

张安世讶异地道:“啊……我咋不知道?”

徐静怡嫣然一笑道:“夫君又不是什么神仙,岂会什么都知道?他们宣读了旨意,准夫君以郡王礼建府邸,不只如此,还增设安南卫千户所,专司保护夫君这安南侯。”

张安世惊得下巴都合不拢了:“咋的,陛下这是犯了什么病?”

话刚出口,立即意识到不对,忙警惕地看向左右。

得知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真比知道朱棣裸奔还要让人惊讶啊!

侯爵用郡王礼,这可以说是直接超越了大明的礼仪规定,就算张安世现在死了,能用的规格,最多也就恩封到公爵级别罢了。

徐静怡看着张安世惊异不已的反应,便道:“陛下亲口说的,还说,你在办公,所以就不打扰你了,只传旨到家里来,是妾身……去接的旨。”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是一件好事,张安世已经兴奋得搓着手:“这太不好意思了,这样说来,咱们张家,有世代的卫队了?”

徐静怡微笑道:“三百多张口呢……”

张安世摇头:“养不是问题,我们张家难道还养不起吗?这三百卫队,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是陛下对我的恩赐,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陛下如此厚爱,才教我心里欢喜。”

徐静怡倒是道:“这三百人,夫君打算从哪里招募?”

张安世道:“是啊,这个倒是麻烦,人可以寄存在模范营里操练,可是人员从哪里来呢?我和军中不熟啊。”

徐静怡笑了笑,便道:“我爹熟的很。”

第233章 格杀勿论

张安世听罢,便道:“我竟连你爹都忘了,哈哈……有他在,这事就容易了,得教他挑选一些人来,首先要是良家子,其次呢……要年轻,十六七岁最好……”

徐静怡蹙眉道:“是不是太年轻了,我听父亲说,那些真正的战兵,在二十二岁至二十五岁最佳。”

张安世道:“战斗力,自然可以通过操练来保证,最紧要的是可塑性,十六七岁的年纪,恰恰是塑造价值感的时候。价值观是什么东西呢?我也说不好,总之……这样办不会错。还有……他们的父兄……最好得是在军中效力的……或者在家务农。”

务农的人踏实本分,家庭的情况也最是简单和清白。

这等都是从伍的好材料。

张安世说了一大通,徐静怡一一记下。

当日,夫妇二人温馨地吃过了晚饭,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张安世本是想去宫中谢恩,不过显然,朱棣预判了张安世的预判。

这大清早,旭日刚刚初升,便有宫中的宦官来传达口谕,张安世不必谢恩,以公务为要。

张安世便对那宦官道:“陛下知人善任,实在教臣钦佩,你去给陛下传句话,就说士为知己者死,我张安世……”

宦官笑吟吟地道:“陛下说了,在彻查清楚之前,什么话也不必传,侯爷的心思,陛下都知道,侯爷还是一心办公吧。”

张安世禁不住长叹:“这就是陛下啊,若是别人,怎会如此宽宏大度,知臣下如此,我张安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好粉身碎骨,报效皇恩了。”

宦官面带微笑着回宫去了。

张安世当即又回了栖霞,只是此时陈礼已带队往宁波府去了,南镇抚司显得冷清了不少。

张安世反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只看了一会儿案牍上的奏报,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无非是查了北镇抚司某人的不法事,诏狱里头,新进了什么人。

当然,也有一些各地的消息,不过这些消息,内容比较乏味,张安世索性丢给了书吏来处理。

若是朱棣此时知道,张安世这时候如此的清闲,怕要掐死张安世不可。

可张安世也没办法,他需耐心地等待。

实在是等的无聊了,索性便带着人,往农庄去了。

这偌大的农庄,已经开辟出了数十亩的试验田,为了确保试验田不会和其他的作物混杂,所以附近开辟了一处隔离带。

这里再不是那片荒芜之地,土地已经施了肥,灌溉的水渠也建好了。

在这不远,则是一个专门育苗的屋子。

邓健带着数十个农户在此,这些农户都是精挑细选来的,如今,他们和邓健一道在此摆弄着,一丝不苟。

张安世说的很清楚,种好了,不出问题,每人赏银千两,朝廷的赏赐另算。

可若是没弄好,那就不客气了,抛开事实不谈,你活了这么大,难道就真没有一件违法乱纪的事吗?就算你没有,能确保你爹娘,还有你兄弟儿女们没有?

这等事,张安世其实是不屑去做的,这不是栽赃陷害吗?

张安世一直希望,将锦衣卫往正规化的方向带。

可粮食的事,关系太大了,且不说得来不易。这可是用数百条人命,邓健的艰辛,再加上爆棚的运气,才换来的粮种子。

即便再来一次航行,张安世都不敢确保,还能否平安回来。

这样大的关系,就不容得有任何的闪失,稍稍有一丁点不规范,都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

这些农户,自然是胆战心惊。不过这千两银子,对于他们而言,当真可以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即便为了这个,他们也得冒险试一试。

至于后果……他们自然也清楚,所以几乎都是照做,每日小心翼翼的。

如今……在一个大缸里,这大缸里,则是培土,培土上,一个个切成块状的土豆,如今已经开始长出了新芽,芽尖茁壮,带着蓬勃生机,每日被小心地呵护着。

此时,张安世和邓健正趴在大缸边上,二人都看着这嫩芽出神,就好像……看着自己一个新生的娃娃,总觉得……它好像又开始舒展了腰肢,增长了些许。

“别流口水。”邓健道。

张安世擦了擦嘴,不知咋的,看着这玩意,就让他想到了土豆烧牛肉。

香!

邓健极小心的样子,他毕竟干一行爱一行,人被逼到了绝境,此时也没法子,渐渐地,他开始将心思扑在了这上头,反而嫌弃张安世隔三岔五的来,怕他会一时手贱,糟践了这些秧苗。

张安世也不在意邓健嫌弃的表情,欣喜地道:“出了芽就好,我还怕出不了呢。”

邓健道:“咱问过有经验的农户了,说是肯定能出芽的,不过……事情还早着呢……这才是第一步。”

张安世点了点,而后便道:“有邓公公在,我就放心。”

说罢,真诚地咧嘴一笑。

邓健心里不知该寒还是该暖和。

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家伙,如今却教自己每日和庄稼为伍,想要痛骂,心肠又硬不起来,可不骂他吧,心口又堵得慌。

顿了半晌,邓健才道:“侯爷还记得咱的好便好。”

张安世很是认真地道:“你便化成灰,我都记得。”

邓健显得黯然:“太子殿下,晓得咱在这儿摆弄庄稼吗?”

张安世道:“知道,知道。”

邓健痛苦地道:“那糟了,以后只怕咱永远都伺候不了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了,咱种庄稼脏了手,身上会有土腥子气。”

张安世道:“我不嫌你。”

邓健:“……”

张安世又道:“做宦官,未必就要伺候人,咱们爷们,凭啥伺候人?该教别人伺候咱们。”

邓健捂着脸,痛苦不堪地道:“不伺候人,我割了干啥?我不伺候人,我做个男儿,传宗接代不好吗?”

他的话似乎有道理。

张安世似乎觉得,自己的话术应该有所改进了,单凭纯粹的精神激励,是无法让眼前的邓健振作起来的。

于是便道:“你瞧郑公公,他就有本事,他能驾驭数万人马。有些时候,身份不重要,想要教人高看一眼,就得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邓健愣愣地听着,似乎也觉得无从反驳,最后叹口气道:“不说啦,不说啦,咱得去翻翻地,这儿的地太贫瘠了,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几块田,咱总觉得肥力不够。”

张安世点了点头道:“那我走啦,你定要好好地照顾它们,它们是我的命根子。”

邓健嗯了一声。

张安世一走,邓健便提着锄头,领着几个庄户,继续去翻地。

刚刚运来的稻草也送来了,预备将它们在田里点了,烧成草木灰。

一番摆弄,此时却有宫里的宦官来,这宦官道:“安南侯在不在,在不在?”

邓健抬头道:“走了。”

“走了?”这宦官嘀咕:“方才还有人向陛下奏报,说是安南侯总往这儿跑呢,陛下可生气了,要咱来此传口谕,让安南侯收收心……”

他自言自语着,突然细细一看邓健,随即眼眸微微一张道:“哟,这不是当初东宫的邓公公吗,是咱呀,咱陈贵。”

邓健其实早认出了他,顿时羞红了脸,不敢抬头起来。

当初……邓健这一批年纪小的宦官,被亦失哈点出来,而后让一个老宦官,教授他们读一些书。

邓健和陈贵都在此列,能被带去读书的,后来都发迹了。

不过读完书之后,陈贵只是去了通政司,就是专门负责传达宫廷内外的文书,其实运气并不算好。

而邓健的境遇,却是当时许多同期宦官最是羡慕的,因为他去的乃是东宫。

这东宫可是好地方啊,将来攀附上了太子和太子妃,等到太子殿下克继大统,少不得……得是二十四监里的掌印太监。

可哪里想到,造化弄人,当初最是风光得意的邓健,如今恰恰混的最惨,他先是从东宫出来,跟着郑和出海。

其实能跟着郑和出海也不算太坏,有郑公公罩着,将来也少不得有前程的。

谁晓得……这邓健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最终……却在这栖霞……混到了种地的地步。

邓健羞红了脸,不敢相认。

陈贵却忙抢上去,倒是没有讥讽,也没有阴阳怪气,却是道:“邓公公,哎……这是咋了,怎么要你来耕地了?你是不是得罪了谁?是谁这样害你?”

邓健摆手:“没……没有人害咱,咱自己愿意的。”

陈贵唏嘘道:“实在不成,可去寻亦失哈大公公求个情,他是最体恤咱们的。宫里头,现在可能没有什么好差事,可至少,也不至沦落到这样的境地。当初咱们几个老兄弟儿,说到你出海归来,还为你高兴呢,谁晓得现在……”

若是陈贵讥讽自己几句,邓健倒也罢了,他是宦官,年纪小的时候大太监们骂,年纪大一些,伺候贵人了,偶尔也有贵人会迁怒他。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