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81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解公看来也很关心大内。”

解缙道:“大内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为人臣者,尽忠为首要,谁能不关心君父呢?”

朱高燧笑了笑,只抿抿嘴,却没有跟他多说什么。

显然,他对解缙是有所防备的。

却在此时,一个舍人匆匆而来,一见朱高燧也在此,便立即低头不言。

解缙则不经意地踱步至舍人的身边。

那舍人这才在解缙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解缙颔首:“你下去吧。”

“是。”

解缙重新落座,才道:“殿下,下官得知了一个消息。”

他声音压得很低。

“陛下中毒……”

朱高燧听罢,脸色骤变。

解缙道:“中毒之后,张安世负责救治,陛下也就移驾去了大内,到现在,已有三个多时辰了。”

朱高燧心里一凉,惊道:“张安世乃皇兄妻弟,他若有叵测之心,那父皇……父皇……”

解缙道:“下官能够体谅殿下的心情,若是陛下驾崩,从中牟取到最大好处的人……十之八九,就是张安世。他如何能安心救治呢?”

朱高燧焦躁地道:“可是……可是……既如此,那母后就真的糊涂啊。”

解缙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其实他开诚布公地将这事直接跟赵王朱高燧说,也是先抛出自己的诚意。

陛下中毒,不是在大内发生的,这消息迟早都要传出来,至于移驾大内之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而赵王,或许掌握了一些大内的信息。

朱高燧本是对解缙带着戒备,可解缙直接和他开门见山,反而让他少了几分防范。

于是他径直道:“母后命本王回王府,安分守己。”

解缙听罢,意味深长地看了朱高燧一眼,却淡淡道:“那么殿下还留在宫中做什么?快尊奉懿旨,离开这是非之地。”

朱高燧道:“父皇不测,谁知是不是乱臣贼子作乱?我看……十之八九……是张安世……我乃孝子,怎可无动于衷?”

他这番话一出,解缙立即意识到了……这位赵王殿下的内心深处所谓的不甘了。

无论他找什么理由都好,什么母后被蒙骗,什么张安世别有所图。

可有一条却是可以预料的,那就是……赵王不想尊奉懿旨,只怕这赵王殿下,也有趁此机会,窥测神器之心。

解缙便道:“殿下可知道,一旦殿下不尊奉懿旨,会是什么后果?”

朱高燧似乎也捕捉到了什么,道:“事急,一切从权,父皇危在旦夕,为人子的,怎可安于家中坐以待毙?”

解缙别具深意地道:“那么就请殿下,定要小心谨慎……现在大内的消息不明,此多事之秋,先等等消息,切不可操之过急。”

朱高燧听了,生出异样的感觉:“解公以为,本王还有指望吗?”

解缙道:“许多事,只要肯争取,至少不留给自己遗憾,至于是非成败的事,却只好交给上天了。若是上天庇佑,纵是陛下,以区区北平一地,兵少将寡,亦可得九鼎君临天下。”

听了解缙的话,朱高燧打起了精神,口里则道:“虽是如此,只是大内禁绝了消息,实在让人不安。”

“那就等。”解缙镇定自若地道:“眼下除了等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

顿了顿,解缙又压低声音道:“御马监的太监,已去了勇士营!可见……事情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不过事在人为,宫中发生的事,实在诡谲,倘若……倘若天下人……都将今日之事,与当初隋炀帝杨广与隋文帝杨坚联系一起呢?”

此言一出,朱高燧顿时身躯一震。

据传隋文帝生病,而杨广却在此时调戏了陈夫人,陈夫人便去隋文帝面前告状,隋文帝勃然大怒,痛骂说:“这个畜生,朕怎么敢将天下交给他。”

这话很快便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于是大内突然封锁了一切的消息,不久之后,杨广派心腹进入了隋文帝的寝殿里,而后就传出了隋文帝的死讯。

许多人都认为,隋文帝是被自己的儿子杨广所弑杀,当然……是非曲直,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相信什么。

朱高燧脸上摆出几分忧郁,道:“不错,现在的情况,与当初何其相似,哎……上天不仁,难道杨家的事,也要落在我家吗?若如此,等这些人得势,本王必死。”

“殿下不必心焦……”解缙淡淡道:“群臣已有非议,何不如先传出消息,等人们都认为有人心怀不测,殿下却表现出孝子的样子,即便不能出入大内,也可在宫中时刻盼着消息。”

“表现出孝心,如此一来,岂不是高下立即判?至于其他的事……若是陛下要召入宫拟遗诏,我自当借机与诸大臣先去见皇后娘娘,痛陈利害,到了那时……或许事情大有可为。”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按照道理而言,这个时候朱高燧应该站起来,哭哭啼啼地朝解缙下拜行一个礼,口里说一句:“若无解公,我必死也。”

可惜……朱高燧没走这个程序,而是一下子眼睛亮了,惊叹道:“对对对,眼下也只有如此,才可死中求活。”

解缙心里略略有些失望,这朱高燧只顾着自己乐了。

失望归失望,可话已经说出去,解缙只能叮嘱道:“只是……这其中有太多的变故,不过无论如何,先走一步看一步。赵王殿下,成败只在旦夕之间,殿下定要节制自己,不要犯错。”

朱高燧笑道:“若事成,解公可为宰相。”

宰相已经废除了,这不过是空头许诺。

不过对解缙而言,太子既然疏远了他,而将来张安世一旦上位,必然会排斥他,与其如此,不如另择明主。

做了选择后,他反而定下心来。

于是他气定神闲地道:“殿下,先过了眼前的难关罢。”

朱高燧道:“好。”

二人议定,便不再多言。

……

崇文殿里。

纪纲与邓武二人,依旧还站在原地,大气不敢出。

方才发生的事,他们都看在眼里,眼看着陛下移驾去了大内,没人管顾他们,他们走不是,不走又不是。

二人的心思,各有不同。

只是这一切发生的实在太快,此时宫中诡谲,让二人的心都乱了。

“邓贤弟。”

“纪大哥。”

“我看要出事。”

邓武若有所思,叹了口气道:“真是没有想到啊。”

“事到如今,应该同舟共济为好。”纪纲深深地看了邓武一眼,接着道:“若是我等继续斗下去,锦衣卫就要分崩离析了。”

邓武心思复杂,含糊地应了一声:“大哥说的是。”

没多久,倒是有宦官来了,道:“有口谕。”

二人连忙躬身。

宦官道:“纪指挥使与邓同知火速回南北镇抚司候命!”

纪纲道:“此陛下口谕,还是皇后娘娘……”

宦官厉声道:“不要多问。”

纪纲脸色微微一冷,要知道,若在从前,没有哪个宦官敢这样和他说话。

可他依旧毕恭毕敬地点点头,再不迟疑,连忙转身离去。

……

大内里。

已过去了三四个时辰,陛下依旧还是昏睡不醒。

张安世和伊王朱木彝,还有皇孙,被安排去一侧吃了一些茶水和糕点。

这些茶水和糕点,已经过了再三的检验,可即便如此,张安世还是吃得有些小心翼翼。

据传明朝许多皇帝,都是疑似被人下毒毒死的。

以至于那位嘉靖皇帝,有十万分小心,对宫里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当然,嘉靖多疑,不只对宦官不敢相信,他谁都不相信。

可偏偏,就这么一个疑神疑鬼的家伙,每天吃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丹药,居然寿命还算比较长,已经高于绝大多数的皇帝了。

朱瞻基还在呜咽。

张安世拍拍他的肩,安抚道:“不怕,有阿舅在。”

朱瞻基依旧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伊王朱木彝也是一脸沮丧。

就这么默坐了片刻,三人又回了寝殿。

此时,朱高炽还跪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徐皇后则端坐着,殿中的气氛十分诡异。

张安世和朱瞻基三人乖乖地又在那殿中的角落里跪坐下去,也是大气不敢出。

许太医则是给陛下把了脉,他皱眉,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道:“娘娘,脉象更微弱了。”

徐皇后脸色惨白,她深吸一口气,似乎这样才能找到一点力气,这才道:“你有什么建言?”

许太医哪里敢多嘴,这个时候,最好什么诊断都没有。

可现在被问到了头上,又有什么办法?毕竟只要开口说了话……就要为这话负责的。而且不是后世那种张口闭口就我为我说的话负责的那种,其实说这话的人也知道,自己不过是口嗨,负责个鸟。

可许太医的情况不同,此时只能怯怯地道:“陛下吉人自有天相……”

徐皇后皱眉道:“本宫要听的是真话,不是让你来给陛下验算命数。”

许太医吓得脸都绿了,便期期艾艾地道:“如此微弱的脉象,臣……臣以为……可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此言一出,徐皇后就如遭雷击一般,她虽是一直努力地克制,可此时万般的情绪,涌入心头。

许太医瑟瑟发抖,硬着头皮道:“娘娘节哀,或许安南侯真可妙手回春。”

前头说最坏的打算,后头又一句或可妙手回春,意思很明显,别找我,不是我治的。

徐皇后又深吸一口气,才又道:“人各有命,这命数是不讲道理的。”

说着,她朝朱高炽看了一眼,沉声道:“太子……你该拿主意了。”

朱高炽本就身体不大好,在此也折腾了这么久,此时显得十分憔悴,他哽咽地道:“儿臣全凭母后做主。”

徐皇后摇头道:“不,你是储君,是千万人维系所在,这个时候,不可推辞谦让,要拿出气魄来。”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