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80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徐皇后只觉得心力交瘁,却是强打精神,道:“再一次告诉他,你按本宫的原话转述给他,一次不要遗漏。”

那宦官支起耳朵。

徐皇后一字一句道:“他若还有孝心,就立即回赵王府,闭门不出,到了该当的时候,本宫自会召他来宫中。若他还要这般,那么就是不顾念母子之情,你赵王是我生出来的,也是本宫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本宫视你为明珠,可现在这个时候,若是你赵王尚不知进退,那么……本宫就没有你这个儿子,必教人立即将你拿下,你的命是本宫的,本宫随时可以取回。望他能够好自为之,孝顺陛下的事,有太子即可,太子乃嫡长子,理应侍奉皇帝,你为幼子,做好自己本份的事。”

宦官听的脸色惨然。

这宦官已经可以想象,一旦自己将这原话到赵王面前去说,赵王的性子,只怕非要撕了自己不可。

徐皇后站起来,凝视着这宦官,似乎她也知道自己的幼子是什么德行,因此,她微微颤颤的站了起来,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电一般的扫视着这宦官:“再告诉他,若不听从,诛之!”

宦官叩首:“奴婢知道了。”

说着……

这宦官火速出了大内。

很快,在这大内之外,许多听闻了一些传言的大臣,出现在内阁。

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又隐隐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

这文渊阁大学士们消息灵通,又在宫中办公,自然有人来文渊阁刺探消息。

可解缙几个……也对此懵然无知。

他们反而是最后知道大内可能出现变故的。

杨荣安抚来文渊阁的几个尚书,道:“诸公,诸公……不要四处揣测,这都是哪里的谣言……”

而赵王朱高燧,其实也已到了,他进了宫,可进不了大内,无计可施之下,心想若是父皇有什么不测,必定要召文渊阁大臣。

若是文渊阁大臣被召入大内的话,那么十有八九,父皇真的遭遇不测了。

一想到此……朱高燧就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第176章 陛下苏醒

可很快,就有宦官来。

一见有大内来的宦官,众人不敢贸然围上去。

他们虽然已有猜测,突然之间,宫中加强了卫戍,同时太子和皇孙火速入宫。

这种种迹象表明,大内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可越是这个时候,即便所有人不安,可是在陛下和皇后娘娘都没有旨意之前,谁也不敢贸然打探。

当然,这里还是有例外的。

只有朱高燧上前道:“父皇与母后如何?”

宦官左右看了一眼,才道:“请赵王到一旁说话。”

这个口谕,他不敢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

赵王朱高燧听罢,便与宦官来到一旁的耳室里。

宦官低声地将徐皇后的话复述了一遍。

原本还满怀期望的赵王朱高燧听罢,脸色骤然铁青。

他不可思议地看着宦官道:“母后何至如此厌儿臣?”

宦官不敢回应。

赵王朱高燧道:“本王问你,父皇怎么了……大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赵王殿下不必打听,也不必知道,娘娘只希望赵王速回赵王府。”

朱高燧的心就像要跳到嗓子眼里,他已渐渐可以证实自己的猜测了。

一想到在如此重要的关键时刻,自己竟成了局外人,他心中悲愤又不甘。

换做是谁都不甘,何况还是朱高燧这样自视甚高的人。

这时机可就在这眼前了,一旦错失,那么可能一辈子都要失之交臂。

于是朱高燧道:“你回去告诉母后,我是父皇和母后的儿子,这个时候……怎么能不在父皇和母后身边,恳请母后念在……”

宦官却突然打断朱高燧道:“殿下自重吧。”

“大胆,你一个奴婢,竟敢这样和本王说话?”朱高燧勃然大怒。

宦官道:“正因为奴婢心里敬着殿下,所以才出此言。殿下啊……娘娘一向宽仁……可是……”

这宦官顿了顿,而后抬头看一眼朱高燧,压低声音道:“可是她大事上从不糊涂。”

此言一出,宛如一下子将赵王朱高燧推入了冰窖里。

“现在娘娘心意已决,就算赵王殿下有什么话,奴婢也不敢去和娘娘说,这于殿下和奴婢都无好处。”

朱高燧心中郁闷,想到……眼下的局势,可能每一个时辰都会有变化,而自己却是无能为力,心头便升起一股焦躁,于是气愤地道:“滚,滚出去。”

宦官点点头,又行了个礼,便匆匆而去。

这宦官一走,朱高燧从耳房里阴沉着脸出来。

实际上,这文渊阁里的人精们,其实已经可以九成九的确定……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了。

大家各自假装忙碌。

朱高燧心里却想:“这个时候,断不能贸然离开皇城,一旦离开……就连最后一丁点的机会都没有了。”

父皇到底出了什么事呢?是否有人谋害了父皇?害他的人是谁?

他越想……便不禁觉得细思极恐。

是不是皇兄?还是张安世?

那么……母后呢,母后为何还站在他们的一边?

无数的心思,纷沓而来。

杨荣早就钻进了自己的公房里,胡广手里拿着一本预备要拟票的奏疏进去,高声道:“杨公,这份奏疏……”

他合上门,继而压低声音:“大内有变。”

杨荣低头,整理着案牍上的奏疏,边道:“这个不是已经十分明显了吗?”

胡广忧心忡忡地道:“就是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实在急死人了。”

杨荣却镇定自若地道:“无论发生什么,我等臣子,只需做好一件事。”

“倒要请教。”

杨荣道:“不变应万变。”

胡广颔首:“是啊……可虽是如此,依旧还是有些担心,就怕一觉醒来,不知会是什么样子。再有……若是陛下当真有事,为何还不召大臣觐见?莫不是,大内出了什么变故?”

杨荣摇摇头:“不要去猜度圣心。”

杨荣顿了顿,脸色凝重地接着道:“且不说伴君如伴虎,大内的心思难测,我等都是读书人出身,只要克己奉公,做好自己该当的事,便是忠臣。”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冷静,如若不然……于你我私人而言,必有灾殃。即便于国家于朝廷,亦无好处,倘若当真有个万一,天数有变,我等自当尊奉陛下遗命,奉太子为尊,安定朝局,便是一功。”

他想了想,似乎觉得自己还是讲得有些不够透彻,或者他对胡广有些担心。

于是压低了声音,又道:“从开国辅运,至奉天靖难以来,人们都视从龙为攀登高峰的捷径,多少一文不名之人,一朝一夕之间便得势,位极人臣。可是胡公……天下再经不起这样的事了,我等恪守臣节,越在关键的时刻,越要做好自己该当做的事,才可安定人心。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掺和,如若不然,一着不慎,必要遭反噬。”

胡广想了想,便一脸认真地道:“此亦我愿。”

当下,胡广漫不经心地夹着奏疏,回了自己的公房,再不理会外头的喧闹了。

……

而这个时候,解缙正在自己的公房中来回踱步,他眉头皱得极深。此时陛下似乎遭遇了不测,以他的聪明劲,其实已经清楚,可能要变天了。

他激动地等待着大内里的消息。

只是左右不见大内的旨意来,这令他变得沮丧起来。

听闻……张安世就在大内里。

独有张安世……

解缙不知怎么了,这张安世突然窜起,若只是一般的外戚得宠也就罢了,可解缙隐隐感觉到……自己被太子疏远,未来开始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

若是两年前,大内出现这种情况,他一定要喜不自胜不可,因为这就意味着,太子可能要克继大统了,而他这个天下第一的太子党,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可如今呢……

越想,他心里越发的不安起来。

没了太子这一张牌,他和其他的文渊阁大学士又有什么分别?哪怕是各部尚书,他们的资历,也远高于他。

朱棣的文渊阁,都是用资历较浅的翰林入阁为大学士,某种程度,也是一种权衡。

在焦灼之后,解缙突的信步出去,却见朱高燧正对一个舍人痛斥:“这是什么茶,拿这样的茶给本王喝?”

舍人吓得大气不敢出。

解缙咳嗽一声,上前挥挥手,示意舍人退下。

那舍人如蒙大赦,连忙告退。

解缙随即笑吟吟地看向赵王朱高燧道:“下官知道殿下此时正是心焦,不过殿下还是镇定为好。”

朱高燧瞥了他一眼:“本王并不心焦。”

解缙四顾左右。

这个动作却也被朱高燧捕捉到了:“这文渊阁的茶水实在入不得口,本王进解公的公房坐一坐?”

“请。”

进了公房,朱高燧便大喇喇地落座,接着道:“解公现在还在票拟吗?倒是好雅兴。”

解缙道:“殿下何苦奚落下官。”

顿了顿,解缙又道:“方才宦官从大内带来消息,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这才是解缙最为关心的问题。

朱高燧深深地看了解缙一眼,却突然笑了。

解缙一脸镇定,却也跟着笑了笑。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