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21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一方面,大家确实知道图书馆的价值。

另一方面,那个李文生,只看了一部书,竟就治了瘟疫。

他不过是区区秀才,如今……上达天听,想来不日朝廷就会有赏赐。

何况陛下和百官都已到过了这里,对这里赞不绝口。

于是,不只是南京城的读书人,便是附近的镇江等地,听到了风声的,也想来看一看,游一游。

经过这数月的修缮,这图书馆新建的几个主楼和副楼也已拔地而起,修葺一新。

不只如此,门前的青砖石路,也一路铺设到了码头,即便是下雨,也绝无沾泥的烦恼。

沿着道路,栽种了许多树木,还有专门的花圃,都是专门请了人来料理的,隔三岔五的修剪。

每隔一段路,便有凉亭,或是一个假石,这等于将许多大户人家宅邸里的假山亭台,都给搬到了道路两旁。

来此的人,无一不咋舌,脸带吃惊。

不只如此,沿途还有一些铺面。

这些铺面,并不似其他地方那般的杂乱无章,好像特意规划好了的,卖的多是读书人的用品。

甚至还有专门兜售邸报的报亭。

一大清早,初阳出来不久。

便有专门的人员组织起来,开始对道路进行清理,无论是落叶还是其他的杂物,统统都绝不能出现在道路上,一尘不染。

今日下了一场微雨,细雨绵绵,飘然地落在大地,浸润着道旁的花草树木,空气也格外的清新起来。

不少读书人步入其中,不禁心旷神怡。

这绝对属于大手笔,天知道花了多少银子。

那些家缠万贯的读书人,只觉得这儿和自己的家一样,竟还可见不远处有池塘,池塘里有荷叶,此时尚没有到荷花绽放的时候,可隐约的,却似乎能嗅到丝丝荷香了。

池塘上有栈桥,可通过去,直抵湖心的一处亭台,供人歇息,此时已可见那儿有三五成群的人在亭台上观景了。

至于家境只能算是殷实的读书人来此,却又是另一番的景象,他们犹如进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只觉得哪里都新鲜,哪里都看不够。

最重要的是……这儿不要钱,完全开放。

如此大的一个园林,一文钱都不必出。

这在这个时代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

据闻这里还有几条通往栖霞的路,这栖霞山里,还有许多的景观,也都开了山道,建了栈桥,那里的风景更好。

“听闻花了十数万两银子。”

“啧啧……”

明代的园林,其实早就已经成熟,只是这只有极富的人才在自己的宅邸中置办。

可像这里这般,如此恢弘,舍得下本的,真真是无法想象。

亦失哈来到了栖霞,随即,便匆匆到了图书馆,却见这里果然到处都是人,大家不同口音,好在多是读书人,倒没有人高声喧哗,人们涌入图书馆,一个个振奋不已。

又有专门的道路旁的标识,引导人往新的建筑走,还挂了一个牌子:“今日明伦堂活动,甄选诗词十首。”

果然,大家看着牌子,纷纷往那明伦堂的建筑去。

这明伦堂是新建的,占地很大,可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

而此时,便见有人开始念出所选的诗来了。

念毕,随即这儿便开始张挂甄选出来的十首诗,不少读书人都摇头晃脑地去品鉴,有人道:“此诗对仗还算工整,可韵味差了一些,这一首也是……”

“是啊,这就是甄选出来的?”

“这是南京城的刘举人所作,此人我见过,没想到他的诗竟是选上了。”

大家发现,这里不但张贴诗词,而且还将诗词的作者也写上了。

这不免让人眼红耳热起来。

读书人要的是啥,不就是一个名声吗?除了做官,谁不想做个才子?

何况这甄选出来的诗词,质量只能说是中上。

“听说这是前些日子搜集的诗词,当时没多少人关注,想来投诗稿的人不多,因而选出来的诗词,既有佳作,也有一些平平。还听说,每个月选十篇诗词,若是入选,不但赠银,还会将这诗词,在这图书馆里张挂呢。且每年图书馆会编修诗册,要将这当年入选的诗词都收录进去。”

“是吗?”有人开始心动了。

若是自己的诗稿能入选,岂不扬名天下?

这一个月下来,多少人流啊,且还都是读书人!

何况将来出了诗册,这文名就可传播得更久和更远了。

做诗词,虽只是读书人娱乐手段,并不算正途,可架不住它能出名,甚至可能名垂青史,这吸引力,可就不小了。

不少人都滋生了莫大的兴趣,便开始搜肠刮肚起来。

“听说不只诗词,还有八股,每个月,这图书馆会出题,而后让人投稿,到时选出十篇佳作,也和诗词一样。那边……还有算术赛,每月一次,若是能名列前茅,有不少奖励。”

在旁听着众人议论交谈的亦失哈,心里不由的想,这张安世又是搞什么名堂?

却见不少读书人听别人的谈话了,居然个个手舞足蹈,高兴得不得了。

亦失哈这种宦官如何知晓,各种各样的比赛,本质就是调动读书人们的情绪,不再只是图书馆单独对读书人开放,却变成了彼此之间的互动。

如此一来,大家更愿意来参与了,而参与的人,每日都盼着自己能够入选,入选的人,其实也成了图书馆的招牌,是行走的广告。

而一旦形成了这种互动之后,图书馆就不只是图书馆了,变成了读书人的一个信息中心。

且还主导了读书人的舆论风向,一旦你不能随时关注图书馆的动向,就意味着你没办法融入读书人这个圈子,免不得要被人排斥。

亦失哈只觉得……这里头每一样东西,都是在花钱,而且是花钱如流水。

就为了挣这些读书人几文钱,这……可真亏了血本了。

他为陛下感到心疼。

道旁,又有读书人嘀咕道:“那边有一处大讲堂,若是每日都会聘请大儒授课,今日竟是大儒李希颜亲自授课。”

“帝师?”

“自然。”

“哎呀,这可要去听。”

“听说只能去五百人,需提前一日报名,咱们今日怕是错过了。”

“可惜,实在可惜了……”

“明日还有,据闻是国子监祭酒,噢,后日是解缙……当朝文渊阁大学士……”

一时之间,人群沸腾。

这可真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

每日都请人来讲学,若单纯说有偏向性,这也不对,虽然李希颜最近写了几部书,让不少读书人觉得有些离经叛道。

可至少图书馆是公允的,人家也请了解缙呢!

如此一来,你也挑剔不出什么来了,反正这里头无论任何人,能去听他一场课,也是大家可望不可即的。

“这授课要银子吗?”

“没听说。”

“天哪……世上竟还有这样的好事?”

“是啊,我也觉得匪夷所思。”

亦失哈也越听越觉得匪夷所思,他见这些读书人,一个个疯魔了似的,就好像这地方……真是他们心目中的人间仙境一般,心里不禁苦笑。

就这么走马观花的一路走来,亦失哈的心里却是越来越失望。

这地方,它不挣银子啊。

不亏本就不错了。

眼看着此地人山人海,亦失哈觉得这儿可能不下三万人。

而且还有不少没进来的呢。

这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也没心思继续待下去了,匆匆赶了出去,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却发现,来此的其实不只是读书人,还有不少穿着布衣的商贾。

商人只能穿布衣,不能穿丝绸,可是他们有银子,听闻这儿群英荟萃,也有不少来凑热闹。

当然,即便是商贾,也时兴一副纶巾儒衫的打扮。

他们身份低贱,却正是因为身份低贱,难免想要附庸风雅。

因此,不少人来此,目标不在这里的书上头,而是一个个读书人。

许多读书人是有功名的,身份不低,将来甚至可能科举入仕,若是提前和对方打了交道,将来的好处自是不少。

亦失哈气喘吁吁地出了图书馆,心里还是有些不乐。

只看花钱,没看到挣钱啊。

他带着郁郁的心情,边往前走,边举目四处看着,却见临近图书馆的不远,竟也围了不少人。

甚至还传出鞭炮的声音。

亦失哈一愣,较快了脚步,急匆匆的走过去,便见在这儿,许多人驻足,他也围了上前。

好不容易挤了进去,便见一个偌大的招牌挂着,上书……栖霞学宫四字。

这……又是什么名堂?

他一时有些搞不懂,这学宫,莫非是学堂吗?

图书馆耗钱,学宫也耗钱。

这张安世最近不对劲啊,怎么光想着做善事了?

心里闷闷地叹了口气,见天色也不早了,他急着回去复命,便匆匆回宫去了。

只是留在此的人,却不肯散,依旧还在议论纷纷。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