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20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陛下。”胡广这时终是有几分好心,不忍见解缙在陛下面前失仪,便道:“张安世大功于朝,文渊阁上下,无不侧目。”

朱棣这才将目光从解缙的身上收回来,道:“嗯……这样说来,的确要好好的奖赏,这件事,你们文渊阁来拟定。”

胡广忙道:“臣等遵旨。”

杨荣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好心的胡广,心里却在暗暗摇头。

朱棣随即喜滋滋地道:“走,去喝茶去,朕想尝一尝这里的茶,朕也是爱看书的人,此地读书……倒是让人身心愉悦。张安世,你说是不是?”

张安世这次倒是很配合,乐呵呵地笑道:“陛下,是啊,臣一进这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泰,臣也算是著作等身,平日在书斋里,总觉得读书时,差一点什么,哎呀,这样的好地方,真是令人难忘。”

朱棣大悦道:“朕与你也算是有同样的兴趣。走吧,来都来了,去坐一坐。”

说着,众人便跟随着朱棣的脚步,一起来到了这图书馆的一处大厅。

这大厅极大,足有数百张座椅,只是座椅摆放有些局促,紧接着。

等朱棣在一个座椅上坐下,便有人开始斟茶倒水过来。

朱棣看着除了自己,都还在乖乖地站着的大臣们,便对着众人,愉快地压压手道:“大家都坐,都坐,今日朕与诸卿同乐,诸卿不必拘谨。”

朱高炽肥胖,一个人几乎占了两个位置,不过他很激动,不断地看张安世,满是期许。

朱棣回头问来斟茶的人,道:“来此地看书,花费几何?”

那斟茶的人道:“不贵,五文钱。”

“这么便宜?”朱棣故作惊讶:“五文钱,就可以看这么多的书?”

面对圣颜,斟茶的伙计战战兢兢地道:“是,而且茶水也便宜,一文钱一副。”

朱棣啧啧称奇地道:“可惜,可惜了,可惜朕日理万机,不能时常来此,如若不然……真不肯走了。张卿家,你说呢?”

张安世用力地点着头道:“对,臣也一样。”

伙计道:“不只如此,这图书馆的后头,就是栖霞山,已修了一处栈道,可以直接从这里上山,若是读书累了,可上山去,那儿不但幽静,风景也是宜人,更有凉亭还有茶水供应。”

朱棣君臣和伙计一唱一和。

直听得百官们一愣一愣的,不过说实话,抛开朱棣和张安世的夸张,凭良心说,这里……确实很让人向往。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如此吧。

朱棣此时又看向解缙道:“解卿家是大才子,难道没有什么看法?”

解缙是极聪明的人,听了朱棣和张安世的话,再加上张安世的书竟出现在这里,似乎隐隐已猜测到了点什么。

此时,他内心虽是震惊和不甘,却还是苦笑道:“陛下,若能来此读书,臣……也觉得心旷神怡。”

“是吗?”朱棣道:“解卿家要主持修书,不妨就在此,呆上十天半个月吧,你是大才子,朕准你沐休十日。”

解缙:“……”

沉默了一会儿,解缙乖乖道:“是。”

……

回到了宫中。

朱棣可以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

当着臣子的面,还算矜持,可当着徐皇后,他却激动地道:“你是不晓得,这张安世……他修的书多厉害!这家伙……朕真想撬开他的脑瓜子来看看……这一次……真是给朕救了急啊。”

“他说的话也很有道理,观察事物,了解万物的道理,让万物为我所用。这里头,可是大有名堂,这和读书人的所谓格物不一样,格物只是想知道读书人的那种所谓大道理。而张安世所言,却是那种……那种……真正的实干之学!”

“朕思来想去,这里头难道不和那火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了解火药的道理,然后去改进它,使它能炸死更多人。”

徐皇后微笑听着,她很少见朱棣这样激动地夸奖一个人。

只是……朱棣的这些话,其实她早就知道了,朱棣到大内之前,伊王就已经打探到了消息,将这事禀告给了她。

只是现在,她却得装着很新鲜,很认真地听,还时不时发出赞叹。

朱棣背着手道:“太子教子有……不,太子养育出来的家伙,真的很不简单,难怪张安世的姐姐,也总是如此明大义、识大体。朕就不同了,生的都是混账,也就太子好一些,入他娘,也不晓得朱高煦那个小子怎么样了。”

徐皇后便道:“这救活了这么多的人,陛下可一定要好好赏赐。不能亏待了人家,否则……别人要骂的,说咱们赏罚不明。”

朱棣颔首:“这事,文渊阁先议,朕再敲定。你将朕当成了什么人?朕是那种锱铢必较之人吗?”

徐皇后微笑道:“是,是,是……”

朱棣的兴奋劲还没过去:“还有那个李文生,你是没见李文生得知张安世竟是那奇书的作者时是什么样子,就恨不得喊张安世做爹了。那百官……更可笑,有的甚至像吃了苍蝇一样,哈哈哈……”

徐皇后道:“越是这样的少年,陛下越要看紧了。”

朱棣突然看着徐皇后:“这是什么意思?”

“臣妾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人过于聪明,就更该让孩子早点收收心。臣妾也读史,那早慧之人,若是不早点成家立业,往往……咳咳……陛下知道霍去病吗?冠军侯霍去病,当时还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你看看,结果呢?如今臣妾读来,真为他可惜。”

朱棣表情凝重起来:“莫不是徐辉祖那厮,又来你这里念叨了吧?”

“兄长可没念叨。”徐皇后笑盈盈地道:“都是臣妾的心思。”

朱棣背着手来回踱步,边皱眉道:“不知怎么回事,朕总觉得……张安世就好像朕的女儿一样,让他娶妻,不,让他出嫁,就好像丢了一块心头肉似的。”

徐皇后:“……”

“便宜了徐辉祖那家伙,总有点不甘。”朱棣又补上了一句。

却就在此时……

亦失哈匆匆进来道:“陛下,陛下……不得了,不得了,万人空巷,这南京城万人空巷……”

朱棣瞪了亦失哈一眼:“又是怎么了?”

“许多人都去了栖霞呢,图书馆……图书馆……”亦失哈上气不接下气。

第148章 聚宝盆

朱棣听罢,看着亦失哈道:“怎么?”

亦失哈道:“许多人听闻陛下带了百官去了图书馆,又听闻解缙学士要在那里留一些日子,许多人都……闻风而动……”

顿了顿,亦失哈接着道:“不只是这南京城里头,便是附近的州县,也有人听到了风声。”

“还有……还有听闻里头有许多的奇书,竟能治瘟病,但凡认得字的,都想去见识一下。”

虽然这世上有许多脑子读坏了的书呆子。

可历来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人还是以实用为主的。

人们再如何鄙夷杂学,却也绝不至于将这能救活无数人性命的防疫之书不放在眼里。

其实许多读书人都有看医书的习惯,而且有不少人,还喜欢自己给自己抓药,当然……自己把自己治死的也不少。

现在图书馆出现了这样的奇书,岂不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几文钱就可进去,价格可以说是极为低廉了。

而且听闻环境还很好,文气很重,于是不少名儒都在那里废寝忘食地找书。

再加上书籍对这个时代人的而言,本身就是宝贝一般的存在,甚至有人已经十分夸张地说藏书十万册了。

藏书十万是什么概念?

只怕皇家的藏书也比不上。

于是,抱着各种心思的人,一拥而上。

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也去凑一凑热闹了。

亦失哈知道陛下的心思,对这图书馆极为看重。

何况陛下昨日才去过呢,今日动静就闹得这么大,正好来邀功。

于是他绘声绘色地道:“到处都是人,码头那里都堵住了,不过……奴婢听说……承恩伯新扩建的图书馆二区,今日也趁此机会开张了。听说还有……许多新奇的玩意呢。”

朱棣越听眼眸里的光越亮,忍不住道:“这些东西,他之前怎么没有和朕说过?”

亦失哈笑吟吟地道:“有一次……奴婢也曾问过这个问题的。”

朱棣背着手,抬头看亦失哈道:“他怎么说的?”

亦失哈则是小心地看了看朱棣的神色,才道:“承恩伯道,买卖的事,陛下还是不知道的好。”

这话可谓是胆大包天了,不知道的好,这岂不是欺君罔上吗?

只见亦失哈接着道:“陛下,这承安伯是在为陛下考量呢,陛下是什么人,怎么会和买卖的事沾边呢?这都是……下头的人干的。”

朱棣嗯了一声,显然很满意,微笑着道:“这小子,倒是想的周密,不过朕也不怕说,朕一没有欺压百姓,没有增加税赋,却补了内帑不足,谁敢胡说八道?”

“再者说了,朕从内帑里拿出来的银子,缓解了国库多少负担,若是还敢借此攻讦的,十有八九就是图谋不轨之徒,定是北元余孽。”

亦失哈道:“陛下说的是。”

不过此时的朱棣,听说又有了许多新奇的东西,还是感兴趣的,便道:“这小子类朕,敢想敢干,真是一个人才,你……你亲自给朕去打探,到时给朕如实禀告。”

亦失哈自是不敢怠慢,立即就道:“奴婢这便去。”

朱棣看到亦失哈急促促地告退,不禁乐了:“他娘的……新买卖……读书人银子真多啊,啧啧……”

徐皇后见朱棣喜滋滋的样子,便也不由的笑着道:“陛下,外头人都说张安世行事放浪,可臣妾看着,倒是越发觉得他稳妥周密。”

“这是自然。”朱棣带着几分骄傲的得意之色道:“从前他声名狼藉,那是因为没有遇到朕,现在遇到朕了,朕调教一二,可不就稳妥了吗?”

说罢,腰杆子也挺直了:“至于他的婚事,再等一等吧。现在还不是成婚的时候,这男子成个婚,又是纳采又是问名,还有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婚嫁六礼过后,好不容易成了亲,还需带新妇归宁,更不必提谒舅姑、庙见这些繁琐的事了。这得耽误多少功夫啊,你不晓得他一日挣多少钱。”

徐皇后点了点头,接着便道:“总之,婚事算是定下了,只要定下了,臣妾倒也不急了。静怡这个孩子,性情刚烈,你是晓得的。”

朱棣颔首:“放宽心,朕心里有数。”

说着,他却是皱起了眉头,同时眯起了眼睛,四顾左右,口里道:“朕总觉得……自来了大内,这大内之中,总有人盯梢着朕……”

徐皇后嫣然一笑:“陛下多虑了。”

朱棣道:“这可说不好,他娘的,这大内里怎么好像都是贼一样。”

虽是骂了一通,不过朱棣没有继续追问,他还需召丘福等人,准备继续商议安南的军务,便和许皇后话别,转身忙去了。

……

此时在本就热闹的栖霞,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这江南历来富庶,读书人多。

消息不胫而走之后,让许多人都动了心。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