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76章

作者:重庆老Q

因而,即使葡萄牙人再艰难,再忍辱负重,但他们还是要鼓足最大的勇气,拿出所有的力量,来捍卫葡萄牙在帝汶岛的“主权”,哦不,是一半帝汶岛的“主权”!

“船长,再往前走,恐怕会越过荷兰人的界限。我想,我们该返航了!”船上的大副提醒“卡拉略号”的船长克里斯蒂安·努涅斯。

“……嗯,好的,我们返航!”克里斯蒂安·努涅斯放下单筒望远镜,转头对也他的大副说道:“岸边太多林木,即使荷兰人来了,我们也看不到。除非,我们派人登陆去查看一番。”

“船长,我想,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登陆一一查看。”大副摇着头说道。

“是呀!”克里斯蒂安·努涅斯船长也是苦笑着摇头,“我要是荷兰人,怎么会在岸边建立一个营地,让我们来发现?虽然,这个岛屿在海图上只是那么一小点,可我们从帝力出发,巡视这么半个岛屿,都花了三天时间。这个岛,还是很大的,大的让我们无法关注于它的任何一点。”

“这个岛的南部,应该不出产香料,我认为,荷兰人不会对这里感兴趣。”大副伸手一指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如果需要木材的话,荷兰人的巴达维亚有足够多的资源。”

“不错。”克里斯蒂安·努涅斯船长点点头,“但殖民当局的意思,是担心荷兰人会对我们下手,万一,他们在岛上的南部的某一处,设立了一个秘密据点。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分别从古邦和岛屿的南部,两面夹击我们在岛上的殖民据点,最后合攻帝力。哦,上帝,那真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不是吗?”

帝汶岛,新乡堡内河小码头。

“小山,这艘船,怎么……那么怪异?”陈大郎带着一些护卫,看着土人开始从一艘体型狭长的船上卸货,土豆,玉米,建筑材料等,物资不多,仅有十几吨的样子。

“船场新造的飞船!”董风山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船,笑着说道:“你猜,我从建业城跑过来,花了多长时间?”

“多长时间?”陈大郎懒得去凑趣猜谜,直接问道。

“两天三夜!”董风山自豪得说道:“要不是有一段路,借不上风,俺还能更快一点。”

董风山口中所说的“飞船”,就是经过汉洲造船场近一个月的边研究,边建造,在几天前刚刚下水的“飞剪船”。

船只身长十五米,宽度只有两米五,排水量只有五十吨,理论荷载可以装运三十到四十吨货物,两侧设有船桨,可在无风带时,划桨航行。船上只配置了四门6磅到8磅的小炮,整船操作人员只有二十个人。

“飞剪船”造好后,在建业城附近的海湾试航了几天,便由董风山带着水手驾驶着船,载运一批物资,朝新乡堡而来。

由于驾驶的船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类型,所以刚出发的时候,董风山与众水手亦是边行驶,边摸索操控技能。第一天,靠着汉洲北部强劲的东南风,船只行驶的速度非常快,平均速度超过了十节。

到了晚上,董风山落下一面风帆,降低了船速,即使如此,速度也达到了六节。

等他们到达新乡堡,整个航程只有两天三夜,比以前足足缩短了一半时间。

“等这次返回建业城,估计在船场再改造改造。说不定,下次就直接驶占巴达维亚了。”董风山笑着说道:“一是,测试这艘船的远距离航行的速度和性能;二是,汉洲准备试试由西北斜线可否也能去巴达维亚。”

走西北斜线往巴达维亚,意味着船只将远离帝汶岛、爪哇岛等一路的海岸线,斜插至巴达维亚,完全依赖船上的补给和观测天象来识别方位。虽然,可以省四分之一的路程,但是,对船上的驾驶和操控人员要求非常高。

但“飞剪船”的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船只,即使误了方向,再转回正确方向,花的时间也不多。

次日天明,董风山在新乡堡装运了三十根柚木,便准备返航回建业城。

“船长,前方发现一艘……奇怪的小船!”瞭望手突然大声喊道。

克里斯蒂安·努涅斯船长举着单筒望远镜正在观察着帝汶岛的海岸线,猛地听到瞭望手报告,立即转头边前方望去。

果然,在“卡拉略号”武装商船右前方两公里处,出现了一艘身形“苗条”的小船,它此时正在努力地升起风帆,准备往南行驶。

“转向,跟上去。”克里斯蒂安·努涅斯船长大声地命令道:“在它加速之前,追上去,捕获它!”

“卡拉略号”立即调转方向,朝那艘“苗条”的小船冲了过去。

2公里,1.5公里,1公里,700米……眼看着“卡拉略号”就要逼近那艘小船。

此时,已经可以凭借肉眼看到那艘小船上的情形,似乎有人还在划桨。这个时候,它的几面帆已经逐渐升了起来。

片刻,哦,上帝,真的只是片刻时间,那艘小船就“窜”了起来。将之前拉近的距离,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拉开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那艘小船似乎越来越快。不到二十分钟,就变成了一个小点。最后,逐渐消失在“卡拉略号”的视线之外。

它跑了!

“卡拉略号”上的所有葡萄牙水手,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发誓,此前,他们从未见到过,有跑得如此快的船。这速度肯定超过了十节,或许更高。

而“卡拉略号”武装商船的最快速度也只有六节,而且还是空舱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船长,我们……还追吗?”一个水手傻傻地问道。

蒂克里斯安·努涅斯船长放下单筒望远镜,愣愣地看着这个问话的水手,茫然地摇摇头。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上哪儿追去?

“船长,他们是往南边跑的!”那个水手“善意”地提醒了他一下。

嗯,它往南边跑了,我看到了。那又怎么样?

“似乎,只有十几年前荷兰人去过几次,去探索南边。……不过,听闻那里只有荒芜岛屿或者大陆。”

“难道,刚才那艘小船是从那里来的?”

“它来这里是做什么?”

“南边是些什么人?”

“……”

蒂克里斯安·努涅斯船长听着水手们议论纷纷扰扰,心里也是与他们同样疑惑,同样无法解答那些问题。

是呀,那艘小船来这里到底是做什么的?探索?亦或贸易?

或者,盯上我们的帝汶岛了?

葡萄牙人满是惊诧,又满是疑惑地驻足良久,不得其所,最后掉头返航,往帝力而去。这些问题,还是交给那些大人物去思索吧。

董风山带着人驾驶着实验性的“飞剪船”在海上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又小心地返回了新乡堡。

“刚才发现一艘大船,不是荷兰人的。估计,最有可能是岛的北面葡萄牙人。你们近期,可要警醒一点。”陈大郎正在疑惑,刚刚离去的董风山为何突然又折返回来,就听到他如此说道,心里也是一惊。

“他们发现我们了?”

“发现你们倒不至于。我们刚才出了河口,贴着海岸线行驶了一会,正准备调整方向,帆还没有张开,就被人家看到了。要不是咱的船跑得快,说不定就让他们把兄弟我捉了去?”

“那俺这几天得好好修一下防御,别被人家打上门了。”

“这次,不小心让人家撞见咱了,我得回去给俞统领和大总管汇报一下,看他们是个什么意见。……那几门小炮,你要架在寨墙上了,以防万一!”

第八八章 新淮安

“葡萄牙人?”齐天和俞福坤听了董风山的汇报,不由面面相觑。这才半年不到,就引起了葡萄牙人的注意力。虽然他们没有发现新乡堡,但是却发现了那艘在附近的“飞剪船”。

估计,人家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附近肯定隐藏了什么。说不定,过上一阵子,葡萄牙人又会派出船只在附近探查。那么,新乡堡被他们发现,是迟早的事情。

“必须赶紧把新乡堡的防御设施完善起来,让董风山过两天再跑一趟,多拉一些建筑材料和火炮、火药。最起码能让新乡堡可以守上十天半个月!”齐天说道。

“要不要派些乡兵过去?”俞福坤琢磨着,就凭新乡堡那不到一百人的力量,未必守得住。

“派些人过去吧!”齐天点头说道:“下次再从巴达维亚返回建业城的时候,得给新乡堡多留些粮食。要是被困了,也可以多坚持一会。”

确定了紧急支援新乡堡事宜后,齐天将黄子加(原渤泥小王子)找来。

“我准备派你去新乡堡督造防御城墙,你是否愿意?”齐天郑重地问道。

黄子加和其他十几个少年曾与齐天一起学习如何规划建造建业城的棱堡设施,而且他曾是渤泥王子,有热带环境生活经验,是个比较理想的人选。

“我愿意。”黄子加稍稍犹豫了一下,便点头应下。

“你去了,主要是帮着新乡堡规划建造棱堡设施,形制规模要比建业城小得多,你可以放手施为。不过,务必要将新乡堡建的巧妙一点,坚固一点。你的思路要放开一点,不妨多以敌方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去防御。”齐天细心地嘱咐道。

“老师,你放心!我一定将新乡堡的防御建的让所有敌人绝望!”黄子加有些激动地说道。

“去吧!两日后,跟着那艘飞船一起去新乡堡。早点建好,早点回来。新淮安的规划和建造,还需要你出大力呢!”

新淮安,是汉洲规划建造的第三个营地,距离建业城约二十公里,距离黑山堡五公里,位置在后世澳大利亚的帕默斯顿市。

新淮安,地势平坦,有大片大片草甸,间或稀疏林地,周边足以开垦出十数万农田。东南边是茂密的森林,西边也是林地,而穿过西边崎岖茂密的林地,就是海边。

新淮安的居民点,设立在一个曾经废弃的土著部落营地。目前,已经一支一百多人的建筑队和伐木队,在此从事前期准备工作。

几天的清理,营地的杂草灌木已被收集起来,当做燃料烧火做饭了。周围一圈房屋的地基也已平整,施工队开始拉线测量,准备建房。

如同黑山堡附近的居民点建设一样,四个方向先建四排房屋,随时做好防御设施。其实,经过陆战队和乡兵的几次出击,附近已然没有单独存在的土著部落了。而且傅锦彪和他训练的几个骑兵,早已将方圆三百里的地方探寻了个遍。

傅锦彪计划着,等汉洲再增加些马匹,届时,会带着骑兵,一人双马,朝内陆深处去探查一番。

“这都六月了,曹爷还没回来。”俞福坤骑着马,看着东边一望无际的森林,语气显得忧心忡忡。

目前汉洲已有马二十八匹,骡子、驴等七十多头,车辆八十多,运输量每天可达三百多吨。因而,可以腾出部分马匹让人代步了。

“想必,是在大明或者路上遇到什么事了吧。”齐天也有些担心。曹雄不仅是他的舅父,而且也是汉洲的主心骨。

“不会是在大明遇到了郑芝龙?”俞福坤问道。

“舅父离开前,曾说开拓号不会过广东,就是怕太扎眼,引起郑芝龙的注意力。”

“广东也是在郑芝龙势力覆盖之下呀!”

“等牛进民从巴达维亚回来,看他能不能带回一些消息。”齐天颇有些无奈。这个时代,船只出海,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风暴,触礁,海盗,甚至船损自沉,都有可能发生。

汉洲一共四艘远海航行的船只,近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毫发无损,已经是属于邀天之幸了。

难不成,这一次,所有的运气要用完了?

齐天现在有种深深地忧虑,假如,曹雄和几个兄长真的有什么不测,他该如何自处。

俞福坤虽然是一个比较好打交道的人,也愿意支持你的各项建设工作。但这一点,有几分是他自愿的?又有几分是看在曹雄的面子上?

作为曹雄的亲外甥,齐天可以得到曹雄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最坏的结果,曹雄不在了,这些前登州军户和水师官兵,会有几人服从自己?

他不知道俞福坤会怎么想,他也不敢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人心是经不起试探的话更是经不起推敲的。也许,等曹雄安然归来后,就尽量劝说他以后就留在汉洲,确保这个脆弱的草头政权平稳发展下去。

齐天默不作声地骑马跟在俞福坤身后,脑子里却是千转百回。再等两年或者三年,等他长大,等那些少年长大,他可以确信,自己就能掌握汉洲所有的一切。

新淮安与黑山堡之间的道路修得非常平整。因为黑山堡可以提供大量的矿渣和碎石碎砖,道路的硬化程度往比第一条公路强出许多。

区区五公里道路,农闲时分,征发了两地一千多人,仅一周的时间就修建完毕,并逐步铺垫了矿渣碎石碎砖。大量的建筑材料不停地往新淮安运送,计划容纳即将可能到来的一千多移民。

对于移民地域问题,齐天也有些忧虑。前次陆续从巴达维亚转运的仅一千移民均是淮北人,他们都被分散打乱地与以前一千多山东,吕宋,广东,福建等移民混居。

听闻这次又将从淮北招收流民,人数也该是一千多,这要如何稀释呢?

移民中已经隐隐有抱团的想法,千里迢迢,来到一个陌生的大陆,根据家乡,地域,自然抱团,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但众多移民,毕竟是孑然一身地来到汉洲,吃食,衣着,房屋,都是汉洲提供。目前,他们还处于对汉洲感恩戴德阶段。

但时间久了,他们会不会觉得理所应当,会不会抱团对抗汉洲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所有移民的管控,齐天坚决拒绝了当时潘其风提出的建议,让移民自选屯长。他要求,所有的屯长都必须是汉洲民政府这边任命的,并且还要时不时地来建业城做“洗脑”教育。包括,后来设立的乡兵小队(每屯设立),乡兵中队(每乡设立),都需要民政度任命。

看来,为了迎接新到的淮北移民,许多生产屯和乡,又要进行重组和新建了。

为了应对以后逐年增加的移民和管理人员,齐天将民政府下面所有部门,包括基层的乡屯,都设立了许多管理副职。

一旦有新的生产屯和乡设立,或者有新的部门设立,那些副职,就会立刻充任部门主官,或者新的乡长,屯长。

“小天,陆战队兵士的军服弄得怎么样了?”俞福坤骑着马在前面,突然转头问道。

齐天一下子将思绪收了回来,“做了两套,灰色和青色的。下午回了建业城,坤叔可以去看看,用那个。”

“陆战队离了汉洲,平时防御准备,如何去做?”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