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75章

作者:重庆老Q

安东尼·范·戴曼听完,侧头冲着路德维德点点头。仆从武装,呵,东印度群岛这边,可真会想办法节约公司资金。嗯,是个不错的主意。

巴达维亚驻军大部分都是来自德意志、瑞士、爱尔兰、瑞典等国家地区的雇佣军,千里迢迢从欧洲拉过来,一不小心损失了,是极为不划算。既然有现成的炮灰,为何不多用呢?

汉洲,黑山堡。

俞福坤正在观看两百多人的陆战队兵士,演练火枪兵和长矛兵及短兵之间的配合作战模式。

陆战队的演练对象就是数批跟随捕捉土著的乡兵,人数有四百余。

由于无法实弹射击,只能根据双方距离和行进速度,开确定乡兵被火枪击中的人数。最后双方接阵,使用木刀,木枪,进行短兵交接。

虽然陆战队人数较少,但凭借数月的高强度配合训练,即使,使用冷兵器,还是将乡兵打得步步后退。

“这模样,应该可以拉出去见见真章了吧!?”俞福坤喃喃地说道。

第八五章 海防

在四月的时候,“破浪1号”运输船在巴达维亚转运移民的时候,从码头货栈里提取了两门12磅炮,两门14磅炮,运回了汉洲。

这四门火炮是路德维德指示巴达维亚舰队提供的,至于16磅以上的火炮,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禁售物资。

自从这四门火炮运回汉洲后,立刻被拖到了黑山堡军营。瞧着这四门17世纪的所谓重炮,当时齐天第一感觉就是,怎的如此简陋和笨重!

两米多长的铸铁炮管,口径也就是10——12厘米,可以发射6磅到12磅火药,最大射程三公里多。如果真的在陆地战场上或者海上的话,火炮发射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很多自然环境甚至是人为因素所影响的。估计有效射程,在二百五十米到两千米之间。

齐天只犹豫了不到一分钟,就让工匠拉了一门14磅的火炮去研究了。剩下的三门火炮,从众多移民里又拣选了五十几个人出来,开始练习火炮射击。包括能简单测距,火药配比,各种炮弹用途,操作流程掌握等各项火炮操作技能。

因为没有战船,只能在陆地上练习火炮射击。但这陆地上的固定目标射击,与海上漂浮不定的目标比较起来,自然要容易的多。只两个多月的时间,火药浪费了几十桶,火炮也坏了两门,五十多个炮手虽不能说指哪打哪,但也能击中目标位置十之八九。

至于他们以后上船以后充当炮手,能不能击中移动中的战船,那恐怕还需要这些人再多加练习,或者说,要增添一些运气在其中。

看着剩下的一门12磅火炮,众人不免对荷兰人腹诽不已。尼玛的,卖给咱们的火炮,合着是你们不要的旧炮。刷了一层铁漆,就以新的价格卖给咱们。

要不然,这火炮还没打几十发炮弹,就废了两门。看来,火炮还得靠自己来铸造。

就在齐天地耐心快被消磨殆尽的时候,我们的瑞士铸炮师斯蒂芬·格里希丁在充分参验那门购自巴达维亚的14磅火炮,并在几个来自佛山的铁匠协助下,终于铸造出一门合格的14磅铸铁火炮。经测试后,性能和射程均优于巴达维亚买回来的火炮。

“总管大人,我保证,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再铸造出16磅到20磅以上的火炮!相信我,以上帝的名义保证!”斯蒂芬·格里希丁仿佛突然有了万分的信心。

虽然,齐天很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拥有16磅以上的火炮。但他知道,火炮的研究制造,不能一味地求快,需要不断的技术积累和技术探索。

“斯蒂芬,我相信你。对你,我一直都很有信心。现在你除了继续研究铸造16磅以上的火炮外,再对4磅的小火炮进行改良一下,能否在不影响其性能的情况下,铸造的再轻一些。”齐天考虑到,七月间与荷兰人会攻亚齐王国,那里全都是丛林,携带火炮的话,不便拖移。

如果火炮重量能轻一些,士兵拖移的时候,也会轻松许多,甚至可以快速地在战场布置火炮。

汉洲既然造出了14磅的火炮,那么海防就有必要建立起来了。火炮威力不足,但咱可以将炮台建的高一点,依靠地势,也能发挥出16磅炮或者18磅炮的威力出来。

建业城外的码头,是建在一个内凹的海湾内,两侧有高耸的山岭。齐天设置的1号炮台是正对着码头方向,计划前期建16个炮位,布置6磅炮、8磅炮,12磅炮和14磅炮各四门。

两侧山岭分别为2号炮台和3号炮台。因为不需要考虑敌人会从两侧山岭登陆,全部设置12磅炮和14磅以上的火炮,炮位均暂设十个。

所有的炮位计划动用大量的水泥和条石,并都设计成半掩式,防护厚度,水泥加条石会达到三十多厘米,可以承受16磅到24磅的舰炮轰击。当然,如果敌人的运气足够好,炮弹直接击中射击孔,那只能自认倒霉。

所有的炮台计划在今年的八月修筑完成。届时,除非来袭的敌人舍得付出被击沉数艘乃至一半战船的代价,否则,不可能从容地在码头登陆并发起进攻。

不能从码头进攻,那么敌人只能绕到距离建业城稍远的浅滩或者林木稀疏的地方,进行抢滩登陆。以目前汉洲的武力,除非来袭的敌人船只和人员非常多,否则,你就是登陆,都将变得很困难。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洲人口的会逐渐增多,防御设施也会越发完善,到那个时候,将不惧任何敌人来袭。

目前,正对着码头的1号炮台已经完工,十六个炮位,已安装了十二门火炮,剩下的四门14磅炮,还需要黑山堡铸炮工坊生产和验试。

自火炮就位后,就开始不断的测试火炮射界和弹着点分布。务必要做到,敌船来袭时,炮台的各个炮位知道该使用什么规格火炮,多少的火药配比,炮口仰角倾斜度是多少。尽可能地给予敌船以杀伤和重创。

远远地就听到建业城码头“轰隆,轰隆”的炮声,从巴达维亚返回的牛进民不由搓了搓牙,海军厅下属的海防队又在打炮了。

现在,使得他们的运输船回来时,都要远远地停船并再三摇旗,示意炮台是己方船只到来,不要误射了。

随着两艘船不间断地转运,在五月底的时候,滞留巴达维亚的移民已全部运回了汉洲。

截止五月底的统计,汉洲本土已有居民二千三百四十九人(不含土著和海盗苦力),对面帝汶岛的新乡堡,也有九十五人。尴尬的是,女性人口只有六百余人。齐天觉得,以后再从大明拉人回来,虽然不能做到男女比例达到1:1,但是1:2,你必须要做到呀。

否则,长期下去,汉洲大陆一眼望去,都是一个个糙爷们,确实会存在或发生很多社会问题。

目前,汉洲大量移民辛勤劳作之后,除了期盼分房子分土地以外,他们最大的念想,又增加了一个——娶媳妇。

牛进民的“破浪1号”再三确认炮台不会来一个误射后,小心地驶进了港湾,最后慢慢停靠在码头。

“牛大,又拉的木头吗?”张甲文一歪一扭地走近栈桥。

张甲文曾经是船上的炮手,在与郑芝龙海战的时候,被滚落的火炮伤了脚,因此一直被安置在建业城养老。但前几个月,听闻汉洲要组建海防队,想着,这又不像陆战队的炮手,需要跑来跑去。便向俞福坤毛遂自荐,要来充当一个海防队的一个炮手。

俞福坤和齐天稍微一商量,任何有价值的人才,都需要充分利用起来呀!立即任命张甲文为暂代海防队的队长,组建并管理整个海防炮台。

“那可不?”牛进明跳下船来,“拉了100根船用木材。……还有些骡马牛羊之类的大牲口,印度硝石10吨,粮食50吨,不过在新乡堡那边卸下了10吨。”

“咦,还有移民呀?……夷人!”张甲文看到从船舱里走出二十几个金发碧眼的夷人。

“他们呀!”牛进明回头看了一眼,“他们中有几个,可是胡统领在巴达维亚好不容易弄来的造船工匠!齐天看到了,肯定欢喜。”

“牛大,提醒你一下,你别整天齐天,小天的喊着!”张甲文皱着眉头说道;“别看人家年纪小,但也是咱们汉洲的民政大总管。就算不看曹爷的面子,就冲他管着汉洲两千多人,你也得尊重一下人家。以后,汉洲发展壮大了,人家地位和威势只会更加显耀。”

牛进明听了,心里悚然一惊。没错,自己确实将齐天还看做以前刚上船时的那个文弱少年,丝毫没有顾忌到,这个少年已经是汉洲的民政大总管,所有的民事事务都在他管理之下。另外,民政下面设立的兵备处,还负责组织训练乡兵,为水师陆战队和陆军提供预备役兵士,同时,矿区所有护卫也在他的统辖之下。

如果在大明,齐天这种职权,那也是一府一县的正印官,还要加部分推官和通判的职责,算是一个大人物了。牛进明朝张甲文拱拱手,“多谢老哥提醒,是兄弟鲁莽惯了!”

“咱们这些曾经登州出来的人,全都是粗人,按理说,没多大出息的。但现在,汉洲地界,咱们这些老人,哪个移民不尊一声爷。不过,那是咱们应得的吗?无非是劈荆斩波,拉了人先到了这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城一堡,工场作坊,还有这些炮台,都是人家大总管带着咱们及所有移民,辛辛苦苦建出来的。咱们要知足,也要懂得分寸。”张甲文缓缓地说道。

“俺以后会给其他兄弟也说说。”牛进明拍了拍张甲文的肩膀,“俺们现在可不能因为粗疏惯了,而变得跋扈。何老六就是前车之鉴呀!”

“你知道就好,俺要上去了,瞧瞧那帮兔崽子把火炮擦拭干净没有。”说着,张甲文拖着一条残腿,慢慢的朝炮台走去。

第八六章 飞剪船?

牛进明指挥着码头几个土著苦力,将一根根粗大的船用木材,从船上抬了出来,然后运到不远处的船场。

在码头的尽头,牛进明看到一群建筑队的工人正在建造一个小型的堡垒,以护卫码头和炮台。这个堡垒的作用是,当敌人从其他方向登陆后,防止炮台被其从后面攻破。

堡垒里面会安放部分4磅和六磅小炮,配合后面半山腰上的重炮,远近交叉火力,一定可以让试图攻击堡垒的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考虑到目前,汉洲在内陆深处几乎没有能威胁到他们的势力。即使是一些稍微规模土著,出动一些乡兵,也足以应付。所以,汉洲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了海防上,势必将所有来袭敌人挡在海上。

之所以要让汉洲仅有的两艘运输船不断地从巴达维亚运回造船木材,是因为,造船场在5月初的时候,又成功的造出了一艘60吨左右的船。虽然仍旧是小型的桨帆船,但这种形制规模的船,已经可以进行路途不远的海上航行了。

为此,齐天还专门让这艘船载着一万块砖和几十桶水泥,跟着“破浪1号”驶往了对面的帝汶岛的新乡堡。

两周后,这艘60吨的桨帆船,又独自从新乡堡返回,而且船上还装运了几十根简单处理的柚木。这次往返试航,证明了汉洲造船场已经初步可以制造跨海商船了。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造船场试制一艘后世经典的“飞剪船”呢!

“飞剪船”有小的干舷,较少的上层建筑,不仅可以改善了船舶稳定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体,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使得水线特别优美,甚至在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

“飞剪船”的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

飞剪船更明显的是帆面积很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装备帆装,往往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之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的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三桅飞剪船之前桅距船尾部较远,因此可用稍短的斜杠,帆间干扰较小,可见帆的横向尺寸大大超过船宽。

当时,齐天将他后世所唯一知道的船型——“飞剪船”的特点和形制告诉船场里的众多工匠时,把他们都惊呆了。这个时代的风帆船,长宽比从来不会超过1:6,而且船首都是做成方形,或者圆弧形。他们对于这种从未听过的船形,下意识地认为不可能在水里正常航行。

但摄于民政大总管的威权之下,众多工匠面面相觑,最后眼睛都看着船场负责人弗兰克·伊恩。

弗兰克·伊恩决定劝说齐天放弃这个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最新船体设计模型,大家还是把宝贵的船材用在目前比较成熟的船只建造上来。

“好了,你们不用再多说什么!”齐天及时制止了无意义的争论,“飞剪船”既然能在19世纪后半叶大行其道,尤其是被各国鸦片商人所喜爱,其性能肯定就已经被证明过了。

当然,“飞剪船”作为一种快速的水上运输工具,必然牺牲了其他必要的功能,比如,它不适合用做战船,高比例的长宽比,限制了它安放更多的火炮,以及影响海战时的稳定性。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使得其吨位不可能建造的更大。

但以目前汉洲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去主动出击,寻找敌人于海上决战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造一些吨位小,但速度快的“飞剪船”呢?届时,我们从建业城出发,三天就可以到达对面的帝汶岛新乡堡,十天就可以到达巴达维亚,那运输效率可比现在提高一倍以上。

以后汉洲拥有了大量的“飞剪船”,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快速度的从大明运输移民,以往的往返一趟,前后需要三个多月,那么,有了“飞剪船”以后,时间是不是可以缩短成一个多月?

船场负责人弗兰克·伊恩待齐天离开船场后,看着桌上画的那张“飞剪船”草图,沉思良久。随后,又拿出汉洲规定的标尺,仔细的在另一张纸上涂画着,计算着。

既然大总管下了命令,那么众多工匠只能按照要求去建造这艘奇怪比例的船,他们走到弗兰克·伊恩身侧,围了上去,帮着一起计算和分析,如何建造这艘“飞剪船”。

齐天扔下一群船匠,自去处理建业城的一些琐事。最近以来,随着移民的增多,各种矛盾随之慢慢爆发,老人和新人,地域和地域之间,甚至因为一些庭院的边角侵占,都能引起若干口角,最终演变成一场斗殴。

虽然,在齐天和潘其风的强力弹压之下,很快的将冲突场面给控制住了。但谁也不能防止还有后续小的口角和争斗情况发生,毕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况,这都有小两千人了。

“设立一个公共安全部门吧。”齐天说道:“建立巡警制度,从乡兵中挑选一些本分的人担任巡警,对一般打架斗殴,口角争执,甚至有暴力行为的,他们有巡查抓捕职责。当然,那些触犯了《治安管理法》的人,更是他们管制拘捕的对象!”

潘其风琢磨了一下齐天说的新词,巡警制度,用于巡查抓捕,那不就是衙役嘛。看来,这汉洲在各方面都要另立新制,连衙役都改成了巡警。

“那由谁担当这个巡警处的职位?”潘其风问道。

“巡查警示不法,抓捕震慑宵小,非悍勇之辈不可。我去找俞统领,向他讨要几个以前的伤兵兄弟,把这个职能部门撑起了。……对了,再抽调几个粗识文字的人过去,帮他们确认《治安管理法》的管辖范围和管制抓捕对象。”齐天说道。

未几日,建业城和黑山堡就出现了几队身垮腰刀,手持短棍的巡查武装人员。但凡有零星口角争执的,不问理由一律驱赶开。有什么芝麻大点的事可以闲在这里争执?个人有事,统统去找你们的屯长去解决!

至于打架斗殴的,那就更不客气了,不论谁对谁错,一群巡警上去,先是脚踢棍打,将斗殴之人,捆绑锁拿到巡警处黑屋子里,记录其姓名和居住乡屯。然后根据《治安管理法》进行各种处罚后,再通知所属屯长或工坊负责人来领人。

凡是被巡警处记录在案的移民,其住房和女人的分配,包括日常的食物福利,自然是排在了后面。

“坤叔,我们是不是该给陆战队、海防队,以及巡警处,制作一套制服?”齐天建议道:“他们毕竟是属于有组织的武装力量,有一身鲜明的制服,不仅可以与普通民众加以区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是该给咱们汉洲的儿郎们弄一套好看的军服,要不然,看着像一群流民队伍!”俞福坤点头说道:“你觉得,汉洲的兵士该穿什么样的军服?”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国家的士兵军服都采用鲜艳的色彩,如大明的鸳鸯战袍,呈红色;英格兰也是呈红色,有著名的“红虾兵”之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军装,也是呈红色和橙色;法兰西呈鲜明的蓝色配红色装饰。

难道我们汉洲的军服也要跟这个时代相同?可咱们汉洲没那么多资源,买来的布匹也是印度麻布、棉布,颜色更是单调,只有青色、黑色、灰色以及白色。

“要不,咱们的军服都做成灰色的,这样以来,在南洋丛林环境中作战,也不那么显眼。具体样式,我去找那些老裁缝设计一下。”

“灰色呀!”俞福坤砸吧了一下嘴,“我看那荷兰人的军服就挺威武的,也很好看,要不试试那个?”因为每次安德鲁·弗劳伦特少尉来到建业城的时候,一身色彩鲜明的荷兰海军制服,很是吸引人的注意力。

不过,齐天一直觉得欧洲那些色彩鲜艳的军服,看着太骚包。在任何环境的战场上,绝对是一个最醒目的活靶子。

不过,这个时代,步兵主要作战方式是一排一排的,然后相对着互相射击,这种阵型作战重点要保持自己的队形不能不能被对方打乱,所以一定得让士兵们保持无畏生死,勇于杀敌的精神。于是这种代表高贵和荣耀的礼服式军装,便可以起到了巨大的战场鼓舞作用。

但是,汉洲士兵的军服就不应该做成那种礼服形式。一是,要强调战场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二是,汉洲没有纺织工业,做不出那般漂亮的军服。

第八七章 葡萄牙人的惊诧

“卡拉略号”武装商船是隶属于葡萄牙远东贸易公司下属的船只。五月底的时候,奉命巡视帝汶岛,目的是,防备和警示荷兰东印度公司偷偷越过双方约定俗成的界限。

说起来,还是很遗憾的。本来整个香料群岛,包括马鲁古群岛,帝汶岛,曾经都是完全属于葡萄牙一家所有。

但可恨的荷兰人自17世纪初,也来到了远东地区。他们刚来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地在葡萄牙照看不过来的马鲁古群岛的一些小岛屿上,收购当地土人的丁香、肉蔻等香料。可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在雄厚资本的支持下,大量的荷兰船只蜂拥来到了香料群岛。

他们开始一步一步地挤压和驱逐葡萄牙人。不久,他们就夺取了葡萄牙人在香料群岛的统治中心——安汶,然后没多久又占了巴达维亚,并严重威胁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的安全。

随后,荷兰人从爪哇岛,一步步扩张到了帝汶岛,并将葡萄牙人挤到了岛屿的东半部。现在,整个香料群岛都处于荷兰人的控制之下,而且他们还建立起来一系列的运输补给点,将香料群岛至马六甲的航线几乎也给控制了。

现在,葡萄牙人很担心,荷兰人下一步又会看上他们哪一个地方。帝汶岛是距离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最近的葡萄牙据点了,如果再被荷兰人挤走,那么,葡萄牙人,在马六甲以东,就没有任何立足之地了。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