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62章

作者:重庆老Q

“坤叔,这里虽然可以扩展出更多的好田地。但咱们目前,却没这么能力在这里设定居民点。一个是道路不通,另一个是水力灌溉设施缺乏。”

“所以,这里只能作为以后垦殖拓荒的备选之地。我们能把建业城和黑山堡两地的农业基础做好,也能慢慢完成粮食的自给自足。”齐天看着此地“沃野千里”的场景,颇为无奈地说道。

“这几天,趁着未下雨,需要抽调部分人力去充实一下建筑队,争取多建些房子。要不然,回来的移民多了,还没住的地方,那可是会伤人心的!”

第六零章 归航

在古邦停留一日,卸下人员物资后,曹雄不顾当地殖民官员的热情挽留,次日便挂帆,带着船队,依次驶出了古邦码头。

自从在路上见识了安德鲁·弗劳伦特少尉的专业航线绘制能力,曹雄就知道,他们不可能在他面前隐瞒汉洲大陆的存在了。

荷兰人只需要按安德鲁·弗劳伦特少尉绘制的航线绘制图,就可以慢慢探索到汉洲大陆,甚至找出建业城的所在。当然,你现在即使杀了安德鲁·弗劳伦特少尉,也是于事无补。两次途径巴达维亚,怎么着也会向他的上官报告了。

离开古邦后,曹雄船队便径直朝建业城的方向驶去,中途不再刻意绕路。

因为,船上四百余人,其中妇人就有三百多,这是为原海盗众及部分移民成家,而在广州附近买卖而来的,绝大多数是十六七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妇人。即使如此,一路上,也因为各种原因,陆续死了二十几人。曹雄可不希望,在行程的最后一段,再有损失。

“破浪1号”将锚定在距离建业城十几里的海湾,又开始了一天的打渔工作。

牛进民二十多天前,领着人驾驶着“破浪2号”去了巴达维亚,算算日子,还有十天左右才能返回。

今天,难得的是晴天,碧空如洗,海水也显得格外湛蓝和平静。董风山只穿了一条及膝短裤,赤着上身,双手使劲地拖曳着渔网。

他的身旁有六七个同样装束的男子,也在奋力地拽着渔网。显然,这一网必是满满的鱼获。

他们所穿的及膝短裤,自然是出自齐天的构思,由城中制衣工坊出品。这种及膝短裤,一经推出,立刻就得到了许多男人的青睐。

轻巧透气,浆洗方便,而且还省布料。建业城常年气温都在20——30℃,最冷的季节是在六月和七月,但温度也在15℃以上。因而,这种及膝短裤几乎可以穿大半年时间。

“这网打得真好!”一个才上船不到半个月的大明移民,兴奋地抓起一条大鱼,往木桶里扔去,还朝同伴说道,“今晚说不得要多喝几口鱼汤!”

“我还是想多吃几口鱼肉,把前面二十多年没吃着的都补回来!”另一个大明移民眼里看着一条条大鱼,总有种冲动,想抱起一条放到嘴里啃。

董风山听了,笑骂起来:“你他娘的是饿怕了吗?”

“董大哥,真不怕你笑话,我还真被饿怕了!”那个名叫方金河的明人移民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表情,“饿的那种滋味呀,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时候,就一心想着往嘴里塞点东西。只要给我一口吃的,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你们见过吃人吗?”

“……见过……”另一个明人移民低低地说道,“就像炖一锅猪肉羊肉一般……”

董风山听得毛骨悚然,“你们……,你们……他娘的不会也吃过人吧!”说着,瞬间崩直了身体。

“没有,没有……”那几个明人移民连连摇头,“……我们又没什么力气,哪能吃的了人!”

董风山听了后,松了一口气,随即,又瞪着眼睛,怒视着他们,“合着,你们要有力气了,就准备吃人!”

“……哪能!”几个明人移民摇了摇头,“吃了人,那不就是禽兽了嘛!”

做禽兽,起码可以活着,但有些明人移民,心里却如是想着。

“……船!几艘大船!”一个明人移民突然望着北边的海面,嘴里喃喃地说道。

董风山听了,抬头望去,视线所及之处,几艘张着风帆的船,正在缓缓地朝这边驶来。

因为上一次的海盗来袭,所有人都很警醒,稍稍一愣神,便立刻被船上的老水手,踢打吆喝着准备开动船只,返回建业城。

“三艘船,……距离太远,看不清什么型制!”瞭望手在桅杆上面大声地喊道。

“真背时,出来的时候,该拿只单筒望远镜的!”董风山嘀咕道。

好半天,定锚拉了起来,风帆也慢慢升起并张开,众人立刻驾船往建业城码头逃去。

“放几炮,先给码头示个警!”董风山吩咐道。

看着那三艘船距离己方越来越近,他不由急了起来。才干翻了两百多海盗没多久,这他娘的又来了。而且,看着船的规模要大得多,那来的人想必也是比上次更多。

“轰!轰!轰!”船上不多的火炮,随便瞄着海面,就开了火。期望用炮声提前给码头示警,以便建业城可以做好防御准备。

“这他娘的该是建业城俘获的海盗船吧?”曹雄举着单筒望远镜,看着前面那艘不断朝岸边逃窜的船,有些不确定地问齐大陆。

“说不准。”齐大陆眼看着要到建业城了,有些激动,对前面那艘逃窜的船,也没放在眼里。

“他们开炮了!……他们打哪里呢?”船头已经聚集了很多水手,看着不断接近的海岸线,均是兴奋不已。

“他们好像在示警吧?”

“这是哪个憨货?认不出我们的船吗?”

“冲过去,把那个乱开炮的家伙扔海里去?”

“狗日的,就知道逃跑!最起码,你朝着我们开一炮呀!”

“……”

曹雄听了,也是摇头苦笑。前面那艘船,这么一开炮,岸边不一会就冒起了滚滚浓烟,想来是新建的烽火台。那码头和营地岂不是以为又有外敌来袭,又要乱上一阵。

“把船开到栈桥边上,横着停靠,不要给人家留位置。”

“方金河,你他娘的赶紧去帮忙把帆降下来,收起来拖走。”

“小孙,去船梶,把桅杆砍了。”

董风山待船一靠岸,立马吩咐着要破坏船只,准备使其横停在栈桥边上。

“哎,哎,等一下!”有一老水手瞅着后面越来越近的三艘船,怎么那么眼熟呢!尤其是靠前的那艘大帆船,似乎有点像曹爷的旗舰“开拓号”。

“等着敌人冲过来一炮轰死你!”董风山骂骂咧咧地转头去看“敌船”还有多远。

“咦!”董风山看到后面的船,有些不可思议,继而大喜,“曹爷他们回来了!……停停停……,不要砍桅杆了,……你他娘的别砍了!”

随着曹雄船队慢慢靠近码头,董风山所在的船上已经欢呼声一片。码头附近的炮台警戒人员,也冲上了栈桥,大声地向曹雄船队呼唤着,吼叫着。

“董风山,你这个憨货,还不腾出位置来,让俺们把船停过来!”船头有人冲“破浪1号”叫·喊着。

董凤山无奈地看着已断成两截的桅杆,本来为了防止敌人来袭,夺取己方的船只,都已经做好预案。那就是能逃走,就远遁他处,找一处僻静的岸边躲藏。不能逃走,则破坏船只的的操纵设施,给敌人夺取船只造成障碍。

结果,刚才船上的人用力过猛,居然将桅杆砍断了。现在只能让人上岸拖曳缆绳,将船只让出栈桥位置。

“俞福坤和齐天呢?”下了船,随着众人往营地里去,曹雄边走边看着变化巨大的建业城。砖瓦房屋多了许多,各种工坊也建了起来,过往行走及做工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积极的神态。

“俞头和齐天去了黑山堡。”董风山在旁边答道,“那里需要扩建营地,他们实地考察,准备选址确认方位。”

“黑山堡?”曹雄停了下来,疑惑的看着牛进明。

“前几个月,我们在黑山谷铁矿附近修了一个小堡。齐天在那里就近搞冶铁炼钢,其他一些工坊也建在那里。……曹爷,他们铸了一门炮!”

“你说什么?我们可以铸炮了!?”曹雄听了,又惊又喜。

第六一章 大明人才搜罗计划

“我们何止能铸炮!”傍晚,齐天回到建业城,在一栋砖石构造的两层办公小楼里,他见到了曹雄和两位兄长。

他不无得意地说道:“舅父,说不定,再过些时日,我们还能造火枪呢!”

虽然,马尔乔卢至今也没有仿制出一杆火枪,而且还拆除破坏了三杆燧发枪。但齐天看着他已经开始陆续打制火枪零件,也许再过些时日,他就可以拿出一杆自己制造的火枪。

“听说,你们造的炮还只是4磅、6磅的小炮?”曹雄笑吟吟的问道。

“呃……”齐天有些尴尬,确实,那个瑞士铸炮师斯蒂芬·格里希丁自从成功制造出一门4磅的火炮后,开始进行8磅炮的试制。但一个多月下来,钢铁浪费了不少,合格的火炮却始终没有造出。有的射程不理想,有的身管太重,有的膛壁强度差,甚至,还发生过一次炸膛的事故。

火炮铸造规格的增大,并不是简单地将炮管加长,炮口扩大,还需要一系列的口径比和身管比,以及膛压的配比。而且钢材与铁和铜来说,少了些金属的延展性。

而采用整钢铸造炮体,炮模是夹层带有湿润沙子的铁皮炮模,内层覆盖一层湿润的碳粉。钢体冷却后,需要在镗床上镗孔,这样的火炮精准度更高,质量更好,膛内不会出现漏洞。可问题就在于镗床上镗孔阶段,总是无法确保火炮膛内的均衡性。

“无妨,慢慢来!”曹雄见齐天的窘态,拍拍他的肩膀,“咱们这里刚开始什么都没有,如今呢,建了两座城,还可以铸炮,冶铁炼钢。城外还有那么多田地,城内这么多房屋。说实话,舅舅我现在已经很满足了!”

“冶铁炼钢,那只是试验性质的,每天也就出个几百公斤。估计还没有广东佛山一个小工坊出的多。”齐天摇摇头,“主要是缺人,缺有技术的工匠。舅父,下次去了大明,一定要想尽办法多弄些过来!不论是花高价请来,还是拿着刀子绑来,都可以。”

记得在明末这个时期,出了很多科学巨匠,有些技术和理念,丝毫不亚于此时的欧洲,甚至还有过之。但最后都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有些为亡国而隐于山林或海外,有些被满清弃之如履,郁郁终身。

既然如此,为何不提前将他们弄到汉洲大陆来,让他们的思想和技术,得以升华和运用,造福华夏汉人后裔。

“行!”曹雄一口答应下来,“不就是些工匠艺人嘛,在大明被视作贱役。多花些银钱,疏通疏通官人,弄些人来,想是不难!俺这次就运了三十余工匠回来,尽数交于你!”

明朝将普通民户分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因而最为卑贱。洪武二年(1329),明朝政府规定:"凡军、民、医、匠、阴阳者诸色户,许各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之罪,仍从原籍",则从制度上确立了工匠世代为匠不得改业,亦断绝了工匠通过包含科举入仕在内的一切脱籍的途径。

政治身份的界定影响着工匠的经济生活,在明代,工匠分为住坐匠和轮班匠两种。住坐匠常驻京师,每月上工十日;轮班匠按距离京师的远近编为班次,每三年一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

工匠做工属于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只在上工期间领取一定的月粮和直米。轮班匠每班虽只服役三个月,然路途遥远者,往返于途中便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且盘费一应自己承担,不仅旅途奔波耗费家资,更耽误家中正常的生计。工匠因此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到了明朝中期经常出现逃班、逃亡的现象。而工匠的世袭罔替亦未考虑匠户的实际执业情况。

纵观明代的工匠,其社会地位之低、生活之艰苦,与明代所实行的匠籍制度有着重要关联。

“除了一般的工匠,我这里还有一个名单,不知舅父到时可以将这些人弄来不?”说着,齐天走到一张宽大的原木桌子前,抽出一张纸来。

纸上是他凭借残存不多的历史资料,写下的一份有关明末比较出名的科技人才。

曹雄接过那张纸,瞄了一眼,便放了下去。

“你直接说吧……”曹雄面上一红,小兔崽子,难道忘了老子不识字!

“宋应星,这个应该是个官员,但官职不大。……这个,你能弄来不?”

曹雄吸了一口气,绑架朝廷官员,这个似乎有点困难。

“他在哪当官?”如果离的海边不远,也许有机会。

“不知道!……不过,他还有一个兄长,叫宋应升。”齐天摇摇头。他只知道,宋应星好像一直都是微末小官,写了一本书《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而且,宋应星在机械,生物,物理,化学,哲学等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

这个时期,宋应星任江西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教授生员,是未入流的教职人员。但就是在分宜县任教四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因为所有主要著作都发表于此期间。

“下一个是谁?”曹雄不管能不能绑了来,先暗暗记下再说。

“王徵,他写了一本书,叫……”

“不用说了,俺认得他!”曹雄打断了齐天的介绍。

“嗯,舅父与他相识有旧?”齐天大为好奇,人家在后世,可称为科学家,在这个时代,那也是读书人的翘楚。

“崇祯四年的时候,丁忧服满的王徵在登莱巡抚孙大人(孙元化)的荐举下获授辽海监军道,协助孙大人练兵。”

“是年,孔有德那贼厮率部在吴桥叛变,五年正月,且陷登州城。孙大人在自刎未遂后,与王徵大人等同遭叛军所掳。二月,孔有德用耿仲明之计,尽放孙大人和王大人等人还朝。七月,孙大人遭弃市,王大人则被发送附近卫所充军。”曹雄缓缓地说道。

“那王徵现在哪里?”齐天急切地问道。

“俺不知道。也许还在卫所充军,也许又转到其他苦役之处。”

“那能把他救出来不?”

“使点银子,或许可以吧。”

其实,这个时候,王徵已经遇朝廷大赦,已然返回陕西家中。并因流寇猖獗,乃在地方募乡兵以自卫。

当齐天念出徐光启的名字时,曹雄像看白痴一般笑了。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