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68章

作者:重庆老Q

整个大坂城从凌晨五点开始,就处于喧嚣沸盈状态,各个街道上全都是一队队齐国士兵,全副武装,鱼贯而出,朝城外行进。

四天前,幕府大军抵达大坂城外,据说兵力达十万之众,营地连绵数十里,铺满整个大和川,声势震天。

次日正午,幕府军派了使者入城,向齐国军队下达了战书,邀约三日后,于大坂城外的平野地区(今大阪市阿倍野区)决战。

本以为,齐国军队人数少,不会放弃大坂城坚固的城防,定然会选择凭垒而守,以消耗幕府军的实力。

然而,齐国军队的将领竟然欣然接受了幕府军的决战要求,并且对于幕府军选择的战场也无任何异议。

随后两天,双方各自派出百余人,共同前往平野地区视察地形,确定彼此行军路线和战场布置,准备进行一场春秋君子之战。

其实以识仁天皇看来,齐国人有些托大了。尽管他们在此前几个月里,攻大坂,破京都,占奈良,于京畿地区肆虐横行,未遭任何败绩,显示出其强大的战力。

但齐国军队取得的这些战绩,都是靠取巧才赢得的,他们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集结优势兵力,选择京畿地区防守薄弱之处,逐一攻占上述几座重要城市。

而此次幕府大军十万众,以排山倒海之势,一路从关东杀来,兵力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足足是齐国军队的四五倍。他们若是凭借大坂城的坚固城防,依靠自身火器优势,说不定可以在防守战中,对幕府军造成重大损失。

另外,幕府军远道而来,京畿地区又被齐国人坚壁清野,补给方面必然是异常困难,自然要利在速战速决。所以,幕府军才会主动邀约齐国出城决战。

而齐国仅凭两万兵马,竟然一口应允了幕府军的决战要求,也不知是他们太过骄狂,还是另有凭持。

“齐国人都已经出城了?”识仁天皇见一名殿上人(服侍天皇的中级官吏)躬身站在院子一侧,便轻声问道。

“回陛下,齐国军队几乎倾巢而出,往城外平野方向而去。”那名殿上人屈膝施礼道:“不过,齐国人在城里还是留了近两千士兵。同时,他们宣布城中的宵禁将持续到明日清晨。”

“宵禁持续到明日清晨?”识仁天皇闻言,怔了一下,随即哑然失笑,“也是,今日两方决战,战事恐将在傍晚便出分晓。此战,不论是哪方赢了,大坂城必然在明日清晨解除宵禁。……你觉得,今日之战,哪方会赢?”

“……”,那名殿上人被天皇的问话给说愣了,“臣下……不知。”

“呵呵……”识仁天皇对殿上人的回答不以为意,轻笑两声,转身朝殿中走去,“此战,德川氏若败,恐怕我日本战国时代又将来临了。”

——

清晨,八时,天王寺。

幕府军总大将堀田正俊跪坐在天王寺的一间明堂内,双手扶膝,眼睛微闭,面色肃然。

三日前,堀田正俊派出信使前往大坂城,向齐国下了一道战书,约其至城外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决战。当时,他还非常担心,齐国人会对此嗤之以鼻,拒绝这个要求。

要知道,幕府军虽然拥兵八万余,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但后勤补给却是相当困难。为了保障大军所需,幕府军动员了关西、京畿地区数十万百姓,将无数作战物资一点一点地运到京都,然后再转运至大坂城下,靡费甚巨。

若是,齐国人据守坚固的大坂城,坚不应战,那么幕府军将不得不主动发起对大坂城的进攻。以齐国人拥有的众多火器优势,攻城战必然会非常惨烈,将极大地消耗幕府军的实力。

从战国时期到现在为止,日本还未学会如何制造威力巨大的火炮。尽管,他们手里有少量来自欧洲的大炮,并且曾在数十年前的关原之战和大坂之战当中使用过,但其主要作用是对敌方心理震慑作用。因而在日本,大多数围城战都采用的是极为传统的方式。

在攻城战当中,武士们通常只能躲在木制的屏障或者竹排后面,通过上面的小缝朝守军施以弓箭或铁铳。而城上的守军则通过城墙的枪炮眼、垛口,同样以弓箭和铁铳回射。

对于攻城者来说,敌方城池被引燃、驻守士兵投降、城中出现叛徒或城墙倒塌,都意味着胜利的到来。而城里的守军只能依赖于外部援军的到来,或者对攻城部队造成足够严重的损失,迫使他们撤退。

以巨大伤亡代价,去强攻大坂城,是堀田正俊最不想面对的选择,因为这种方式,会极大损伤幕府的实力,削弱对国内诸藩的压制力。那些桀骜不驯且实力不弱的外样大名,一旦发现幕府力量不足以掌控天下时,必然会生出别样的心思。

接到齐国应战的消息后,堀田正俊和众多幕府军将领、各藩国大名在这三天里,便开始商议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利用平野的地形地貌,如何发挥幕府军的兵力优势。众人集思广益,还一起参详借鉴当年的大坂之役,以及战国期间首次大规模火器应用的长筱之战。

从昨天下午开始,八万大军便按照集议后的军事部署,陆续进入战场,布设阵地。这个时期,军队的主力是长矛手,不论是装备了铁质矛头的步兵武士,还是以大量竹枪为主的足轻士兵,都占据着军队中人数的绝大部分。

在幕府军阵地的一线,就是多达两万余的长矛手。而在这些长矛手之后,就是幕府军倚为决定性力量的一万余铁炮足轻部队。他们将在长矛手的掩护下,从容装弹、上膛、排好队列、开火射击。

若是能以铁炮足轻部队打乱敌军阵型,前排的长矛手和阵后的精锐武士军团就会及时地冲出阵地,向齐军展开冲锋,与之进行肉搏。最后,三千余骑兵将会对溃乱逃跑的敌军进行最后的收割,一举奠定胜势。

“总大将阁下,齐国军队已进抵平野地区。”水户藩总将德川纲条(藩主德川光圀养嗣子)进入明堂,轻声说道。

“齐军的规模有多少?”堀田正俊睁开眼睛,沉声问道。

“大概在一万六千人到一万八千人之间。”

“哦?”堀田正俊眉头一挑,“根据各方消息反馈,齐军人数规模接近两万人。如此,他们竟然还在大坂城留了两千人左右。”

“阁下,是担心我们埋伏在道明寺附近的一万余部队无法攻克大坂城?”

“若是在我们双方激战之际,齐军闻知大坂城被我军袭破,必然会军心大乱。”堀田正俊点点头说道:“想不到,他们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仍旧会留出两千人驻守于大坂城中,防止我们趁机偷袭。”

“阁下,即使我们的伏军未能攻克大坂城。但只要攻城的消息传到齐军耳中,也必然会引起他们军心的混乱。”德川纲条说道:“再者,我军兵力数倍于齐军,只要在稍后的决战当中,歼灭对方主力,大坂城当不战而克!”

“德川君所言,正合我意!”堀田正俊长身而立,脸上充满了昂扬自信的神态,“走,我们去会会这来自南蛮的齐国军队!”

——

上午,十时,平野川。

“总将阁下。”一名仙台藩奉行奔至阵前,翻身下马,躬身施礼道:“总大将阁下命令我仙台藩所部,率先向敌军发动进攻!”

仙台藩总将石川宗敬闻言,惊愕不已,诧声问道:“按战前部署,我军不是要等敌军布设好战场,与之进行一场堂堂之战吗?”

“总大将阁下声言,齐国乃是南蛮化外之国,贸然入侵,可不依君子之堂堂之战。”

“嗯?……”石川宗敬不由蹙眉,下意识地扭头朝幕府主阵的方向望去。

作为日本东北地区最大的一个藩国,此次受幕府军事征召,仙台藩派出了六千余藩军,是仅次于尾张藩德川氏出兵第二多的藩国。

尽管仙台藩出力甚重,但仍遭到德川氏的区别对待,在行军途中被安排先锋,为大军修桥铺路,夜间休整扎营的时候,被布置于大军外围,以为警戒。到了战场上,更是被安排至前沿一线,直面敌军之锋。

现在倒好,总大将堀田正俊想趁对面齐军正在布设战场之际,让仙台藩发起攻击,除了想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外,还有就是想让仙台藩试探一番对方的战力。

若是能打乱齐军的部署,造成对方阵势的混乱,那么幕府军主力自然会趁势发起全面进攻,一举击败齐军。

倘若,齐军临战之时,保持军阵不乱,并击退仙台藩的突袭,那么对整个幕府军而言,也没多少损失,还可以通过这番试探,摸清齐军的实际战力。

这德川氏,分明是想战场上消耗我仙台藩的实力呀!

虽然,仙台藩的公开俸禄为62万石,较加贺藩、萨摩藩低,与尾张藩相当。不过仙台藩的实领俸禄却高达100万石,再加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冶炼业和畜牧业所获、三陆湾的渔场收入、港口收入,仙台藩的实际财政规模已经超过200万石。

在这种情势下,自然引起德川氏深深地忌惮,将仙台藩视为心腹大患,总想着要借机削弱伊达氏的实力。

另外,数十年前,大坂夏之阵时,当时德川家康一方的神保相茂部队受攻击后溃败,冲击仙台藩本队,初代藩主伊达政宗曾命令不分敌我以铁炮部队覆盖射击,使得神保相茂部队溃灭,神保相茂本人战死。此举,就遭到德川氏的多方猜忌,以为仙台藩心向丰臣氏。

想不到数十年后,仙台藩伊达氏再次被幕府征召,随同幕府军第二次进攻大坂,冥冥中,或许有某种宿命在等待着他们。

“诸军,奉总大将命令,全体出击!”石川宗敬脸上呈现出一丝莫名的阴狠,抽出武士刀,奋力地向前一挥。

——

午前,十一时。

天空布满了阴霾,沉沉的,仿佛无边的天际挂了一幅铅色的灰幕,让人感到一种难言的窒息。在广阔的平野川,响起一阵又一阵火枪声,呛人的硝烟随之不断升腾,缭绕,弥漫。

在联军后阵,一座临时搭就的瞭望台上,联军指挥官、齐国陆军广威将军(少将)苏忠福放下望远镜,脸上带着诧异的神情,看着总参谋官、昭信校尉(上校)任茂勇,轻声问道:“幕府军这般打法,是个啥意思?趁我布阵未稳之际,突然发动进攻。可攻到阵前,却只是远远地施放火枪,不再前进。而且,这枪打得虽然热闹,但距离我们足足两三百米远,根本不在射程之内呀!”

“呃……,消耗我们的……耐心?”任茂勇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或者,准备来一个诱敌深入?……要不,让吕宋火枪营前出军阵,试着反击一下。”

“嗯,试着反击一下也好。”苏忠福点点头。

随着一阵鼓号声响起,一千余吕宋火枪营官兵排成三列,踏着整齐的步伐,朝仙台藩军逼了上去。

“砰!砰!砰!……”数息之后,一阵密集的火枪声响起,将对面的仙台藩军阵列削掉了薄薄的一层。

“砰!砰!砰!……”仙台藩军还未反应过来,第二轮排枪射击瞬间又打了过来,一百多名铁炮足轻扑倒在地。

“射击!……射击!”一名仙台藩的铁炮头愕然片刻后,立即挥舞着武士刀,大声地命令道。

以日本目前所据有的老旧火绳枪,有效杀伤距离在30——50米,可对面齐军的铁炮兵明明距离在50米以上,连续两轮射击,就杀伤己方数百人。这使得仙台藩铁炮足轻队列顿时有些慌乱起来,在铁炮头和铁炮小头的指挥下,纷纷扣动扳机。

“砰!砰!砰!……”

尽管仙台藩一线阵列的铁炮兵多达五百余,可是在遭到连续两轮打击后,足轻铁炮兵明显有些动作变形,开枪的时间也是先后不一,火力密度还比不上对面三百多吕宋火枪营射击的效果,加之有效射程不足,仅放倒了对方十余人。

“砰!砰!砰!……”

吕宋火枪营的第三轮齐射打响了,又造成仙台藩铁炮足轻部队一百多人的伤亡,使得整个队列隐隐有不稳的迹象。

“撤!”身处后阵的仙台藩总将石川宗敬见状,立即大声地命令道。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坂之阵(二)

11月18日,午前,十一时三十分。

幕府军的全体部署到位是在凌晨四时左右,距离此时,已经有七个多小时了,而且整体布局是经过数日的反复研究和检讨。

以仙台藩所部六千余排在正前列,加贺藩、麻生藩、谷田藩三部五千余在其右侧,鸱⑿脎喾⒔蚍⒀甯⒋蠊捣仁课迩в嘣谧蟛唷�

上述为幕府军的第一队阵列,第二队则包括御三家尾张藩、水户藩、纪州藩(或称纪伊藩),以及谱代土浦藩、下馆藩、高崎藩、佐仓藩、宇都宫藩等藩军两万五千余。

作为主将的堀田正俊自然不能居于后阵,在通讯条件不发达的这个时期,主将距离前军太远则必然造成消息闭塞和传令滞后。于是堀田正俊选择了距离前军不到两公里的平野川高地扎下两万余幕府主力。

而平野川,是这处广大平原上唯一地势稍高的台地,架起瞭望塔,可以俯瞰整个战场。

相对的,齐军的部署则显得比较仓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之中。而且,因为人数也不到两万,在幕府军摆下的庞大军阵面前,显得孤零而单薄。

然而,就在齐军匆匆布阵之际,堀田正俊命令仙台藩率先发动进攻,试图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却未料到,仙台藩在交战不到半小时,便被齐军给打了回来,军势倒卷着,朝第二阵列奔来。

堀田正俊当即命水户藩所部四千余前出阵列,上前接应,并设法止住仙台藩的溃势,防止其冲击本阵。

首战失利,使得堀田正俊的心中不由蒙上了一层阴影。适才,战场上铳炮齐鸣,硝烟弥漫,望远镜里看得不太真切,但感觉打得似乎非常热闹,有来有往的。这一度让堀田正俊充满了希望,以为仅凭仙台藩所部六千余士兵,就能撼动对面齐军的阵势。

于是,他正要下令让左右两翼的前锋部队出击,准备配合仙台藩,冲击齐军的大阵。可是,转眼间,仙台藩却败退回来,让他好生失望。

看来,经过数十年的和平,伊达氏的武士们已经不复当年政宗(初代藩主伊达政宗)时期的武勇了。

本来,在等待决战的这三天时间里,堀田正俊除了与各军将领精心研讨如何排兵布阵外,他还一直期望来自中国(指本州岛西部地区)的各个藩国军队能抵达战场,以便可以聚集更多的兵力,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能予以齐军致命一击。

但令人失望的是,一个多月前,来自中国的几路藩军于兵库津(今神户)大败后,便畏缩不前,不敢再向大坂进军。及至后来,又听说那个桀骜不驯的长州毛利氏在周防、长门两地动作频繁,意图威胁广岛藩和津和野藩的后路,迫使上述两藩不得不引军回返,以应对毛利氏的威胁。

失去了两个西南强藩的军力护持,那些实力弱小的中国各藩就更加小心翼翼,顿兵不前,暂时驻于姬路城。而姬路藩的越前松平家在兵库津被齐军击败后,愈发胆小怯懦,以再次动员藩中武士和足轻需要时间为由,迟迟不出兵应援大坂。

至于四国、九州等地的藩国,因为有强大的齐国海军的存在,连一片小舢板下海都是一种奢望,就更谈不上能派兵来援了。

尽管如此,堀田正俊对于手头上掌握的八万余军队仍充满信心。即使齐军铳炮犀利,战力强横,但毕竟兵力不到他们的四分之一。而且,双方还是在这种地势平坦、一览无余的平野川上进行一场野战。

要知道,当年德川家康征战天下时,向来就以擅长野战而称雄于诸侯,庆长五年(1600)的关原之战,德川氏更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野战中完败西军,取得空前的大胜,从而奠定了日本一统的局势。

今天,堀田正俊也决定在平野川复制一场伟大的“关原之战”,准备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向天下宣告,尽管元和偃武数十年,德川氏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力。

“命令伊达氏收拢败兵后,就地休整,重整队列。”

“命令水户德川家引兵向前,攻击齐军前阵。”

“命令加贺前田家引兵从右翼发起攻击。”

“命令稹⑿脎唷⒔蚍炔浚幼笠矸⑵鸸セ鳌!�

“命令尾张德川家引兵向前,视前阵突入情况,准备发动第二波攻击。”

“命令松平君领所有骑兵于两翼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发动突击。”

“发射响箭,通知道明寺附近伏军立即进攻大坂城!”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