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53章

作者:重庆老Q

1672年10月16日,长安(今澳洲图文巴市),荷兰驻齐国公使馆。

“齐国人那里暂时还没有传来最新的消息。”荷兰东印度公司驻长安总商务代表安德里斯·诺珀特摇头说道:“但我认为,欧洲本土那边的形势极为不乐观。除了法国人从南部攻入共和国本土外,明斯特大主教与科隆大主教分别从东部向我们发动进攻。再加上英国和法国的海军会从海上威胁本土西南沿海地区。可以说,我们共和国已面临四面围攻、随时会覆灭的险恶局面。”

“不,自由的尼德兰人民不会屈服,更不会将自己的生命和财富置于法国人的专制统治之下。”联省共和国驻齐国大使文森特·扬森面色阴沉,咬牙说道:“我们会在陆地上击退法国人的进攻,也会在海上粉碎英法联军的海上偷袭。一百年前,我们尼德兰为了争取独立和自由,毅然发起反抗西班牙的腐朽而残暴的统治,经过长期不懈地英勇战斗,才得以获取现在的一切。现在,在面临法国人的军事威胁下,我们依旧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自由,我们可以付出所有。”

“大使先生,虽然我们对共和国都怀有真挚的热爱,对自由充满了向往。但不可否认,我们联省共和国目前确实遇到了一百多年来最大的危机。”安德里斯·诺珀特有些悲观地说道:“法国人的实力要比西班牙更为强大,而且明显是怀着吞并我们联省共和国的目的而发起了这场战争,路易十四对整个欧洲大陆的霸权,对领土的无尽索求,对夺取并控制我们所有的财富,他表现出来的贪婪之心已经毫不做任何掩饰。”

“……”文森特·扬森闻言,冷冷地看着诺珀特,“你是对共和国已经失去信心了吗?你也被路易十四的十几万大军吓破了胆吗?相比较起来,齐国人对我们联省共和国所据有的信心,却是无比坚定和执着!”

“啊?”诺珀特有些愕然,“……他们说了什么?”

“齐国认为,在面对法国所表现出的称霸野心,欧洲各国必然不会置之不顾。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领土安全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方面,一定会出手干预。”文森特·扬森幽幽地说道:“你觉得西班牙人会任由法国人夺取南尼德兰地区,而默然无语吗?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会眼看着法国人将势力范围直抵帝国腹地吗?勃兰登堡-普鲁士、洛林公国、帕拉蒂纳特公国,会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强大的法国在吞灭我们联省共和国后,再将觊觎的目标指向他们吗?”

“……”安德里斯·诺珀特。

“还有自私自利并且立场反复的英国,你认为在遭到我们联省共和国海军的打击后,依旧会坚定地站在法国人那边吗?哼哼哼……,瑞典、明斯特大主教、科隆大主教他们可以被法国人蛊惑和收买,难道就不能被我们联省共和国施以重金加以收买?”

“法国人可是出动了十几万的精锐陆军!……我们能挡得住他们的进攻,等待局势的转变吗?”

“一定可以的。”文森特·扬森说道:“我们联省共和国的边界地区修建了无数的堡垒,在数十年前可以抵挡西班牙人的入侵,在这个时候,必然也能挡住法国人的野心。就算是到了最糟糕的境地,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武器可以作为最后的凭持。”

“什么武器可以阻挡法国人的野心?”

“我们持续数百年修建的拦海大坝!”

“这……,这是要以凿穿拦海大坝的方式阻止法国人的入侵?”安德里斯·诺珀特脸色苍白,“那即使迫退了法国人,那我们整个尼德兰还能剩下什么?”

“……自由和信仰!”文森特·扬森坚定地说道:“我相信,即使遭遇种种艰难和困苦,也要远胜于沦为奴隶的下场。”

“可是,这种代价太大了!”安德里斯·诺珀特摇头说道:“我认为,在法国人的强大力量面前,我们联省共和国除了予以必要的强力反击外,还应该试着与他们谈和。或许,我们可以对他们做出某些让步,以避免更为糟糕的局面出现。”

“你觉得,以法国人的高傲态度,会同意我们的谈和要求吗?”文森特·扬森苦笑着说道:“一周前,法国人的使团抵达长安,其表现出的自大狂傲态度,连齐国人都无法忍受,以至于他们的皇帝陛下一直未予接见他们的全权大使,故意将他们凉在了一边。我们联省共和国若是想同路易十四谈和,恐怕会遭到更多无情的羞辱和嘲笑。我相信,法国人一定会这么做的。”

“哦,上帝!我们联省共和国最大的不幸,就是距离法国太近了,而且还没有广阔的国土纵深。”安德里斯·诺珀特不无悲哀地叹道:“那么,齐国将会给予我们何种程度的援助?”

“他们除了给予我们联省共和国三百万汉洲银元贷款援助外,还提出了如何打击英法两国海外贸易的若干建议。”文森特·扬森神色复杂地说道:“而且,这些建议一旦实施,对你们东印度公司的发展,也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齐国人的建议是……”安德里斯·诺珀特闻言,顿时流露出浓厚的兴趣。

“齐国人想借助你们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一条新的跨两洋贸易航线。”

“……新的跨两洋贸易航线?”

“是的,齐国人想绕开传统的北印度洋航线,直接将他们所生产和控制的商品运至南非地区,然后再由你们东印度公司转运至欧洲大陆。”文森特·扬森说道:“如此,便可将此前你们原有的贸易航线距离缩短数千公里,时间也可节省两个月以上。更为难得的是,你们东印度公司可以借助这条航线,打击和削弱英法两国的东方贸易,使得他们运回欧洲大陆的茶叶、瓷器、棉布、蔗糖等商品的利润大幅减少,甚至变得无利可图。”

——

“三十年前,我们齐国对照着《农书》中图文,做出了改进版的水力纺车,将织布效率提高两倍以上。不到五年,又将手动纺纱机,全部改为水力驱动,将纺纱效率提升15倍。二十年前,经过不断升级改造水力织布机,又将织布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倍。当十年前,高效的脱棉机面世后,整个棉纺织产业上下游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大生产。”

“而随着纺织业的兴起,对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仅仅用于矿山抽水的蒸汽机经过改进和提升后被用于纺织业。大齐乾武二十年(1662年),建业城第一座蒸汽纺纱厂建立。之后,蒸汽机又被应用于冶金工业、铁路运输、机械制造、蒸汽船等领域。到汉兴元年(1671年),国内蒸汽机的数量已突破一万台,从矿山到工厂,从陆地到海洋,到处是机器在轰鸣,到处是机器在转动,到处是机器在奔驰……”

“随着机械大工业的持续扩展,我齐国不仅在纺织业基本摆脱了传统手工业的桎梏,实现了机械化,还在交通、冶金、机械等诸多领域实现了机器对人的替代。我们齐国凭借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以不到六百万的人口规模,却创造出比大明数千万人口还要巨大的财富和物资,若以此而论,我齐国之富庶可冠绝世界。”

内阁副总理齐远山抬起头来,看着在座的二十多名国内各大商社的当家人,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振奋的神情,反而露出几分凝重。

“以后,我们齐国的工业规模会越来越大,制造的货物也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的市场更是越来越广阔。日本、朝鲜、中南半岛等国家地区,随着大明的生产力逐步恢复,我们曾占据的市场主导地位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南洋地区随着三十多年的开拓经营,其市场也日趋饱和;印度地区的莫卧儿帝国也因贸易逆差和棉布的竞争,而开始对我齐国商品设限;阿拉伯、奥斯曼等地区的市场尚有待进一步耕耘……”

“诸位,这个世界很大,但能容纳商品的市场其实很小。整个欧洲拥有近亿的人口规模,而且还具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更是居当今世界强国之列,据有的海上实力丝毫不亚于我齐国。目前,他们生产制造的商品不仅牢牢占据着大西洋沿岸地区,而且还深入至非洲东海岸、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与我们齐国争夺商品市场。”

“陛下尝言,未来全球争霸,欧洲必然会是我们最为强劲的对手,更是我们齐国商品扩展的最大阻力。为此,我们齐国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在此大争之世,占据一个先手。所幸的是,欧洲大战不止,纷争不断,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布局时机。”

“南洋商社、孟加拉商社、印度商社、以及波斯商社,继续深耕当地,扩大市场,努力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利用我齐国强势的地缘优势和商品优势加大排挤除荷兰外所有的欧洲商业势力。”

“奥斯曼商社在巩固和扩大红海和埃及地区的贸易市场的基础上,借助我齐国与奥斯曼之间友好合作的关系下,要积极拓展其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商品销售渠道。”

“非洲商社除了加快对南非、印度洋岛屿上的殖民拓展工作外,还要积极建立印度洋直通航线,并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充分合作,将大量的我齐国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棉纺织品,打入非洲西海岸和欧洲市场……”

有鉴于莫卧尔帝国与齐国之间出现的棉织品纷争,可能会对整个印度地区的贸易产生不可测的风险。齐国便着手准备扩大印度洋直航线路,从汉洲西南和西北地区出发,将棉布等工业制成品输往南非地区,然后再借助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的运输资源,以接力的方式将商品运抵欧洲。

当然,随着齐国商船数量的逐步增长和在欧洲地区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未来也不排除撇开荷兰人,自己亲自出马,将国内的众多商品输往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

“在面对莫卧儿人的歧视性贸易政问题上,内阁政府跟我们孟加拉商社的应对策略是一致的,那就是能不翻脸,就不翻脸。一切以和为主,在不影响我们商品输入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温和忍让的态度。毕竟,我们两家在整个印度地区的贸易规模已接近两千万汉洲银元,市场地位举足轻重。呵呵……,咱们谁也不能跟钱过不去,是吧?”

会议结束后,王柏祥邀曹宁同乘马车,前往城中的“宝轩楼”小聚,协商两家如何应对莫卧儿帝国的贸易限制措施。

在王柏祥看来,孟加拉商社自七年前(1665年)从印度商社中分离出来后,凭借富庶的孟加拉地区和锡兰,势头发展迅猛,在不到数年时间里,便将商社的贸易额做到八百万汉洲银元,大有超越印度商社的趋势。

因而,当王柏祥在获知莫卧儿帝国针对齐国棉布征收高额关税的消息后,除了在第一时间表示愤怒外,并没有再做出太过激烈的反应,而且还向驻孟加拉地区的掌柜和管事们下达指令,勿要因此做出刺激莫卧儿帝国政府的行为,唯恐失去目前大好的发展局面。

“王大掌柜,你以为内阁政府会眼睁睁地看着莫卧儿人抵制我们齐国生产的棉布?这次我们忍了,下次他们再针对我们输入的茶叶、瓷器、钟表、蔗糖、五金、工具,甚至所有商品类别时,我们又该如何?”曹宁冷笑道:“我知道,你们孟加拉商社在面对莫卧儿人的高额关税下,可以将棉布销售渠道转向锡兰、阿拉干以及东吁王朝,同样可以获取大量利润。所以,可以暂时不在乎莫卧儿人的抵制措施。”

“你瞧着吧,待波斯、阿拉伯、红海、地中海、奥斯曼地区的市场布局完成,以及新开拓的两洋贸易航线投入运行,使得我们现在销往莫卧儿帝国的商品有了暂时性的替代市场,那必然就到了对它下手的时候。”

“莫卧儿帝国可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国,军队也是数以百万计,我齐国若是劳师远征,未必讨得了好呀!”

“咱们又不是去征服或者灭亡莫卧儿帝国。”曹宁笑着说道:“只需要将它打痛了,晓得我齐国的厉害,逼着它放开市场大门就可以了。况且,陛下称帝后,没有比击败一个庞大的帝国,更能彰显皇帝的赫赫武功。”

第一百四十二章 英国人在汉洲

1672年11月13日,长安。

长安,是一座山城,整个城市依山而建,城中许多道路连绵起伏。但聪明而又勤劳的汉洲人却充分借助了地理地势,将这座城市建设得既大气又漂亮,让每一名到访者都不禁为之赞叹。

威廉·佩蒂带着两名仆人雇了一辆马车,缓缓地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正在游览和观察这座齐国的都城。

威廉·佩蒂是一名多才多艺的英格兰绅士,他的身份包括:殖民地官员、数学家、测量师、音乐家、以及贸易与国家金融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家族发迹是在共和国执政期间,他的父亲当时为奥利弗·克伦威尔测量爱尔兰的土地,以便于向英格兰移民出售最好的耕地。当时,他的父亲利用职务之便,接受了许多人的“无偿馈赠”,得以积攒了偌大的家业。

同时,他的父亲也借机购置了大量“价格便宜”的土地,然后租给那些穷困的农民耕种。每年的地租收入可以达到可观的一万五千英镑。这使得他们的家族在当时的富豪榜上名列前茅。

作为家中的次子,威廉·佩蒂注定无法继承家族庞大的家产,只能另谋其他发财的出路。由于受过严谨的教育,再加上父亲的引荐,佩蒂很轻松地获得了东印度公司一个优渥职位。六年前,佩蒂又来到了富庶的印度,成为一个贸易商站的高级经理。

在英国皇室复辟后,东印度公司的政治地位和商业地位明显较以前更加提高。为了更好地与齐国的两家商社展开竞争,受东印度公司所请求,1670年查理二世还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建立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

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拥有从事军事行动的权利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对齐国愈发强势的商业垄断地位。

是的,在印度地区,齐国已经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威胁最大的潜在敌人。双方甚至在十几年前,还发生过一场短暂的武装冲突,他们击沉俘获了数艘英国商船,夺走了位于马德拉斯的圣乔治堡,让公司损失惨重,一度濒临破产。

后来,虽然公司以屈辱的赔款、道歉、接受对方市场领导地位等条件,结束了这场冲突,但对方却并没有将圣乔治堡归还东印度公司,仅支付了价值五千英镑的货币,将其强行买下。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较于齐国的商业势力而言,只能算是微不足道,根本无法撼动对方的市场领导地位。

作为东印度公司中的一名殖民官员,威廉·佩蒂不免对这个南方新大陆国家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为何他们能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里,便能迅速崛起,并将商业势力扩展到印度、波斯,以及红海地区。

去年八月,佩蒂乘船抵达建业港,开始了他对这个国家的游历行程。他发现,在齐国境内行走,并不是绝对的自由,凡是外国商人和旅行者进入这个国家,无论去往任何地方,都需要在他们的政府部门提前申请。只有获得官方批准后,你才可以乘坐马车,或者那种神奇的蒸汽铁路机车,访问那些城镇和乡村。

不得不承认,齐国的政府对整个国家控制得相当严密,城市里有许多身穿制服的警察,乡村集市里也有自发动员的民兵,还有许多认真负责的官员。他们会审视任何一个外来的面孔,尤其是他们这种具有欧洲特征的西方人。

在汉洲北部游历期间,佩蒂就曾遇到过许多次警察和民兵的盘问,询问他来自哪里,到访的目的是什么,并要求他出示官方的行程许可。

面对这种情况,佩蒂在心中腹诽不已的同时,也对这个国家的高度集权统治和严密的基层管理方式,而暗暗惊叹。这样的国家,其动员能力是相当可怕的,只要他们的统治者愿意,甚至可以将其所有的国力全部发挥出来,汹涌地扑向它的任何敌人。

建业城是这个国家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商业最为繁华的城市。这个城市不像伦敦和巴黎那般,依靠自然增长和时间的更替而发展成如此规模。

齐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建业城自然也是一个移民的城市,他们的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源源不断地移民,将无数的民众强行塞到这个城市里,成为众多工厂里的工人,店铺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学徒,酒楼饭馆的厨师和服务者,以及无数具有专门技术的小手工艺者。

齐国的部分工业城市如同伦敦一样,许多时候会被笼罩在有害烟气之中。风向对其质量好坏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每日里,城市里的各行各业,包括铁匠、餐具制造工、皮革工、面点师、酿酒师、煮皂工、玻璃吹制、金匠、银匠等任何用火的人,他们的火炉里会排放出大量的化学污染物。在无风的情况下,它们就这么悬浮于静止的空气中。

不过,齐国的城市要比伦敦干净整洁得多。伦敦人脚下的地面跟他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有害健康,其卫生设施简陋无比,并且是现成的。每栋房子背后都带有一间旱厕,那里面的粪便不断堆积,直到清洁工来将其清除,然后装上板车运出城外。

而在齐国的城市里,却分布着许多开放的公共厕所,并且每天都有人在天亮前将其清理干净,用密闭的车辆运至城外指定的堆肥场,制作农人最为喜欢的农家肥料。

伦敦城中也有污水阴沟,但让人诟病的是,所有的阴沟都是露天的,各种污秽臭水沿着街道两侧流淌,有时还直接从街道中间穿过,成了许多市民倒夜壶之处。污物经常溅得鹅卵石上到处都是,猪粪、马粪混合着烂蔬菜、动物内脏和人的排泄物,形成一层不堪入目的残留物。唯有下雨才能令情况得以改善。或许,这也是伦敦城频发瘟疫的原因,最近的一次严重瘟疫,就爆发于1665年,最后还是一场大火将其彻底扑灭。

据那些齐国的官员和学者宣扬,他们在立国三十多年中,除了建业城爆发过一次小规模的天花外,几乎就再没发生过任何一场严重的瘟疫。这一切,恐怕与他们非常注重环境卫生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威廉·佩蒂作为一个英格兰人,曾经与许多绅士一样,都非常痴迷于联省共和国的阿姆斯特丹。尽管,这个城市人口规模只有二十多万,仅为伦敦人口的一半。但除去规模以外,按任何标准衡量,阿姆斯特丹都是欧洲最成功的城市。

贸易、金融、文化、绘画、工艺和医疗全都在这个尼德兰黄金时代里蓬勃发展。由于同德意志地区接壤,地处莱茵河口,且临近波罗的海,尼德兰人建立了自己的商业优势地位。然后,他们又向外拓展,参与东方的香料贸易,并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其社会发展远超英格兰,各种制度也远比伦敦完善。

任何时候,阿姆斯特丹的二十多万人口中都包括大量英格兰人及其他欧洲各国商人,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极强的世界都市。所有的英格兰人都对尼德兰人的商业以及技术、财富羡慕不已。

不过,现在佩蒂却对齐国的城市充满了向往和赞叹。暂且不说建业、威海,以及大兴等几个城市所具有的工业发达、市场活跃、商业繁华之景象,就是这座新建的齐国都城,也让所有的到访者为之惊叹和赞美。

两年前,齐国将他们的政治中心从建业城迁移到这座距离海边一百多英里的内陆城市,据说,齐国人用了差不多十年时间来建设这座都城。真的难以想象,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山林,除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动物外,可以说是非常荒凉。

然而,如今呈现在佩蒂眼中的长安城,却是一个设计合理、规划整齐、大气磅礴的现代化都城。

这座城市的人口估计在两万到三万人,比起伦敦、巴黎,以及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大城市而言,还只能算是一个“小城”。但这个城市的占地范围却足足有五分之一的伦敦面积,各个街区之间留有大片绿化,金合欢、桉树、银桦、金蒲桃、茶树等各种林木郁郁葱葱,成片地分布在城中各处,与诸多奇趣花草,将整座城市打扮成一座富有生机的绿色花园。

巍峨的皇宫,肃穆的政府机构,充满东方古韵的民居宅院,高耸壮观的商业大楼,宽敞平坦的城市道路……,所有的一切,无不显示出这个国家拥有超前的城市营造理念和建筑技术。

这个城市的定位可能没有太多的经济属性,只有十余家工厂,而且均为事关民生的轻工业,棉纺、皮革、制衣、食品、家具、五金、药材加工等。

在城市的西南方,是一片规模庞大的文教科研机构,那里有成立不到三年的长安大学、搬迁而来的皇家科学院、以及新近成立的汉洲工业研究院、长安医学研究院,皇家前沿技术实验研究院等。

据说,这些教育机构和科学机构,全都由政府和皇室出资建立,并每年还会拨出大笔资金用于各项技术的研究和实验。

相较于英格兰,虽然也有王室资助的伦敦皇家学会,但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为国王查理二世对于吸引着大多数经验主义者的神秘实验几乎没什么兴趣。他只希望皇家学会能将自然哲学应用到商业和航海问题上,这对扩张贸易和海外领地至关重要。

作为皇家学会的赞助人,查理二世每年拨付的资金甚至还没有给予他的情人芭芭拉·帕尔默夫人一年的零花钱多。当1666年伦敦大火发生后,为了完成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工作,皇家学会的赞助费用更是被削减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著名学者、发明家、《显微制图》一书的作者罗伯特·胡克先生每年只能从皇家学会领取30英镑的研究津贴,使得他不得不租住在格雷沙姆学院内的一间简陋宿舍中。像胡克这样聪明、有实验设计天赋的学者,获得这种待遇,虽然比伦敦普通市民要强出不少,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有些委屈他了。

“所以,为了获得优渥的待遇,享受富足的生活,你就决定永久地定居在汉洲,准备为齐国服务?”

威廉·佩蒂在齐国皇家科学院附近的一间雅致的茶楼中,会见了曾在伦敦有数面之缘的胡克先生。当他听说这位天才学者竟然打算留在齐国,不由大为惊讶。

“为什么不呢?”胡克微笑着说道:“我在这里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充裕的实验资金,开放的研究方向,强大的研究团队。哦,当然,我还在这个国家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和非常优渥的经济待遇。佩蒂先生,对有志于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而言,我认为没有比汉洲更好的去处了。”

“胡克先生,你这么做,会让你的老师莱利先生感到失望的。”佩蒂摇头说道:“你是一个英格兰人,应该为英格兰王国贡献你所有的聪明和才智,而不能……不能就这么……留在汉洲。”

“陛下曾对我们这些外国学者说过一句话,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对此,我深表赞同。”胡克郑重地说道。

佩蒂知道胡克所说的陛下肯定不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而是齐国的皇帝。这句话虽然非常经典,而且富有哲理,但他仍旧心里感到一丝愤怒和……失望。曾几何时,因为宽松的宗教氛围而吸引了无数欧洲各国学者的英格兰,竟然有一天,也会有本国学者被这个偏僻的南方新大陆国家所吸引。

“佩蒂先生,你知道当年我在伦敦的时候,是多么地羡慕波义尔先生能拥有一个独立的实验室,并且还拥有充裕的研究经费。”胡克轻轻地靠在软椅背上,捧着一杯清茶,轻轻的品啄一口,然后笑着说道:“那个时候,我作为波义尔的助手,一起研究真空和大气压强。我当时就曾渴望某一天,我也能像他一样,可以独自主持完成一项伟大的实验和发明。”

“但是,在伦敦,在皇家学会里,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波义尔先生,还有我的老师莱利先生,他们都是一名贵族,是声名卓著的绅士。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财力和物力,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事务。身为贵族,波义尔先生甚至连亲自操作机器都是不合适的。而我,作为他的助手,负责了所有的事务安排,包括实验的全程操作。但我从这些过程中,却丝毫不能获得任何名誉。”

“如今,我在汉洲,在齐国皇家科学院,我可以获得我想要的一切!崇高的声誉,良好的研究环境,丰厚的待遇,舒适的生活,以及各种先进科学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我认为,这就是我梦寐所求的一切。”

佩蒂闻言,不由默然。

国王查理二世宁愿在与尼德兰人的战争方面花费数百万英镑,都不愿为皇家学会给予赞助数千英镑,为它建造一所自己的研究学院,以至于皇家学会从1666年开始,便进入一个逐渐衰落的时期,不复往日荣耀(1)。

现在,科学之光,便从伦敦转移至长安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战略定力

1673年,癸丑年,大齐汉兴三年,大明广德十九年,伪清康熙十三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古老的东方大地,喧嚣一时的战争暂时停歇下来,大明陆续收复了陕西、山西两地,彻底将清虏逐出了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