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50章

作者:重庆老Q

是的,曾经被莫卧儿帝国平定的马拉塔战火又被重新被点燃了,马拉塔人的英雄西瓦吉又回到了马拉塔山区,然后重整旗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莫卧儿帝国的战争。

在1666年,就是著名的伦敦大火发生的同一年,马拉塔人起义领袖西瓦吉接受莫卧儿王朝的招安,前往当时的首都阿格拉,朝见奥朗则布,表示臣服,准备就此停止马拉塔人的反抗斗争。

然而,伟大的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却有些瞧不起人,仅赐予西瓦吉5000曼萨布(莫卧儿帝国职官品级名)的品级,而其兄弟也被赐予相同的品级。骄傲的西瓦吉心里被招安的底线却是7000曼萨布,因而对帝国皇帝的赏赐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被软禁于阿格拉的一座宅邸中。

若是以后来者的眼光来看,奥朗则布犯下的最为严重的失误,那就是在西瓦吉表示不满,并显现出桀骜不驯的态度时,应该立即将他处死,以绝后患。而不是仅仅将他软禁,任其自生自灭。

或许,在帝国皇帝眼中,西瓦吉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并未放在心上,将他降服后,便懒得再与之计较。

一年后,神通广大的西瓦吉设法逃离阿格拉,重新回到马拉塔山区,随即召集旧部,向莫卧儿帝国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袭击。从1668年到1671年的短短三年时间里,西瓦吉就攻占了包括浦那在内的大片地盘,甚至还试图要仿照先前的德干国家,建立了一套由佩什瓦(宰相)和其他各部门组成的国家机器,由先前收保护费的强盗集团开始向一个正式的地区性国家转型。

啧啧,若是奥朗则布获悉马拉塔人的这些举动,肯定会有股熟悉的味道,因为这也是他们莫卧儿人三代以前走过的道路。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站在上海堡的码头上,看着停靠在泊位上的一艘七百吨的齐国武装商船,露出几分羡慕的神色,久久不语。

“我们也要建立一支可媲美于齐国人的强大海军。”希瓦吉郑重地说道:“要知道,马拉塔地区毗邻马拉巴尔海岸,我们可以就近展开对外贸易,赚取大量的金钱,以维持和壮大我们的军队。同时,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我们还可以从印度西北地区获得大量的马匹,从南方地区获得充足的粮食,从外国手里获取犀利的火器和锋利的铁质刀剑。”

“……建立一支海军,需要花费的金钱那将是无以计数的。”史维拉杰·帕提尔被西瓦吉的话语给惊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也没有建立一支媲美齐国的强大海军,唯一可以凭持的还是孟加拉地区那支由众多小船组成的内河水师。

早些年,莫卧儿帝国为了前往麦加朝觐,还建造过一些型制巨大的海船。后来齐国人来到印度后,为了获得帝国统治阶层的好感,先是给莫卧儿人在朝觐途中予以海上护航服务,以保障他们的沿途安全。未几年,齐国人干脆又推出了一种海上“滴滴业务”,弄来几艘移民专用船为莫卧儿人的年度朝觐活动提供贴心的全程服务。以至于到现在,莫卧儿帝国索性放弃了自己建造那些不怎么靠谱的大海船,人员出行、货物运输、军资中转,皆委托于齐国商船。

而他们马拉塔虽然在短时间内攻占了不少地盘,拥众数百万,军队也有两万余,但相较于庞大的莫卧儿帝国,这点实力那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而且,他们还要同时面对莫卧儿帝国和比贾普尔素丹王国两个方向的威胁。试问,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如何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我们马拉塔人不能一直依赖于外人。”西瓦吉摇头说道:“不论是齐国人,还是荷兰人,现在可以为了利益,偷偷摸摸地向我们提供武器和其他物资。但若是面临莫卧儿帝国的威胁和压力之下,也会反手将我们抛弃。甚至,很有可能在莫卧儿帝国的重金收买下,对我们进行海上封锁,禁绝物资的输入。”

“……齐国人应该不至于怕莫卧儿人。”与齐国人打交道已有数年的史维拉杰·帕提尔稍稍迟疑了一下,轻声说道:“他们在印度地区,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并且还在南方控制了科钦、科泽科德两个王国,可谓实力雄厚。而且,以齐国人的心思,必然不会让莫卧儿人顺利统一印度地区,建立一个完整而强大的帝国。所以,齐国人对我们的物资和军械支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帕提尔,印度地区的事务,最终要由我们印度人自己来解决,而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外来者。”西瓦吉沉声说道:“若是假以时日,我们马拉塔人击败了莫卧儿帝国和比贾普尔王国,控制了整个德干高原,甚至统一印度大陆,建立起一个伟大的马拉塔帝国。那个时候,一个可以随时威胁我们的海上强大势力,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建立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海军。”

“我们现在没有自己的港口,更没有自己的造船场,要从无到有地建立一支海军,恐怕对我们而言,将是非常困难的。”

“没关系,我们没有自己的港口,可以去抢一个。没有自己的造船场,可以招揽工匠去建一个。”西瓦吉笑着说道:“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排除各种困难,迟早会有一支属于我们马拉特人的海军。嗯,这次我们来找齐国人购买武器和粮食,可以顺便询问一下,可否卖给我们一两艘海船,先培养培养我们自己的水手。”

“……”史维拉杰·帕提尔看着意气风发的西瓦吉,不由微微叹了一口气。

我们的马拉塔首领虽然雄才大略、目光长远,在战场上也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伟大统帅,但对于要实现建立一支海军的目标,还是有些好高骛远了。不论是从物力财力方面来看,还是现在所处的严峻形势上而言,都不允许我们马拉塔人在陆地上维持一支强大军队的同时,还能建立一支可堪大用的海军。

“……目前,莫卧儿帝国的注意力仍旧在荒凉的西北边境地区,桀骜不驯的阿富汗地方部落不断掀起反抗莫卧儿帝国的起义,甚至还曾数度向富裕的旁遮普地区发动袭击。尽管莫卧儿帝国派去进剿的军队装备精良且又极为善战,但在地形复杂的西北山区,面对层出不穷的部落战士的偷袭,也是疲于应付,估计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彻底消灭那些敌人。”

驻印度西海岸的黑衣卫情报官、仁勇校尉(中尉)左德顺放下手中的情报资料,笑眯眯地看着到访的几位马拉塔客人,说道:“有鉴于此,莫卧儿帝国皇帝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认为,这个决定对于你们马拉塔人而言,可能算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什么好消息?”西瓦吉听到翻译的转述后,对面前这位齐国人的军官故弄玄虚做法,有些心中不喜。

马拉塔人经常往来上海堡,除了来购买军械和物资外,还会向齐国人打听莫卧儿帝国的一些重要消息,以便可以做出提前应对。这些年来,他们在马拉塔山区纵横往来,几次面对莫卧儿帝国和比贾普尔素丹王国大军围剿下,总是能轻易脱身并时不时地给予对手重创,这都离不开齐国人提供的若干重要情报。

左德顺见对面的史维拉杰·帕提尔悄悄地伸出几个手指,便会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在面对西北地区绵延不绝的反抗活动,已经失去了耐心。他准备御驾亲征,带领精锐的皇家禁卫军坐镇白沙瓦,要亲自剿灭那里的抵抗势力。据可靠消息,奥朗则布还会从德干地区抽调部分军队,派往局势紧张的阿富汗地区。如此一来,你们马拉塔人的机会就来了!”

西瓦吉闻言,眉头一挑,脸上的喜色一闪而过。

这几年,马拉塔人趁着莫卧儿帝国着手解决西北边境动乱之际,开始加紧整合马拉塔地区部落和武装,将他们团结聚合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团,开展反抗比贾普尔素丹和莫卧儿王朝的解放战争。

去年十月,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马拉塔人一举攻克了重镇——浦那,势力大涨。无数马拉塔部族和众多不满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印度教地方势力纷纷响应来投,成为德干地区举足轻重的第三方势力。

西瓦吉在加紧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莫卧儿帝国的反应,唯恐帝国在震怒之下,会集大军前来围剿,将他们这个立足不稳的马拉塔政权攻灭。

如今,从齐国人的情报中获悉,莫卧儿帝国似乎仍将他们的重点打击目标放在西北贫瘠的阿富汗地区,甚至还要从德干高原抽调军队,以彻底巩固他们的边疆安全。

正如齐国人所说,他们马拉塔人的机会来了,可以趁莫卧儿帝国分神之际,继续巩固和扩大马拉塔人的控制区域,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一个马拉塔王国,以凝聚军心和民心。

“这次你们求购的武器和粮食,我们可以给你们,但是支付方式,需要稍稍变动一下。”待左德顺向马拉塔人通报完有关莫卧儿帝国的情报消息后,印度商社驻上海堡掌柜卓元正微笑着说道:“我们需要你们提供一千名马拉塔战士,其中包括五百名骑兵,随同我们印度商社往丘隆王国走一遭。”

“你们齐国人要征服那个丘隆王国?”西瓦吉不由皱皱眉。

“大首领,我们是一个贸易商社,怎么会去征服一个国家呢?”卓元正摇头说道:“我们只是在整顿正常的贸易秩序,消除不必要的市场壁垒。同时,我们要让这个国家对我们的商人和贸易活动,可以秉持一个相对公正和友好的态度。”

西瓦吉闻言,脸上显出不以为然的神色。这些齐国人在面对强势的莫卧儿帝国时,表现得极为恭顺,并严格遵守莫卧儿人的各种规矩,老老实实的进行贸易活动。可他们在应对南方几个土邦小国时,却又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

科钦王国早在数年前便已名存实亡了,包括国王在内的王室成员被齐国人完全架空,在每年从齐国人手里领取三十万卢比的年金后,开心快活地待在王宫享受醉生梦死的生活。国中的地方事务和外交防务全都由齐国人控制,或者由齐国人扶植的科钦人傀儡管理。

至于科泽科德王国,在八年前,葡萄牙人被挤走后,遂也逐渐被齐国人控制了所有的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民生,就连进出口关税也是由齐国人说了算。王国军队的日常训练和管理也由齐国人派出的军事教官所掌控,俨然已沦为齐国人的附庸。

现在,齐国人又将目光瞄向了可怜的丘陵王国,准备在印度西海岸,构建一个北起律门堡(今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南至根尼亚古马里(印度最南端科摩林角),中间以苏拉特、上海和安丰(今印度西南部柯钦市)三地为支撑的商业网络,以达到彻底垄断和控制印度西海岸的对外贸易渠道。

若是加上齐国目前在波斯、红海、东非,以及南非地区的布局,整个印度洋地区的贸易网络和主要航线将完全掌控在他们手里,实现曾经葡萄牙人梦寐以求的海上霸业。

一百多年前,野心勃勃的葡萄牙人曾制定了一个宏大的海上战略,即绕过非洲大陆,通过控制印度洋贸易以扼住真神教世界的咽喉,同时在东方找到强力盟友,夹击埃及(当时的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实现十字军的未竟的伟业。

在十六世纪的头十几年里,葡萄牙人突然冲入了古老的印度洋,凭借火炮这一技术优势搅乱了本地区的传统格局。葡萄牙人的目标十分简单:把欧亚大陆经由中东地区的传统贸易路线改换成经由东非和好望角的新路线。如果这个理想目标能够实现,那么新的贸易垄断将会大大滋润葡萄牙,同时重挫依靠红海和波斯湾商路的真神教世界。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葡萄牙首先夺取了一连串的城邦和据点,在东非包括索法拉(1505年),基尔瓦(1505年),莫桑比克(1507年);在印度西海岸包括科钦(1503年),坎努尔(1505年),果阿(1510年)。不过,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是在1511年夺取马六甲城。

总的来说,在1530年前,葡萄牙人通过对印度洋沿岸一连串据点的控制,成功冲击到了旧航路,一时间让整个印度洋局势有失衡之势,但是他们却因为自身实力的不足,未能达成理想目标,彻底扭转乾坤。

它虽然成功夺取了马六甲,但是无法阻止真神教商人在文莱和亚齐组建新的贸易中心与之抗衡。它虽然成功在印度沿岸建立了一系列据点,但是无法深入内陆控制生产,它在主要的印度王国眼中压根不起眼。

它虽然威胁到了关键的红海和波斯湾,但是不足以控制这两个地区。控制霍尔木兹需要波斯的支持,这本身就损害到葡萄牙的垄断;而索科特拉岛不足以封锁红海,葡萄牙又无法夺取亚丁。

说到底,葡萄牙不是自以为是的新霸主,而只不过是古老印度洋贸易的一个新手玩家。葡萄牙人的大棋下着下着,才发现棋盘和游戏规则其实都是自己臆想的,才发现自己已经从棋手变成了别人的棋子。

历史的逻辑有时候非常奇怪,你以为你在下一盘大棋,其实这盘棋根本就不存在。

你以为你在下某盘棋,其实你下的是另一盘棋。

你以为你是下棋的,其实你是被下的棋。

或许只有在这时人们才能意识到,时代局限当中的主观意识是多么渺小。

而现在,齐国又站了出来,准备在印度洋继续下那一盘葡萄牙人未曾下完的大棋。

第一百三十七章 棉织品的战争

1672年5月18日,孟加拉,胡格利。

“你们的棉布价格还需要再降一点。”英国东印度公司驻胡格利高级经理马利克·雷蒙放下手中的几块棉布样品,转头朝几个当地的棉布商人说道:“要知道,这些白色棉布和蓝色棉布,所面对的客户都是普通的穷人。他们对价格是非常敏感的,我说得对吗,先生们?”

“雷蒙先生,我们报出的价格完全是按照去年的卖价呀!”阿尼鲁德·塔帕听到英国人要压低收购价,立时有些急了,“如果再降价的话,我们会损失很大,甚至会无法覆盖我们的生产成本。”

“雷蒙先生,你可能不知道,即使按照去年的价格,我们能获得的收益也是非常微薄的。”另一个孟加拉棉布商人说道:“相较于五年前,我们售与你们英国人的棉布平均价格足足降低了两成。而我们的生产成本和需要缴纳的各种商税,却没有降低一个卢比,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先生们,你们知道汉洲棉布的价格是多少吗?”马利克·雷蒙从助手那里接过点好的烟斗,轻轻地吸了一口,然后吐出一个烟圈,“汉洲的棉布售价较五年前又降低了三成,而且质量更甚你们印度棉布。哦,当然,因为距离上的遥远,还有你们莫卧尔帝国收取的高额关税,汉洲棉布会多出不少额外的成本。但是,即使如此,汉洲的普通棉布价格也与你们的售价几乎持平。”

“雷蒙先生,据我们所知,在孟加拉地区,汉洲棉布的价格还是要比我们稍稍高出一点的……”一个棉布商人弱弱地说道。

“哦,是吗?”马利克·雷蒙眼珠子转了转,笑着说道:“但是,从齐国人那里购买棉布,他们会随之给我们配售市场上极为紧俏的钢条、铜块,以及大量的茶叶和瓷器。而这些高价值货物,完全可以覆盖因销售汉洲棉布而损失的利润。”

“……”

几个孟加拉当地的棉布商人闻言,均不由面面相觑。虽然他们也知道,这个英国人完全是在拿汉洲棉布向他们施加压力,逼迫他们再次降低棉布售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来自汉洲大陆的棉布,对孟加拉地区的棉布市场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十年前,汉洲高档印花棉布和平纹细布已经开始占据本地的高端棉布市场,成为众多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采购首选。

而中低端市场上的条纹棉布和各种染色棉布,以及大量的漂白棉布虽然仍旧被当地产品所占据,但在价格上,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优势了。

包括孟加拉在内的所有印度棉布商人们,怎么也想不通,汉洲距离印度万里之遥,可他们生产的棉布为何在经过长途运输后,仍旧可以将售价定得这么低,对保持了数百年领先优势的的印度棉布构成这般严重的威胁。

在这个时期,印度西北地区的旁遮普和古吉拉特、印度东南地区的科罗曼德尔海岸,还有孟加拉地区都是当今全球最为著名的棉织品产地。在上述产区,棉花和染料比较常见,自古以来以村为单位培养了拥有高超技术的织工和染布师,能生产出颜色、光泽、亲肤度与丝绸几乎一样,而且图案也非常有魅力的上等棉织品。

印度棉织品的种类丰富,花色样式也是多种多样,古吉拉特有23种,科罗曼德尔有16种,孟加拉有46种。其中,平纹细布、印花棉布、帕拉普尔棉布、粗棉布、格子棉布畅销欧洲、波斯和东南亚。这些颜色多样的印度棉织品,具有不易掉色的高超染色技术、美丽的图案设计和鲜艳的颜色组合、柔软亲肤等优点,以及一个让所有购买者都无法拒绝的关键点,那就是价格非常便宜。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纵横天下、驰骋四海的17世纪,与胡椒、香料、茶并列的还有另外一种重要商品,那就是印度的棉织品。

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南亚次大陆先后站稳脚跟后,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地方棉织品的优势。在当时的东南亚,印度棉织品已经非常受欢迎,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换取东南亚的胡椒和香料,特地购买棉织品,构建了一个亚洲内循环贸易圈。同时,他们还大量购买被称作“印花棉布”的高级棉织品并送往欧洲。

在1620年,已有5万件棉织品被运入英国。1664年,英国进口了约27万件印度产棉织品,占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总额的73%。当然,这或许是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了胡椒和高级香料产地的缘故,使得英国人不得不转做棉布生意,但即便如此,这也算一个很大的数字。

在垄断高级香料的荷兰方面,其情况没有那样极端。即便如此,从1640年到1670年,织物占阿姆斯特丹分部进口总额的15%-20%左右。如果加上面向东南亚出口的织物的话,可以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棉织品的进口量也是相当大的。

不过,自二十多年前汉洲大陆的棉布产能逐步扩充后,应齐国人的要求,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其大部分棉布采购订单转向了汉洲。

在欧洲,印度产的高级棉织品最初被作为桌布、床罩、窗帘和壁挂等用于室内装饰,非常受欢迎。到17世纪后半期,这些棉织品开始用作衣服的布料。与以前普遍使用的麻织品、毛织品、皮革做的衣服相比,棉布非常轻、亲肤、吸汗、易洗,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优良的衣料。最初,棉布只是用于上流社会的家居服和内衣,及至后来,开始作为外出服和正装得到认可。

这个时期,被统称为印花布的印度产棉织品不只在英国,而且在荷兰、法国等西北欧各国也受到广泛欢迎。印花布的最大魅力在于,不仅是质量优良的新商品,而且价格也非常低廉。相比只有富裕阶层才能得到的高级织物丝绸,棉织品在品质上毫不逊色,而且价格非常亲民,所以受欢迎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棉织品在印度产区的采购价格很低,就算加上路途遥远的运费,也能跟欧洲产的各种织物竞争。

通过东印度公司,印度产的织物还被运往欧洲以外的地区。其中一个方向是美洲大陆和西印度群岛。自16世纪以来,葡萄牙人把棉布带来给为甘蔗种植园工作的奴隶做衣服。当然,这些织物是廉价的、品质欠佳的东西,被称为“萨蓝波小彩格布”的东西占多数。

与葡萄牙一样,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一旦运回萨蓝波小彩格布等便宜织物之后,也再次将其出口到美洲大陆和西印度群岛供奴隶使用。

另外,在西非购买奴隶的时候,奴隶贩子们也将印度棉织品作为支付的对价物。在整个17世纪,印度产的棉织品被大量运往世界各地。伴随着产量的急剧增加,印度各地的棉花栽种面积也得以大幅增加。用于丝绸的养蚕业也非常盛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到17世纪70年代,仅织物相关行业就新增加了10万人以上。

印度棉布的实用、舒适、色彩斑斓和浓厚的异国情调,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使得无数的印度棉织品更是源源不断运到欧洲,仅过去的数十年间,每年从印度出口上百万件棉布服装。印度莫卧儿帝国控制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棉纺织品贸易,每年税收达到八千万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所获税收的十几倍。

可以说,印度仅凭借棉布贸易这一项,便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

然而,印度棉布在最近十几年里,却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者,那就是来自汉洲大陆的棉布。

在二十多年前,齐国人曾试探性地运来了一批汉洲棉布,但毫不意外地被印度市场无情的拒之于门外,不论是花色质量,还是销售价格,完全不是印度本地棉布的对手。所有的印度棉布商人看着灰头灰脸的齐国人,都给予无尽的嘲笑。

这些齐国人脑子都秀逗了吗?在一个盛产棉布的地区,万里迢迢地运来一批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棉布来销售,这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嘛!

后来,齐国人可能也知道自家生产的棉布无法与印度当地产品竞争,非常明智将棉布撤出了他们的商品销售目录,转而兜售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铁器、五金、军工、钟表、玻璃、瓷器、砂糖、罐头等诸多种类的工业制成品。

然而,充满迷之自信的印度人尚未得意多久,曾经为印度棉布重要市场的南洋地区便被齐国逐步蚕食,并最终被他们所垄断和控制,将印度棉布逐出了这个拥有数百万人口规模的市场。

紧接着,马来半岛、中南半岛、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汉洲棉布,挤压着印度棉布的生存空间。

而到了1660年代,曾经铩羽而归的汉洲棉布又杀入了印度市场。不过,这一次,齐国人是以高端市场为切入点,运来了大量高档印花棉布和平纹细布,凭借其精湛的印染技术和纺织技术,再加上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价格优势,很快站稳脚跟,赢得不少王公贵族和富裕人家的喜爱。

被印度棉布牢牢掌握的中低端市场,在近几年,也遭到巨大冲击。

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可以说已经没有印度棉布的任何市场空间了,全都被汉洲棉布所占据。再加上棉布生产能力已逐步复苏的大明,也开始恢复出口,争夺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等地区的棉布市场。

至于波斯、阿拉伯、埃及和地中海地区,齐国也凭借其建立的密集商业网络,不断与印度棉布争夺有限的市场,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因而,在最近十年,不论是孟加拉当地的棉布商人,还是古吉拉特和旁遮普的棉布商人,都感觉到棉布生意愈发不好做了。好像整个印度地区的棉布市场突然间就饱和了,曾经那种供不应求的贸易繁荣景象再也无法重现。所有的外国商人在采购他们手中的印度棉布时,会不断地压价压量,甚至会提出各种条件,比如账期延长,强迫接受成色不足的金银货币,要求附赠额外商品……

面对这种情形,众多的棉布商人曾试图联合起来,建立某种价格联盟,统一棉布的销售价格,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议价权。

但这种商人的自发行为,注定无法应对那些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外国采购商。众多独立而又分散的棉布生产模式,割裂的市场环境,使得这种价格联盟根本无法实现。更不要说,旁边还站着一个虎视眈眈、急于扩大棉布市场的齐国。

此前,齐国运来的大量工业制成品,填补了印度市场的许多空白,也满足了当地无数商人和普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在那个时候,齐国的商品与印度本地既有的商品和产业之间少有竞争。

更不要说,齐国商人没有像那些欧洲人那般,将赚来的每一枚钱币全部带回本土。他们会将获得的收益全部用来购买印度的硝石、靛蓝、棉花和女奴,极大的繁荣了印度本地市场,成为官方和民间最受欢迎的商人。

然而,时移世易,齐国人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棉纺织业二十余年后,终于开始侵入印度最为传统,也是最据优势的产业。

不到十年时间,印度本地的高端棉织品市场就被齐国人蚕食殆尽,现在又开始发力围剿印度的中低端棉织品市场,俨然一副赢家通吃的模样。

在各地无数棉布商人的请愿下,三年前,莫卧儿帝国将此前给予齐国人的关税优惠政策,进行了微微调整,特意把棉织品排除在外,征收10%-20%的特别关税。齐国人为此,向帝国的皇帝进行了严正的抗议,认为是遭到了帝国政府的贸易歧视,有违自由贸易的原则。

但棉织品产业,事关莫卧儿帝国数百万工人和家庭的生活和收入,更关系到帝国日益严峻的财政收入,因而,帝国皇帝驳回了齐国人的抗议。

为了安抚齐国人的愤怒,帝国皇帝又发布谕令,免除了齐国的钢铁、机械、五金、粮食等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低了茶叶、瓷器、砂糖、油料、珍贵木材、钟表、车辆、船舶(中小型桨帆船)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尽管对齐国的棉织品设置了高额的关税,但并不能阻止他们继续侵蚀印度棉布的市场。没有人知道齐国棉织品的制造成本是多少,不论是他们生产的高档印花棉布、平纹细布,还是中低档的染色棉布、漂白棉布,并没有因关税的提高而随之涨价。这让印度本土的棉布商人们在惊愕之余,不免感到万分沮丧。

一些“有识之士”向帝国皇帝和政府大声疾呼,应该颁布严格的禁令,彻底禁止齐国生产的棉布进入印度市场,以保护数百万相关产业人员的生存。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