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48章

作者:重庆老Q

尽管在1664年由艾哈迈德·科普鲁卢亲自指挥的圣哥达战役中被奥地利人联合德意志诸邦和法国人所击退,并让哈布斯堡获得了和素丹平等的地位,致使他名声受损。但在随后的克里特岛战役中获得大胜,艾哈迈德·科普鲁卢率军攻占了这座地中海上极具军事战略意义的岛屿,并结束了与威尼斯共和国漫长而危险的战争,这使他的声名和威望达到顶峰。

精力旺盛的艾哈迈德·科普鲁卢去年又把对外征服的战场转移到了波兰。他亲自率领奥斯曼帝国大军攻克了第聂伯河畔的科廷和卡梅内波多斯基两个城堡,并剑指波兰的重要军事城镇勒沃。

艾哈迈德·科普鲁卢是一位颇有政治经验和治国才能的大维齐,与其父的铁腕政治统治相比,他则更温厚、更富有同情心,是那种思路宽纵、刚柔并济、绵里藏针的人。他父亲在恢复帝国元气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为他的治国方略创造出了比较宽松的政治氛围。

虽然奥斯曼帝国素丹穆罕默德四世整日完全沉溺于狩猎和在后宫取乐,但是他对科普鲁卢家族的支持一直是坚定的。君臣相宜,政治氛围轻松,帝国军队逐渐恢复昔日战无不胜的荣光,这让大维齐艾哈迈德·科普鲁卢生出雄雄壮志,准备在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波兰等地区为帝国实现新的突破。

“法国即将进攻荷兰,继而,很有可能会引发一场规模巨大的欧洲大战。”

大维齐艾哈迈德·科普鲁卢靠坐在软塌上,将手里握着的酒杯一饮而尽,随后重重的置于旁边的小几上,在旁服侍的女奴连忙端起酒壶再次将酒杯斟满。

“所以,我们奥斯曼帝国应该充分利用欧洲的混乱局势,将征服的目标对准广阔的南乌克兰大草原,降伏那里的哥萨克人,以取得战略优势,继续削弱波兰的实力,以消除帝国东北方向的威胁。”

“尊敬的大维齐,帝国在这十年时间里,连续进行了多场战争,虽然在多个方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负责帝国财政的帕夏卡拉·穆斯塔法犹豫了一下,随即轻声说道:“但是,目前帝国财政亏空严重,已不堪支持一场新的大战。我们是不是再缓上几年,先让克里米亚汗国出兵不断袭扰乌克兰地区。”

“亲爱的卡拉,若是帝国的每一次战争都需要做好万全准备,并且还要在积蓄足够的财力物力才能进行下去的话,那么我们的帝国将会失去很多战略机遇。”艾哈迈德·科普鲁卢严肃地说道:“你要记住,有时候,战争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于财力是否完全充裕,而在于稍纵即逝的机会。”

卡拉·穆斯塔法闻言,立时暗自叫苦,虽然大维齐说得极为有理,但帝国的军队却并非仅靠荣誉和战斗热忱来维持战斗力的。数百年间,帝国军队因为缺饷而发动的兵变数不胜数。若是在进攻波兰的战争过程中,因为粮饷和物资的不足,导致军队出现变故,他这个负责帝国财政的帕夏岂不是就成为最后的背锅侠?

“其实,打仗也并非全然都是消耗,我们也会有收获的。”艾哈迈德·科普鲁卢见卡拉·穆斯塔法脸有难色,语气稍稍和缓了一点,“你看那个克里米亚汗国,每次进攻乌克兰,或者侵入俄罗斯,掳掠的人口数以万计,然后将其尽数发卖,除了可以补充军费外,甚至还多有剩余充实汗国的财政。”

“大维齐,如今能大量购入奴隶的买主是越来越少了。”卡拉·穆斯塔法苦笑一声,“以至于现在的奴隶价格也是日渐走低,而且还要被人挑三拣四,只需要那些强壮的男子。”

“我记得南方新大陆的齐国好像比较倾向于购买女奴和少年奴隶。”艾哈迈德·科普鲁卢说道:“你下去找到他们,看能否多卖一些奴隶给他们。……齐国在我奥斯曼帝国境内商站不下十余处,提供的商品也是品种繁多,质量上佳,应该不缺金银。”

“……”卡拉·穆斯塔法看了看大维齐,“我们奥斯曼帝国还欠着许多齐国的外债,其中有数笔会在年底到期。”

“齐国人……可是来要过债?”艾哈迈德·科普鲁卢怔了一下。

“齐国驻帝国的大使曾婉转提及此事,希望我们就这些债务追加额外的担保物,以免……”

“他们想要什么?”

“齐国人想要亚丁。”卡拉·穆斯塔法说道:“他们想以租借的形式,获得亚丁周边十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建立商港和海上补给点。”

“可以考虑给他们。”艾哈迈德·科普鲁卢说道:“自五十多年前,当地的阿拉伯人起兵反抗帝国的统治以来,我们对这片地区的掌控是愈发力不从心了,那个法赫利素丹王国也渐生疏离之心。既如此,就将亚丁之地租给齐国人,我们便可置身事外,做一个公正的裁决者。”

“齐国人还想在埃及修一条公路,连通苏伊士港至开罗,并要求获得沿线五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权。”卡拉·穆斯塔法见大维齐没有否决齐国人提出的要求,便接着说道。

“修路?”艾哈迈德·科普鲁卢愣了一下,“他们此举是想将抵达苏伊士港的货物更快地运抵开罗吗?”

“是的,大维齐。齐国人在将抵达苏伊士港的货物快速转运至开罗后,他们便可利用尼罗河,顺流而下直接抵达地中海沿岸港口。所以……”说着,卡拉·穆斯塔法偷眼看了一下大维齐。

“还有什么?”

“齐国人声称,为了更好的维护这条贸易通道,他们想租借苏伊士港和地中海沿岸的达米埃塔港。”

“哼,齐国人倒是有自知之明,没有向我们索要亚历山大港。”艾哈迈德·科普鲁卢冷笑一声,“苏伊士港和达米埃塔港都可以租借给他们,但是两地的民政和防务需由开罗总督负责管理。至于苏伊士港至开罗的公路,沿线五公里的范围太宽了,缩减为三公里,并且不得保有武力。”

——

11月3日,埃及,达米埃塔港。

“四百多年前,法国的路易九世发起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率领着多达三万五千多名骑士队伍进攻埃及。当时,法国人便是从达米埃塔港登陆,并随后攻占了曼苏拉要塞。可是长途的奔袭,使得法国人精疲力竭,再加之又遭到一场瘟疫的袭击。路易九世遂败退至达米埃塔。”

“随后国王本人也染上了疫疾,士兵也损失数千。以逸待劳的埃及军队乘胜追击,将路易九世和法国残军全部俘获。经过长期谈判,路易九世在交付大量赎金,并以归还达米埃塔为条件之后方才获释,狼狈返回法国……”

一名埃及通译一边领着到访的齐国人参观这座古老的港口,一边娓娓地讲述它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

达米埃塔港是埃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但在八百多年前(公元853年),拜占庭帝国海军曾突袭达米埃塔,将其攻陷并焚毁,以打击阿拉伯帝国在埃及的势力。如今这里只是地中海南岸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渔港,人口只有四五百人,码头设施残破,只能停泊一些小型商船和渔船。

本来齐国驻奥斯曼代表处准备秉承皇帝陛下的意志,试图租借一个被叫做塞得港的沿海港口,以为苏伊士港遥相呼应。但遍寻埃及当地民众,皆未曾听说有这座港口,遂作罢,退而求其次改为租借这座尼罗河入海口附近的达米埃塔港(塞得港于185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修建,以当时派驻的总督塞得·帕夏的名字命名)。

对于地中海地区,奥斯曼帝国在乎的只是掌控这里的生意和收税,其他大权则全盘托付给了帝国海军和地方帕夏,前者享有种种战争带来的荣誉和特权,却不曾参加过多少帝国征战,后者则管理帝国庞大的羁绊地区,负责给帝国提供规定额度的赋税和西帕希骑兵兵源。

“奥斯曼人还真是好说话,对我们提出的修路、租借港口等事宜,一概允之。早知道,我们应该再多提出一些条件,比如说商品的彻底免税、在租借地修建堡垒,或者让他们将传说中的古运河重新挖通,这对我们齐国的诸多贸易商社而言,就能获得更为长久的利益。”齐国奥斯曼商社驻埃及负责人崔连祥看着滚滚流逝的尼罗河水,意犹未尽地说道。

“虽然我们与奥斯曼帝国交好二十多年,但勿要因此就肆意妄为,妄自尊大。”齐国驻奥斯曼代表处商务参赞蒲安源冷冷地瞥了一眼崔连祥,“需知,奥斯曼帝国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巨大帝国,拥有人口两千多万,在军事上,更是力压欧洲各国。你觉得这样一个大国,可会轻易应诺你所提出的无礼要求?”

“……”崔连祥听了,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期期艾艾地说道:“参赞这话说的……,我这不是想着,奥斯曼帝国欠了我们齐国不少银子嘛,而且半数都是我们商社历年未予支付的货款。这拿人手短,他不得是……不得是虚着咱们呀。”

“你这般说来,就以为可以拿捏奥斯曼人?……哼,就不怕人家直接赖账不还?”

“它……,它还真敢欠钱不还呀?”崔连祥瞪大了眼睛。

“你说呢?”蒲安源抬头看了看远处十几名马穆鲁克骑兵,叹道:“难不成,你还以为我齐国会为了几百万银子,再派兵来埃及打一仗?不划算的!你们这些商人呀,需认清形势,搞明白那些地方可以横跳,那些地方要遵守别人的规矩。不要以为,这天下所有地方,皆如南洋地区一般。”

“另外,你刚才所言,鼓动埃及人挖通古运河之事,就此作罢,勿要再行大肆张扬。以我齐国现在的实力,就算挖通了,也不一定能看住这条黄金水道,平白便宜了奥斯曼人和欧洲人。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继续稳固和加强红海沿岸的布局和建设。半个月后,会有购买的首批六百多名斯拉夫奴隶抵达亚历山大港。你们商社负责将这些人顺利地转移到苏伊士港,然后再送至红海沿岸几个据点。”

第一百三十三章 齐国人的特权

1671年11月26日,埃及,开罗。

据说,所有的奥斯曼城市都相当于一个小伊斯坦布尔:浴室、真神庙、有顶棚的市场,一个不少。所有的城市都执行分区法,把各个社区分隔开来,夜里尤其不准互通。市场开放时,总是人潮涌动,各种宗教的人混杂一处,各个行业协会也对所有人开放。

不过,在夜里,市中心就像后世的大商业中心一样关闭,警卫来回巡逻,各区的人都呆在自己家里。陌生人几乎没有机会上街徘徊,犯罪也很少见,旅行者集中住在旅社。他们如果没什么正事,完全为自己开心而闲逛的话,经常会被人们投以狐疑的眼光。

奥斯曼人的城市似乎更重视私人生活而非公共生活,这里鲜有像齐国城市中那般巨大的广场、图书馆之类将私人和公共空间混为一谈的建筑。尽管开放的空间并非没有,比如竞技场就是一例,不过这些地方向来只是一片粗糙的、供搭帐篷或做运动之用的场地。

就像帝国的所有城市一样,埃及行省的首府所在地——开罗的集市里,总有一个手握大权的法官来回巡视。他知道牛肚汤的合理价格,也知道一匹棉布产自哪里,他还要始终留神不让小贩以次充好。法官严格按照真神教的教义来管理市场,不允许商贩谋取超额的暴利,利润一般控制在10%以内(鬼知道他们是如何计算成本和售价),哪怕从远方采购回来的货物的利润难以估算也必须受此限制。

开罗,是奥斯曼人唯二能彻底掌控在手里的埃及城市——另一个城市是苏伊士,因为被齐国人在数年前攻破,并摧毁了当地帕夏的统治,而被奥斯曼人顺势取得控制权。开罗城里的民政管理极为细致和严格,凡是严重违反法律和教义的居民都被施加最为严酷的惩罚。走过街道时,有很大概率会看到一具或者几具悬挂示众三天的“罪犯”的尸体。

在奥斯曼的境内,有许多商品是禁止出售给外国人,比如埃及的棉花就专供禁卫军作制服用,但出于利益的驱动,这些禁令往往形同虚设,棉花仍旧会随同很多货物走私出去,另外还有尼罗河的亚麻,布尔萨的锦缎和丝绒、马海毛,普罗夫迪夫的粗羊毛,埃迪尔内和萨罗尼加的犹太人生产的细羊毛、丝绸和高档地毯等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出。

奥斯曼人在将埃及变成它的一个行省后,开罗便不可抑制地开始衰落,繁盛不再,尤其是埃及的对外贸易更是一落千丈。盖因,伊斯坦布尔禁止欧洲商船进入埃及进行贸易活动,再加之葡萄牙人开辟了印度及东方的航路,控制了埃及与地中海区域的贸易和过境贸易。

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埃及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的一蹶不振,中断了埃及与东西方各国的贸易联系。曾是贸易中心和各国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的开罗和亚历山大也逐渐成为萧条和荒凉的城镇了。

但在二十多年前,巴巴里海盗通过奴隶贸易,从汉洲大陆换来大量的工业制成品以及东方特有商品,然后在开罗中转,使得这座衰落的城市又渐渐复苏起来。

及至齐国与奥斯曼帝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商贸关系后,从汉洲、印度、波斯输入的商品也日益增多,使得开罗成为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会来这里购买东印度群岛和印度地区的生产的香料、棉布,以及来自齐国的香水、钟表、玻璃、香皂(或肥皂)、瓷器、茶叶、砂糖等工业制成品。

奥斯曼人自己其实并不怎么做生意,不过他们收生意人的税,进出口都不例外,而且愿意给任何允诺稳定供货的国家提供贸易优惠政策。首个享受这种待遇的国家是1534年的法国,它被允许享受优惠税率,可以买走有限的一些奥斯曼货物,再出口它选择的任何东西。

为了避免摩擦,法国人被赋予了治外法权,这实际上相当于奥斯曼人对其属国使用的集体责任制。奥斯曼人说,自己管理自己,否则就共同承担后果。别的国家很快争相恐后提出享受优惠待遇的要求,1567年英国人得到了它,五年后荷兰人也成功了。在十几年前,来自汉洲大陆的齐国也获得了这种贸易特权和治外法权。

听说,不久前,齐国人又从伊斯坦布尔那里取得了埃及两座港口的租借权和苏伊士通往开罗的筑路权。此举,这让欧洲国家的商人眼红不已,更为齐国与奥斯曼之间亲密合作的关系而惊诧莫名。

要知道,齐国人若是在红海沿岸获得某处港口的管理权,那可能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奥斯曼人在那里的掌控力相较于一百多年前,要虚弱得多,而且红海沿岸地区也不是奥斯曼人的核心地带。

但是,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港口,向来被奥斯曼人视为禁脔,不会让任何人轻易染指。要不然,奥斯曼人也不会与欧洲天主教国家在地中海上打生打死数百年,更不至于和威尼斯人反复争夺克里特岛。要知道,地中海被奥斯曼人当做自己的后花园一般的存在,更是帝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尽管他们的海军目前要有些落后于欧洲天主教国家,但他们仍旧会竭尽全力地排除任何可以威胁帝国在该地区的霸权的潜在威胁。

至于帝国为何要给予齐国人如此特权,甚至还租借给他们一座地中海南岸的港口,奥斯曼驻埃及总督奥尔凯·萨汉却是心中明白大维齐的良苦用心。

一百多年前,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哈布斯堡王朝,帝国曾与法国结成同盟,并以经济利益加强两国关系。尽管这个同盟被欧洲天主教国家斥为“邪恶的联盟”、“百合花与新月的渎圣的结合”,但不可否认,两国同盟的达成,实现了双方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战略意图。随后两国军队多次在地中海采取联合军事行动,使哈布斯堡王朝始终无法摆脱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两线作战的根本战略困境。

然而,这个长达一百多年的同盟,却在数年前遭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无耻背叛。1664年,奥斯曼帝国在进攻哈布斯堡王朝时,遭到欧洲联军的强力阻击,于圣哥达战役中败北,不得不退回拉布河南岸,还与对方签订了颇为不利的《华斯瓦条约》。而在这次战争当中,赫然就有法国派出了六千余官兵,并将枪口对向了昔日的同盟者。

这让帝国大维齐在感到背叛的愤怒同时,也生出几分惊惧。奥斯曼帝国周边,举目四望,皆为敌人,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同盟为帝国分担军事压力。

而齐国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但一直对帝国保持着较为温和而友好的态度。他们生产制造的大量工业制成品,通过埃及转运到帝国本土,一部分引为自用,一部分转口至意大利、法国、高加索,以及欧洲地区,让帝国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利益。

另外,齐国为帝国提供的攻城重炮和轻便的陆战炮,以及大量的优质燧发枪,极大地提升了帝国加尼沙里军团(欧洲人称为近卫军团)的战斗力,在近年来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齐国不是天主教国家,而且对真神教也表现出比较温和的态度,这也让伊斯坦布尔的素丹陛下和大维齐感到一种特别的亲切。所以,大维齐艾哈迈德·科普鲁卢才会将地中海南岸那个小渔村达米埃塔租借给齐国,并允许他们修筑一条苏伊士港通往开罗的公路,试图将这个南方新大陆国家引为帝国的战略同盟伙伴。

至于齐国会不会以达米埃塔这个小渔村为基地,将来会做出危害帝国利益的事宜,奥斯曼人对此丝毫不担心。齐国人距离该地那可是有数万里海路,需要绕过半个地球才能进入地中海,而且周边地区皆为帝国领土,轻轻动一根小指头,便能粉碎齐国人的任何不轨举动。

别看数年前,齐国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远征舰队,非常干脆利落地攻灭了苏伊士帕夏数千军队,击退另外两路趁火打击的地方帕夏武装。但这一切的发生,完全是在奥斯曼帝国的默许之下才能完成的。

根据帝国驻齐国的大使反馈,这个国家拥有一支规模庞大而且训练有素的的海军,战舰近百艘,积极地活跃在印度洋周边地区。但他们的陆军却非常孱弱,总数还不到一万人。而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战场上,就随时可以动员十万以上的军队。即使在埃及地区,集结各地的帕夏武装和马穆鲁克骑兵,也能凑出两三万人。

所以,对于帝国而言,齐国可能会在印度洋、埃及,乃至阿拉伯地区生出觊觎之心,但也仅限于经济势力的扩张,所谋取的港口和据点,多半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商业利益。

“我从伊斯坦布尔接到的指示,是配合你们齐国人接收苏伊士港和达米埃塔港,并协调苏伊士至开罗一线的地方帕夏,为你们修筑道路创造便利条件。”埃及总督奥尔凯·萨汉眯着眼睛,意味深长地看着对面的齐国驻埃及代表段文勋,“而且,大维齐的命令中,是禁止你们保有任何武力。所以,你们想在苏伊士港附近修筑堡垒,是何用意?”

“总督大人,虽然你们在苏伊士城驻扎了三百余禁卫军,但安全形势仍旧不甚乐观。”段文勋听完通译的翻译后,苦笑着说道:“附近的部落武装时有出没于苏伊士港周边,对进出港口的我齐国的商人和货物造成严重的威胁。另外,随着苏伊士港的日益繁盛,总督大人就不担心会有某些充满野心的地方帕夏生出夺占的心思?当然,若是总督大人有心,也可以增派更多的禁卫军前来苏伊士城,保护这座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港口。”

萨汉总督笑了笑,伸手端起桌上的酒杯,慢慢地品啄着,对段文勋的所说的话,未做回应。

“其实吧,我们在苏伊士港也并不是想修筑堡垒。”段文勋俯身过去,端起酒壶,将萨汉总督的杯中又倒满酒,“我们只是要将那里的货栈稍微建得高一点,结实一点,万一遇到部落武装或者某个帕夏底下的马穆鲁克骑兵,也能多坚持一会,等待你们奥斯曼禁卫军的救援。”

“那你们齐国人是不是还要在那座坚实高大的货栈里布置火炮,装备火枪呢?”萨汉总督问道。

“总督大人,我们驻守于苏伊士港的人员,均为商人和伙计,毫无任何战场经验,若是不备一些火炮和火枪,如何能凭借必要的防御设施来抵抗非法武装的袭击和劫掠?”

“你们这样做,会让大维齐的权威受到冒犯,甚至是对他的一种挑衅。”

“大维齐不会来埃及的。”段文勋微笑着说道:“至于偏僻的苏伊士港,他更不会来了。”

“你们齐国人呀,就是这么没有安全感。”萨汉总督摇头说道:“五年前的苏伊士一战,埃及各地帕夏和周边部落都知道你们齐国不好惹,怎么会轻易再来袭击你们?……但我还是要警告你们一下,大维齐的尊严是不容冒犯的,帝国的权威也是不容挑衅的。你们于苏伊士港修筑的货栈,最好不要太突兀,护卫持有的火炮和火枪,也不要太过张扬。毕竟,整个埃及都是帝国的辖地。”

“多谢总督大人的善意提醒。”段文勋笑着说道:“为了表示感谢,我们齐国的商人已经往总督府送上了一些汉洲的‘土产’,请总督大人享用。”

萨汉总督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在埃及总督任上已经有十年了,算的上历届中任职最长的总督。本以为,在伊斯坦布尔政争失败,被一脚踢到埃及,怕是只能于开罗虚耗几年,就此远离权力中心。

却不料,帝国和齐国关系却日益变得密切起来,并且在齐国海上力量的强势介入下,一举打破了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对印度洋地区的贸易垄断地位,并重新建立了一条稳固的东方贸易航线。无数的齐国工业制成品和东方特有商品,源源不断地经红海,流入至埃及,然后再输往帝国本土和地中海沿岸。

大量的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让昔日一潭死水的苏伊士、开罗、亚历山大,逐渐兴盛繁茂起来,相应地也带动了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区的商人不断涌入埃及。

商流、物流、人流,意味着无数的物资和财富不断地汇入埃及,进而为帝国创造更多的税收,再加上齐国提供的各种军械武器也从埃及中转,这骤然使得埃及总督的地位变得重要起来,也受到了素丹陛下和大维齐的特别关注。

作为帝国在埃及的代理人和监督者,萨汉总督也从当地日益繁盛的贸易当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齐国商人更是知情识趣,时不时地向他敬献各种“土产”,漂亮的波斯女奴、晶莹剔透的汉洲珍珠、堪为艺术品的景泰蓝和瓷器、精巧的纯金怀表,以及大量可爱的金币和银币。

作为回报,萨汉总督也为齐国商人提供了周全的安全服务和各种贸易便利,真神教义中有关贸易利润不得超过10%的禁令从未真正在齐国商人身上实施,甚至帝国规定缴纳的进出口税,也任凭齐国人自行申报。

在埃及,齐国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享有比其他国家商人更多的贸易特权和政治特权。不仅开罗的权贵会尽力笼络他们,以期取得更多的商品代理,就是各地的帕夏,也会不遗余力地对他们进行拉拢,在设法获取急需的各类物资商品的同时,期望能从齐国人手里弄到一些可以壮大自身武备的优良军械。

第一百三十四章 红海之势

1671年12月2日,西奈半岛,西奈山山脚(又名何烈山,摩西山)。

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外观像一座古城堡,周围是用石头砌成的高大城墙,古老斑驳,院内的教堂则修葺得金光夺目。主教堂的墙壁、柱子、屋顶、大门都有栩栩如生的古代帝王、圣贤、鸟兽鱼虫、花草水果雕刻。教堂内黄金镶嵌的祭坛,仰卧着耶稣和圣女凯瑟琳的铜像。

据说,这座修道院从初建到现在,已历时一千四百多年了,自六世纪以来,虽经历了阿拉伯人入侵、欧洲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统治,但却毫发未伤,仍保存完好,让一众参观者人不由啧啧称奇。

“大人,他们不允许我们拿走那些古画。”

黑衣卫仁勇校尉(中尉)刘承峰正好奇地探头观察着修道院内这口被称为摩西之井的水井,一名马穆鲁克骑兵匆匆跑来,用怪异的口音向他报告道。

“哦?”刘承峰收回目光,看着这名马穆鲁克骑兵,“他们是想加钱吗?”

“大人,他们不是……,说那些古画和彩绘是历代帝王和欧洲的王宫贵族捐赠给他们神主的。”那名马穆鲁克骑兵恭敬地答道:“另外,还有一些手稿和经书,他们也禁止我们拿走。”

“古画和手稿能当饭吃呀!”刘承峰嗤笑一声,“这些苦修士,未免太迂腐了。他们于此修炼的是心,是神,那些古画、手稿、经书不过是器。……去将那个阿勒帕夏派来的统领军官喊来,让他好生去给那些苦修士做一番说服工作。”

作为齐国最为重要的谍报机关,派驻于各地的黑衣卫除了刺探当地的政治、地理、民情等各种情报外,还有搜集地方典籍文物的任务。

刘承峰于去年就听说了这座位于西奈半岛腹地的基督教圣山——西奈山,以及山脚下的这座有名的圣凯瑟琳修道院。所以,他就开始着手准备去探访一番,顺便搜集一些比较有历史意义的古籍和文物,然后运回汉洲本土的博物馆予以收藏。

齐国搜集各地历史典籍书册和历代文物,然后再运回汉洲本土妥善保存的行动,从二十多年前于大明移民期间便陆续展开,并形成了一种惯例。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