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24章

作者:重庆老Q

第九十一章 太子东巡

1667年5月17日,大兴火车站。

一群荷枪实弹的宪兵紧紧地护住数节车厢,眼神警惕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旅客,而四周散布着的巡警则设立了一道简单的警戒线,将乘坐火车的乘客隔绝在这几节车厢外。

“是不是有什么大人物要跟我们乘坐这列火车前往长安?”黄元才转头低声说道:“你们瞧瞧,那些宪兵一个个都表现得很紧张似的。”

“我猜是内阁部堂高官之类的大人物。”李庆立说道:“也有可能是王室的人到了大兴,准备前往长安视察都城的建设情况。”

“王室的人?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国王来了?”斯科特·莫尔一脸兴奋地说道。

“不太可能吧。”李庆立摇头说道:“若是王上到了此地,可不是这点小阵仗了。说不定来的是某个王子,或者公主。……那几个车厢附近有禁卫军的官兵在值守。”

“哦,英俊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斯科特·莫尔探着头,使劲朝那边观望着,“他们应该出面见见他们的臣民!说实话,作为一个汉洲人,我还真没见过任何一个王室成员。这太遗憾了!”

“得了吧,王室贵胄,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黄元才嘲笑地看着一脸神往的斯科特·莫尔,“在你们欧洲国家,恐怕也不会轻易能见到一个王子或者公主吧。”

“不,在我曾经生活过的德意志地区,还真的可以经常看到王子和公主。就是一些王国的国王和大公,也能偶尔在城市的街道上见到。”斯科特·莫尔笑着说道:“当然,这或许是跟我们欧洲有太多的王国和公国的缘故吧。”

“那你觉得,是你们欧洲好,还是我们汉洲好?”

“如今,我生活在汉洲,这已经说明汉洲所具有的各种优越性。”斯科特·莫尔狡黠地说道,虽然,在内心深处仍旧无必怀念欧洲,怀念曾经的德意志家乡,但现在既然已经入籍了齐国,还在这里拥有了自己的家庭,那自然只能说汉洲的好了。

“狗日的,作死吗?”那群宪兵所在的车厢附近突然传来一声厉喝,引来众多旅客的侧目。

只见两个汉洲土著抬着一口大箱子,正在往车上搬运,不知何故,其中一人,闪了一个趔趄,手中一松,箱子掉落在了地上。一名宪兵军官匆匆上前查看,发现箱子里装的一件名贵花瓶已然摔裂了口,不由勃然大怒,举着刀鞘使劲地抽打那名失手的汉洲土著。

“造孽呀!”一名文教部的官员蹲在地上,捧着那个裂了一道细纹的花瓶,不由心疼万分,“这可是从广南国王宫里运回来的宋代青窑,价值连城呀!”

几个闻声赶过来的巡警见状,不由面面相觑。昨天就收到上面的通知,说是有大人物到了大兴城,然后乘火车前往长安,随车前往的还有一部分从建业城运来的古迹文物,准备送到长安博物馆安置。

今日一大早,一队宪兵护送着几辆马车和大批珍贵文物便来到了火车站,然后吩咐那些铁路工作人员寻来一些苦力,将货物一一搬运上车。而他们作为车站的巡警,必须帮着维持必要的秩序,同时还要看管好那些土著苦力。

除了宪兵、巡警,还来了许多文教部的官员和书吏,他们一边点验着需要装车的珍贵文物,一边与随行的宪兵核对数量和批号,确保运输的物品完整性和准确性。

随着长安城建设力度的加快,一些内阁部门和人员已开始陆续从建业迁移过来,提前入驻这座新建的都城。同时,一些通过历年战争掠夺而来的大量珍贵文物和典籍,也要分批运往长安,用于填充新建的博物馆,装点一下齐国略显贫瘠的文化氛围。

“太子殿下,些许小事,下面的人会处理好的,无需过多担心。”大兴知府孙厚明见太子齐子兴掀开窗帘,看着外面正在发生的小插曲,便小心地宽慰道。

“就是将人打死了,难道就能将损坏的物品复原?”齐子兴摇摇头,“外面这么许多乘客观看着,多少要注意一下影响。”

宪兵队指挥官、御武校尉(上尉)张敬峰闻言,面色一滞,朝齐子兴敬了一个礼,随后匆匆下了车厢,准备约束一下宪兵的暴虐行为。尼玛的,一帮子糙汉子,教训个土著,都不知道先拖到僻静的地方去,还在车站里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前,闹出这么大动静。

半个小时后,随着一声高昂的火车汽笛声响起,车头升腾起一股股浓烟,火车缓缓启动,驶离大兴车站。

“太子殿下,这条铁路是我齐国目前第一条公私合营的铁路,交通部占股百分之三十,大兴府占股百分之二十一,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九,皆由国内商贾集资占股。”孙厚明向齐子兴介绍着这条铁路,“铁路运营里程全长近一百三十公里,沿途一共设置了四个车站,极大地方便了内陆几个县的物资和人员流动。我们大兴府准备借此机会,向社会再次招股集资,兴建一条通往永昌府(今澳洲黄金海岸)的沿海铁路,以加强两地之间的联系。”

永昌府于三年前从大兴府分立出来,下辖罗山(今澳洲黄金海岸绍斯波特区)、龙川(今澳洲东部堤维德岬市)、平江(今澳洲巴利纳镇)、广水(今澳洲东部卡西诺小镇)、东平(今澳洲扬巴镇)、吴江(今澳洲科夫斯港)六个县,人口规模十二万人,主要经济基础以农业种植和渔业为主。

而大兴府尽管分出了永昌府十余万人口,但其仍旧凭借三十五万的人口规模,成为齐国境内人口最多的府,加之临近未来的都城长安,其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

“汉洲东部,乃是我齐国膏腴之地,数十年来,不论是产业转移扩展,还是大量的移民填充,都享受了格外倾斜的政策照顾。”齐子兴看着窗外不时闪现的村庄和农田,不由大为畅意,“大兴府更是位于东部的精华地带,务必要充分发挥当地有利的地理条件,夯实农业基础。另外,大兴作为长安的物资供应地和南北商贸的集散中心,对工商实业的发展,亦要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如此,大兴府方能发挥区域中心的领头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孙厚明点头说道:“我大兴府经过前后三任府台的治理,已为今日农工商各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基础。如今,铁路已连通长安以及西部内陆数个县镇,这将加速推动各地的物资和人员流动,再加上首都建设的持续推进,整个大兴府必然会在未来数年里,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太子齐子兴在一个多月前,被任命为长安知府,暂时署理这座新建的都城,以锻炼和积攒地方执政经验。

二十多年来,首次离开建业城,就来到这遥远的汉洲东部地区,而且没有父王和内阁的约束和掣肘下,去独立管理一个地方。这让齐子兴兴奋之余,还多了几分忐忑不安。

长安之地,虽然是一个府,但所辖不过一城五县,人口也只有四万五千余人,而且长安城目前还处于各项建设过程中。按理说,这种草创阶段的地方,应该非常便于管理,还容易出成绩。

但齐子兴从小长于深宫之中,未曾有过任何地方执政经验。尽管每日里,在父王身边受到各种言传身教,但却从无亲身操持体验过。但身为齐国未来的接班人,若是心中未曾有过雄心壮志,想努力做出一番优异的政绩,那他就不是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

毕竟,从小就从各种途径听说了父王的丰功伟绩,以十五岁少年之身,就在汉洲掌管大小民政事务,可以说是一手建立了齐国的最初的基业。作为齐国的未来的君王,怎能不心生几分压力?

火车仅仅行驶了不到十余公里,便停靠在于第一站——凤山县(今布里斯班市阿凯舍里奇区)。随即,火车两侧涌来众多小贩,他们提着篮子,挨着每个车厢的窗口兜售小商品,有煮熟的鸡蛋、红薯、瓜子、花生、水果,甚至还有烧鸡、烤鱼,期望从乘客那里赚取一点额外的收入。

不过,太子齐子兴等众多官员乘坐的车厢外,却是站了一排宪兵和禁卫军,吓得众多小贩见了,便远远地避开。

这种小县城的火车站,整体布局有点类似于粮仓,除了用作旅客的候车场所外,还用作车棚,两边用简易的木栅栏就围成一个站场,人和货物全都在一个地方上下车,显得比较嘈杂和混乱。

至于会不会有人混入车站,去蹭一趟火车,也不是没有。但车上有专门的检票员,几乎每隔半小时,就会反复地查验乘客的车票。一旦被查出无票乘坐,会立即将其扭送到列车保卫人员那里,然后等待到站后,交给车站人员,少不得要予以罚金处置。

凤山县并不在大兴河畔(布里斯班河),而是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区。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开发,这里已经开垦出了百余万亩农田,是大兴府最为重要的小麦产区。

虽然本地区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但县城里还是有十几家小型的粮油食品加工场和毛纺织工场,除了满足本地民众需求,还大量的运往大兴和长安两地,以满足这些“大城市”的居民需求。

火车在凤山县停靠了十五分钟,期间又陆续有五十余人登上几节载人车厢。这些人,有的是花个几角钱上来图个新鲜,有的是前往长安的官员和书吏,也有的是准备前往内陆几个县城寻找商业机会的商人。

话说,自从大兴至长安的铁路修通之后,原来还是一潭死水的成德(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顺天(今澳洲加顿市)两县的经济,仿佛间突然被唤醒一般,除了越来越多的移民被分配至内陆地区,还有无数的商人乘坐着火车,不断往来各县。

谷物、油料、羊毛、矿物、水果、肉类、甘蔗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运往大兴,然后进行一番工业加工后,再装上一艘艘大船,运往南太平洋领地,或者南洋地区。同时,各种工业制成品、钢铁、建材、鲸油、砂糖、茶叶,以及各种五金工具、农业机械,又从大兴港,由火车运往内陆县镇和长安城。

可以说,铁路的建成通车,立时将原有的物流速度提升了数十倍,并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整个大兴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尝到甜头的大兴府,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集资修建一条连同永昌府和少梁县(今澳洲阳光海岸)的滨海铁路。

一百三十公里的路程,除了经停凤山,还在成德(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顺天(今澳洲加顿市)两地做了短暂停靠,前后足足花了近五个小时,方才抵达长安。

这座建立在大东山(今澳洲大分水岭)岭上的齐国都城,平均海拔六百多米,向东西两边瞭望,有居高临下之势。该地原为一片优良牧场,水草丰茂。十年前(1657年),经过多方勘查,被确立为未来的都城所在。

经过十年的建设,长安城已初具规模,王宫,内阁总理府,军部大楼,各部衙门,文渊阁(图书馆),博物馆,长安大学堂以及数座中小学堂等公共设施的主体建筑均已大部完工。

既然都城被命名为长安,因而这座新建的城市便浓郁着神州大陆古长安城的几分神韵。整个城市依山而建,城中道路也是连绵起伏。而且,该城位于内陆地区,不虞外敌入侵,因而并没有像其他沿海城市那般,建有大段的城墙和防御设施。

整个城市的设计立意为“唐风汉韵、盛世华章”,几乎所有的建筑,整体皆朴素庄重、雄奇壮美,气势恢宏、彰显浓郁的汉唐雄风。

作为长安城的门户,火车站也融合了古长安建筑大明宫含元殿和城墙的元素,屋顶、进站大厅、高架层分别源自大明宫含元殿出檐深远的屋顶、结构外露的墙身、浑厚有力的台基。让人望之,便生出一种恢弘大气的仪度。

“我发誓,这座火车站的建筑构造,比我在欧洲见到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王宫,看着还要气派!”斯科特·莫尔与同伴走出火车站后,仍旧不时地回头望向车站的方向。

“听说,位于城北的王宫比这个车站看着,更要气势恢宏。”李庆立说道:“待会在城中吃点东西,我们先找个地方休息。明日不妨乘坐马车过去看看。”

“王宫也可以参观吗?”

“我们又不进去,只是在外面瞧瞧,应该不打紧。况且,那里还正在修建,估计没有任何王室成员入住其中,正好可以提前去参观一番。”

第九十二章 长安府

整个长安城在建设之初,就做了详细而周密的提前规划,在分别参考借鉴了北京城和南京城的布局,同时也利用此地的河流与起伏的山势,对整个城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置,使长安城布局极其整齐,规制非常严密。全城以长兴河(今澳洲图文巴市高里河)为中轴线,西边为玄武县,是政府办公区,而东边则是朱雀县,为商业区。

在长安城西北、正西和南边,还依次排列着三个县:龙源县(今图文巴市查尔顿镇)、未央县(今图文巴市海费尔德斯镇)和灞桥县(今图文巴市津斯道普镇)。

长安城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山势和水流等特点,在城区以及城市的边缘还规划了大片的园林区和绿化带,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城市居民提供游览的场所。

根据中国传统风水学在建筑上提倡的子午向,即坐北朝南,这被历代帝王所推崇。长安城中的王宫布局自然也规划于正北方,所有的宫殿建筑也采用这种风水构造,均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

目前,长安城仍旧是一座巨大的工地,多达一千五百多的南洋土人和汉洲土著,正在一个个建筑场地上辛苦地劳作着。最苦最累的土方挖掘工程,基本上全都是由他们完成的。另外还有两千余新进移民,在汉洲第一建筑商社、汉洲第二建筑商社,以及大兴建筑商社等诸多匠人们的指导下,做着大量的辅助工作,将巍峨肃穆的办公大楼或者充满古韵之风的商业设施,从规划中的图纸里,逐步变成一栋栋实体建筑。

相较于空空荡荡的玄武县,朱雀县却是长安城中唯一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地方,酒楼、食肆店、旅社、百货店、蔬菜副食交易市场……人流涌动,显得异常热闹。

内阁政府各部门派驻的先遣人员,地产开发的商人们,建筑商社的诸多大匠和工人,以及大兴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览新都城的民众,构成了极为旺盛的市场需求,而附近摆摊设点的居民和农户,充满商业头脑的商人们,以及官办的百货商社,便相应地去筹措组织各种生产和生活物资,来应对和满足这种需求。所有的这一切,初步构成了长安城简单而繁荣的商业氛围。

“长安城是我见过最漂亮、最严整、也是最大气的城市!”斯科特·莫尔坐在马车上,看着宽敞的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高大公共建筑,嘴里由衷地赞叹道:“尽管,它现在还没有多少人,显得有些冷冷清清。但只要我们这个国家完成了迁都工作,必然会吸引无数的人入住这座城市。”

“怎么着,老莫是不是心底已经生出要搬家到此定居的打算?”黄元才笑着说道:“这么一座漂亮的都城,以后居住于此的人,恐怕非富即贵。咱们这种底层的水手,这辈子怕是没指望了!”

“不,我以后一定会赚很多钱。”斯科特·莫尔神情坚定地说道:“我的孩子一定会有机会定居在这座漂亮的城市。因为,在汉洲,这个国家给了我们最为公平的奋斗机会。我相信,通过我和下一代的努力,我们的后人,一定会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老莫,你一个夷人,倒是比我们这些汉人,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还要充满信心。”

“黄,我现在是齐国人,你不能总这么称呼我为夷人。我可不认为,这个称呼是对我的一种尊重。”斯科特·莫尔摇摇头说道:“在这个国家,不论是我这个入籍的欧洲人,还是你们这些来自明国的移民,或者那些汉洲本土出生的民众,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终将会把这个国家变得更为富强。而我们,生活在这个日益强大的国家,都会从中获得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老莫这话说得极为在理。”李庆立点头说道:“十几年前,我在大明就是一个濒死的饿殍,若非吊着一口气,登上了我们齐国的移民船,说不定,早就变成野外一抔黄土。如今,咱们在商社,一个月可以获得十块汉洲银元的薪水。若是再夹带一些私货去海外的几座岛上,还能跟那些土人换些值钱的玩意。一年下来,怎么着都能赚取一百五六。这要搁着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等老子的下一代都成长起来时,这好日子不知道会过成如何模样。”

“得,你们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过不了几天,我就能变成一财主了!”黄元才笑着说道:“走,咱们待会去王宫瞧一瞧,顺便身上沾点王室的贵气。说不定,咱们的后人就会因此显达富贵起来了!”

“几位大哥,今日若是要参观那王宫,可是要注意一点。”公共马车上一名三十许的乘客好心地提醒道:“听说,咱们齐国的太子殿下来到了长安城,说不定就已经入住了王宫。”

“太子殿下来长安了?”车上的乘客听了,均露出好奇的神色,“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齐国即将展开迁都工作了。那么,王上和诸多内阁大臣们,也会陆续来到长安了?”

“估摸着,内阁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门会先期搬迁至长安城。不过,王上和内阁重臣,以及一些关键部门,可能还会再等等。待长安城主要设施和建筑大体完工后,才会动身前来长安,正式完成迁都工作。”那名乘客煞有介事地说道,脸上露出几分神秘,对于自己能掌握如此重要的迁都信息,表现出略显得意的神情。

“若是这时候去王宫,不知道可不可以见到太子殿下?”斯科特·莫尔。

“王室虽然向来亲民爱民,但也不是你等普通小民想见就能见到的。”

“说的好像你就能见到似的!”黄元才对那人高高在上的态度,很是不喜。

“昨日午后,太子殿下抵达长安火车站,在下正好有幸随城中诸位大人一起前往迎接,所以,还真的亲眼见到了太子殿下。”那名乘客洋洋自得地说道。

“……”黄元才等人顿时无语。

——

“目前,长安城内的工商业虽然有一些底色,但相较于大兴、云阳(今澳洲东部麦凯市)、威海(今澳洲凯恩斯市)等几座东部城市还是逊色不少。”太子齐子兴看着面前十几位长安府的官员,温言说道:“对此,我们要予以重视。需知,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罢,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长安,乃是未来我齐国的都城,尽管内阁和工商产业部未曾要求将其建设成为像建业、黑山那种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城市,但是,必要的轻工业和繁荣的商业,还是要大力引进和发展的。”

“按照农业部和工商产业部的规划,长安府以西广大地区,气候温暖至酷热,终年没有霜冻,完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棉花的生长发育。故而,在未来数年里,移民部和民政部将在长安西部地区设置大量的定居点,准备对这些内陆腹地进行规模开发,并着手建立若干棉花种植基地。如此,我们长安府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引进一系列棉纺相关产业。”

“另外,大量移民安置点的设立,必然也会带来海量的生产和生活物资的需求。难不成,我们长安府就眼睁睁地看着大兴府来提供这些移民所需物资,继而提升和促进他们本地的工业发展?诸位,长安虽然赋予它的首要功能属性,是作为我齐国未来的政治中心,但是,辖下百姓的未来民生,我等作为执政父母官,却不能置于不顾。”

在场的数名地方官员听罢,又羞又愧。在他们内心深处,长安,都城之地,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各项政府设施的建设进度和地方的安宁绥靖。至于事关百姓未来民生的发展,并不在他们考虑计划当中。整个长安府四万余民众,绝大多数都是近十年来迁移至此的新移民。他们在完成三年工程建设服务期后,便被陆续安置在长安周边几个县,分配了土地,种植谷物和蔬菜、水果,为长安后续移民提供必要的粮食和副食供应。

长安城中除了寥寥几家粮油加工作坊,皮具工场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数万人的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居然皆赖大兴府那边供应。而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为了抢占先机,虽然于此投入大量资金,却是都投向了那些商业和民用设施的兴建,做起了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开发产业”。

“太子殿下所言,令卑职惭愧至极!”朱雀县知县江承松低头应道:“接下来,卑职立即派人至大兴、云阳、威海等地,广邀各地厂商来我长安府投资设厂。”

“江知县,邀请各地厂商来我长安府投资办厂,不能只简单地派几个属吏去做这些事情。”齐子兴摇头说道:“我们要先梳理一番长安府据有的各种优势条件,以及我们长安府能给予前来投资设厂的厂商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否则,你派几个属吏去邀请别人来投资,他们凭什么就敢轻易拿出大笔资金投向一个未知的地域?”

“做生意,搞投资,最为重要的是要遵循经济规律,而且还要让人家能获得收益。当然,能带动地方经济,提供税收,那是最好不过了。我们不能简简单单依靠官员的行政命令,随便将人拉来投资,那就有些宰肥羊的嫌疑了。”

“还有,除了要引进国内厂商前来投资设厂外,我们还需立足本地,充分挖掘地方经济潜力。”齐子兴想了想,继续说道:“若是本地民众开办工场或者设立商社,缺乏必要的资金时,你们各县需对此进行仔细评估,若是确有发展前途,不妨以县上的税收为担保,替他们在几家钱庄作保,贷些银钱出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对了,在城中各个建设工地,给那些建筑商社的匠人们和监工打个招呼,那些南洋土人和汉洲土著,莫要压榨太甚。听说,那些工地上每天都会死几个人,这如何得行?这般消耗,几千苦力,岂不是要不了几年就被他们糟蹋完了!”

“太子殿下仁厚。”玄武县知县苏石坚赞了一句,“卑职下来立即安排人员去巡视各个工地,以阻止和防范监工对苦力压榨太甚。”

齐子兴闻言,不由看了一眼苏石坚。他说出刚才那番话,并不是对那些土人苦力充满所谓的同情。而是,打算着等那些苦力完成工地建设后,想利用他们修建长安城至各县的道路,以改善本地区的交通状况。

父王曾多次强调过这么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对此,他深以为然。若是那些土人苦力都被消耗在各个工地,长安府就不得不面临劳力短缺的境地,只能去征召各县的民力,去做这些劳苦而繁重的工作。

“何事?”在诸多官员离开后,齐子兴正翻看着最新一期的《大公报》,却见自己的侍卫长、御武校尉(上尉)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刚才有数名百姓抵近王宫参观,被门口值守的禁卫军给拿了。”潘仕良说道。

“人家只是在外面参观一下王宫的建筑风貌,拿下他们作甚?”齐子兴不以为然地说道:“放了他们,任其自去。记得要好言宽慰一番,免得败了我王室的爱民之风。”

“他们有几人是来自汉东商社,而且是刚刚从共工岛返回本土。”潘仕良小心地提醒道:“太子殿下不是想了解一番共工岛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吗?”

“哦?”齐子兴闻言,放下手中的报纸,“将他们都带进来。”

“是,太子殿下!”潘仕良敬了一个礼,随即转身出了房间。

“这汉东商社到底在搞些什么?竟然在沿海各地府县大肆招募武装护卫,还采购军械火药,难道想割据自立吗?”齐子兴喃喃自语道。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