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07章

作者:重庆老Q

所以中国的王朝历来强调“雅言”,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要求重要官员必须掌握。然而就算是这样,历代王朝的皇帝们也经常得靠翻译才能和官员顺畅交流。后世,清末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和广东人康有为几乎无法当面交流。

在公元4世纪初,为了逃避北方的战乱,晋室王族和一群士族成员逃亡到了长江以南,建立了东晋王朝。这时,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凄凉地发现,自己被大量语言不通的臣民包围着,一切都如此陌生。如《魏书》所载,东晋控制的南方充斥着巴、蜀、蛮、獠、楚、越等民族,“鸟声禽呼,言语不通,猴蛇鱼鳖,嗜欲皆异”。中原对南方的开发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对百越的征服也有近五百个年头了。然而直到此时,汉语在各路“蛮夷”语言当中仍然如同一串串孤岛。

至于朝鲜、越南,虽然当地人使用了上千年的汉文,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接受汉语。当地绝大多数文字记载也都用汉文写成,但是两地的普通民众是不会汉语的。使用汉文的知识阶层也往往只会读写,不能用口语交流,这种文字与口语分离的现象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对齐国这种全都是外来移民的新生国家而言,语言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更何况,齐国一直都在试图在汉洲打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的现代国家。语言,自然也获得了空前的重视,迅速跻身成为民族的核心象征之一。

那些来自大明的众多移民,在最初的三年服务期内,大部分人都会集中于各地府县所建立的屯殖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生活,统一耕作。在这期间,移民部和文教部的官员、书吏们会尽量教授他们标准化语言。虽然不指望能尽数纠正他们的语言和习惯,但多少能规范他们的语言交流方式,为以后适应新的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而那些来自大明的孩童和少年,以及在汉洲本土、海外领地出身的第二代,这才是齐国着力培养和塑造的“新国民”,他们不仅对齐国拥有更强的归属感,而且在经过三到六年的基础教育后,会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并最终成为齐国未来的中坚力量。

傍晚时分,一群欢快的孩童离开学堂,彼此打闹着,嬉笑着,朝城中各自家中奔去。在途径广场时,却见众多居民驻足在那里,正在神情肃然地仰头目视每日例行的降旗仪式。孩童们立即停止了嬉闹,按照学堂里教导的行为准则,纷纷也肃立在现场,行注目礼。

升降国旗,十余年前便已在齐国各地府县政府机关形成惯例,并由各地驻守的宪兵、陆军官兵,或者武装警察、乡兵举行一定的升降旗仪式,以此来加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以及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至于升国旗时所奏国歌,赫然就是剽窃后世的某义勇进行曲,只不过,一时间没有符合这个时代的填词,便只有乐曲。

广场上举行的降旗仪式,因为没有奏国歌,所以没有升旗时的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显得有些安静。不过,由十数名武装警察组成的仪仗队,不论是步伐,还是气势,还是让在场观看的民众感到一丝震撼,也让所有人的心神为之一夺,一种莫名的情绪油然而生。

“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去当警察!”一名六岁的孩童看着那队警察仪仗队把降下的赤色黄龙旗整理好,然后迈着整齐的步伐,朝县政府大楼走去,不由带着万分羡慕的神色。

“当警察有什么意思?”另一名壮实的孩童说道:“我以后要当军人,扛着火枪,挎着刀,为我们齐国去打仗,以后还要做个大将军!”

“我也要当军人。”一个消瘦的孩子也不甘示弱地说道:“我要参加海军,开着大船,把天底下所有的土人蛮夷国家,统统消灭掉。”

“……你们干嘛这么看着我?”一个明显欧洲面孔的孩童看着几个同伴突然都瞄向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又不是蛮夷。……我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长大,我……我是齐国人!”

“……我也不是……蛮夷。”另一个有着汉洲土著面孔的孩童畏缩地说道:“我……也是齐国人。”

“哼,林狗儿,你现在连二十个字都写不出来。而且,都两个月了,连拼音也没学会。你就是蛮夷!”

“我不是……蛮夷……”那个叫林狗儿的汉洲土著孩童怯怯地辩解道:“先生说了,我们都是齐国人。那些外国人,才是……蛮夷。”

“可是,你跟查海贵两人,就跟我们长得不一样。”

“我父亲是王国的海军军官,一直都在为我们齐国打仗。”那名欧洲面孔的孩童仰着脖子说道:“我虽然跟你们长得不一样,但我以后也要加入海军,为国献身。你们凭什么说我是蛮夷?”

几个孩童闻言,顿时露出一丝敬仰的神色。

“你爹是海军,家里有没有军帽?到时候,带出来,给我们一起耍。”

“你爹是军官,那一定有指挥刀,能不能偷出来,让我们看看?”

“……”

“这些……,我家里当然有。”那个欧洲面孔的孩童自得的说道:“待学堂里休学日时,我从家里带出军帽来,让你们看看!”

“我家里也有军帽!”那名壮实的孩童见几个小伙伴都围拢在那个欧洲面孔的孩童身边,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我家里还有火枪,指挥刀也有好几把呢!”

此言一出,顿时又将孩童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纷纷围拢到这名孩童身边,鼓噪着央求他将家里的火枪和军刀偷摸出来耍。

“我家里有……有自己能飞回来的回旋镖,你们想耍吗?”一直被处于冷落的汉洲土著孩童弱弱地问道。

“哦?”几个孩童露出了几分兴趣,“那你下次从家里给我们带来那种会自己飞回来的回旋镖耍。……若是好耍的话,以后,我们就不叫你蛮夷了!”

——

12月27日,同德县(今澳洲珀斯市坎宁顿区)。

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突然袭击桂州府周边地区,并且从昨晚半夜一直下到清晨,仍未停歇的意思。

距离同德县城东北方向五公里外的板桥堡,一百多名在此屯殖的移民,却没来由地为这场到来的暴雨,暗自窃喜不已。因为,这种恶劣天气,根本无法出外做工,意味着他们可以有一天难得的休息日。

按照齐国移民部的规定,作为政府组织迁移而来的移民,他们必须要在屯殖区服务三年,方能有资格取得齐国政府免费授予的田地和住所。所谓的屯殖区,一般都是各地府县新辟的移民定居点,不仅需要开荒拓土,兴建水利,而且,就连他们未来分配的家园住所,也必须由他们一手一脚的建起来。

因而,在三年服务期内,这些新到的移民所进行的工作,是相当艰苦的,几乎没有一日可以得到片刻清闲。砍伐树木,平整土地,开挖沟渠,搭建房屋、修筑各类公共设施……

虽然拓殖艰辛,但好在齐国的官爷们为每个移民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让所有人在劳作之余,可以将自己的肚子吃饱。馒头、饼子、玉米糊糊、稀饭、红薯、土豆……量绝对管够,而且还时不时地有鲸鱼肉和咸鱼干,让移民的嘴里可以占点荤腥。

这日子,还真他娘的没话说,比起大明那种朝不保夕的苦哈哈生活,强出百倍千倍。要知道,在大明,照样一年到头累的像牛一般,但活得却不如一条狗。那些船上的水手和兵爷,果然没骗人,到了汉洲,绝对饿不死人!

虽然天气恶劣,无法出外耕作,但屯殖堡里的官员和主事却也不会任由这些移民无所事事。他们会将这些移民组织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进行一些诸如汉洲官话的学习,国内法律法规的普及,官方发布的政策解读,以及国内外大事件的宣讲。

“内阁户部于6月20日,向汉洲大钱庄、农业互助钱庄、工商钱庄,以及各地府县所设立的金融借贷钱庄发布谕令,要求对农户发放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的借贷资金,利率不得超过五分。……此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通行。”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们以后分到了田地和房屋,顶门立户后,若要向政府借贷农具和牛马之类的畜力,给那些钱庄支付的利钱要少得多了。凡是有高于五分利的农业借贷资金,官府一律不予承认和保护。”

板桥堡的书记员常正喜双手捧着一份《大公报》,正在给屯殖堡的移民们解读最新的国内政策和近期发生的各类大事。

“7月15日,苏禄王国素丹遣使建业,向我齐国正式上表以为藩属,并请求齐国派驻军队驻扎和乐岛,以护卫藩国安危。

8月2日,科钦素丹王国遣使至建业,亦向我齐国上表以为藩属,并请求我齐国给予该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同时提供藩国防卫之责。……瞧瞧,我齐国如今是威势日盛呀,接连有小国主动上表归附。”

“……自五月以来,大明境内的长江、汉江、赣江等主要河流爆发洪水,受灾府县三十余,冲毁良田百万亩,并由此造成受灾百姓近两百多万。啧啧……,这般重大水灾,大明政府怎么就不积极救灾呢?……我安南总管区、琉球总管区在七月,陆续向大明移交粮食十五万石,以救助长江沿岸灾民。”

“5月,日本长崎发生大火,城市近八成市区面积被烧毁,百姓死难数千人,十余万人无家可归。可怜呀,这会应该是日本的冬季了吧,他们一个个房子被烧了,所有财产毁于一旦,这大冷天的,该怎么过哟!”

“4月,奥斯曼帝国入侵奥地利,整个欧洲地区,再次陷入危机中。……这遥远的西方夷人又开始打仗了,估计又要造成数以万计的战争难民。可怜呀!”

“哦,还是4月,欧洲的英格兰王国组建了‘皇家非洲公司’,开始向联省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岸的殖民据点发起攻击。……联省共和国,就是咱们国内称之为荷兰的国家,跟咱们关系比较好,他们在非洲的地盘被英国人给袭击了。要知道,前几年,我们齐国的印度商社可是在印度地区,将英国人给揍得鼻青脸肿,一个劲地向咱们磕头求饶。嘿,想不到,他们转个身,就去欺负荷兰人了。……”

“……”

巨大的谷仓内,移民们一边听着,一边嘻嘻哈哈地议论着。这天下,不独独大明频发灾害和战争,就连那遥远的西洋地界,也不是很太平,到处充满了战争、灾难和饥荒。

而汉洲,仿佛就是一处世外桃源,远离世间纷争,境内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更没有饥荒,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更为难得的是,齐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势亦愈发强盛,不仅制霸南洋,而且还不断地对外开拓,这不就是大唐盛世再现嘛。

一念至此,所有抵达汉洲的移民,无不感到一种内心的安稳,以及几分骄傲和自得。

当一个齐国人,不仅生活有着落,而且还能活得有那个什么来着,……对了,是活得有尊严。

第六十二章 锡兰的命运

1664年1月15日,镇海(今东帝汶帝力市)。

相较于齐国子民活得比较有尊严,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南端锡兰岛上的民众而言,就显得屈辱和无奈。

在齐国宣化总管区镇海,荷兰东印度公司特别事务高级代表弗拉维奥·特罗普正在和齐国鸿胪寺右卿纪常荣商讨如何划分锡兰岛以后的势力范围。

双方丝毫不顾岛上现存的康提王国和贾夫那王国数十万当地民众的感受,更是置经营锡兰百年之久的葡萄牙人不顾,就这么随意地在宣化总管府的一间会议室内,展开了一番地图上的争执。

弗拉维奥·特罗普右手握着烟斗,放到嘴边,轻轻地吸了一口,然后慢慢地吐出一道烟圈,眼睛微微地眯着,看着对面的纪常荣,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纪,你们汉洲只是在我们与葡萄牙人之间发生冲突之际,保持一定的沉默,就要分割一半的锡兰岛。说实话,这个要求确实有些苛刻了。我认为,我们的总督大人不会同意这个条件的。”

“可是,你们只将贾夫那半岛和内陆边缘一些地方分享给我们,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纪常荣微不可查地皱了皱鼻子,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太喜欢闻这种呛人的烟草味,这会让他感到一种呼吸不畅的感觉。

有鉴于,两年前葡萄牙人为了巴结英国,而将凯瑟琳公主嫁与查理二世,并将印度地区的孟买作为陪嫁,赠送给了英国王室,这使得齐国大为不满。当齐国与葡属印度地方政府交涉,劝阻他们勿要进行这种赠送行为。作为补偿,齐国可通过印度商社溢价将孟买予以收购。

但是,这个建议被葡属印度总督委婉的拒绝了。他们表示,作为海外殖民政府,是无权违逆葡萄牙国王的决定。而且,葡萄牙人为了取得最终的独立地位,摆脱西班牙的控制,必须获得英国的支持。

随后,齐国便与葡萄牙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丝不可弥合的裂痕,彼此双方显得有些冷淡起来。齐国不仅在贸易方面对葡萄牙人多加施以限制,而且,对葡属印度殖民地区的武器供应也逐渐断绝了。

曾经觊觎锡兰许久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见状,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们在去年试探性地询问齐国驻巴达维亚代表,关于锡兰现状出现某种变动,齐国政府是持什么态度。

驻巴达维亚代表彭中辉却只是表示,齐国在锡兰保有重大的商业利益。无论出现何种变动,对齐国商船往来印度、波斯,以及非洲地区,都不可出现任何有敌意的威胁。至于是否阻止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葡萄牙人动武,彭中辉却非常模糊地不予正面回应。

东印度公司印度事务委员会的代表们经过数轮磋商和讨论,均认为,汉洲已经抛弃了葡萄牙人,但他们肯定要在锡兰分一杯羹,获得一些特殊的权益,或者,取得一块殖民地。

随即,东印度公司派出特别事务高级代表弗拉维奥·特罗普特地在镇海与汉洲人协商如何在锡兰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和各自的利益归属。

本以为,汉洲人在开拓印度市场,对锡兰并没有多少野心,无非就是给他们几块据点,用以往来印度的中途补给和航道安全维护。

可谁知,这位汉洲的外交副大臣竟然狮子大开口,索要锡兰的一半所有权,他们除了想获得贾夫那半岛外,还想要锡兰西部地区,包括原葡萄牙人所占据的科伦坡一带。而他们付出的代价,就是不再向葡萄牙人供应军械武器,并派出专业战舰封锁锡兰岛,隔绝葡属印度殖民地区派来支援部队。

可问题是,我们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三十年前就开始惦记锡兰了,并前后发动了若干次登陆行动,还为此损失了许多船只和人手。好不容易,在夺取了马六甲后,趁势向锡兰发起进攻,在康提王国的接应下,才从锡兰东部登陆,然后开始慢慢蚕食葡萄牙的势力。

要不是这十几年来,你们汉洲人不断里给予葡萄牙人大力支援,我们东印度公司早就全占锡兰岛了。

夺占了锡兰,也就完全控制了肉蔻的产地,垄断了除胡椒外所有供应欧洲的香料来源,对维持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商业霸权来说,至关重要。

你说你们汉洲又不经营香料生意,为何非要获得锡兰岛一半的所有权?!

难道你们还想在此获得一块海外领地,往这里移民不成?

“听说,你们在欧洲本土,与英格兰的关系非常紧张。”纪常荣端起桌上的茶杯,吹了吹热气,略有深意地问道。

“是的,我们与英格兰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特罗普看着纪常荣,认真地说道:“但我们联省共和国有能力捍卫我们应有的利益,也有决心对英格兰的任何挑衅,给予最为坚决的反击。”

提到英格兰,特罗普就感到无比的窝火。十几年前,因为英格兰单方面发布的《航海条例》使得荷兰的航运备受打击,一个意外的事件,瞬间引爆了双方之间的第一次全面战争。但是,因为战备不足,再加上海军废弛,被英格兰打得狼狈不堪,最终不得不捏着鼻子与英格兰停战谈和,承认对方的《航海条例》所规定的航运限制。

待1660年查理一世之嗣查理二世在克伦威尔死后不久,回到英格兰复辟王室,成为国王,荷兰人还期望着这位流亡多年的英格兰国王会放松或者取消《航海条例》,以缓和与荷兰的关系。

却未料到,查理二世登上英王宝座不久,就授予英国海军为“皇家海军”的称号,并任命他的弟弟詹姆士·约克公爵为最高指挥官。新的更为苛刻的《航海条例》随之也被颁布,英国在海外又向荷兰殖民地展开了新的攻势。

在美洲,英国觊觎荷兰的新阿姆斯特丹领地,同时还窥探着荷属圭亚;在加勒比,英国人试图染指荷兰人的蔗糖生意;在非洲,英国人组织了一家“皇家非洲公司”,垂涎荷兰非洲西岸的殖民地,企图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一本万利的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

对此,荷兰已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对英国发起强势反击。在两年前,针对英国,他们与法国、丹麦秘密签订了互助同盟合约。在军事上,德·奈特海军上将在老将特罗普阵亡之后继任成为荷兰海军统帅,他励精图治,改组海军。并重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在战争爆发后,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加紧建造大型战舰。至1664年,荷兰海军已拥有一百余艘大型战舰,火炮近五千门,官兵两万一千余人,实力较第一次英荷战争时期,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这种情势下,特罗普才会在纪常荣面前,说出这般非常有底气的话语。

你们汉洲人该不会想借着我们与英国之间爆发战争之际,以支援我们东印度公司对抗印度地区的英国人为由,想在锡兰获得更多的权益?

以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对付在印度地区的英国人,那是绰绰有余,就不劳烦你们汉洲人帮忙了。

“我临来之前,我们齐王曾对我有过一个交代。”纪常荣笑眯眯地看着特罗普,“相较于英国,你们联省共和国的地缘位置是非常糟糕的。你们的南边是强大的法兰西,东边和北边是众多的德意志邦国,而西边,则是位于大西洋上虎视眈眈的英国。所以,你们的国家可以战胜敌人一百次,但绝不能失败一次。因为,你们的国家缺乏必要的国土纵深。”

“……我们联省共和国目前与法国是盟国。”特罗普听了,神情一滞,随即反驳道:“纪,你还搞错了一个概念。我们与法国之间并不接壤,中间还有一部分属于西班牙和神罗的领土。”

“哦?”纪常荣眉头一挑,随即笑了笑,“特罗普先生,你们联省共和国与法国之间还夹杂着西班牙或者其他国家的领土,这些都不重要。但你们千万不要低估一个欧洲大国对领土扩张的野心,尤其是在它的周边,还全都是一些没有领土纵深的小国。当然,你们联省共和国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你们的陆军也像海军一般强大吗?”

——

2月20日,锡兰,科伦坡。

葡属锡兰总督里卡多·奥尔塔看着齐国印度商社驻科伦坡大掌柜梁祖松头也不回地径直离开房间,脸上显出几分失望,也有几分哀怨。

汉洲人明显不准备掺和到他们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即将发生的武装冲突当中,而且还非常无情地拒绝了他们武器的订购要求。可以说,汉洲人已经在事实上站在了荷兰人那边,只是囿于昔日的一份情谊,没有主动与荷兰人联手进攻他们的锡兰领地。

曾几何时,葡萄牙人作为汉洲人最为亲密的贸易伙伴,双方一度联手对抗过霸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起愉快的在锡兰、望加锡、印度等地区,将贸易做得风生水起,每年都获得巨量的利润。由此,葡萄牙人在上述地区的殖民统治也得以继续维持,并在一定程度上还扩大了势力范围,在失去马六甲和非洲的桑给巴尔岛后,仍旧维持了葡属印度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另外,葡属印度地区获得的大量利润源源不断的流入葡萄牙本土,更是有力地支援了国内抗击西班牙的独立战争。

然而,两年前,一场英葡之间的联姻却破坏了这美好的一切。

葡萄牙在面临强大的西班牙人的威胁时,为了获得英国的支持,国王若昂四世便有意将凯瑟琳公主嫁给刚刚在英国完成复辟王室,成为国王的查理二世。

为了促成这场两国之间的联姻,若昂四世承诺,只要英王迎娶凯瑟琳公主,就会送上八十万英镑的嫁妆,同时还将地中海北岸的丹吉尔和印度地区的孟买也赠送给英国王室。

据说,查理二世当时并不是很想娶凯瑟琳公主,但穷鄙的王室财务,使得他对葡萄牙人附赠的丰厚嫁妆动心不已。

可是后来凯瑟琳却只带了三十多万英镑的嫁妆,而且大多不是现钱,是葡萄牙的海上船队从各地搜罗来的奢侈品,它包括了亚洲的香料、印度的特产和美洲的食糖,以及大明的茶和瓷器,这令查理二世大失所望,也非常生气,差点要取消这次联姻。

其实,包括锡兰领地在内的葡属印度殖民当局,是非常反对国王将孟买作为凯瑟琳公主的嫁妆赠送给英国。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汉洲人一直都与英国人不对付,双方在印度地区还一度于数年前发生过武装冲突。虽然在荷兰人的调停下,双方暂时和解了,但关系也比较冷淡。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