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390章

作者:重庆老Q

六、齐国印度商社在所据要塞堡垒范围内拥有绝对治权,科钦王国不予进行干涉。

当安丰堡的几名印度商社高级掌柜闻知科钦素丹国王开出的优厚条件后,不由喜出望外。这科钦素丹国王作为,简直就差将这个王国送与齐国了。他为了不被周边的土邦王国吞并,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硬是要和齐国深度捆绑,以便获得到切实的安全保障。尤其是看到一支强大的齐国舰队抵达科钦后,更是急不可耐地要扑过来,签订一份正式的互助合约。

印度商社的几名掌柜极力怂恿特遣舰队司令、广威将军(少将)米尔,让他代表齐国政府与科钦王国签订一份互助合约,并表示,印度商社凭借自身能力就足以保障科钦王国的安危,不需要政府为此多操一份心。

安丰堡自十几年前从葡萄牙人手里购买后,印度商社对堡垒部分地方进行了一番扩建。最初,齐国人只有六十多名,另外还加上一些留守此处的葡萄牙人以及葡萄人和当地人生下的混血儿,人口也只有四百多人。

但经过数年发展,又有两百到三百家当地的科钦商人、小贩、工匠及手工艺者陆续搬来,再加上印度商社从安南、日本雇佣了两百多伙计和武装护卫。之后,以这些人为核心,安丰堡这个城市快速发展起来。1658年底,整个安丰堡及附近地区已经有九百六十多名齐国人及家属(包括与当地妇人通婚生下的孩童),六百多名葡萄牙人以及葡萄人和当地人生下的混血儿,七千多名科钦本地人。

安丰堡的管理范围,从最初的一座周长不到一千五百米的小型堡垒,目前已扩展至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6公里的一大片区域。城中及周边有星罗棋布的印度商社相关建筑,这一区域被称为汉人街区,居住着印度商社雇员和家属、葡萄牙人和零星科钦王国的富商,这一片街区均被城墙包围着,建筑大多为东方式的建筑,另外还留存了一些欧式风格的石头和砖瓦建筑(葡萄牙人留下的),道路名称也是颇具有汉人特色的名字。在这片城区,印度商社还正在计划建造一座具有东方神秘气息的道观,以安慰孤居海外无助的心灵。

与之相对,安丰堡南侧分布着面积更大的印度城区。这里居住着葡萄牙、荷兰等欧洲贸易商人,以及大量地从周边地区移居来的以小贩、工匠、织工、剃头匠、鞋匠、裁缝、铁匠等为主的手工业者以及各种商人。建筑大多使用土基、泥巴、椰子叶和稻草等建材,房屋小巧朴素,颇具本地风格。印度城区和汉人城区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区域建有印度教寺庙、真神寺和天主教教堂。

大致说来,可认定汉人城区是齐国人居住的城区,印度城区是其他民族及外来商人混杂居住的城区。

其实,对于整个安丰堡地区的治权,齐国印度商社早在十几年前便开始掌握。在1648年,印度商社刚刚接手安丰堡没多久,发生了当地一名妇女被同族男子杀害的事件。当地的科钦官员对此进行了裁决,并将结果迅速报告给上面的高级官员。但是,科钦方面的高级官员却以齐国印度商社拥有安丰堡地区的统治权为由,命令将罪人按照齐国的法律来裁决。结果,该罪犯被安丰堡负责民政事务的管事判处死刑。

与此相反,同年在安丰堡发生了葡萄牙人杀害齐国印度商社雇佣的日裔护卫的事件。齐国印度商社未经科钦方面官员裁定,径直判处了这名葡萄牙人死刑,并很快被执行枪决。而科钦方面的官员,却认为理所当然,根本不予过问。从那时起,整个安丰堡的司法权和民政事务管理权,便全部落入印度商社手中。

至于将科钦王国的关税管理权、铸币权、贸易通行权也全部交与齐国印度商社,这简直就是主动要把整个王国的的经济命脉交由齐国来控制。一旦印度商社获得科钦王国应允的上述条件,他们将在这个王国获得前所未有的特权和影响力。这要让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南洋商社得知,定然会嫉妒得发狂。

米尔在综合考虑了两天后,为防自己贸然签约而遭人诟病,便借口未得到政府和军部的授权,无法现在就做出对科钦素丹王国的安全承诺。不过,他建议素丹国王本人或者委托一名全权代表前往汉洲本土,向齐国内阁和军部提请签署一份安全互助合约。

而且,他私下里向素丹国王表示,有鉴于齐国在印度地区拥有重大的经济利益,相信齐国会据此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

10月28日,特遣舰队离开安丰堡,继续北上,朝下一个访问目的地果阿驶去。

11月2日,特遣舰队抵达葡属印度统治中心——果阿。

葡属印度总督安东尼奥·特里斯·梅涅兹领着一众殖民地官员和诸多商人站在码头上,看着在一艘引水船的带领下,依次驶入港口的齐国特遣舰队,心中不由五味杂陈。

这个南方新大陆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势愈发强盛。在第二次汉荷战争中,几乎是以摧枯拉朽般的攻势,迅速击败荷兰人,将他们逼到谈判桌上,签署了停战协定。相较于第一次汉荷战争,双方都声称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停战,于此充满了不少争议。那么这第二次战争,汉洲人以无可置疑的方式,获取了战场上的全面优势,将荷兰人打得狼狈不堪。

不过,令葡萄牙人比较遗憾的是,汉洲人非常懂得分寸,见好就收,很快与荷兰人再次握手言和。使得想准备趁机落井下石,发起对荷兰人全面反击的葡萄牙人有些措手不及。

话说,你们两家打个仗也太不敬业了,我们葡萄牙人的战争准备尚未完成,你们突然就停下手,签署了和平条约。这太让人郁闷了,本想着,汉洲人能将荷兰人给打残,或者斗个两败俱伤,我们葡萄牙人也好捡个便宜,就算不能把荷兰人彻底赶出印度、锡兰,以及马六甲,那也最起码可以狠狠地削弱它一把。

结果可倒好,这汉洲与荷兰人打了一战,关系反而是愈发亲密了,颇有不打不相识,越打越相亲的感觉。近年来,两家贸易合作更加深入,一个能生产大量的工业制成品,一个有该地区最为庞大的海上运输资源和网络,彼此勾搭起来,在东印度群岛,在日本,在东南亚,在印度……,赚得盆满钵满的,简直让人……眼红不止!

七年前,英荷战争爆发,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打击英国人的海外贸易,竟然撺掇着汉洲人,搞了一支联合舰队,在马六甲海峡至印度地区往来巡航。此举,一度将葡萄牙人吓坏了,唯恐荷兰人会拉着汉洲人打击葡萄牙人在锡兰和印度的商站据点,甚至彻底驱逐葡萄牙人。

好在汉洲人还是比较讲交情,坚决反对针对葡萄牙人的任何军事进攻行动,硬生生地阻止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妄图搂草打兔子,将他们葡萄牙人和英格兰人一起给揍了。

凭借着汉洲人的庇护和照应,葡萄牙人得以继续在锡兰和印度维持着自己的殖民活动,而且,可能是正是因为汉洲人坚定的站在葡萄牙人的身后,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已不再使用武力驱逐葡萄牙人,转而使用经济手段来蚕食和排挤葡属印度殖民势力。

总之,葡萄牙人在感情上对汉洲人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对汉洲人的商业势力快速在印度地区扩展,而心中怀有深深的忧虑和忌惮;另一方面,势单力薄的葡萄牙人又需要汉洲的武力护持,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荷兰人和英格兰人,以及那个强大的莫卧儿帝国。

“亲爱的米尔将军,面对日益咄咄逼人的莫卧儿帝国,我认为,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一同抵制这个强大的帝国。”安东尼奥·特里斯·梅涅兹总督微笑着说道:“莫卧儿帝国的新任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威权,同时也为了弥补他们国库中的空虚,已经给我们葡萄牙各个商站据点发来敕令,要求将此前规定缴纳的税费增加一倍以上。哦,上帝,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个帝国的皇帝什么也不做,就平白从我们口袋里强行征收十万卢比!”

“哦,是吗?”米尔耸了耸肩,笑着说道:“那么,我们齐国印度商社或许也会接到了此类增加税费的敕令。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的份额,确实有些高了。这样会极大的挫伤各国的贸易商人,并且对整个印度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毕竟,这多出的成本费用,肯定会或多或少要加在所进行的贸易商品上。这对那些商品的获得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是的,米尔将军。”梅涅兹总督点头说道:“莫卧儿帝国皇帝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行为。他完全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商人曾冒着何种的风险,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印度大陆。我们带来的先进而富有价值的商品,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这个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所以,我们不该为此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总督阁下,你们有好的建议吗?”米尔知道他说出这番话语,必有深意。

“你们齐国非常恰到时机地组建了这支强大的特遣舰队,并将它派遣到了印度地区。”梅涅兹总督郑重地说道:“为了展现我们的实力和决心,我认为,这支舰队应该发挥出它应有的威慑力。为此,我们殖民政府将组织三艘武装商船加入到这支舰队,然后一路贴着海岸线,逐个拜访莫卧儿帝国的沿海城市。若是有可能,最好能让这个帝国的皇帝和官员知道这支强大舰队的威力。”

梅涅兹总督说出“让这个帝国的皇帝和官员知道这支强大舰队的威力”这句话语时,脸上呈现出一丝狰狞。

米尔明白他这句话的潜台词,在必要的时候,不惜攻击莫卧儿帝国沿海城市,以向这个帝国进行武力示威。

葡萄牙人之所以要借用齐国特遣舰队来对莫卧儿帝国进行一番威慑,盖因,奥朗则布登上皇位后,想推翻前任皇帝沙贾汗的政策,即打破第乌的现状,武力驱逐葡萄牙人。究其原因,竟然是莫卧儿帝国认为,第乌距离他们西北海港城市苏拉特太近了,随时会对他们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形成威胁。

对此,葡萄牙人感到非常郁闷,也非常愤怒。要知道,葡萄牙人于1533年占据第乌,至今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个年头了,那个时候,莫卧儿帝国还刚刚创立不久(巴布尔于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势力范围尚未扩展至古吉拉特地区。作为后来者,莫卧儿帝国凭什么要驱逐目前占据第乌的葡萄牙人。

因而,气急败坏的葡萄牙人在见到齐国特遣舰队抵达果阿后,便立时生出了要借齐国人的威势,来恐吓莫卧儿帝国,勿要轻易进犯第乌。

11月6日,葡属印度殖民政府组织了三艘武装商船,加入了齐国特遣舰队一行,依次驶离果阿,沿着印度海岸,耀武扬威地向北行驶。

第三十二章 印度特遣舰队的访问(六)

11月10日,齐国特遣舰队抵达葡属殖民据点孟买岛(注1),于此短暂停留一天。

11月12日,特遣舰队一行进抵苏拉特海域。舰队司令米尔制止了葡萄牙人试图对莫卧儿人进行的武装挑衅行为,声言特遣舰队的此次访问行动,事关齐国重大外交事务,不容任何有失。

在葡萄牙人愤愤的目光中,米尔按照苏拉特港务官员的要求,派出一名使者,乘坐小船驶入港口,向莫卧儿帝国驻苏拉特总督递交了访问请求。

对于齐国特遣舰队进抵印度地区,并一路拜访莫卧儿帝国沿海港口之事,包括奥朗则布在内的帝国上下都已知晓,并且,皇帝还从孟加拉总督米尔·朱姆拉王公口中得知,齐国人非常恭顺地表现出应有的“善意和讨好之举”。

虽然,这个南方新大陆的小国派遣这么一支武力强横的舰队前来访问,多少有一种炫耀武力的嫌疑,但伟大的皇帝陛下并未将这个举动,当做一种挑衅行为。海上武力再强大,难道还能开到陆地上来吗?无非是想借此,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罢了。我莫卧儿帝国臣民万万之众,拥有百万大军,幅员万里,撮尔小国,岂会怕你以小临大!

不过,这个南方小国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海上力量,倒也不能小觑。听说他们最近跟一个来自西洋的小国起了纷争,还在南方高康达王国境内大打出手,夺了人家一个商站据点。战斗过程嘛,好像乏善可陈,不过是几百人规模的战斗场面,无非就是动用了许多火器而已。

因为争夺帝国皇帝之位,奥朗则布与几个兄弟在国内展开了数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并且为了取得各地王公、总督和领主的支持,奥朗则布撒下了大量的金银和许诺了无数的特权。如今大势已定,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被一一处死,皇帝的威势也处于极盛之时。

但是,因为几场大战和收买各地王公、总督和领主,沙贾汗王朝时期积聚的帝国金库的大部分剩余财产都被消耗殆尽,甚至变得极度空虚。另外,战争引起的破坏和混乱,加上去年全国范围内的大旱,使的整个印度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出现了饥荒。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皇帝陛下正在酝酿着对国中众多印度教商人提高商税,要将此前的2.5%的税率,直接增加一倍,提高至5%。作为一名虔诚的真神教信徒,皇帝似乎还有意舍弃了阿克巴大帝以来的宗教宽容国策,对国内的非真神教子民征收人头税。他还下令没收了大量印度教寺庙的教田和财产,用以充裕国库。

即使如此,立志有一番大作为的皇帝陛下似乎认为这些举措仍旧无法迅速将国库充盈起来。因此,他便目光投注到来自西洋诸国的商业势力方面。他向地方各个行省总督发布敕令,要求对管辖地之内的外国商人征收的税费在去年的基础上,直接增加一倍。

不过,到了十月下旬,皇帝奥朗则布突然又下发一道敕令,在额外增加税费的外国商人中,将那个南方新大陆的齐国排除在外,并享受与国内的真神教商人税率一致的待遇。

莫卧儿帝国各地的总督和曼萨布达尔(莫卧儿军事或行政官员)对此非常诧异,帝国皇帝为何会改变主意,并且还对这个南方小国如此厚待,难道是真的畏惧他们强大的海上力量?

在苏拉特城中,帝国皇帝的特使、古吉拉特省的穆合塔西卜(奥朗则布为严格执行真神教法任命的类似公共道德监察官)阿里·纳奇汗在半个月前便已在此等候齐国特遣舰队的来访。但为了彰显帝国的威严,他硬是在收到港外停驻的特遣舰队访问申请后,拖了足足五天时间,才迟迟回复齐国人,可以将舰队驶入港口。

莫卧儿人在港口排出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帝国皇帝的特使、古吉拉特总督、苏拉特行政长官、地方曼萨布达尔及众多贵族、大商人,或乘着汉洲生产的华贵马车,或驾着装饰奢华的大象,态度倨傲地矗立在码头上,等待齐国特遣舰队访问人员登岸。码头附近,两千余的帝国军队,军容严整地分布在四周,警惕地注视着众多围观百姓。

舰队司令米尔一行十余名军官踏上岸时,稍稍将各自仪容仪表整理一番,便迈着自信的步伐,迎着莫卧儿帝国官员走去。

就在双方气氛融洽,彼此寒暄问候的时候,突然在码头围观人群中传来一阵喧哗声,并一度引发了混乱。

“应该是英国人。”随行的一名印度商社掌柜看了看那边的情形后,小声地对米尔说道:“他们可能对我们攻占东海岸圣乔治堡,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米尔只是微微瞥了一眼混乱的人群,见几名莫卧儿帝国官员带着十几名士兵奔了过去,试图制服那几个情绪激动的英国人,不仅摇了摇头,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于大庭广众之下高声斥骂,除了自取其辱,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迎接的一行莫卧儿帝国高级官员显然对这种高规格场合出现如此瑕疵局面,有些不愉快,脸上带着几分不虞神色。不过在看到齐国访问人员一幅云淡风轻的模样,似乎不以为杵,便按下心中的恼怒,礼貌地引着对方乘坐马车,前往城中的官舍下榻。

随后数日,莫卧儿帝国官员连续宴请到访的特遣舰队一行军官,双方互赠礼物。米尔代表齐王,向奥朗则布赠送了一架装饰豪华的四轮马车,两把小巧的燧发手枪,三台精致漂亮的座钟,五面一人高的的镜子,八件精巧的景泰蓝制品,十件高仿景德镇青花瓷。

而莫卧儿帝国回赠齐王的礼品是,一本黄金封面制作的真神教《可兰经》,三匹雄壮的马瓦里马,十颗哥尔贡达石(即印度钻石),二十幅名贵地毯,五十匹波斯产的丝绸,两百枚刻有奥朗则布头像的金币。

双方再次确认了齐国武装舰船予以前往麦加朝圣的莫卧儿帝国臣民进行海上护航,以确保这些虔诚的真神子民可以安全的往返两地,作为回报,莫卧儿帝国将为齐国护航舰队开放杜瓦尔卡、苏拉特、布罗奇、巴拉索尔等沿海港口城市,并提供所有舰队护航期间所必需的后勤补给。

要知道,莫卧儿帝国自建立以来,南征北讨,军队日益强大,但帝国却始终没有建立一支能航行大海之上的强大舰队。在贾汉吉尔时期(莫卧儿帝国第四任皇帝,1605-1627在位),莫卧儿帝国鉴于阿拉伯海上海盗纵横,频繁劫掠前往麦加朝圣的真神教信徒,遂逐渐依靠葡萄牙的护卫舰执行护航任务,但代价极其高昂,不仅要提供所有护航舰船的后勤补给,还要支付一大笔费用与葡萄牙人,并且还给予葡萄牙人低价获取帝国商品和免除所有税费的特权。

如今,他们期待海上武力力量更加强大、更不固执于攥取帝国特权的齐国人为他们提供这种非常重要的宗教服务。另外,让莫卧儿帝国感到满意的是,齐国人似乎对真神教的态度比较宽容,自身也没有葡萄牙人那般极端的西洋天主教执念。那么,他们在海上护航期间,就不会那些对虔诚的真神教子民存在歧视态度。

奥朗则布相较于他的先辈们,对真神教更为虔诚。在1658年,他以第一阿拉姆吉尔(即世界征服者)的称号登上皇帝位后,一改阿克巴开创的宗教宽容政策及印度教徒与真神教和平共处的政策。除了在他统治的每个邦的首府和其他大城市任命一位穆塔西卜,以保证真神教法得以执行并且相应的祈祷得以进行,他还宣布印度宗教的一切宣讲和展示活动都是非法的,而且再没有颁发一座新的印度教寺庙的建筑许可,也没有颁发一张修缮破败寺庙的皇家许可。

宫廷中的非宗教庆典被全部取缔,尤其是那些酒、歌曲和舞蹈,因属于异教徒的习惯,也予以取缔。奥朗则布还试图在莫卧儿帝国境内取缔所有的赌博行为和非法的昌技行为,以使整个帝国更为“纯洁和干净”。

对于葡萄牙人,奥朗则布是比较厌恶的,认为他们于所在的第乌、果阿等各个据点,大力推行天主教,玷污了帝国臣民的心灵。至于荷兰人、英格兰人,虽然内心笃信西洋基督教,但并没有葡萄牙人那般对宗教狂热,与帝国争夺辖下臣民的信仰选择,使得皇帝陛下可以非常平和的对待他们。

而来自南方新大陆的齐国人,则没有任何宗教偏爱,尽管他们心中也有信仰,也会拜神,但表现出的一切宗教行为都非常宽容。他们中的一些商人和船上的水手,甚至到了真神寺,也会跪拜一下,祈祷真神的保佑。齐国人的这种表现,令莫卧儿帝国上下都感到一种莫名的亲近。他们甚至有种期待,若是加以引导,伟大的莫卧儿帝国会不会将这个国家引导成为真神教国家呢?

因而,奥朗则布在收到孟加拉总督米尔·朱姆拉王公传来的消息后,对齐国人的“知情识趣”更为满意,决定给予这个南方新大陆的小国特殊的区别对待,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贸易优惠政策,同时允许他们的商人深入内陆,建立更多的商馆。

帝国皇帝的特使阿里·纳奇汗在与米尔友好的交谈过程中,几次试探性地询问,齐国可否大量售卖火器和优质刀剑与莫卧儿帝国,用以加强帝国军队的武备。

这个时期,莫卧儿西北边界彪悍的阿富汗部落已成为帝国的心头之患,他们肆意抢掠边界村镇和富庶的旁遮普省,让人不胜其烦。另外,还有西边强大的波斯帝国,对帝国西部领土虎视眈眈,莫卧儿军队就在与波斯萨非王朝争夺坎大哈的战役中三战皆墨,甚至帝国的将士或多或少都患上了“恐波症”。

在这种情况下,伟大的皇帝陛下决定加强军队的武备力量,先巩固和经营帝国的北方防线,打击桀骜不驯的诸多阿富汗部落和颇具威胁的波斯帝国。而齐国据说可以生产制造大量的火炮和火枪,他们提供的优质刀剑也非常不错,这些都是帝国军队急需的军械装备。

米尔在沉吟片刻后,口头上应允了莫卧儿帝国的军备需求。对于这个尚没有建立系列工业基础的国家,即使向他提供大量的火器,对齐国未来而言,也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因为,在频繁的战争当中,任何武器都是消耗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过后,损坏的火枪和刀剑不计其数,即使汉洲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火炮,其使用寿命也是有定数的。

若是以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规模,武器需求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想必这种持续不断的军事订单,一定会让本土的军工企业笑得合不拢嘴,并将极大的促进和提升本土军工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叠进更新。

米尔小心地向阿里·纳奇汗询问,可否允许齐国在莫卧儿西北沿海、居莱里河与玛利尔河之间的一处渔村(今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租借一块土地,以便建立一座海军补给点,使齐国海军能更好地执行打击阿拉伯海上的海盗势力。

这处据点是齐国海军印度舰队看中的地方,该地位于莫卧儿帝国西北,南濒阿拉伯海,距离波斯只有数十公里,更是靠近大王心心念的海湾地区(波斯湾),极具战略地位。米尔获知此事后,便在此刻向皇帝的特使提出这个要求。

阿里·纳奇汗转头与古吉拉特总督小声地讨论了一会,估计是在询问这处地方是否为帝国紧要之处,对于将其租借给齐国,会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片刻之后,阿里·纳奇汗微笑着回复米尔,关于齐国租借西北沿海一块土地以建立补给港口之事,他本人原则上表示支持和认可,但需要返回德里,向皇帝陛下汇报此事。对于这处荒僻的小渔村,他认为皇帝陛下大概率地会同意租借给齐国。

齐国特遣舰队在苏拉特停留时间长达半个多月,在此期间,到访的军官和随行的印度商社的商人们受到了莫卧儿帝国官员和真神教商人热情的款待。相较于参加官员的饮宴,齐国人更愿意和莫卧儿商人们一起欢宴。

因为,前者作为官员,宴会上充满了严肃而刻板的气氛,并且畏于皇帝陛下的严格教法约束,没有美酒、没有乐曲,更没有漂亮的美女翩翩起舞,讨论的也是枯燥乏味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而莫卧儿的商人们则显得较为“活跃和热情”,来自波斯、奥斯曼、西洋,乃至汉洲的各种美酒,倒入一杯杯晶莹剔透的酒杯之中,漂亮的舞娘,在欢快的乐曲中妖娆起舞。军人们于此可以享受难得的温柔时光和休闲时刻,商人们在酒酣耳热中也能谈成一笔笔利润丰厚的进出口贸易。

12月3日,齐国特遣舰队拒绝了葡萄牙人的邀请,没有前往第乌,为他们对抗莫卧儿帝国做军事助威。舰队一行五艘船,在莫卧儿帝国官员的热烈欢送下,依次驶离苏拉特码头,准备结束这次成功的访问活动,返回汉洲本土。

第三十三章 印度洋上的齐国海军

1659年12月20日,马赫里素丹国,索科特拉岛。

齐国海军印度舰队所属的两艘战舰停驻在这座小岛的西侧附近海面上(今索科特拉岛古兰西耶镇),舰队司令、明威将军(准将)罗守勋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岛上的情形。此前,他们在完成护航三艘波斯商社旗下商船抵达阿巴斯港后,便沿着波斯湾一路探查对面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地理地势。陆续花了两个月时间,航行至亚丁湾附近。

这里气候跟半岛沿岸一样炎热干燥,岛上生长着各种奇奇怪怪的植物,在他曾到过的任何地方,也是见所未见。有树汁呈深红色,并呈冠状像倒转雨伞一样的树木(索科特拉龙血树),也有直接嵌进石头长出来,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却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的树木(沙漠玫瑰),更有一种面容憔悴,脸色蜡黄的秃鹰。这一切,都给人以一种虚幻而又惊惧的感觉。

“若是登岸探索的官兵能寻到足够多的水源地,我认为,可以在这个小岛上建立一处补给点,作为经略半岛和非洲大陆的重要基地。”罗守勋放下望远镜,朝“旅明”号舰长、宣节校尉(少校)何宗源说道:“马赫里素丹国本土距离这里有三百多公里,而且海上力量弱小,就算我们租借不成,强行将这里夺了,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小岛距离我们汉洲本土不下两万里,怎么照应得过来。”何宗源苦笑着说道:“而且附近的陆地生产不丰,地方贫瘠,补给可能会全部依赖印度,那也多少有些费时耗力。若是那个马赫里素丹国不依不饶,派出军队抢夺,恐怕短时间内是难以立足。”

“那莫如前期先将此地交给波斯商社经营,在这里设立一个商站,弄一个小型补给点。待以后,我们印度舰队海上实力增长了,便彻底将这个小岛拿下。”

“司令,商人是要将收益的。”何宗源不禁哑然,“这里地贫人穷,物产不丰,就算加上周边陆地上的土邦王国,估计也没多少人。波斯商社要是在此地设立一个商馆,想来没什么油水的,他们多半不情愿的做这种赔本买卖。”

“既然波斯商社不愿意,那就向莫卧儿帝国的王公贵族讨些费用来建设这个据点。”罗守勋沉吟片刻,笑着说道:“此处,是真神教信徒前往麦加朝圣的必经之地。他们的教义规定,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真神教信徒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若是莫卧儿帝国的王公贵族们不想遭到这片海域上海盗袭击和劫掠的话,那么就该支持我们在这个小岛上建立一个稳固的海上基地,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护航行动。”

何宗源听罢,顿时无语。这位司令长官似乎特别喜欢跑马圈地,凡是发现一处战略位置极佳的港口或者小岛,总想着要将其占据,并建成一处海军补给点。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罗守勋瞥了一眼这名资历较老的属下军官,“如何才能掌握海洋,无非就是占据更多的海上关键要点,继而拥有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并籍此控制世界的贸易。那么控制了世界贸易,也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这就是我们齐国海军未来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大王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司令所言极是。但是,以我们目前拥有的海上实力,尚不足以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此处。若是以虚弱之力,勉强设点布局,恐怕也难以做到稳妥的防守和控制。届时纷争一起,而我军力无法投送,以至于平白做了无用之功。”

“卑职记得十几年前,莫卧儿帝国曾经打了一场赔本的战争。当年(1647年),莫卧儿人动员2.5万人,进攻布哈拉汗国,耗时一年,花费4000万卢比巨资,战死官兵超过五千人以上,最终却不得不撤回国内,而收获却仅仅只有22万卢比。这使得莫卧儿帝国此次战争既没能开疆拓土,也没能覆灭布哈拉汗国,可谓得不偿失,反而大伤元气。”

“陆地上的扩张和海上的扩张,完全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模式。”罗守勋听罢,不由笑了,“莫卧儿帝国攻伐布哈拉汗国,出动数万军队,耗费军资也达4000万卢比,但他们所攻略的地方是个什么情形?皆为山区、谷地构成,人口和耕地稀少,又存在剽悍的山民部落,并长期遭受野蛮部落的劫掠,整个地区动荡不安。如此,自然夺之不易,即使占了,也如鸡肋,纯粹的亏本生意。”

“可若是我印度舰队拥有4000万卢比的财富,那足可将舰队现有规模扩大十倍不止,并于整个印度洋地区建立无数的海上后勤补给基地。试问,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我们便可轻易控制整个印度洋海域,并有能力将海军力量投射至印度洋任一沿海地区。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齐国完全可以彻底垄断这片广大区域的海上贸易。非洲、阿拉伯、波斯、印度、缅甸、马来半岛……,数十个国家地区,数万万人口,这是何等巨大的财富源泉!”

这个时期,印度洋周边有三个实力雄厚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和莫卧儿帝国。

奥斯曼帝国核心领地距离印度洋很远,可以算是内地国家或者说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追逐的是欧洲和中东的利益。它和萨法维帝国的局部性战争,也都显示了它们都是以土地为重,也意味着它们在印度洋上的海洋性作用非常小。

萨法维帝国的关注点似乎也一直都倾向于两河流域、中亚,以及高加索地区。面对领土南面广阔的印度洋,也显得漫不经心,只是在海湾(波斯湾)驱逐了葡萄牙人后,顺便控制了附近几个关键要点,以确保自己的西南沿海领土的安全。

最令人惊讶的是,两面皆海的莫卧儿帝国(此时,莫卧儿帝国并未统一印度南部地区)竟然也对海洋丝毫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海上的战争是商人们的事情,与国王(皇帝)的声望无关”。他们的兴趣在于控制土地和从土地上收税,还有土地上无数的农民。海关收入只构成他们的总税收的很小一部分。他们在海上可能从事的任何活动充其量都是对陆地事务的辅助。

不过,曾经的阿克巴大帝却是第一次对海洋有了想法,但也是惟一的一次,不过,他的关注点也只是源于想要派遣朝圣者前往麦加,从苏拉特出发,渡海旅行。所以,这一关注,并没有导致他花费多余的精力去创建一支强大的海军。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