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370章

作者:重庆老Q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重教尚道,我等有幸生在一个好时代呀!”

“应该是,我等有幸生在一个好国家!”

第二九七章 大兴的文教

1656年10月20日,大兴府(今澳洲布里斯班市),成德县(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布里斯班以西20公里)。

“7月1日,内阁文教部颁布《义务教育法令》,规定从法令颁布之日起,此前实施的三年强制义务教育延长至四年。凡我齐国治下子民(含海外领地),年满六周岁孩童必须强制进入当地官办小学堂入学。有违法令者,罪其家人……”

傍晚时分,在罗里乡洪源村的场坝上,村长孙立宝捧着一份来自县上的公文正在宣读给村民听。

“村长,官家为啥又将那什么义务教育给延长了一年。俺家的小子看着就不是读书的料,这还要在学堂里多混一年,屋里的活计岂不是要少个人来做。”一个村民大声嚷嚷着。

“就是,我家里的丫头读个三年的书,能识点字也差不多了。你说在小学堂里多呆上一年,能多学点什么?还莫如早点回家,还能帮我们做几顿饭,顺便带下弟弟妹妹,那也多少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不是?”

“对呀,我们这小门小户的,难不成还指望家里地娃子读书做状元?……”

“要以俺来说,官家延长这一年,怕是要耽误家里的娃子学一门好手艺的功夫!有些娃子呀,确实不是读书的坯子,多读一年,少读一年,都不影响在土里刨食……”

“都他娘的闭嘴!”村长孙立宝大声喝道:“你们一个个都是些眼皮子浅的土包子!官家颁布法令,延长一年义务教育,那可是为你们的娃子以后的命运着想。你们都不晓得吗?知识改变命运!村东头老杨家的大小子,你们都知道吧,中级学堂毕业了,被县里的学官推举到新成立的东南大学堂继续读书。若是毕业出来了,最少也是一个县里的官人。就算不到政府里入职,国中的大小商社和工坊怕不是要抢破头地去招揽。到时候,人家一个月的工钱就足足抵你们一年的收成!”

众人闻言,眼光瞬间聚焦到人群中一脸得意的杨光禄身上。他家大小子,从小学堂起,就一直都属于“敏而好学”的优秀典型代表,连续十年,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从高级学堂毕业。本来以县里的学官意见,是直接到建业(今澳洲达尔文市)去读天工学院。可因为家中拮据,再加之距离遥远,便选择了新近才成立的东南大学堂。

据说,这东南大学堂与建业的天工学院类似,都是为国家培养高精端人才的学府,而且入了大学堂,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往来的路费需要自己出钱花费外,三年的大学堂学费和食宿费全都减免。

更让人羡慕的是,这些大学堂里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个优渥的前程,要么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要么被几大官办商社和工厂招揽,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才。想来,不出五年,这老杨家的门槛将会变得越来越高了,甚至会告别这土里刨食的农村,成为一个光鲜的城里人。

“都莫要恬躁了。”村长孙立宝握着一把刺刀,使劲地敲击着铁锹,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声音,“官家既然颁下法令,延长义务教育,那是对我等小民的恩赐。你们以为多增加一年的义务教育,官家就不花钱了?一个个不要眼皮子太浅,谁知道自家的娃子本来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愚不可及,但到了第四年,突然就转了性子,变成老杨家大小子那般模样,你们岂不是祖坟冒了青烟,一跃而登龙门?”

“村长,俺们移民汉洲,可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的,这里哪有什么祖坟来冒青烟!”一个村民调笑地说道:“没说的,既然是官家颁下条令,那俺们就遵照执行就是!嘿嘿,这可便宜了那些兔崽子!可着劲地又能多耍一年!”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普鲁士,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为了反对腐朽封建的罗马教廷,提出人人皆可掌握知识,阅读圣经,圣经的解释权不能被教廷垄断,因此他提出由政府公费设立学校,强迫人民送子女上学。

1619年,普鲁士率先尝试通过立法的手段,以国家权力强制全体适龄儿童接受初步的国民教育,规定送6到12岁儿童入学,一般认为这是义务教育的开端。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已经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

在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生产迅猛发展,不但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要求提高劳动者的质量。从事机器生产的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因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普及初等教育就成为急迫的问题。到19世纪中期,一些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在1852年,英国在1880年,法国在1882年,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令。到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而齐国的义务教育初始于二十年前,期间经过数次变动。当初还是作为汉洲民政大总管的齐天,最早提出要建立六年义务教育,但囿于教育资源的薄弱和教育覆盖面的不足,再加上可用的师资短缺,最终改成了三年义务教育和六年的非义务中级教育(需要考试入学,学习之余,还要在工厂和农村、军队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操作)。

随着二十年的发展,齐国目前不仅人口规模大大增加,而且各项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也进一步扩大,文教部随即将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延长一年,并相应增加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

至于大学,齐国在今年一口气增建了两所,除了大兴这所东南大学堂外,还有一所是位于西南桂州府(今澳洲珀斯市)的西南大学堂,如此,基本可以满足汉洲本土高端人才的培养需求。

虽然,齐国设立的三所大学,比起欧洲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在时间上要晚很多,但在学科设置和学科内容方面,却是要比欧洲的那些大学要全面和先进得多。

齐天将他历经二十多年回忆和记录的各种前瞻性科学知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和糅杂,便与国内诸多学者和资深工匠编撰了一系列中级和高级(大学)教材。

但限于自身综合知识的欠缺,许多领先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和理论,齐天只能以猜测(结论)的方式教授给那些资质不错的学生,作为他们最终的研究方向。至于其中如何推导和演变,他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在掌握了系统科学知识后,可以在若干年内,将这些并不完善的科学知识进行补充和不断归纳总结,最终形成一套完整和闭环的理论体系。

而那些显得有些魔幻的科技,比如电脑、网络、航天、卫星等高尖端知识,齐天往往是以幻想故事的模式,将它们讲述给自己的孩子。期间,也会给他们普及科技的演变和发展,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最终会一一得以实现。

……

11月1日,大兴城。

一辆精致的马车缓缓地停靠在一家牌面颇大的酒楼前,霍尔特和马文先后下了马车,相携进入店中。

“马文,你瞧瞧整个酒楼里的食客,喝啤酒的人几乎就没有。”霍尔特在二楼的包间坐下后,笑着说道:“所以,你的啤酒厂生意,注定是这般不死不活。要不是齐国海军和沿途经过的商船会采购一些,恐怕你的工厂早就关门了吧。”

“艾维,你的话语,让我感到非常难过。”马文·达根耸了耸肩,双手无奈的摊开,“既然如此,这顿饭,你必须要请我了!”

“没问题,不过,我可不想喝啤酒。云阳产的葡萄酒如何?”霍尔特微笑着说道:“对了,马文,你以后,最好还是称呼我霍尔特,或者霍先生。”

最后一句话,霍尔特竟然是以一种比较怪异的汉话说出来的。

“怎么,打算彻底归化于这个国家了?”马文·达根一怔,“你这是准备以你的姓氏,当做汉名?”

“马文,你在汉洲有六年了,你不觉得这个国家要比欧洲显得更为文明,更为先进吗?而且,这个国家,与混乱的德意志比起来,无疑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天堂。我觉得,我爱上这个国家了。它的日益强大,它的干净整洁,它的思想开明,还有它的富裕。马文,如果你想融入到汉洲,成为这个王国真正的子民,我建议,你也改个名字。虽然我们的外貌无法改变,但我们最起码要做出一点融入他们的举动。”

“可是……,可是达根这个姓氏,我的祖先传了几百年,就因为要融入到汉洲,成为齐国的子民,就需要我丢弃这个姓氏,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有些难以接受。”马文·达根苦笑着说道。

“哦,那随你吧。”霍尔特无所谓地摇摇头,“但我认为,早点融入汉洲,对我们没有坏处。你瞧,你以前可是一直都不会用筷子,如今,还不是一样用的这般熟练。要知道,在欧洲,能用上器具吃饭的,可都是皇室成员。”

“哈哈……,如此说来,那汉洲的人民,个个都是贵族喽!虽然,这筷子可能比不上那些银质的刀叉。”马文·达根大笑起来,“而且,即使一个真正欧洲的贵族,恐怕吃的饭菜还没我们这顿丰盛美味吧。”

此的欧洲人,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尚未习惯使用餐具,更遑论叉子了。实际上,叉子是在18世纪才广泛流传起来的。

吃饭时,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是用手直接抓饭吃菜。在中世纪有关“礼仪”的一些书上强调,吃饭之人只能用右手的三根手指抓取食物,而不能像一些粗鄙的农民一样用整个手,甚至是两只手去抓取食物。

至于吃的饭菜,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绝大多数蔬菜都是生吃,包括口味刺激的洋葱。而一些荤菜,虽然有各种肉类,不过为了储藏,多半都是腌制或风干的烂肉。而变味的肉一般都需要佐以香料来覆盖异臭,因此香料价格昂贵,甚至超过黄金。

另外,这个时期的欧洲人还根本不懂得家畜阉割技巧,蓄养的家畜都带有一股骚味,加之买不起贵重的调味佐料,肉类的味道,必定难以恭维。

吃着难吃的饭菜也就罢了,吃完以后,还用带油的手这里蹭蹭、那里摸摸,此情此景,确实让人难以想象和……忍受。

霍尔特,原名艾维·霍尔特,德意志人,十二年前受荷兰路德维德家族的雇佣,前来汉洲帮着训练和培养齐国捕鲸水手。虽然欧洲三十年战争已经结束,但他在服役期满后,没有回欧洲,而是留在了汉洲,凭借着数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一名退役的海军军官合作,在大兴城开设了一家鲸鱼制品加工厂,过着富足而又平静的生活。

马文·达根是原荷兰东印度公司旗下水手,服役期结束后,转投齐国海军,在军中服役六年后,选择退役,但没有再从事海上职业,反而凭借二十年前于德意志不莱梅一家啤酒厂当学徒五年的经历,在大兴开办了一家啤酒厂。

但是,汉洲本土的广大民众却对这种口味酸苦的啤酒不是很感兴趣,销售量始终上不去,只能依靠部分海军的订单和过往的商船零星采购,勉强维持着,几年下来,啤酒厂的规模一直都无法扩大。这让雄心勃勃的马文·达根为此有些沮丧。

今日,他们受大兴府工商协会邀请,参加东南大学堂的成立仪式,作为本地的工商代表之一,自然要多少捐赠一些钱物。不过,在这种汇聚全府数十工商企业和商社的聚会当中,也间接地给他们前来参会的企业和工坊提供了互相交流和业务往来的机会。

在白天的一系列活动中,二人还是获得了不少订单,几个大型矿场主事对马文·达根生产的啤酒流露出浓厚的兴趣,矿场苦力劳动繁重,除了供给粗粝的食物外,多少也会对其中的“先进分子”奖励酒水。高粱酒和蜜酒(甘蔗酒)稍稍有些贵了,而且喝多了会醉酒误事,而这种啤酒倒是比较合适。可以采购一些,给矿场的苦力犒赏一番。

在得知霍尔特与许多捕鲸船的船东相熟后,马文·达根便想从这个德意志老乡的手上,看能否再获得一些捕鲸船水手的青睐,如此,又可以获得一大笔啤酒的销售订单。

“马文,三年前,我已经委托东印度公司的人,帮我联系还在德意志的两个弟弟,希望能把他们也接到汉洲。”霍尔特端着玻璃酒杯,轻轻地晃动杯中的葡萄酒,“德意志地区有太多的邦国,虽然现在实现了和平,进入了恢复期。但我听一位汉洲学者说过,以欧洲目前的局势而言,未来数十年里,很可能还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而汉洲四面皆海洋,加上我们齐国不弱的海上战力,足以维持百年的和平。所以,我认为,留居汉洲,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你说呢,马文?”

“或许,如你所言吧。”

马文·达根端起酒杯,轻轻地与霍尔特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然后有些异样地看着霍尔特,他刚才非常自然地说“我们的齐国”,俨然已经将自己当成了齐国的子民。

第二九八章 长安

1657年1月10日,大兴府(今澳洲布里斯班市),顺天堡(今澳洲加顿市,布里斯班以西一百公里)。

顺天堡是一个位于河谷中的移民点,于三年前建立,是大兴府最西边的内陆据点。此地四周环山,雨水充沛,土质也较为肥沃,短短几年时间,便实现了粮食自给。

整个堡寨人口近五百人,基本上都是以耕地为主的农人。因为距离最近的县城都有六十多公里,加上不通国道,只有一条夯土道路,各类物资显得并不丰裕。

然而,这个小小的堡寨在午后时分,却迎来了一众来自府城的高官和随行护卫,让顺天堡几个民政官员惊诧莫名。

“你便是此地的指挥使,毕绍堂?”原内阁总理、现东南行署大总管潘其风坐在一把粗制的木椅上,笑吟吟地看着面前年轻人。

“回总管大人,卑职就是顺天堡指挥使毕绍堂。”毕绍堂拱手弯腰,恭敬地说道。

“听府县官员介绍,你于顺天堡两年时间,便做到本地粮食自给,待到第三年,就已能为县里缴纳少许粮税。这政绩着实优异呀!如此,倒不枉你父祖之殷切希望。”

“卑职当不得大人谬赞。”

毕绍堂的父亲为原西南桂州府(今澳洲珀斯市)知府、现文教部尚书毕正行,而他的爷爷则是原内阁副总理、兼大理寺卿毕懋康,可谓家世显赫。

毕绍堂与在座的诸多高官寒暄片刻后,便知机地退出了指挥使府,带着几个民政官去安排此间后勤保障工作。

潘其风与一众府县官员,不辞辛劳地一路骑马来到这顺天堡,并不是为了视察此地的发展建设情况。顺天堡也只是他们一行官员和学者短暂停留的前出基地,最终的目的地则是前往大东山(今澳洲大分水岭)西侧的一片平原地区,为以后的齐国都城选址做实地考察。

二十余年的发展,虽然目前为止,建业府仍旧是齐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但过于偏僻的位置,湿热的环境,注定不能成为以后齐国的都城。而且,随着移民的速度越来越快,整个汉洲东南地区的人口比重也是逐年增加。

截止到去年十二月为止,齐国人口规模预计将达七十八万人左右,而且这还是未包括今年的移民季增加的人数。更为难得的是,去年汉洲本土及附近几个海外领地的出生人口首次突破了四万人,占新增人口的四成多。以此推算,或许要不了几年,齐国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将很快出现以本土出生为主,移民为辅的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人口自我增长模式。

而汉洲东南几个府县,因为地理和气候条件更为优越,受到了移民政策倾斜,包括大兴府、淄博府(今澳洲悉尼市)、南都府(今澳洲墨尔本市)均已突破十万人,使得整个东南地区人口总规模达四十万人,成为齐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的掌控东南膏腴之地,也为了促进和提升东南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在三年前,齐国便开始着手在东南地区选址,以建立未来国家的都城。

根据大王的意旨,都城选择宜位于汉洲东部居中位置,距离内陆在一百到两百公里,且地势平坦,周边有山岭遮挡,以为安全屏障。整体环境,还要有山有水,另外,选址位置还要距离工农业产区不能太远,以方便供应都城所需。

如此简单条件筛选下来,也只能在大兴府和淄博府两处挑选,而且也只能沿着大东山两侧进行实地考察。

作为汉东南行署大总管,潘其风对齐国的都城是建在辖下的大兴府境内还是淄博府境内,并不是很在意,无论如何,都会对两地的人口和经济聚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继而繁荣整个汉东南地区。

但作为齐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对都城的选址,却是有着举重轻重的话语权。而他也希望在自己的政治生命完结之前,可以凭借建设都城的巨大功劳,遗泽后人。

因而,潘其风在两年前便派出了数路探索队,深入内陆大东山两侧,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筛选合适的都城位置。在去年底,负责选址的官员初步选定了几个位置后,便立即报送与他,等待决断。

为了更加实际的了解都城选址位置,潘其风不顾自身已年满五十的年龄,带着一众官员、地质专家,以及随行护卫百余人,在刚刚过完正旦后,便从大兴城一路骑马往内陆而来。

最先考察的地方是位于大兴城以西四十多公里的成德县(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一个位于大兴河(今澳洲布里斯班河)上游分支九曲河畔(今澳洲不莱梅河)的小城。

只是粗粗一看,潘其风便直接否决了这个地方。不说此地距离海岸线仅有四十公里,就是这里一马平川的地形,也不太适合都城所具备的条件。万一,以后强敌入侵,只要攻破了大兴城,敌军很容易长驱直入,进抵此处。于都城防守和撤离而言,根本没有太多转圜的余地。

在顺天堡考察了三天后,潘其风等人继续西行,朝大东山西侧一处牧场而去。据探索队人员介绍,距离顺天堡三十多公里的山脚下,有一片地势平坦的谷地,几条溪流穿行而过,草木繁盛。该地有一个官办牧场,豢养着近千只马牛羊。

1月15日,当考察队抵达这处牧场时,顿时被此地景物所吸引,郁郁葱葱的坡地,连绵起伏的低矮山岭,遍地的各种野花,众多的牛羊点缀其中,使得整个谷地变得生机盎然,也让所有一路奔波于此的考察人员,心情瞬间舒畅起来,略显疲惫身体仿佛也在这空旷秀美的大自然环境中得到彻底的释放。

“此处虽然有不少坡地,但于建筑各类房屋而言,并不存在困难。或许,依山势而建的城市,会有更多的美妙异趣。”随行的一名建筑大匠点着头说道。

“嗯,该地背靠大东山,南北两侧又有山岭遮蔽,西侧亦是广大的平原陆地。只要扼守大东山东侧要隘,任何海外来敌,都将难以撼动此地防御。”一名宪兵队军官说道。

“这里距离大兴约一百三十多公里,只要修建一条国道通往此处,未及两天时间,必能将大兴府所产物资快速地转运此地。若是能修一条马拉轨道,恐怕更是能在一昼夜间便能抵达此地。”一名大兴府的商社掌柜看了看潘其风,也表达了对此地的属意。

潘其风听了,微微一笑。看来考察队不少人与自己一般心思,已经对此地颇为钟情。那么接下来,还需对这里进行一番细致的探查,以最终确认此地是否可以作为未来的都城所在。

选址初步确定,也只是迈出了都城建设的第一步。以齐国目前不到百万人口的规模,势必不能像神州大陆那些王朝一般,可以轻易动员数十万人,不计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修建一座巍峨壮丽的都城。

整个新都城规划建设周期将可能长达二十年,将分几个阶段,陆续建造。初期,计划在十年内,完成王宫、官署、市政、学校、道路、水源、仓库、兵营、广场等公共设施和部分居住房屋的建设工程。届时,王室和政府会先行入驻,辅以满足都城所需的各类商业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发挥都城的中枢功能。

此后,再经过十余年建设,在都城附近陆续配套若干工农业卫星城镇,完善通往各地的道路、铁轨等交通辅助性设施,最终建成一个符合大齐王国作为地区霸主气质的新型都城。

未来都城的名称尚未确定,但不少官员和学者比较倾向于“长安”这个名称,其一,是因为长安代表着几个伟大而强盛的王朝,一个宾服四夷、万国来潮的盛世强国,这对于正处于蒸蒸日上、国势渐长的齐国而言,可谓极富寓意;其二,长安,如字面所意,长治久安,永享天下太平。神州大地故都长安,乃是十三朝古都,是华夏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与夷人所在的罗马,享誉世界。

而如今,故都长安在洪武年间,便被改名西安,使得这个影响久远的地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齐国若要继承华夏文明,彰汉家文化,建立两洋帝国,莫过于将都城命名为长安,使之再次扬名于世界,威服于四夷。

潘其风等一众选址考察人员所初步确定的位置,在今澳洲布里斯班市以西一百二十五公里的图文巴市,是澳洲除首都堪培拉外的第二大内陆城市,闻名于世界的花园之都。

……

2月23日,建业。

齐天将汉东南行署总管区呈报的都城选址报告轻轻地放在桌上,闭上眼睛,仔细的回忆有些模糊的记忆。虽然没有实地去查看,但他非常确定这个地方与原来的澳洲首都堪培拉位置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既然汉东南地区官员经过精心挑选,细致探查,想必地方也是不差的。再加上这份报告被内阁审议后,直接转呈过来,自然也是集体属意此地。

那么,齐国的都城就选定此处吧。

“王上,都城建设,周期将以二十年计。初步计划是,工部先委托汉洲道路建筑总商社修建一条八十多公里的国道,把大兴至成德的道路延伸至大东山。同时,委托大兴建筑商社,于都城所在地修建若干砖窑、水泥厂,以为后期建筑所需。有鉴于此,今年将会往大兴府发送移民一万人,着令该地区加大对西部内陆的移民点建设,为后期都城建设,奠定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基础。”工部尚书王振良躬身说道。

“都城建设所需民力,勿要滥征,尤其是兴建初期,条件较为恶劣,工程也较为繁重。”齐天说道:“需知,国内人力不丰,且移民不易,可经不起任何消耗。”

“王上体恤民力,乃我齐国万民之福。臣定会遵照王上旨意,派出有力官员督办,勿使民力滥用。”王振良说道:“臣与移民部计议,为不至地方因都城兴建而抽调劳役,耽误工农各业,提议都城建设之劳力皆由每年新进移民承担,人数暂定为三千,服役期为一年。出役后,所有人等就地转移至都城配属移民屯殖点。”

“可!”齐天点头说道:“移民部也可酌情于海外征调土人,承揽建设过程中粗重危险工作。”

“谨遵王命。”王振良拱手应诺道。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