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345章

作者:重庆老Q

“10、若敌舰船失去行动能力,战斗、追击敌舰的我方舰船指挥官不能在战斗过程中停留、夺取、持有或者焚烧这些失能敌舰(因为此行为将使舰船失去完成更为重要的战斗机会);”

“11、不要对旁侧有己方舰船的敌舰射击,但在确保不会伤害到己方舰船的情况下可以射击;”

“12、在敌舰队主力失去战斗力或逃跑之前,己方舰船不得去追击敌小股舰队或零星舰船;”

“13、战斗中,有己方舰船遭到痛击,但没有沉没或被敌舰包围的危险时,跟随其后的舰船不应停留以保护前者,而应坚决有力地去攻击敌舰,将护卫受损舰船的任务交给舰队最尾部的舰只。盖因,打击敌舰队主力是最能保护受损舰只的方法。”

“……”

齐大江将印度舰队司令罗守勋耗费数年时间,陆续总结撰写的《海军战斗训令》前后仔细看了两遍,脸上露出极为满意的笑容。

“大都督,这份《战斗训令》纯粹是我一人己见,可能还有许多不足和疏漏,需要我海军中所有同僚参寻后予以完善和补充。”罗守勋郑重地说道。

“不错,不错!”齐大江看着罗守勋,眼神中充满了期许和赞赏,“若是俺海军中所有军官皆如你这般,何愁我齐国海军不兴?十余年里,整个海军当中,唯有你一人想着将俺们海上的战斗日志和航海日志总结编撰出这份《战斗训令》。以后,若是所有军官皆熟读牢记这份《训令》,我海军当能做到如臂指使,战斗力数倍提升。”

“大都督谬赞了!”罗守勋摇头说道:“我编撰这份《海军战斗训令》,也是模仿建筑商社当中那些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流程而著的。王上曾言,我们在做任何事务时,都要尽力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为简单的若干步骤,将常规的事情做到标准化和流程化。所以,卑职就琢磨着,能不能将我们海上战斗模式也作出相应规范和流程。只要在战场上遇到类似情形,直接将既有实例和规程引入即可。”

在一场海战当中,决定胜利的因素除了舰队实力外,主要依赖于舰队司令在各种海况中,能把战舰组织成有纪律的舰队,使其服从自己的指令或信号。只有当舰队组织良好的时候,才能在认为既有作战可能又有利的情况下对敌作战。当各个舰船的舰长们在遇到混乱的战场情况或没理解舰队司令选择的攻击方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舰队的凝聚力与协同训练程度。

因此,舰队中的每位舰长都尽量让他的战舰根据舰队司令设定的航向和距离行进。一旦司令改变帆向,舰队中的其他战舰就要立刻将帆向调整到与旗舰一致。这样一来,舰队中的各艘舰船就会与旗舰的风力相同。

但舰队规模越庞大,控制它就越困难,执行队形变化的时间也越长。因此,转向时,每艘船是先调整船头还是先改变风帆方向或一并发生,都必须有严格的规定。这对每条舰船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有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战斗训令,并严格执行。

在17世纪早期,侧舷射击战术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造船技术与武器的变革。尽管当时的战船侧舷摆有大量火炮,使用侧舷射击应该还是最合理的策略。但当时的海战依然跟16世纪早期一样,舰队排成横队就是战斗队形,主要进攻方式还是发射舰艏的火炮,进行一对一的单挑,然后接舷登船作为结束。

即使在去年7月爆发的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人也经常在海战过程中采取突入英国舰队,以接舷靠帮的方式,然后发起登船攻击,最后夺取敌人船只。至于真正的线列战术运用,还要到1653年双方之间发生的波特兰海战中,并且也是在英国舰队不经意间才使用这种战术。

英国舰队利用自己的火炮上的优势,把船排成一排,用侧舷的火炮和荷兰人对射。荷兰人虽然精于混战,一直想靠近英军舰船登舷作战,但在对方炮火的打击下无法如愿。

齐国海军在齐天的提点下,可能是这个时期最早将线列战术运用到实战当中,三年前的第二次汉荷战争中,安汶海战、古邦海战,以两艘战列舰为主力,排成一列纵队,分别以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的方式,展开对荷兰舰队的线列炮击,凭借着己方专业战舰凶猛的火力,几乎就在第一轮战斗中,就击垮了荷兰舰队的战斗信心。

如今,又经过数年的演练,齐国海军已基本将线列战术运用的轻车熟路,即使是只有两三艘战船的小规模舰队,也能在海战发生时,积极主动地抢占T字头位置,将己方最具优势的侧舷炮位对准敌舰的首尾位置,然后以线列战术,猛烈轰击敌船,占据先发优势。

“守勋,这份《海军战斗训令》中已经包括了海上作战和航行的诸多操作细节,从巡航编队的完整阵型,到一个战斗队列机动为另一个战斗队列,甚至还有大舰队是如何搜索到敌军舰队以及如何根据现有方法展开战列线。”齐大江站起身来,亲切地拍了拍罗守勋的肩膀,“该《训令》应为我齐国海军每位舰队司令和舰船指挥官随身携带,并将此研熟牢记,在日常航行、训练以及战斗中严格执行。”

“……大都督。”罗守勋犹豫了一下,抬头郑重地说道:“海军只有训令手册是不够的!海军舰队行进和战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事务。它的实际运转是不能仅参照我们编订的训令或者规范手册。因为任何指导手册所描绘的情景是永远不完整的,诠释战术需要专业的实践。”

“一个强大的海军,其战斗训令或者指导手册与战斗实践应该是最为接近的。反之,官方训令与战斗实践相脱节,则很容易固化海军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削弱海军的战斗力。我们齐国海军就必须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应的战斗训令和指导手册,使之更加贴近和符合实际的海上战斗情况,最终让我们齐国海军成为一支正规化、标准化的强大海上力量。”

“说得好!”齐大江听了,感到莫名振奋,“我齐国海军有你这般人才,何愁壮大不起来。以后,我们这些老海狗退下去了,海军中的大梁终将由你们来挑起。你们读过书,系统地学习过海上作战技能,又经过这么些年的海上锤炼,俺觉得,将来你们的成就将远远超过俺们这些粗坯!”

“大都督过誉了!”罗守勋脸色微赫,但自己编撰的《海军战斗训令》得到齐大江的认可和赞赏,内心深处也是极为兴奋。

“大都督,卑职对于我海军的舰只新增计划有一些异议,不知当讲不当讲?”罗守勋聊了一阵海军作战训令的完善和推进工作后,突然对未来五年海军舰只增购计划表达了不同意见。

“都是自己人,有话但讲无妨。”齐大江笑着说道:“本来海军舰只增购计划还未正式上报内阁,俺们一切都可以讨论商量。”

“海军部计划在未来五年要新增两艘加强版的汉级战列舰(排水量达1500吨),卑职认为此举不妥,应慎重考虑。”罗守勋斟酌着语言,尽量婉转地说道:“现如今,排除荷兰东印度公司,不论是南洋地区,还是大明海域,就算是印度地区,我齐国海军所面对敌人皆为弱小。即使是郑芝龙所属水师,尽管船只众多,但其不论型制,还是火力,皆不如我海军明级快速巡航舰。若是再新增两艘汉级战列舰,恐会落下无用武之地情形。加之,建造一艘汉级战列舰,耗费甚大,其所费资金足可新增六到八艘明级战舰,更能扩展我海军作战区域。”

“以你之见,新增汉级战列舰是华而不实之举?”齐大江沉声问道。

“大都督,我齐国海军未来五年的作战目标是什么?”罗守勋继续说道:“卑职认为,未来五年,我齐国海军的作战目标依旧是针对大明海域众多的福船、鸟船、戎克船等中小型船只,以及南洋、印度地区那些西洋武装商船。在面对这些对手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动用汉级战列舰。另外,南洋诸多破碎岛屿,各种狭窄海域地形,都极大地限制了大型战列舰的作战条件。”

巨大的、华丽的重型战列舰,虽然看着威猛无比,代表着一国海上实力的象征。但在实际战斗中,战列舰的机动灵活性很差,而且海况不好状况下都无法出海作战。

1637年下水服役的英国战列舰“海上君主”号,舰体长51米、宽14.7米,高23.17米,排水量达1600吨,三层甲板战舰,号称世界上火力最强的战舰。舰上装备了104门火炮,火炮重量加起来就达150多吨。由于火炮太重,严重影响这艘战列舰的机动性。在海况复杂的北海,甚至难以驾驭和参加战斗。在1660年,“海上君主”号被迫减肥,一层炮甲板被拆除后,才勉强参加了第二次英荷战争。

“但是,战列舰的战斗力足以应对四到五艘普通战舰的围攻。三年前,古邦海战中,汉和号和汉平号,仅以两艘战列舰硬抗十余艘荷兰武装商船,而丝毫不落下风。”齐大江心中还是对巨舰情有独钟,“另外,战列舰不仅火力强大,而且防御力更甚普通战舰,即使中弹数十发,也丝毫无损它的行动。在大规模的海战中,战列舰完全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存在。”

“大都督,以我们齐国目前所拥有的海军实力以及两次对荷战争,已经充分证明了我齐国海军已成为整个南洋地区,乃至大明、印度地区最为强大海上力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荷兰人孤注一掷不想继续维持海洋贸易与我齐国再次发生战争,卑职判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齐国海军将不会面临大规模的海上战斗,而是会频繁与周边土邦王国,乃至西洋夷人之间的小规模、零星的海上冲突。这就需要我们齐国海军具有快速部署的能力,并能战而胜之。”

“可是,大型战列舰的调派部署,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尤其是还需要抽调相应巡航战舰跟随出战,在面对小规模海上冲突时,就显得耗费有些过大了,嗯,以商人的说法,就是经济效用比太低了。”

“那我们未来五年到十年内,一艘战列舰都不造吗?”齐大江已然被罗守勋说服,但心中仍有一丝不甘。

“为了保证海军舰船的先进行和前瞻性,我们可以让造船场研究和建造若干新型重型战舰。至于其型制和规模,卑职建议,不妨去向王上咨询一二。王上对此,必然有独到之解。”

齐大江点点头,对罗守勋的建议深以为然。

“王上曾言,这个世上,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控制了世界。俺希望,在若干年以后,俺们大齐王国的海军在逐步控制了南洋、马六甲、印度洋以后,最终能挺进太平洋和大西洋,去与那些西洋夷人去比个高低,争夺海洋的最终控制权。”

第二五五章 亮剑

1653年4月18日,汉洲,黑山(今澳洲北部帕默斯顿市附近)。

“轰!轰!轰!……”

十余门火炮猛烈地轰击着,共持续了六七轮,声震不绝于耳,将前方数百米的“敌军”区域炸成一片火海,修筑的一段模拟城墙也是千疮百孔。

在后方观看的郑芝莞,嘴角虽然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表现出自己的镇定,但心中却极为震撼,这齐国的火炮发射弹药,赫然是威力巨大的开花弹,四散飞溅的弹片,升腾冒起的熊熊火光(深切怀疑在着弹区域布置了引火物),显得声势更加惊人。

火炮轰击过后,攻击阵地上突然烟尘四起,火光冲天,一排排火箭弹拖着红色的尾焰,呼啸着扑向前方,越过那段模拟城墙,进入“城”中,然后落地爆炸,燃起了熊熊大火。一排排草木编制的假人在爆炸和大火中,剧烈地燃烧飞溅,宛如惨烈的战场境地。

这种齐国军工部门新近研制的火箭弹,是以前宋军中初期的火箭武器—“霹雳炮”而仿造。数年前为了应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上威胁,做出了一款升级版的“神火飞鸦”,在海上用来攻击荷兰武装商船,并发挥了不错的效果。

这几年来,齐国陆战队在攻击敌人坚固的城防时,除了使用威力巨大的重炮外,就是采用笨拙的掘土挖壕方式,虽然最终也能攻克坚垒,但过程中却耗费不少时间,并且在破城后还要面对城中守军的巷战。

因而,军方便希望军工部门在不断优化改进开花弹的同时,再提供一种新的武器,可以大量杀伤城中的守军,以减少官兵于巷战的损失。

黑山军工厂接到军方的要求后,便将主意打到了此前研制的“神火飞鸦”这种武器上面。它既然可以在海上,通过己方舰船发射,并引燃敌舰的甲板上火药或者风帆,那么是不是可以加大其战斗部位,将其设计成一个会飞行的“炸弹”,以达到对敌人实施远程攻击的目的。

经过数年的研制,陆地版的“神火飞鸦”在不断改进和优化后,陆续试制出几款样品,开始时主要以尾焰燃烧杀伤敌人,后来又配备了爆破弹头,以破碎弹片杀伤敌人。今日特意在这场攻防演习中拿来进行一番试验,向军方验证这种武器的杀伤力。

众所周知,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可以制造用火药推进飞行的火箭,这种火箭大约在元代或明代传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进。从16世纪到18世纪,印度的火箭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药筒已经改用铁制,还出现了各种型号。

17世纪,英,法等国入侵印度,遭到印度人的顽强抵抗。在这些战斗中,火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迈索尔苏丹狄波·萨布在1792年和1799年抗击英军的战斗中用专门的火箭部队发射了大量火箭,使英军伤亡惨重。

英国人在征服迈索尔后,将缴获的火箭带回国内。当时正值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试图登陆英国本土,由于英国陆军兵力不足,需要在海上消灭敌军,所以急需能够有效攻击法国登陆船的武器。印度火箭引起了在武尔威治兵工厂皇家实验室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的极大兴趣,他认为火箭是对抗拿破仑最好的武器,于是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改造。

经过几年的探索,康格里夫于1805年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并经过不断改进,射程最远可达3-4千米。这种新型火箭相对于19世纪初期的火炮具有射速快,射程远,机动灵活等特点,使的康格里夫火箭在新式火炮出现之前大出风头。

康格里夫火箭一经装备就广泛在拿破仑战争中使用。首先在布伦攻击了法国舰队,战果不错。之后,由康格里夫亲自指挥,英国海军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射了约25000枚火箭,几乎将城市夷为平地。1812年来比锡战役时,瑞典军中的英国火箭炮部队用一次猛烈的射击就把一队法军“象蚂蚁堆一样打得星散”。

当然,齐国目前试制的火箭弹还没有后世康格里夫火箭那般威力,主要依靠其燃烧性能,以密集发射的方式,焚烧城墙附近的工事,震慑守军,部分装有爆破弹头的火箭弹,因为引信的问题,还不能完全保证其爆炸威力。

不过今日数百枚火箭弹齐射,看着威力着实惊人,若是落入敌人密集阵列当中,足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亡,继而引发敌军的混乱。

在火箭弹发射完毕后,数百陆战队和乡兵组成的步兵方阵,排着整齐的步伐,以行进射击的的队列,向假象的敌军城池攻去。在距离模拟城墙还有三四十多米的地方,数十名掷弹兵立时抛出手掷炸弹,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端着刺刀,发起了最后突击。

“若是齐军以这种模式攻我福建,咱们守得住吗?”郑芝莞脸色有些发白,转头低声问身旁的杨耿。

“估计……有些困难。”杨耿吞咽了一下口水,摇头说道:“不过,听说齐国陆师兵力不多,我们或许可以凭借人数优势,勉强据坚城与之一战。”

“齐国陆师兵力是少,但他们却可以驱使李定国等贼军来攻我福建!”郑芝莞苦笑道:“另外,登莱永初朝廷也有数万兵马。只要人家愿意,可随时以舟船转运至我福建,袭我沿海薄弱之处。就以刚才这般战法,我郑军如何抗之?”

杨耿默然不语,近两年的海上缠斗,郑军水师除非集结数十上百艘不同类型的战船对抗齐军水师,否则,单独数艘或者十数艘舰船出海,根本不是齐军战舰的对手。他们往往组成2-4艘的编队,游曳于福建、广东、江浙,乃至日本附近海域,频频袭杀郑军船只。齐国舰船不仅火力强大,而且速度也非常快,少量郑军船只在遭到齐国舰船后,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只能落帆投降。

现在看来,齐国不仅水师强大,陆师战力也非郑军所能抵挡,尤以火器犀利无比。看来,齐国针对郑氏和谈所提出的条件,必须认真对待。

其实,郑芝龙反正归明后,打算给付齐国白银五十万两,茶叶两千石(约150吨)、生丝一千担(约50吨),瓷器一万件,以换得与齐国休兵止战,恢复曾经的友好合作关系。

齐国军政联席会议上,也原则上同意停止与郑芝龙的海上战争,并准备施压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起解除对郑芝龙的海上贸易封锁。但为了保证郑芝龙以后不会再出现反复,提出福建必须出兵北上,联合舟山的张明振部明军,攻击清虏占据的苏杭,威胁江南,策应江西李定国部明军。

另外,福建需让出漳州沿海的厦门岛、金门岛,由永初朝廷官军入驻。郑氏既然已反正归明,那么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今莆田)等地区即为后方,无需驻守兵力,要将守军员额削减至最低。如此要求,赫然是将福建南部精华地区完全置于潮州李来亨、高一功部明军的兵锋之下。而位于厦门岛的中左所进驻永初朝廷官军,更是让齐国水师于福建沿海获得一处重要的泊地,对郑氏水师进行监视和挟制。

若是郑芝龙全部答应齐国的要求,并据此做出安排。待他日后再次反复,降于清虏,那么整个福建将瞬间被明齐联军击破,几无翻身之力。

当然,若郑氏一意反清复明,齐国将一如从前那般对他支援各种火器,并且还会将部分被攻占的吕宋领地归还与他,大家在南洋地区继续愉快地一起打土人,占田地,挖金矿。

因此,郑芝莞等郑氏使团一行,在收到休战条件后,内心不免惶惶。需知,为了获得更多的反清力量,福建在反正归明,可以得到永初朝廷的再次接纳,免遭明军陆地上的攻击。但人家齐国可未必会听朝廷的吩咐,为了确保海上安全,他们必然会对郑氏做出诸多限制和防范。

……

4月25日,军部大楼。

“鉴于目前大明境内出现非常有利的局面,我们总参谋部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推演和测算,制定了一场宏大的战略——江南战役。”总参谋长崔少川目光炯炯地看着在座的十余位高级军官,“此作战计划思路主要是,东西并举,水陆并进,会师北伐。”

“会师的地点位于长江南京附近,东路,主要作战兵马以舟山、余杭等地明军为首的东南抗清武装,若是郑芝龙真心反正归明,则可进一步加强东路军的攻势;西路,是以孙可望、李定国部明军为主力,分别从湖广、江西地区沿长江顺流而下,直取南京。”

“此战役中,东路军充当偏师,执行吸引清虏注意力,诱使清军主力来攻。待孙可望、李定国部趁虚攻至长江中下游,两路大军及各地义师突然在同一时间发动攻击,从而一举恢复江浙一带,夺取整个江南。”

“我齐国水师集合主力战舰,联合郑森、顾荣(顾三麻子)部水师,突入长江口,先夺占崇明沙、镇江等地,建立作战后勤基地。随后,朔流而上,截断江北清军援兵,并择机攻占江北几座重埠大城,彻底掐断清虏长江两岸之间的联系。登莱、山东南部两部明军则在战役发起后,实施佯动,吸引北方清军主力,不使其南下支援江淮和江浙地区。”

“若是有可能,则使永初朝廷联络朝鲜,出兵辽东,将簇聚在北京附近的清军八旗主力一部引入辽东。我齐国水师分出一部,协助登莱明军在广宁卫(今辽宁葫芦岛市兴城区)登陆,从而隔断清虏与辽东的联系。”

“明军在稳住江南局势后,便可以富庶的江南做根据地,出兵湖北、河南,扫清河朔,最终大军直取北京,完成北伐计划的最后一步。”

“计划虽好,但明军各部会尽心配合执行吗?”齐大江沉声问道:“另外,郑芝龙虽然反正归明,但谁敢保证在东西两路大军会师长江之际,不会再次出现反复,袭取东路军的后方?”

“孙可望、李定国二人虽有矛盾,但在面对清虏时,却表现出较为积极的姿态。故而,我们参谋部认定,只要江南清军主力为东路抗清武装所吸引,留出大片防守空档,孙、李二人即使不相配合,联合进击,但沿江顺流攻取江南的诱惑,他们必然都无法拒绝。只要有三五万人攻至南京,则江南必然震动。至于郑芝龙会不会再次出现反复,对此,我齐国水师可集结主力舰队联合顾荣部水师前往福建沿海,迫其答应我方提出的休战条件。”

“若是郑芝龙在我威逼之下,依旧不应我方条件,又该如何?”

“若是不应我方条件,那么证明郑芝龙依旧存有首鼠两端的心思。既如此,那就……攻福州!”崔少川狠声说道:“高一功、李来亨、袁宗地部明军想必是非常希望将整个福建拿下,作为他们的安身休养之地。以我们推演,即使缺了福建郑芝龙的襄助,仅凭舟山张明振、张煌言部明军和各地义师,也足以调动江南清军的主力。只要南京即下,长江隔断,整个江南清军将成为彻底的孤军,覆灭也是迟早之事。”

崔少川说完,转头看向齐天,等待大王的决断。

齐天双手抱臂,站在前方,出神地盯着墙上一副大明地图,上面已经被参谋人员用各种标记和箭头,标识出几方势力的分布和数路大军的进军路线。他的神情看起来有些恍惚,似乎想从这副地图的形势当中窥探出什么。

“十年前,我们派出十余艘舰船,数百陆战队进驻大明沿海,拢流民,袭建奴。待至甲申天变,则攻辽东,战登莱,以振人心,试图挽回大明倾覆之局面。”齐天转过头来,缓缓地说道:“这么多年来,我们做出种种努力,却遭遇一次又一次打击,大明破碎,百姓离乱,死者以千百万计。清虏逞凶,攻城略地,若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然,我汉洲之民,齐国之兵,却从不言与之放弃。扶助永初,亦派驻更多人员和物资,数度击清虏于山东、登莱。更有两破辽东,捣清虏巢穴,屠鞑虏之众,慰千万死难百姓。继而,奇袭南京,俘洪贼,震动天下。最终,联西军,攻两广,斩清虏尚耿两伪王,就此初初奠定南方大局。”

“今,集众人之谋,定江南之攻略,北伐之大计,若能据此顺利而行,重振大明之势,再复汉人天下,则可一举扭转我华夏民族未来数百年之运势。然,其中必有无数莫测之险,也有再遭挫锐之危,更有陷绝境之虑。但要就此畏缩不做,却是少了亮剑的气势,最终使我等……心意难平。”

“……既如此,且去试行吧!”

第二五六章 汉荷联合舰队

1653年5月20日,一支规模庞大的齐国舰队在离开广宁堡(今印尼爪哇岛西北芝勒贡市)后,一路向北。数日后,在邦加岛附近,两艘战舰护着印度商社旗下的三艘武装商船转向西北,朝马六甲海峡驶去。

5月23日,船队行至马六甲海峡入口巴淡岛附近,印度舰队司令、翎麾校尉(中校)罗守勋站在舰艏,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海峡左右两方的岛屿。

左边为巴淡岛,三年前,齐国一支破袭舰队以此为据点之一,于马六甲海峡袭击拦截东印度公司过往商船,历时数月时间,击沉俘获荷兰大小商船六艘,使得东印度公司上下为之震动。而这也间接促成了东印度公司迅速结束了与齐国之间的战争,恢复了双方之间的和平,转而进一步加深彼此的经贸往来。

巴淡岛,中北部是山丘,最高点不超过两百米,有大片原始森林;而南部、西南部及西北部沿海则是平原,适宜耕种和居住。全岛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和小港口,是一个战略位置极佳的岛屿。

而右边为淡马锡岛(今新加坡岛),两百年前,室利佛逝王子拜里米苏拉建立马六甲苏丹王朝后,曾在这里建设港口,沟通南洋诸岛,发展贸易。但比较可惜的是,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这座位于柔佛河口的据点,使其变成一个荒废的小岛。

淡马锡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滨狭窄的柔佛海峡,全岛地势和缓,中部和西部是翠绿的山丘和森林,东部以及沿海地带是平原地。沿岸有多条短小河流入海,水源充分。

“若以卑职来看,南边的巴淡岛位置要比北边的淡马锡岛要好的多。”专业战舰“启明”号大副、御武校尉(上尉)卫明礼伸手指着巴淡岛的方向说道:“这座岛屿略靠向海峡中间位置,而且距离陆地较远,不易遭到柔佛王国的攻击。若是我们将其占据,再驻扎一支强大的海陆部队于此,完全可以扼守整个海峡东端,堵住任何西来之敌。就是荷兰人,以后也将不得不看我们脸色行事。”

“可是,王上却比较中意北边那座淡马锡岛(新加坡岛)。”罗守勋放下望远镜,摇头说道:“不过,这海峡附近岛屿皆为柔佛王国领土,咱们还不能轻易占据。十几年前,这柔佛王国联合东印度公司,破了马六甲城,驱逐了葡萄牙人,其国势也日渐强盛。在荷兰人的扶持下,于马来半岛威压北方和西方数个素丹王国,在苏门答腊岛上,更是将占碑、德利、帕迦鲁荣等几个素丹王国打得连连割地求和,势力扩张得极快。所以,我们齐国要想在此谋取一座岛屿,只能先找他们谈谈,以租借的名义获得立足之地。”

“不过,无论是这巴淡岛,还是淡马锡岛,距离柔佛素丹国的王城都不远,卑职担心他们不愿外人染指这些岛屿。若是这柔佛素丹国不愿意租给我们齐国,那又该如何?”

“如何?”罗守勋苦笑一声,“自然先搁置以待事变。这柔佛王国四处树敌,总会让我们寻到机会的。……若是没机会,我们齐国可以制造一些机会。这马六甲海峡,我们齐国在未来是一定要将其彻底掌控在手里。”

5月24日,船队驶入柔佛河口,一艘两百多吨的桨帆船脱离船队,沿河上朔,前往柔佛王城,船上有几名鸿胪寺的外交使者,准备面见柔佛素丹国王阿都拉马雅沙,商讨双方之间进一步加深贸易往来,并顺带提出租借淡马锡岛事宜。

5月25日傍晚,船队抵达马六甲城,在此停靠休整两日。随后,东印度公司旗下武装商船“佛伦堡”号、“根特”号与齐国战舰“启明号”、“兴明”号正式组成联合巡航舰队,开始执行马六甲海峡至印度东西海岸的战斗巡航任务,并适时为双方所属贸易船只提供护航,打击沿途海盗以及部分“不友好”势力,维护整个地区的贸易安全环境。

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只是出动了两艘武装商船,但却派出了一名上校军官领衔。在讨论联合舰队指挥权时,对方以齐国舰队司令罗守勋不仅年轻,而且军衔也低一阶的理由,提出舰队指挥官由己方瑞克·恩里克斯上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