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287章

作者:重庆老Q

“陛下,齐藩尽守友邦之责,为我大明付出甚重。虽然其行,有为移民之便,但于我大明是有大功的。”黄道周说道:“待他日,我大明恢复河山,重整朝纲,陛下可赐下玉玺印绶与齐藩,允其为我大明兄弟之国,分居南洋,隔海相望,两相扶助,世代交好。”

“齐藩不会稀罕我们大明赐与的名号和身份。”永初帝苦笑一声,说道:“他们声言,汉洲之地,所属之民,亦为华夏文明传承。建奴欲腥臊天下,齐藩所做所为,是彰汉人之威,挽华夏之危亡,存更多炎黄苗裔。”

“陛下,齐藩此为,虽稍显悖逆,但赤城之心,可为一表。我们当……尽力笼络之。”黄道周拱手说道。

“据闻,齐王仍属壮年,我欲将皇妹坤兴嫁与齐王为妃,黄卿以为如何?”永初帝问道。

“可!”黄道周颔首道:“将公主婚配与齐王,可修两家秦晋之好,更能使明齐守望相助。此举,大善!”

第一三七章 虾夷地

1646年8月25日,虾夷地(今日本北海道岛)西南部海湾(今日本北海道小樽市外的石狩湾)。

两艘一百多吨左右的帆船在海湾徘徊良久,最终在一处背风的海边停了下来。不一会,两艘小船被放了下来,一艘奋力地向岸边划去,另一艘,则开始测量海湾水深情况。

“这里应该没有日本人了吧。”陆天明一边举着单筒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岸边的情形,一边小声地嘀咕着。

陆天明等一行两艘船,是在二十多天前,从长山岛出发,在济州岛稍事停留两天后,驶近日本,然后便沿着几座大岛的海岸线,一路向北,寻找虾夷地,准备为登莱永初朝廷建立一个后备存身基地。

根据汉洲本土发来的指示,鉴于大明未来局势的不可预测性,为了确保永初朝廷有一个可靠安全,且能长期发展的后备基地,齐国驻长山岛水师部队,可前往目前仍旧为无主地的虾夷(其实这个时期,日本松前藩已经在北海道南端建立了福山城),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先建立若干据点,为后期移民建设做前期准备。

数日前,他们在经过虾夷地的最南端时,遇到了几艘捕鱼的日本渔船,然后靠近陆地时,赫然发现,竟然已经有人在那里筑起了土城,建立了据点(福山城,今日本北海道松前町)。

在海边观察了一阵,陆天明便确认了在此处活动的人,并非是当地的土著,而是日本某个藩国的人员,人数可能在三五百人左右,大部分都是冷兵器,但也有持大铳的武士,他们在发现两艘来历不明的船只后,非常警惕地聚集在海边。

考虑到船上没有太多武装人员,陆天明等一行船只未敢登陆,只能继续北上,寻找合适的登陆点。

既然虾夷地的南端有日本人建立了据点,那么,他们就必须远离此处,在岛的中部或者北部,另外选择一处秘密的登陆点,以便进行前期建设。

约半个时辰后,登岸的那艘小船划了回来,一名水手向陆天明报告,陆地附近没有土著,也没有日本人活动的迹象,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岸边有大片坡地,期间也夹杂着若干平坦地块,还有一条小河从山上流经,是一处不错的海边据点。

更难得的是,岸边水位足够深,两艘一百多吨的帆船完全可以驶到岸边不远的地方,以后若是再稍稍修建一座栈台插入海中,搭建几座吊杆,就可形成一座初步完备的小码头。

“那就不要耽搁了。”陆天明转头吩咐道:“准备登陆,建立据点。”

两艘运输船在一艘小船的引领下,缓缓地驶向岸边,最后停靠于距离岸边五六米的地方。随即一包包物资被一一吊了下来,由几艘小船不停地往岸上转运。七十多个精壮汉子,直接涉水登陆,然后在一名有经验的齐国民政官员指导下,开始伐木、挖土、烧坡,建立临时营地。

整个登陆行动持续了一天时间,足够留守人员三个月的物资储备,也陆续搬运上岸,堆放在一处清理后的空地上,仅仅用几块船帆布遮护。营地四周也只是打入了数十根木桩,栅栏也未组成。十几个武装水手端着火枪,往山岭中进行了一番探查,搜寻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威胁。

至夜幕降临的时候,数个巨大的篝火在营地里燃起,几头被捕获的野鹿被砍成几段,放入锅中煮食着,几尾肥硕的大鱼插在木棍上,在篝火上翻滚烧烤着,撒在上面的几抹香料,不时散发出让人谗言欲滴的香味。

“味道还不错!”陆天明从一名汉子手里接过烤鱼,张大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

“将军喜欢的话,明日我们从海里再多捕一些。除了烧烤,可以再试试熬个鱼汤,说不定也是一道美味。”一个登莱永初朝廷的小吏笑着说道。

“莫要这么费事了。”陆天明慢慢的从口中吐出鱼刺,摇头说道:“我只能在这里最多待两天,还得赶紧回长山岛。”

“将军辛苦。”

“咱就是一个跑海的苦命!”陆天明说道:“待将你们登莱一切事务安排妥当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返回汉洲本土,过我的小日子去,抱一抱我那两岁的儿子。走的时候,才出生不到三个月,也不知道这个时候,会不会喊我一声爹了。”

“将军是有福之人呀。”那个小吏黯然说道:“不像我等,逃至登莱,父母妻儿,均失散于途中,也不知是生是死。”

“这天杀的建奴!”陆天明同情地看了看这名小吏。

一时间,围坐在篝火周围的人,都陷入了沉默。若不是战乱离散,谁会变成孑然一身的饥民,谁又愿意被抽调至这座尚未开发的岛上来建立据点?

“好了,诸位也莫要去想各自的悲苦之事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陆天明几口将那条烤鱼吃下肚中,随即开口说道:“我过两日就会离开此处,以后这里将有周主事负责一切事务管理,老孔于旁辅助。”

那个小吏和一名瘦长汉子连忙拱手应诺。

“你们在此处最大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入冬前建立好营地,木屋、土屋、砖石房屋均可。不过你等需谨记,该地冬天可能会很冷,修建房屋时,务必要注意保暖。粮食等其他生活必需品,也给你们留足了三个月。但为了以防万一,你们还是节约着吃。这里海边鱼群不少,山里还有野鹿,多少可以增加你们的粮食供应。”

“对了,老孔,此地土质如何?可能种植稻、麦、土豆等粮食作物?”

“回陆指挥。”那个被称为老孔的汉子说道:“俺瞧着这里的土质和环境与俺们山东相仿,应该可以种植小麦和土豆。至于能否种植稻米,俺不太确定。”

“那你们在修建房屋之余,先烧几百亩荒出来,待来年春天,就可以试着种植一些粮食了。”陆天明说道:“另外,一些蔬菜种子不妨也试着抽空栽种一些,要不然,未来一些日子,你们只能啃咸鱼干和野菜,那也不是事。另外,你们的武备也不能荒废了,留给你们的刀剑长矛,还是多少要操练一下。要不然,从某个林子里钻出一些土著,将你们捉了去,那可大为不妙。”

“要不,给俺们留几杆火枪吧。”老孔抬头看了看四周黑漆漆的山岭,心中不由一紧。

“行,给你留五杆火枪。不过,平日里可要好生保管,莫要使唤坏了。”陆天明嘱咐道:“也许等下次给你们补充物资和人员的船只过来,那可能得好几月以后了。”

“……这大明,以后还能回去吗?”周孟章轻声问道。

“那要看你们的永初天子能否在登莱坚持得下去,并最终将建奴赶到关外去!”陆天明摇摇头说道:“也不知道如今的大明境内,还有多少人不甘建奴的统治和奴役。要是我,宁愿掉脑袋,也不会留建奴那根丑陋的老鼠尾巴!……你们说,就是剃光头,也比那模样好看吧。”

周孟章偷眼瞧了瞧陆天明脑袋上的寸许短发,嘴角蠕动了几下,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没有回应。

“周主事,莫要瞧着我头上的短发,就以为我们齐国与那建奴一般要剃发异服。”陆天明看到周孟章那副神情,便知对方在想着什么,“我们齐国可不像建奴所规定,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我们齐国水师官兵剃除长发,是为了在海上更好地打理自己的卫生。你若是登上海船,一两个月不洗澡不收拾发髻,哼哼,斗大的虱子跳蚤能将你吃了!”

我大明那么多行船之人,也不都尽然是剃除长发的,恐怕多半是去国离乡,身处洪荒之地,也渐成蛮夷了。周孟章心中说道。

在这处虾夷据点停留两日后,陆天明等一行两艘船,在岸上留守移民神色复杂的眼光注视下,扬帆离开,径直往南,回返长山岛。

第一三八章 再临辽东

自八月以来,驻山东的清军发现登莱之地的永初小朝廷异动频繁,中旬,驻昌乐的一部明军前出至弥河西岸,并不断派出侦骑过河探查清军动静,甚至有胆大的游骑窜至青州附近。

几乎与此同时,驻莒州(今山东日照市莒县)的刘泽清部三千余人突然进至杜家岭,虽然很快又退了回去,但还是让临沂的清军惊诧莫名。

未几日,清军此前放弃的临朐县传来消息,说那里进驻了数百明军,似乎正在恢复城防,搬运物资。待驻青州的清军派出骑兵前往查看时,对方未予抵抗,迅速退过了弥河。

原镇守山东的清军主帅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在三月的时候,已经挂了,接替他的是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都统)、一等镇国将军汉岱。他在接到各地报讯后,顿时心生警惕。

我大清几次攻打登莱,均遭失利,还连续折了数名八旗高阶将官,损兵数万,虽然大多数都是降军,但也大大坠了我大清的士气不是?

再对比西北、西南和江南等几个战场摧枯拉朽般的辉煌战果,登莱的数次败北,就显得特别格外扎眼了。

通过俘获的明军俘虏和不断地往登莱渗透,清军也探明了登莱的一些虚实。那里的明军武装倒也罢了,战斗力跟其他明军无甚差别,但居登莱的原大明藩属齐国军伍,却是异常凶悍,尤其是火器犀利,敢于直面迎击我大清兵锋,并且还能战而胜之,打得我大清兵马灰头灰脸的。

如今这是个什么情形?与我大清对峙的数个明军防区都出现军事异动,难道他们准备要发动一次对山东的全面进攻了吗?

要知道,为了确保对西南地区顺军和西军的军力优势,以及持续对闽粤施加军事压力,我大清将各地兵马尽数抽调至前线。这山东之地,可没多少兵马驻守,青州、济宁、泰安、济南等地一共才八千余,而且还分驻各地。若是登莱明军大举进攻,恐怕我大清唯一的方略,就是放弃济南以东所有府县,将兵马全部集中于济南,然后以待北京或者江南兵马回援。

汉岱不敢怠慢,立即派出快马,分别向北京和南京求援,急调大军进驻山东,以抵御明军即将到来的大举进攻。

数日后,北京的多尔衮接到山东警讯,立即下令驻保定和沧州两部清军共计八千余人,立即驰援山东。同时,下诏与南京的洪承畴,命其抽调江北相应兵马亦入援山东,侧击登莱。

然而,9月4日,驻天津的蒙古八旗都统赫图却传来急报,言,天津海边出现数十条大船,数千明军试图登陆,在遭到蒙古八旗骑兵的驱逐下,未能上岸。但对方凭借舟船便利,在海边纵横往来,继续寻找登陆地点,恐会大举进攻天津。

多尔衮闻报后,心中顿生疑云。如今这神州大陆,除了我大清,还有哪家可以做到分兵两路进攻敌方?这登莱的永初小朝廷,才多大的身板,居然可以做到一面在山东大举进攻,一面又分出水路若干部队进击天津,谁给他们这么大的勇气?

不过,想到天津驻有四千余蒙古八旗骑兵,对付些许登陆明军,应该是绰绰有余,这登莱明军多半是以舟师佯攻天津,以为山东战场分我大清兵势。定然是如此,我大清驻山东兵马较少,且又分散各地,若是让明军聚兵攻来,或许还真的难以应付。

不过,这登莱之地的齐国兵马着实能打,尤其是他们的火器,让清军上下颇为忌惮。为此,多尔衮又命驻锦州的六百余朝鲜鸟铳兵极速入关,赶往济南,以应对明军和那齐国的火器部队。

……

9月6日,明齐联军前后花费了三天时间,才全部登陆于原盖州码头附近,无数的军需辎重,数十匹驮马,五千余战兵,十余门火炮,在登陆场铺满了一地。

牛虎在登陆的这三天里,心里一直处于极度焦虑之中,生怕建奴的游骑蹿到盖州,发现联军的登陆行动。一百多名探马已经全部撒出去了,其中还包括四十多名持有新式米尼枪的狙击手,以拦截和狙杀可能巡视而来的建奴骑兵。

两年前曾被齐国军队攻破的盖州城,已然被建奴废弃了,可能他们也觉得,这座数十年前大明修建的堡寨太过靠近海边,容易遭到明军的水师袭击,故而,将此地的所有人员和物资全部都撤入了内陆。另外,建奴大举入关,几乎将辽东能抽调的兵力全部带入关内,以至于辽东沿海一带,成为一片真空地区。

“李本深部到哪里了?”牛虎问身边的作战参谋。

“估计已经前出盖州十余里,快到营口城(今营口大石桥市)了。”参谋说道:“半个小时前,从前面传来消息,李本深部端掉了一个建奴据点,斩杀三人,俘获五人,情报参谋正在拷问那几个俘虏,相信应该很快会有盖州和前方鞍山的消息。”

“有没有漏网之鱼?”

“没有。均是由前面探路的侦骑捕杀的,他们做得很精细。”

“让陆战队一营急行军,快速奔至营口城,与李本深部将其合围,勿要让建奴逃出一人!通知后面的自救军几个营头,加快行动,今晚全军于营口城宿营。”牛虎命令道。

作战参谋应诺一声,立即转身离去,传达牛虎的命令。

当日傍晚,牛虎领大队人马赶至营口城时,发现前军已将该城攻下,李本深部明军和齐国陆战队一营的众多官兵正在仔细地搜索城中所有房屋,清查可能隐匿的建奴。

“没走脱一个建奴吧?”牛虎见李发德走来,轻声问道。

“没有。”李发德摇摇头说道:“我们赶至营口城,便立即将几个城门堵上了。城外几个农庄也在第一时间拿下,缴获了四十多匹马,配合侦骑搜索了四野,应该没有漏网的建奴。……整个营口城也就几百人,真鞑子不超过二十个,其余的都是建奴的包衣和他们前几年掳来的……汉奴。”

牛虎侧头看了看城中数百名神情激动的汉奴,微微叹了一口气,此时还活着的,算是他们运气吧!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在建奴和包衣的残酷压榨下,苟活到今天。

“先将解救出的汉人集中在营口城,不许随意走动。待破了海州,估计也能救出不少汉人。届时,一并送到盖州,然后装船运回长山岛。”

“长山岛和登莱可养不了太多人。”李发德小声地提醒道。

“无妨。”牛虎笑着说道:“若俺们破了辽阳,应该可以缴获不少粮食。待返回时,再顺路将鞍山堡也端了,也能有一些收获。”

“俘获的建奴如何处理?……不至于也带回登莱吧?”

“不用带回登莱!”牛虎眼神中透出一丝狠厉,“俺们带了李本深部明军来辽东,就是专门处理这些腌臜事的。”

“哦……”李发德点点头,“那他们得杀多少建奴,才能赎其扬州之罪!”

“海州,鞍山,辽阳,这一路北上所经数个建奴城池堡寨,至少也有数千建奴吧。”牛虎低声说道:“李本深部千余官兵,想来对此应该不费多少事。”

第一三九章 攻辽阳

1646年9月10日,海州。

十几名齐国陆战队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火枪,将数名管理牧场的建奴围在当中,远处还站着四五十个放牧的汉奴,神色不安地看着这边。

“捅死他们!”一名陆战队排长见那几个建奴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反而握着马鞭不断地挥舞着,嘴里也不停地叫嚣着,随即大声命令道。

虽然,他们不是腿瘸手断,就是瞎眼少耳,脸上也布满伤痕,但一股子凶悍劲头却尽显于外。因为陆战队来的迅捷而又突然,这些建奴还未来得及披甲和装备兵刃,就被数十名明齐联军围在海州城外的牧监里。

“杀!”五名陆战队士兵大喝一声,停着刺刀,就突刺过来。

“呀!”几名被围在圈里的建奴不退反进,绝望地朝陆战队扑了过来,仿佛在挥舞着长刀,将手中地马鞭狠狠地抡了起来。

潘学忠带着十几个明军探马将散于各处的牧监汉奴收拢在一起,然后告知他们,大明天军打过来了,所有汉奴全部予以获释,并解除奴隶身份。同时,勒令他们好生将牧场的牛马聚拢,等待明军接收。

抛下那些跪倒在地不停磕头道谢的汉奴,潘学忠快步走到一群齐国陆战队这边,询问下一步行止。

“大军估计这会已经将海州给围了吧。”岳仲武抬头看了看远处的海州城,沉吟片刻,说道:“先休息半个时辰,待有人过来收了牧场,咱们再往北边探探,劫杀可能会从鞍山过来的建奴哨探。”

“这牧场里,牛马近千头,足够俺们拖运辎重补给,而且还能建立一支数百人的骑兵了。”潘学忠说道:“要不,我们快速突进到辽阳附近,瞧瞧建奴现在时个什么情形?”

“老潘,你胆子够大呀!”岳仲武笑着说道:“就不怕遇到建奴大队,把咱们都捉了去。”

“要搁着几年前,俺是如何都不敢往辽阳跑。”潘学忠说道:“不过最近一年多来,俺们多次来辽东探查,发现此地建奴的兵马是越来越少。海州城外这么一个大牧场,竟然只有这么几个建奴看管,而且还是老弱病残之辈。想来即使是辽阳和沈阳两城,估摸着,也没多少建奴兵马。”

“辽阳城……富庶吗?”岳仲武问道。

“建奴抢了俺们大明几十年,积累了不知多少财富。而且,辽阳城还是当年建奴最早的都城,你觉得油水会少吗?”潘学忠的眼中也放出几分热切的光芒。

“那我们若能破了辽阳城,大家都要发财了!”岳仲武舔着嘴唇,一脸向往之色。

多弄些财货,也好将公主的侍女紫玉娶回汉洲作媳妇!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