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253章

作者:重庆老Q

“想想俺在大明的时候,遭灾遭难了,别说是崇祯皇帝未曾来慰问俺们,就是府县的官员也置俺们不顾,视俺们如草芥。”

“大明那破朝廷,自从俺上了汉洲的船,活了俺的一条命,俺早就不认了!”

“就是,我们齐国百姓,好歹都能吃饱饭,穿暖衣,还有红砖瓦房可居住,要是再分到田地,就是把我这条命卖给大王,也死而无憾!”

“瞧你们那样子,想卖命给我们大王,恐怕还轮不到你!”一个自诩早来汉洲的汉子不屑地说道:“先在你们村屯干满三年再说!”

“别瞎扯!”一个知情的汉子说道:“只要在汉洲本土或者海外领地居住满一年,就可以报名加入水师。不过,你们得先通过各项考核才行!”

“……”

齐天在水库堤岸上一边走着,一边听工部的几个官员汇报,言及待明年六七月份旱季时,再征发数千人,将水库北岸那一片地势较为低洼处,深挖土方,将水库面积扩大三分之一。届时,再竖立一些水车,不仅可以将附近田地彻底变为水浇地,还可以多建些需要水力的工坊在堤坝附近。

“你们有没有想过,将建业城南边的盘溪河扩宽扩深,然后连同黑山城、新淮安两地的水库。”齐天突然说道:“如此一来,那些地区通往海边的道路,除了一条马拉轨道和一条沥青公路以外,还能增加一条水道!”

“王上,那可是大工程呀!”工部尚书许瑞年惊讶地说道:“非万人规模,数年之功,才能完成此项工程!”

虽说整个建业府已拥有六万人口,但真的要每年征发两成的人力去挖一条人工运河,即使只有不到二十公里的距离,但这项大工程,也不是建业府所能承受的。

“可惜了大明数千万百姓,尽丧于乱兵之中。”齐天微微叹息道:“若是能将其十之一二运回汉洲,何愁无有人力。”

“若王上执意修此水道,也不是不行。”许瑞年连忙宽慰道:“现在无有如此多的人力,我们不妨可将此工程分做若干年,逐步推进实施,五年八年时间,想来也是可以做成的。”

“罢了!”齐天摇摇头说道:“当务之急,当开垦更多的耕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巨量的人口涌入我汉洲。”

第六二章 人世间(二)

崇祯十六年十月初六(1643年11月16日),李自成军扮成逃兵,用督师大纛骗开潼关关门,内外夹击,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五天后,西安失守,孙传庭的继室张氏率三妾两女投井自杀。

传庭死,而明亡矣!大明最后一支善战的机动重兵团彻底覆灭,大明败亡进入倒计时。

十月二十(1643年11月30日),李自成改西安府为长安,禁乡民短后衣,明年粮每石征一两三钱,今冬每石折草六千斤,输长安。各县遣骡三百,征粟千石,大其斗,榜掠巨室助饷。

是年冬月,陕西、山西两地入寒后,天气极冷,但数月未有降雪。

十一月(1643年12月),河南、江淮大疫,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数十万人疫亡。

十一月下旬(1643年1月),鼠疫蔓延至京师三大营,士卒倒毙数万人,余者皆饮食不进,目眩作热,口吐败肉。仅八月到十二月之间,四个月的时间,京城内就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死于这场疫病,“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十月间,京师一后补县佐的福建人,始用“刺血法”治疫病,每日排队医治的病人多达数万人。冬季来临,气温骤降,老鼠冻死无数,再加之那位大夫的诊治,京师鼠疫方显消缓。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一列长长的车队行至天津右卫军营前,其间的卫所官军见状,连忙涌了上来,嬉笑着讨要各种酒食、肉干、罐头。

“狗日的,真搞不懂,这群人到底是大明官军,还是一帮叫花子!”岳仲武将遮掩口鼻的面巾摘下,深深地吸了一口凛冽的寒气。

“他们本就属于叫花子军队呗!”伍朝春也将脸上的面巾摘下,有些同情地看着那群卫所官军,这般寒冷天气里,还有数名卫所军兵竟然身着破烂单衣,冻得鼻涕直流,手脚不停的跳跃着,搓动着,与京师街头那些乞儿仿若一般。

“他们要是饿急了,会不会把我们劫了?”岳仲武不由将怀里的火枪紧了紧。

“有啥劫的。俺们车队当中,除了书籍,就是各种古物器具,他们拿了也不能当饭吃。”伍朝春摇头说道:“况且,这里的卫所军官都被俺们给喂饱了的,断然不会允许手下的士卒惹出什么事端来。”

“哦。”岳仲武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酒壶,抿了一口,顿时觉得身体似乎暖了一点。

齐国使者黄子加在半月前,传信与长生岛,请求派出武装人员接应从京师驶出的车队。数月时间,齐国使团通过各种手段,从文渊阁和市面上共计搜罗馆藏典章书籍数万册,同时还有数量巨大的各种历朝历代的古物。

齐国使团在闻知孙传庭败亡,西安失陷后,立即展开了人员和物资的疏散。雇佣了数支镖局,先将书籍古物运送至武清县,然后在一百余陆战队和乡兵的护持下,前往天津卫,将车辆暂存于卫所军营,等待长山岛派船来转运。

几日后,押运车队的齐国陆战队和乡兵在码头看到了一副令人震惊的场景,数万人的饥民蜷缩在冰冷的墙角屋外,甚至是稍微背风的土石堆后。而在旷野当中,横七竖八布满了无数冻饿而亡的饥民尸体。尚几分有力气的饥民,摇摇晃悠地走到码头边,眼神期盼地看着岸边几艘桨帆船,希望有好心的船家可以施舍一口饭食,或者能将他们带走,活得一条性命。

“怎的如此多的饥民?”伍朝春惊讶地问道。

“我们登岸前来接应你们时,码头上也有数千饥民。不过,被我们的船一股脑装走了。想不到半个月不到,又聚集了如此多的饥民!”岳仲武神色复杂地看着那些冻饿交加的饥民,三年前,他也如同这些饥民一样,饥寒交迫地蜷缩在海州(今连云港市)某处角落,等待死亡。幸运的是,汉洲的移民船来了,救下了他的一条命。

再见到此间情形,他还是希望汉洲,不,是齐国能救下这些挣扎濒死的饥民。

“只有八条船,而且还是小船,估计装不下太多人。”领头的一名水师军官不无遗憾地说道:“来的时候,俺得到命令,先将你们和货物接回去。至于剩下的舱位能装多少人,也就拉多少人吧。未能拉走的人,就看他们谁的命硬,捱过这个冬天……”

岳仲武等人听了,均是默然。天气寒冷,几无吃食,这数万饥民,恐怕大半会在这个冬天悄然死去。

“这狗日的老天!……狗日的世道!”伍朝春悲愤得骂道。

“是呀,这贼老天,不给人活路呀!”岳仲武喃喃地说道。阴沉沉的天空,显得整个码头区异常灰暗和阴霾,冷冽的寒风吹过,仿佛是老天想要带走什么似的,卷起地上的垃圾和灰尘,飘向半空。

……

1644年1月5日,新淮安,石坝乡。

傍晚时分,大湾村的土坝场上,村长杨广德拿着一本账册就着落日余晖翻看着,脸上呈现出一丝不耐的神情。

“……朱有根,水田十五亩,上月暴雨引发大水,近十亩稻田尽泡水中。嗯,乡上的官人定了,你家免除今年农税六成,另外补贴玉米、高粱等杂粮半年时间,每月五十公斤。”

“村长,发了大水,十亩水田被毁,但剩下的五六亩也无法耕种,为何不尽免农税?”朱有根伸出脑袋去看那账册,生怕村长将上面的文字念错了。

“少说混话!”杨广德一把将朱有根推到一边,瞪着眼睛说道:“虽说你家水田里进了大水,但也未尽毁稻田。如今更是大水退了,难道你还不能再补种一些其他作物?莫要跟我说,你狗日的想偷懒,想弃了今年的收成,靠着乡上的补贴,糊弄自家的肚子!”

“哪能呢!”朱有根陪着笑说道:“家里有了老三,还要多弄些精细粮食喂他们,如何敢偷懒?就是觉得,若是官家能多减免一些农税,或者多补贴一些细粮,那该多好!”

“狗日的,在汉洲住了六七年,居然还看不上官家补贴与你的粗粮了!”杨广德骂道:“要搁在大明,这般情形,别说补贴你粮食,就是该交的农税都要一丝一毫地不得拖欠。你个憨货,别说吃饱肚子,就算能不饿死,那就是你命硬!”

朱有根被村长训斥得有些讪讪的,一时间竟不敢反驳。不过,村长说的也没错,自从来到汉洲,好像还没饿过肚子,最早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吃得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粗粮。后来,随着帝汶岛和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那边的耕地陆续开发扩大,大量的稻米被运至汉洲本土,民众的口粮也开始逐渐过渡到一半粗粮,一半细粮。

汉洲本土的耕地经过七八年地不断改良和优化,部分靠近河湾谷地的耕地也开始逐渐能种植稻米和小麦等细粮作物,虽然产量不高,但胜在面积广阔,使得建业府等北部地区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不仅已完全实现粮食自给,还略有富余。

但要是仅靠种植粮食,是无法让汉洲本土民众富裕起来的。随着汉洲本土各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立,甘蔗、高粱、花生、油菜、药材、水果、烟叶等经济农作物也开始大面积的种植。同时,鸡鸭鹅、牛、羊、猪等家禽和牲畜的养殖也是逐年扩大。

截止1643年底的初步统计,整个汉洲北部地区,马牛羊骡驴等大牲口存栏数总计已突破八万头(只),若是算上汉洲东部地区,总数应该会达到十万头(只)以上,至于鸡鸭鹅等家禽和猪,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户均有养殖,其数量只会更多。

朱有根在两年前从乡上贷了四只绵羊和两只山羊,如今已扩大到七只绵羊和四只山羊,每季剪下来的羊毛会给他的家庭带来六块到八块汉洲银元的现金收入,对于他们一家五口的日常消费是极大的补充。

虽然不愁温饱,但他的小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家中老大虽然已满五岁,可以放放羊,做点杂事,但也到了官家要求进学的年龄,眼瞧着三月份就要去乡上学堂读书。剩下两个小的,一个三岁,一个未满一岁,需要自己的柔佛婆姨在家中看管照顾。因而,家中的农活基本上都落在朱有根一个人头上。只有在田间最为忙碌的时候,妻子会将两个幼儿带到田边,帮着他一起做些杂工。

朱有根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家中的几个孩子快快长大,以便可以帮着他,将这个弱小的家庭支撑起来。

偶尔看到新来的移民诉说如今的大明情景,是如何兵荒马乱,灾祸连天,朱有根听罢唏嘘之余,也不免感到自己是万分幸运的。在汉洲,他有自己的屋宅,有自己的田地,能吃饱饭,穿暖衣,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

所有的一切,都源自当年自己在海边,接过一块饼子,然后毫不犹豫地登上一艘大船,来到了这块南方大陆。

人世间,少许有幸,但,也有太多不幸,时也,命也!

第六三章 人世间(三)

明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初四(1644年1月16日),金华东阳洪塘许宅新厅村人许都之母发丧,送殡者上万。有人向监司王雄报告许都谋反,王雄即派兵拘捕。众怒,毙官兵,起义。义军以白布(此指出殡时裹头的孝布,东阳俗称“头白”或“头缚”)裹头为号,因号“白头军”。响应者旬日十万众。许都称帅,立年号“永昌”,表示遥承李自成。

十二月十一日,“白头军”先克东阳县城,继下义乌、诸暨、浦江、永康、武义、汤溪、兰溪等县,全浙大震,江南动摇。

南京兵部下文,着令金华府周边卫所官军会剿起事义军,初阵,官军失利,退走金华。义军迫近金华城东郊,官军未敢邀战,龟缩于城中,祈师待援。

福建总督接南京兵部令,着即调郑芝龙部火铳兵赴金华以破起事许都部。

在泉州城外的校军场内,一支五百余人规模的火器部队正在演练射击阵型和攻守阵列。福建总兵官,署都督衔,郑芝龙,此刻正端坐于高台之上,面容沉静地观看部队操演。

整个火器部队,除了四百为汉人外,其中有近百人赫然为黑人。这些黑人是郑部历年来从澳门重金收买等方式招募逃亡的黑人奴隶,因为其在军中待遇均与汉人士兵相同,也并未因肤色遭到歧视,因而对郑芝龙的忠诚度极高,更是被倚为私人卫队。

“都督,部队已操演完毕,请训示。”陈晖大声地说道。

“嗯。”郑芝龙点点头,看了看队列整齐的火枪部队,满意地点点头,“宏泽(陈晖字)辛苦了。此次南京兵部和福建总督府预调我火铳兵前往金华平叛,想来是知此兵马善战之威。你带人去了,务必小心谨慎,莫要坠了我郑家军伍的威风。但也勿要用力过猛,致其损失太大,其中把握,自己好生思量一二。”

“是,都督!”陈晖抱拳应诺道:“此去金华,定不负我郑军威名。末将定会小心从事,断然不会轻易让部伍损失。”

“宏泽,我等所属火器部队,与那汉洲的部伍想较,孰高孰低?”郑芝龙突然问道。

“都督,这……这如何能比较。”陈晖为难地说道:“毕竟,我们双方目前关系尚属友好,未能正面对敌,说不上孰高孰低……”

“去岁,汉洲人两击建奴,俘杀数千余。尤其是他们敢登陆辽东,侧击建奴后方,并能一举袭破盖州城。”郑芝龙幽幽的说道:“台下的火器部队,可敢与建奴正面对阵?”

“有何不敢?”陈晖昂着头说道:“汉洲人能做到,我们一样也可以做到!”

“好汉子!”郑芝龙赞了一句,笑着说道:“我福建距离辽东甚远,倒不至于跑去那边撩拨建奴。下去好生带部队,务必使其训练更以精熟,乱世将至,此诚为我等保存富贵的最后本钱!”

“大哥,铁人军不去吗?”福建水师副总兵郑芝豹问道。

“围攻金华之贼,皆为一群乌合之众,火枪排射之下,定然大崩,何至于派出铁人军?”郑芝龙摇头说道。

“三哥(郑鸿逵,原名郑芝凤)想去见见阵仗。”

“不必了。”郑芝龙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轻声说道:“若想要历经阵仗,以后,会有很多机会。这世间,眼看着要大乱了!”

……

1644年1月24日,吕宋东南,那牙。

程光银冷冷地看着那群跪倒在地的土人,右手握着长刀,面目狰狞,轻喝一声:“顽抗者,杀!将女人和孩子抽出来,余者行三一抽杀!”

身侧数百名军士闻言,立即冲了过去,将跪倒在地的土人精壮拖了出来,接着手起刀落,数十颗头颅滚落在地上。

其余跪倒在地的土人和妇孺,均是面如土色,趴在地上不敢发出一丝动静。

自去年二月以来,来自齐国的黑衣卫告知这些吕宋的起事明人头领,面对郑芝龙势力,他们必须暂时予以退让,将卡兰巴等环内湖地区以及八打雁港口交于郑芝龙。转而要求他们向吕宋东南地区转移,开拓新的一片根据地。

起事明人头领程光银考虑良久,再加之现实情况,由不得他拒绝齐国的要求。一年多前,郑芝龙往吕宋移民的速度陡然加快,不仅在每年十二月份至次年的三月份西北季风时节,将一船一船的移民拉至吕宋,就是在六七月间东南信风时节,也会逆着风势,往吕宋地区移民。

如今,马尼拉、计顺(今菲律宾奎松市)、帕西、文珍俞巴(今菲律宾蒙廷卢帕市)、圣罗莎等地已经聚集了两万余明人,势力直接逼近起事明人控制核心地——卡兰巴地区。而且,随着吕宋移民的增多,郑家在吕宋的扩展势头也更加咄咄逼人。

要知道,郑家每年拿出了一百万两银子用作台湾和吕宋两地的移民事务,海量的资源,巨大的运输能力,大明官方的背景,广阔的大明腹地支持,不要说这些起事明人无法匹敌,就算是汉洲在此地的力量投入,也是大大不如郑家。

财大自然气会粗,驻吕宋的三千郑军,面对起事明人占据的数座坚城,根本不去进攻,只是频繁袭扰卡兰巴地区,使得此地起事明人,根本无法平静的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各项发展也是举步维艰。若是长期下去,恐怕不需要郑军来攻,自己内部就会崩溃散去。

吕宋起事明人几个头领商议良久后,遂统带核心武装人员两千余人,携带家属附从三千余人,开始了艰难的东南转进。

负责殖民吕宋的郑家主事人郑彩闻知后,并未留难转移的那些起事明人,只是在他们撤出所占城池后,随即派驻军兵进驻其中。但对于起事明人将城中大部分府库积存搬空,虽然有些恼怒,不过,鉴于能白白获得一大片开发成熟的地盘,便也任其行事。若是将对方逼迫太甚,说不定调过头来与郑军拼命,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郑家的算盘其实打得非常精明,计划着,放任这些起事明人转移至吕宋东南地区后,过上数年,待他们将那里开发成熟了,然后就会继续威逼过去,再次接收一块现成的地盘。就凭借他们那几千号人,还能翻出什么水花来不成?

起事的吕宋明人在大头领程光银的带领下,一路劈荆斩刺,历时数月,沿途攻占数十座大小部落营地和西班牙人建立的小型据点,俘杀土人和西班牙传教士数千人,虽然缴获了无数稻米和玉米等粮食,但自身损失也非常巨大。

三千人的武装,战死、负伤、时疫(疟疾)、失踪达六百余人,随行的民众也有数百人死在了转进的路途之上。而军中使用的武器也是损坏不少,尤其是他们倚为凭持的火枪,如今更是只有不到一百支是完好的,携带的火药和弹丸,所剩也无多少。

斩杀了数十名土人俘虏后,程光银带着人将此地俘获的几个西班牙传教士仔细审讯一番,获得一条算是比较好的消息。距离那牙一百多里的东南沿海地区,有一座西班牙人较大的据点,那里有大量的西班牙军事物资存于该地。甚至,那座据点的码头,还经常会有两三艘西班牙大帆船停驻。若是尽数俘获船和人的话,不说能彻底改变目前窘境,那也可以凭借船只,取得与外界的联系,获得大量的补给和支援。

计议已定,程光银等几个明人头领当即决定,只携带武装人员,轻装前往那处西班牙海边据点,以迅疾之势,快速袭占此处据点。

虽然冒险前往,可能会有攻而不可,顿兵于城下而进退两难的危险,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必须要孤注一掷,占下一个沿海要地。否则,总不至于在吕宋内地,与众多的土人部落一般,过着与世隔绝饮毛茹血的生藩日子。

虽然,人世间,众生皆苦,但总要去搏一下。

第六四章 人世间(四)

1644年2月16日,辽东,盛京。

乔老三将两只手蜷缩在袖口之中,张大着嘴刚要打一个哈欠,一阵冷风灌入口中,顿时一个激灵,哈欠没有打出来,鼻涕眼泪倒流了出来。

“这该死的老天,贼冷呀!”乔老三快步走到牲口棚中,检查里间的大牲口是否已经喂好,白日里的草料是否准备充分。要是使得牲口掉了膘,被主子发现了,不仅那些汉奴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就连他们这些侍候主子的包衣,少不得也会被牵连,挨上几鞭子。要知道,在满洲主子眼里,牲口要比他们值钱多了。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