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230章

作者:重庆老Q

……

“这位大人,这琉璃透镜可否允许个人购买安装?”

建业城中,不仅仅是天工学院和大学堂更换了全部的琉璃透镜,齐王府、总理府、军政府等各个政府机构,也将曾经的窗纸换成了透明琉璃,引得城中无数好奇民众前来观看。但要是上前用手触摸,那是万万不允许的。各个机构部门驻守的巡警则会挥舞着警棍,警惕地看着那些好事的民众,口中不断地警告他们,勿要惊扰了里间办公的诸位大人。

素帕从军政府大楼出来后,回头看了看那些反射着耀眼阳光的透明琉璃,心中颇为羡慕。一时没忍住,便悄声询问送自己出来的一名水师军官。

“想来是可以吧。”那名军官有些不确定地说道:“这玩意又不是违禁物品,应该不禁私人购买。不过,这琉璃恐怕不便宜,小王爷准备买些回去贴几扇窗户?”

“贴几扇窗户?”素帕摇头说道:“自然是想将府里的窗户都换上这透明琉璃,瞧着多敞亮。”

“小王爷,你那府邸可不小,所有的窗户全换琉璃?”那名军官惊讶地问道。

“府里还有些积攒的,换些琉璃,想来还是能应支下来。”素帕嘴里说得谦虚,但脸上却露出自傲的神情。

素帕是苏禄王国权臣东王阿都拉萨的五子,一年多前,带着家中的几个幼弟、孙辈和女眷,还有几个素丹王子,乘坐汉洲的移民船来到建业城,而他们携带的黄金白银和各类珠宝玉器,足足有二十多口箱子。因此,他口中所说的“府里还有些积攒”,足以支付数十扇窗户的透明琉璃,倒也不是妄言。

素帕的府邸确实不小,在建业外城西侧,靠近湖(水库)边的位置,足足占地十余亩,设计的大小房间也有百余间,由汉洲第二建筑商社负责修建,至今也未全部完工。

因为苏禄东王在数年前与原大统领曹雄和当今的齐王有旧,因而对于其子孙和众多家眷,大齐王国军民两政官员还是比较看顾。当然,作为避祸汉洲,延续东王血脉的几个东王子嗣,也不存在什么政治野心,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富豪之家,可以尽情地享用无数财富。

黑衣卫和民调处的探员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通过素帕和几个素丹王子口中,基本上将苏禄王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得非常透彻了。大齐王国也对苏禄国东王势力进行了必要的武器支援,以抵抗棉兰老岛马巾达瑙素丹王国的蚕食。

但是,东王已经老迈,身体亦是愈发不堪,一旦其身死,苏禄王国必然会有一番巨变,东王势力的崩乱,苏禄素丹的再掌大权,邻国的觊觎……

而大齐王国是对苏禄肯定有些想法的,也想要插手进去。与荷兰人签署的合议,禁止大齐王国染指东印度群岛,而限于海上实力的不足,建业城方面也打算明面上遵守这份合议。

但苏禄王国据有的数十座岛屿并不在东印度群岛范围之内,而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大齐王国自然想占据一处要点。况且,他们还有东王势力可以利用,手里还有几个素丹王子。若是不有所动作,那可就太浪费机会了。

第八章 步骑对抗演练

“挺住!……挺住!”第六陆战队连长丁树松挥舞着军刀一边大声地喊道,一边眼睛死死盯住前方冲过来的一百多名骑兵。

随着马蹄隆隆地响起,地面震动地更加厉害了,对面的骑兵举着马刀,呼喝着就要撞上第六陆战队士兵组成的刺刀军阵。

站在前面一排的士兵,脸色已经发白,牙关紧紧地咬着,双手握住的火枪也在不经意间颤抖着。对面虽然只有一百多名骑兵,但马匹奔腾而来,仿佛有千军万马的感觉。但长期的严苛训练,虽然心里已然害怕之极,但身体却不敢移动分毫。

额尔济图骑在马上,看着对面单薄的军阵,感觉自己的血液突然又开始膨胀,手里不由紧紧地握住手里的马刀,准备在接阵的时候,挥刀砍下对面军兵的头颅。

“分!”打头的骑兵指挥傅锦彪眼见距离陆战队军阵只有三四十米远了,大喝一声,随即将马头朝右边一转,朝陆战队左侧奔去。

额尔济图被傅锦彪一声高喝给惊醒,随即也跟着大喊一声:“分!”左手一紧缰绳,将马匹朝左边带去。

奔如惊雷的骑兵队在陆战队军阵前二十多米处,堪堪分开军势,从队伍两侧奔过,带起的烟尘将陆战队一百多名士兵弄得灰头灰脸。

“呸!”丁树松吐了一口水,刚想破口大骂骑兵队的不讲“武德”,竟然在陆战队前方如此近的距离才分开军势,但刚一张口,烟尘泥土顿时落入嘴里,使得他扭头不断地吐口水。

另一边,骑兵队的人已经停了下来,坐在马上,戏谑地看着那边一脸烟尘的陆战队官兵。

不过,作为大齐王国唯一的陆军,骑兵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历次战争当中,他们几乎就没上过战场。数年前,西班牙人入侵汉洲本土,他们也只是作为侦察兵和骚扰力量,在战争当中充当辅助的角色。

至于和东印度公司之间的三年战争,他们更是捞不到任何机会上场。荷兰人占据的东印度群岛各个据点,几乎都在海边,附近地形也是以滩涂、密林,或者谷地为主,自然不需要骑兵出动。而他们骑兵队基本上只承担着汉洲本土的内陆探索职能,偶尔在探索过程中,欺负一下散居内陆的汉洲土著。

相对于汉洲土著简陋的战斗武器,骑兵队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火枪、马刀、甲具,巨大的装备代差,似乎让他们感受不到任何战斗的乐趣。

在大齐王国军方,有一条隐形的鄙视链,水师战船官兵瞧不起水师陆战队,陆战队瞧不起各地乡兵,而有些乡兵瞧不起骑兵队。

什么,我骑兵队好歹是大齐王国经制军队,你一个乡兵凭什么瞧不起我们?

但,即使是乡兵,也是有上过战场,打过仗,见过血的。不说新生岛(今越南富国岛)数战安南人,镇海堡(今东帝汶帝力市)与荷兰人血战几场,就是汉洲本土的乡兵,也曾跟西班牙人见过仗。你们骑兵队除了跟猴子一般的汉洲土著打过架,可曾经历过任何阵仗?

最近几个月,骑兵队又被军政府参谋部赋予一个新的任务,作为陆战队的陪练,让对方演练骑步对抗,并且还将两个俘获的真鞑子扔给骑兵队,帮他们训练真正的骑兵作战模式和战斗技能。

傅锦彪对此是万分的不爽,在军政府辖下各单位里,骑兵队好像一直都处于边缘状态,不是帮着移民部探索内陆定居点,就是护送工部的寻矿人员深入不毛之地,如今又要被人当做陪练,让陆战队官兵熟悉建奴骑兵作战和冲锋模式,演练骑步对抗。合着,骑兵队永远都是军队的一个配角。

面对丢过来的两个建奴,骑兵队上下也没什么好脸色。蛮夷之辈,又在辽东一战而溃被俘获的鞑子,如何能敢来教我们骑兵作战?因为骑兵队一百多名官兵,长期使用火枪,对付的又是毫无战斗力的汉洲土著,因而,对于传闻当中的建奴骑射无双,有些无感。你马骑得再好,箭射得再准,遇到我大齐王国的排枪,还不照样被干翻在地。

按照骑兵队原有的作战风格和战术,与陆战队演练了几次,立时引来了陆战队指挥牛虎的怒火。尼玛的,你们骑兵队当我们陆战队是那些傻乎乎的汉洲土著吗?挥舞着马刀,呼喝着,就三三两两地直接往陆战队军阵前冲来!若是建奴骑兵都这模样,大明那些精兵强将是如何一个又一个败在他们手下?建奴如此菜鸡般的战斗技能,他们怎能连续四次攻破大明关口,攻入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败明军数十万,掳掠人口牛马无数。

被牛虎严厉斥责后,傅锦彪不得不收拾性子,开始认真对待骑兵的训练。那两个建奴也被委以骑兵教官,模拟建奴的骑兵作战模式。

到底是马背上的资深“马贼”,若是纯以骑战,并都使用冷兵器,大齐王国的七八个骑兵都不是那两名建奴教官的对手,而且人家据说还有一手的好箭法。但汉洲本土并不生产弓箭,让两位白山黑水的好汉无法展示。

随着一起训练时日的增加,骑兵队官兵和两位建奴教官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和缓融洽起来。骑兵队上下也因为额尔济图和佟养会两人精湛的马术和骑战技能,不再轻蔑地称呼他们为“建奴”、“鞑子”了,而开始尊称他们为教官。

两个被俘获且又远涉万里来到汉洲本土的大清勇士,也认命地充当大齐王国的骑兵教官,开始逐渐适应与辽东截然不同的环境。

与骑兵队一起训练,一起作为陆战队的陪练对手,两位曾经的大清勇士惊讶地发现,这大齐王国火器着实多了一些,不说他们拥有的火枪装备率几乎百分之百,就是火炮拥有的数量也多的吓人。那座建业城的城头上,只是随便一数,就有大小火炮三四十门。

在黑山军营中,额尔济图和佟养会观摩了陆战队炮兵的数次演练后,更是被震惊了。这大齐王国的火炮居然极为轻便,一匹驮马可以轻易的将固定在炮车上的火炮拉走,就是数名士兵也能将炮车进行短距离的转运和移动。火炮虽然轻便,但威力却丝毫不差,比我大清盛京(今沈阳)城头的红夷大炮相差无几。

本以为这种轻便的火炮数量必定不多,但当两位昔日大清勇士说,炮兵中队的三五门火炮只能阻击两三百人冲阵的马甲,若是数量再多一点,恐怕火炮无法迟滞骑兵的进攻。炮兵指挥闻言,立即命令士兵一口气又排出十门火炮在阵前,然后询问额尔济图和佟养会俩人,这种火炮密度,可以阻击多少骑兵的冲阵。

看着炮兵中队演练火炮模拟攻击,不同口径的火炮,从两里远开始,直到阵前百米,实心弹、开花弹(实验性质)、葡萄弹,无尽地宣泄着火力,让两位原大清勇士惊得呆如木鸡。我大清勇士虽然勇猛善战,刀马纯熟,但要面对如此凶猛的火力,血肉之躯,如何去挡。况且,这大齐王国军阵当中,还有如此多的火枪,那威力可比那大明的鸟铳强多了。

瞧着大齐王国这般不停的演练步骑对抗,似乎隐隐要跟我大清为敌呀。可问题是,你在这遥远的汉洲大陆,怎的偏偏要针对我大清呢?

第九章 戒奢

陪着齐王刚刚观看了一番陆战队和骑兵队之间的一次步骑对抗演练,牛虎偷眼看去,却见齐天面无表情,瞧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心里不由有些惴惴。

“我们的骑兵还是少了点。”齐天轻声说道:“若是在大明,我们的人一旦遇到建奴,可不仅仅只有一百余骑。”

“王上所言极是。”牛虎点头说道:“但我大齐军队数量不多,能投放到大明的数量会更少,若是在遇到大队建奴骑兵,只有闪身躲避,或者选择一坚城据守。”

“是呀,我们的人太少了。”齐天微微叹道。甲申天变之时,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建奴,就连那极度作死的南明,动辄出动数万,乃至数十万军队。大齐军队即使装备再精良,火炮再凶猛,人家直接拿人来堆,也将你碾得连渣都不剩。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能削弱建奴的实力,拖一拖它的后腿,让大明可以多挺一会。”齐天自言自语道:“可是,李闯之辈,对大明可是毫不留情呀!如今,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估计已经将大明整个北方给打烂了。也不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准备,有没有用。”

牛虎在旁沉默不语,大齐王国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太少了。王上想延缓大明的灭亡,想干涉大明的乱局,想继续从大明移民,但以大齐目前的实力,显得还是太弱了。

“尽人事听天命吧!”齐天笑了笑,自嘲地说道。随即,转身离开了黑山军营。

“王上,俺不想待在宪兵队了。”返回建业城的路上,齐大陆犹豫了良久,开口朝齐天说道。

“为何?”齐天看了一眼自己的三哥。

“俺觉得在宪兵队尽做些对其他军伍挑刺的事情,或者在本土戍守防卫的职责,心中有些不耐。”齐大陆低声说道:“俺想带兵去新生岛,或者汉兴岛。”

“你以为去了这两地,就能带兵征战?”齐天笑了笑。

“可总比憋在家里要好一点。”

“既能尽王命履军责,又能在家中照顾妻儿,这可是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事。”

“可俺想建功立业,不想凭借……凭借你的身份,擢升高位。”

“你暂时还不能离开本土。”齐天郑重地说道:“我需要在军中建立宪兵纠察制度,还要彻底掌控所有军队。你的宪兵队,是我最好的着力点。”

齐大陆闻言,怔了一下,看着齐天冷峻的面孔,不敢再多言。

“两年后,你去汉兴岛。”半响,齐天说道:“那个时候,想必大明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齐大陆听了,心里很想问,两年后,大明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但看到齐天只是默默的骑在马上,似乎在想着什么问题,嘴角动了动,终究没有问出口。

……

齐天第一个孩子是在六月出生的,一个男丁,如今已经三个多月大了,名子兴。他的出生,势必牵动大齐王国上下许多人的心思。尤其还是一名男丁,自然会与王国继承人的身份紧密联系起来。

但齐王并没有第一时间将他立为太子,并对众多官员提出的立嫡立长之言,显得不置可否。若是有人再以立储事劝告齐王,但被齐王以幼儿未及长大,其后不知所能为由,拒绝再行讨论立储之事。

若说齐天不喜欢这个小小的婴孩,那倒也不是,毕竟是他第一个孩子,平常还是疼爱有加的。

“其实吧,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事务太多了。而且每个人的资质和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贸然将一个他不擅长的事务或者职责推给他,不但对他本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灾难。”齐天抱着自己第一个孩子,轻声对妻子罗玉茹说道:“所以,咱们以后得多生几个,为我们大齐王国挑一个最合适君王。”

罗玉茹虽然已身为人母,但听到丈夫如此直白地说要多生几个孩子,面上也是不经意地红了一下,不由横了齐天一眼。

可能是感受到母亲的不满,齐天怀中的婴儿开始挣动起来,两只小手轻轻的舞动,小腿也开始使劲地蹬着,嘴角张开,哇哇的哭了起来。

罗玉茹赶紧将孩子从齐天怀里接了过去,轻轻的晃动着手臂,嘴里哼着歌谣,安抚着婴儿。

“对了,那个苏禄国东王的小王爷今天送了好大一份厚礼过来,金银珠宝玉石,足足有两大箱。”将孩子再次哄睡着后,罗玉茹说道:“把东西送来后,还一个劲地向我告罪,说他初来汉洲,很多规矩都不懂,有僭越之事,纯属无心。”

“哦,那个小王爷有何僭越之事?”齐天有些好奇地问道。

“人家不是在建业外城靠近湖边的地方卖了十几亩地嘛,然后在上面盖了一大片房子。”罗玉茹笑着说道:“前些日子,他还将所有的房间窗户都换上了透明琉璃。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话,齐王宫的规模与他的府邸相比,是远远不如。他一个避难的他国王子,竟然享用方面,堪比王侯,是大大的僭越。那个小王爷估计是吓到了,今日午前便送了两大箱金银珠宝过来。”

“苏禄东王一系,国中掌权百年之久,家资积累盈万呀!”齐天笑着说道:“那个素帕估计是想在建业城再建一个曾经的苏禄东王府,若论其规模和豪奢程度,我们这个齐王府确实大大不如。”

“那这个小王爷盖的府邸,已然属于僭越。你待如何?”

“人家好歹是将苏禄搜刮来的钱财花在了我们汉洲本土,促进了我们大齐王国的经济流通,咱不至于为此砍了他,没收其财富吧。”齐天笑着说道:“而且,就让素帕为我大齐王国教育和卫生事业捐献一笔巨额资金嘛。”

“你打算将那两箱素帕送来的财物,以他的名义捐献给教育卫生部门?”罗玉茹惊讶地问道。

“我大齐王国普通民众尚不富裕,素帕如此豪奢,难免引起非议。若是,他向我大齐王国教育和卫生部门捐献一笔巨额资金,想必对他在建业城建立一个好的声名也是有所裨益的。”齐天说道:“不过,汉洲凋敝,民众尚苦,豪奢之风不可助长。还是要派人给他警示一番,勿要如此高调炫富。否则,易遭人嫉恨的!”

“不错,一个国家若是在初立时,就豪奢之风盛行,必定会腐蚀人心,阻碍发展。”罗玉茹若有所思地说道:“有些官员和曾经的汉洲元老,已经隐隐有安逸享乐的现象产生,夫君不可不查。”

“有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这需要有一个前提,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环境的塑造。”齐天轻轻地叹道:“那些原有的汉洲元老,数年前不过是登州小卒,如何会去想太多。历经万难和重重生死,好容易在这汉洲开辟基地。如今安逸享受一番,倒也人之常情。不过,若是就此带偏了我汉洲风气,却也不可取。”

“寻个机会,得与他们沟通一二,并且,还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豪奢富贵。”

第一零章 大齐使者

1642年9月11日,大明,天津卫。

大齐王国出使大明的使团是在八月十一日抵达天津塘沽码头。三艘西洋制式的炮舰骤然出现在塘沽码头,不仅让众多的渔民惊慌不已,还让岸上附近的卫所官兵如临大敌。

待一艘小船行驶到岸边,一名陆战队军官登陆后,与赶至此处的一队卫所官兵进行交涉,声言,南方汉洲大陆所在的大齐王国派出使者,前来觐见大明皇帝。

明军一名副百户军官闻言,外邦使团朝觐,而且又是携带两艘巨舰而来,不敢自专,立即派人回报千户所上官,予以定夺。

大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大齐王国登陆的塘沽码头属于大明天津右卫管辖,下面还有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因而,待此间的前卫千户所得报后,千户军官仍旧不敢自专,继续上报卫指挥使。

一番层层上报后,大齐王国使团硬是在船上等待了三天时间,天津右卫所排出了一名指挥佥事(正四品)前来迎接使团登岸。

大齐王国使者代表黄子加(原渤泥王子)向这位指挥佥事出示大齐王国使者印签和国书,并告知对方,此番前来,是要将前往北京,以求觐见大明皇帝。

这位天津右卫的指挥佥事对异域番邦的使者朝觐,颇为无感,而且又是一个从未听到过名号的王国,谁知道是不是流落海外的明人,冒充番邦使者,前来大明骗取朝廷的赐封和贡品。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已经许久没有藩属国前来北京朝觐了。再者,朝觐的藩属国使者,可从未在天津登陆过。

这个所谓的大齐王国使者,长相倒是有一丝南洋番邦土人模样,举止行为,也颇为得体,但藩属国朝觐,他们卫所军官如何能接待和引进北京。

这个指挥佥事婉言转告这几个大齐王国的使者,让他们前往他处,寻正规途径,经地方府县上报鸿胪寺,然后再由朝廷派出接应大使一路护送至北京,完成正式的朝觐程序。而此处属于天津卫所,乃军事重镇,不与番邦王国有交接事宜。

不过,当黄子加开口说道,大齐王国前来大明朝觐,携带了大量的礼品,若是辗转他处,迁延耗时不说,恐怕还不便转运礼品。

这位指挥佥事心中暗笑,番邦国家带来的礼品贵重的无非是珠宝玉石,可若是借机占我大明便宜的,更是有带着海物、香料也是有的。些许礼品,往来转运,有何费事。

粮食五万石!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