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88章

作者:上汤豆苗

刘质此时忘记李柄中的恳求,面黑如铁地说道:“本王只是来看看,你竟然在这里危言耸听,其心可诛!”

裴越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既然没有给诸位殿下观政之权,自然另有考量。今日殿下冒然来此,既辜负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又沾染上不孝的恶名,何苦来哉?”

“当然,谁都知道殿下行事坦荡,所以我才说这是小人在背地里陷害殿下。”

第153章 后手

在刘质快要按捺不住爆发的时候,裴越用一句话缓和了局势。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宛如天上之日,那么皇子肯定也不会行差踏错,就算有什么不妥帖的地方,也是身边的人故意误导,或者没有尽到劝诫的职责。

自古以来皆如是。

其实在裴越说出“不孝”两个字的时候,刘质在震怒之余,心中还是情不自禁地升起一缕慌乱。很多时候他不太清楚父皇是怎么想的,既然几个皇子都已经成年,为何不允许他们观政?后来他从母后那里隐约得知,父皇志向高远,定要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甚至为此做了十几年的准备。在这个时候,皇帝肯定不愿意朝中内耗太严重。

历朝历代,夺嫡之争都是最严重最恐怖的内耗。

既然如此,为何不早早确立储君?

他又听母后说,父皇可能对他那位性情太过暴躁的二哥不太满意,所以太子之位悬而未决。

有了母后屡次耳提面命,刘质心中便有了念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再满足于待在王府里当一个清贵的皇子,逐渐将手伸了出去。

李柄中就是他最早接触的重臣,令他惊喜的是对方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拒之意,这次更是亲笔书信请他出面。这是刘质笼络到的实力最强的朝臣,至于两府那些大佬,他不是不想,只是不敢而已。一直以来,他虽然知道开平帝的禁令,但仍旧装作不知道慢慢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像一只将脑袋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然而今日在刑部大堂上,这个虚幻的水泡被裴越一指头戳破,后者更是直接问出“国有二君”的话,刘质如何能不惧?

听到裴越后面那句话,刘质镇定下来,面无表情地说道:“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君子小人?本王之前已经说了,今日来此只是旁观,并不会干涉高尚书断案。”

高秋适时地赞道:“殿下豁达端正,实乃大梁之福。”

裴越默然不语。

刘质见状问道:“莫非你还有异议?”

裴越喟叹道:“有位大人教导我,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谓人之大行也。今日见殿下在此,我内心实如一团乱麻,区区一桩谋害性命的刑案,却会让殿下染上污名,因此不敢一言不发。”

刘质皱眉道:“这话是谁说的?”

裴越面露崇敬,缓缓说道:“太史台阁沈默云沈大人。”

也不知道沈默云在看完今日刑部大堂上发生的事情后,会不会有些后悔当初不该借着沈淡墨的名义给裴越写第一封信。其实他说那段话的本意是想考验一下裴越,内心里并非如是想。

毕竟像他这样为了皇帝甘愿做孤臣的人,心里怎会有从道不从君的念头?

于他来说,他的道便是君王。

但是裴越用在此处,却让刘质哑口无言,他看了一眼眼神中满是乞求之色的李子均,又看了一眼面色寡淡的宫中内监,猛地一拂袍袖起身说道:“高尚书继续断案罢,本王还要去宫中给母后请安。”

高秋连忙起身行礼道:“恭送殿下。”

所有人都躬身行礼,裴越也不例外。

刘质没有理会嘴唇翕动却不敢开口的李子均,经过裴越身边时丢下一句:“裴越,本王记住你了。”

裴越身如磐石,纹丝不动,口中淡然道:“这是我的荣幸。”

刘质准备好的话登时被堵在嗓子眼,最终只能化作一声冷哼,扬长而去。

只不过那背影看起来略微有些狼狈。

五军都督府经历李敦见堂堂六皇子都被裴越用大义名分压着,最后只能无奈离场,心中顿时慌乱起来,装作不经意地扫过李子均的双眼,用眼神示意他不要认罪。

李子均此刻已然六神无主,忽然想起裴云在牢中对自己说过的话,便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不等高秋和裴越继续问话,他便急吼吼地说道:“高大人,我之所以要教训裴越,是因为他不守孝道!定国府定远伯夫人是我的姑母,也是裴越的嫡母,他对自己的嫡母毫无孝心可言!”

高秋望向裴越,眼神中满是审视。

大梁在某些方面承袭前魏旧制,对于忠孝之道极为重视,如果李子均所言为真,那他的举动倒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裴越对此又怎会没有准备?

很早之前他就对叶七说过,没有人可以再拿孝道来指责他,否则当初裴太君寿辰时,他那般装孙子所为何来?

尤其是刘质走后,压在他心头最大的麻烦不在,此刻愈发从容淡定。

李子均说完后,裴越厉声斥道:“荒谬之极!”

他朝高秋拱手道:“禀大人,我对老爷太太从无任何不孝之心,一切都有人证可以证明。若我真是不孝之人,我家太夫人怎会将城外绿柳庄送给我?李子均,你也去过绿柳庄,应该知道绿柳庄有三千亩良田,当着高大人的面,你还敢说谎不成?我只不过是定国庶子,只要有半点不孝之心,我家太夫人都会让人杖责我,又怎会赠我庄子良田?”

李子均大声道:“那你逼得自己亲生父亲辞爵困府,这件事总是真的吧?”

裴戎上表辞爵一事,京都里几乎人人皆知,高秋自然也不例外,他虽然猜测过这里面有蹊跷,却没想过会是眼前这个少年所为。

不过在看到裴越面对六皇子时的态度,高秋忽然觉得这件事可能性很大。

裴越自然不会承认,他冷静又坚定地反驳道:“老爷辞爵之事,当时有广平侯和太史台阁沈大人在场,他们都知道与我无关。高大人若不信,可以问这两位大人。”

多余的话,他一个字都不讲。

高秋自然不傻,这种事明摆着就是一个坑,不知道涉及多少隐秘,他一个刑部尚书有什么必要牵扯进勋贵府邸的麻烦里?

于是他瞪了一眼李子均,沉声道:“今日审的是你派人谋害裴越一事,不相干的话休要再提,否则本官让你尝尝刑部的杖刑!”

裴越听着他的用词,心中顿时大定,同时也明白过来,之前高秋态度暧昧多半是因为刘质的缘故,在自己将刘质激走之后,无形中也是让这位刑部尚书卸掉肩头的重压。

打蛇不死必受后患,裴越不再迟疑,上前一步说道:“高大人,李子均谋害我的案子已经非常清晰,事实无可辩驳。按照大梁律法,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虽然我很幸运地没有遭到毒手,但李子均罪无可恕,请大人判罚!”

高秋愈发意外,他想不到裴越竟然还能熟读刑律,要知道很多刑部的官员都未必有这份勤奋,多半还是要临时翻阅查找。

但是真的要将李子均判个徒三年?

事情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高秋的预计,如果李子均一直咬死不承认,他还可以糊弄一下,然而刚才这个蠢货已经清晰无误地承认,自己确实派人做过。

一名主事忽然来到大堂,对高秋说道:“大人,外面有一女子,说是裴越的护卫,她有非常重要的证据,可以证明李子均派人谋害裴越。”

李子均闻言不可置信地扭头,脸上的恐惧再也无法掩饰。

裴越心中一暖,其实此刻他已经凭着自己的努力,将李子均彻底钉死,但是听到这位主事的话,他依旧觉得很开心。

叶七及时来了,而且她为了不引起旁人的误解,只说是自己的护卫。

这说明两人的关系比起刚认识的时候更加亲近一些。

或许是那次在绮水岸边,自己右手的功劳。

裴越如是想着。

第154章 轮转

皇宫,两仪殿,左偏殿。

殿内有七位重臣,人人有座。

从左边第一位开始,依次是王平章、路敏、李柄中以及三位西府知院。

大梁的官制较为复杂,大体上可以从两府分别划分。东府政事堂以两位执政为首,三位参政为辅,统辖六部九寺五监。西府军事院以两位军机为首,三位知院为辅,通过五军都督府辖制大梁十六营七十三卫百万将士。

另有御史台监察朝政,太史台阁侦缉官民。

西府掌控着大梁的军方力量,但京都内的守备师和禁军则牢牢掌握在天子手中。

虽然名义上守备师和禁军加起来都不够五万之数,但论战力和军械堪称天下之雄,尤其是这两支军队的老兵不会转到其他大营,到一定年纪后就会退出军中生活在京都之内,一旦有乱便可立刻召回,形成守卫皇室的庞大力量。

这也是当年高祖立国后,因为目睹前魏末期皇室手中无兵,只能任由各地军阀割据甚至倾覆京都的困顿局面,通过明发圣旨定下的大梁铁律。

不过对于眼下的大梁来说,朝局很平稳,各方势力也很均衡,所以不会有那样的危险。

今日坐在偏殿中的六人,几乎可以代表大梁军方的决策层,除了他们之外,只有像谷梁这样少数几个大营主帅还有参与进来的资格。

六人之外,沈默云坐得离他们稍微远些,离御案后的开平帝稍微近些。

“陛下,臣认为应当提前施行京营与边军轮转之策。”

沉默而又严肃的气氛中,成安候、右军机路敏开口说道。

开平帝看着面前的奏章,不置可否地说道:“说来。”

路敏目不斜视,答道:“横断山脉中的贼人被西营和南营精锐一网打尽,足以证明他们战力平平。但就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竟然能搅乱京都外围防线,可见京军缺乏真正的战场经验,往年的轮转力度还是偏小,仅限于几军之数,总计不过万人。长此以往,或将造成边军过强而京军偏弱的状况,不免有外强中干之忧。”

李柄中立刻跟上说道:“路军机这话让人听不明白,既然贼匪是由京营剿灭,何来缺乏经验一说?难道进山剿贼的那些将士不是京营部属?”

路敏淡然道:“李大人真的不明白?京营能够顺利剿灭山贼,除了抽调精锐奇袭之外,最大的功劳当属定国府那个庶子裴越,更何况抽调精锐奇袭之策也是那庶子提出来的。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就能覆灭山贼,除了他年少有为之外,更说明山贼的实力没有之前表现的那么强悍。就是这样一群人,纵横京都外围,劫掠村庄十余个,残害百姓数千人,京营却只能苦苦跟在他们后面追击,难道还不能证明京营这些年战力下降得厉害?”

李柄中摇头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谁也无法预料到会有这样一群胆大妄为的贼人,但京都外围的山贼依旧被全部剿灭,说明京营至少从目前看没有问题。”

路敏似乎知道他会这么说,面无表情地说道:“如李大人所言,如果京营的战力没有问题,那么山贼横行于京都外围半年之久,到底是谁的责任?”

殿内陡然陷入沉默。

开平帝看着奏章,偶尔扫一眼堂下众人。

王平章忽地起身,走到御案前跪倒,伏身道:“老臣身为军机,领国朝军务,有负陛下重托,以致京都百姓身受匪患,实有不可推脱之责,请陛下降旨惩治。”

众臣全都起身,连沈默云也不例外。

开平帝微微一愣,随即放下奏章,对身旁的内监说道:“快将魏国公扶起来。”

又对众人说道:“都坐罢,今日商议轮转之事,不是要你们自省请罪。山贼一事已经平息,虽然贼首尚未抓到,但朕已经嘱咐过沈爱卿尽快将其归案。”

“谢陛下隆恩。”众臣齐呼。

开平帝看着王平章说道:“按理三年一次轮转,朕意提前一年,同时加大轮转员额,魏国公意下如何?”

王平章恭敬地说道:“请陛下示下。”

开平帝说道:“三营各出一卫,与边军进行轮转。”

往年惯例,为了保证京军三大营的战力和活力,会以三年为期,每次各营抽调一军到两军的数量派往边境,同时从边军诸营中挑选战功卓著的将士补入京军。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京军不会因为长期驻扎在天下最繁华之地而懈怠,也能给在边境奋战的将士一个期盼。

皇帝突然要打破这个规矩,而且动作很大,这里面蕴含的用意足以令人深思。

王平章心中认为,这是皇帝刻意释放出来的信号,看来在筹谋十多年之后,这位志向远大的君王终于不愿继续等下去。

大势如此,王平章冷静思考过后,颔首说道:“陛下,老臣认为此举很妥当。”

开平帝满意地说道:“具体人选的安排,西府这两日拟一个折子上来。”

“老臣遵旨。”

“臣遵旨。”

西府五位重臣同时起身应下。

短暂沉默过后,开平帝又说道:“大朝会之后,朕会让谷梁去南境统率诸营,众卿家认为是否妥当?”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