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716章

作者:上汤豆苗

这位世间最尊贵的妇人此刻似乎忘了一件事,她的儿子、大梁天子如今还在裴越身边,这个举动或许将彻底激怒对方,继而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只是一想到所有的谋划变成了笑话,她心里的怒火便仿佛能吞噬一切。

女史倒还有几分理智,小心翼翼地劝道:“娘娘,如今是不是先救回陛下?或者请朝中大人们前来商议……”

“啪!”

一声脆响陡然爆发。

女史怔住,脸上火辣辣的痛楚仿佛是幻觉,她望着双眼泛红的吴太后,从没想过这位主子会如此失态。入景仁宫近十年,女史一直是吴太后最得力的心腹,平日里连斥责都极少遭遇,此刻却因为一句话挨了狠狠的耳光。

吴太后寒声道:“你连哀家的话也不听?晋王究竟给了你什么好处?”

女史眼泪不断滑落脸颊,顾不得悲伤难过,连忙跪下恳切道:“娘娘,奴婢怎会是那种背主之人?只是……娘娘宽心,奴婢这就去办。”

她终究没有继续劝下去,因为此刻的皇太后显然听不进去。

吴太后望着她脸颊上的指印,嘴唇翕动,最终只是漠然地说道:“去吧。”

女史携带懿旨找到留守宫中的禁军统领林端,约莫一炷香过后,四千名甲胄鲜亮的禁军从承天门而出。令这些将士们意外的是,御街上有一辆马车缓缓行来,挡在他们的去路上。

林端接到禀报后立刻赶来,看了一眼这辆极其普通的马车,心中便有了计较,上前高声行礼道:“末将林端,拜见执政大人。”

洛庭从马车中出来,望向前方整装待发的禁军,平静地问道:“太后娘娘让你带兵去永仁坊?”

林端不敢隐瞒,垂首应道:“是。”

洛庭喟然道:“回去罢。”

“是……呃?”

林端面露不解之色,旋即为难地说道:“执政大人,这是太后娘娘的懿旨。”

洛庭缓缓道:“襄城侯和河间侯已经降了晋王,眼下的局势已不是攻入永仁坊就能挽救,再者背嵬营的实力你也应该清楚。娘娘那边不用担心,本官现在便入宫,一应责任由本官承担。”

林端如遭雷击,领命之后愣愣地望着洛庭的背影,久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禁军将士们都在等待他的决断,林端有些无奈又有些庆幸地下达返回的命令。

他当然知道背嵬营是怎样的狠角色,也清楚强攻永仁坊会将晋王得罪到底,终究只是皇命难违而已。如今不需要跟那支精锐硬碰硬,他虽然松了口气,心情却无比复杂。

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林端默默地叹了一声。

天要变了。

第1324章 断舍离

“臣洛庭,参见太后娘娘。”

景仁宫中,洛庭一丝不苟地行礼参拜。

吴太后的目光略显木然,定定地望着这位文官之首的中年男人。

她已经收到禁军被洛庭拦下的消息,心里却没有太多的怒意,或许是因为这会已经冷静下来,意识到强攻永仁坊这个决策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然而……

洛庭尚未开口,吴太后便已猜到他的来意,想必是那些老生重弹的劝谏之言,意图让天家向那位年轻人低头。不论将来时局如何变化,乃至于龙椅由谁来坐,想要治理天下终究离不开这些能臣。

“免礼。”

吴太后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却不知是嘲讽洛庭还是讥笑自己。

洛庭心中黯然,他当然清楚对方此刻的心情,但他只能面色沉重地道:“娘娘,当下没有什么事比天子的安危更重要。”

吴太后眼眸微动,旋即自嘲笑道:“哀家本以为萧瑾和李訾是扶保天子的忠耿之臣,不成想只是一个照面,他们便带着数万大军投降裴越,真真令人意想不到。哀家乃是后宫妇人,眼界本就不高,然而这两人是先帝看重的辅政大臣,却不如战场上一小卒。世事如此诡谲,执政可否指点一二?”

洛庭微微垂首道:“娘娘不知战事细节,先前禁军、南营和守备师投降之时,藏锋卫全程旁观并未发起进攻。晋王只派出数千步卒,每人携带两只名为火铳的新式火器,以火药激发铁弹,六十步内中者必死,纵有铁甲在身亦无法抵御。这数千只火铳齐射数轮,朝廷大军便伤亡惨重,兼之战场四周有藏锋卫掠阵,打不赢也逃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将士们倒下。”

他抬头望着吴太后,叹道:“娘娘,两位国侯并非不忠,而是面对这种超越时代的火器,不投降就会全军覆灭。”

吴太后面上浮现灰败之色,喃喃道:“原来如此……执政怎会知晓得这般清楚?”

洛庭难掩苦涩道:“方才晋王派人找到臣,将北郊战事细节全盘告知,臣才知道非萧、李二人怯弱畏战,而是晋王已经手下留情,否则朝廷大军唯有悉数阵亡。”

吴太后眉尖忽地挑起,缓缓道:“那么执政此来,是要帮裴越做说客?”

如今局势已经明朗,裴越将京都内外的兵力纳入麾下,又可挟天子之名,谋朝篡位只在他一念之间。即便他不那么性急,只要将军权牢牢握在手中,说服如洛庭这般朝廷重臣,再狠下心杀死足够多的人,他早晚都会做成那件事。

洛庭这一刻神情无比复杂,摇头道:“娘娘何出此言,臣虽愚钝鲁直,然忠于大梁之心矢志不移。晋王的下属除了说明北郊战事之外,还告诉臣两件事。”

吴太后问道:“何事?”

洛庭轻声道:“其一,广平侯率西境战事有功将士经过古蔺驿,即将抵达京都西门。随行队伍中有南安侯苏武及其心腹亲信数人,另有太医三人与死士十九人。”

吴太后默然不语,惟有低垂的眼帘说明她此刻混乱的心境。

洛庭继续说道:“广平侯说,他在西境决战中遭遇来自背后的冷箭,已经查明是苏武派人所为。返京途中,宫里派去的太医试图给他下毒,同样被其查获。广平侯原本打算在回京后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娘娘的安排。”

他抬眼相望,沉声道:“娘娘,怎可如此?”

吴太后冷声道:“哀家为何要这样做,难道执政真不明白?”

洛庭当然明白,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处,他轻叹道:“没有证据。”

事关先帝大行之缘由,仅靠臆测自然无法服众,然而吴太后派人几次三番谋害谷梁,对方手中却有翔实的证据。

吴太后双手不自觉地攥紧,又问道:“谷梁想用此事达成什么目的?”

洛庭艰难地说道:“广平侯本想让天家声名扫地,世间必然人心浮动,但是晋王没有同意这样做。晋王让人告诉臣,娘娘这一年来虽然昏招迭出,但您是陛下的嫡母,有些事一旦揭开盖子,损害的是陛下的威信。再者,陛下纯孝之心世人皆知,倘若满朝文武发现娘娘谋害重臣,恐怕陛下无颜在朝堂上立足。”

吴太后很想出言讥讽,然而话到嘴边却怎么都无法出口。

回想这整整一年的所作所为,她心里渐渐有了一抹明悟,如果不是裴越感念先帝恩情,恐怕大梁早就分崩离析。

殿内陷入沉闷的死寂之中。

良久过后,吴太后黯然问道:“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洛庭感叹道:“早在定国府刺杀案发生之前,晋王便已密奏陛下,建言让保定侯蔡迁返京,准备接任西府右军机之职。”

“你是说……”

吴太后欲言又止,这个消息甚至比先前谷梁的谋算更让她震惊。

洛庭望着面前这位世间身份最尊贵的妇人,满面愧色地道:“娘娘,晋王确无谋朝篡位之心。”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官职调动,内里蕴含的深意让二人心中很不是滋味。蔡迁是当年开平帝在军中发掘和提拔的良将,对他的信任毋庸置疑,所以才让他孤悬大江南岸镇守江陵。倘若裴越真有不臣之心,自然就会将蔡迁死死压制住,不给他任何进入中枢的机会。

“难道……哀家真的错了?”

洛庭无法回答吴太后这个问题,他喟叹道:“其实在定国府刺杀案结束后,臣便意识到可能误解了晋王的心意。他逼迫宁怀安辞去吏部尚书,但是并没有让野心之辈接任,反而交予盛端明手中。娘娘应该知道吏部的重要性,然而盛端明的品格无需质疑,纵然他和晋王私下交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对不会犹豫迟疑。”

吴太后面色涨红,本以为尘埃落定之后,裴越会暴露出令人不齿的真面目,却没想到为恶者竟是她自己,涌入脑海的羞愧让她几乎无地自容。

再度开口时,她的语气里不见之前的冷厉和怨望,多了几分无所适从:“他让人转告你这些事,想要哀家如何做?”

很显然裴越最终没有选择图穷匕见,这才是洛庭拦下禁军的原因。

洛庭缓缓道:“晋王之意,娘娘此后便在宫中颐养天年,不得再插手外朝诸事。”

不是商议,而是通知。

吴太后道:“插手朝政?哀家信任的人要么死在他手里,要么在他的屠刀下引颈待戮,如何插手朝政?”

洛庭颇为罕见地犹豫道:“晋王的意思是,但凡参与过这场阴谋的人,除娘娘之外他都不会放过。另外,他说娘娘之所以再三犯错,皆因身边人不知劝谏,故而景仁宫上下人等必须驱逐出宫,等候朝廷发落。”

吴太后怔住,面色渐渐发青。

两人的谈话并未避开那几位女史,因此众人无不惊慌失措。

若依裴越所言,往后她仍旧是至尊至贵的皇太后,但也仅此而已。从当年开平帝加封她为贵妃开始,这座景仁宫里的人便对她忠心不二,亦是她向外朝伸手的关键纽带。如今吴存仁、侯玉、宁怀安和李訾等人或死或退或降,再加上景仁宫的人全部被换掉,吴太后很清楚将来自己不可能再有干政的机会。

当然,以刘贤的孝心定然不会慢待自己的嫡母皇太后,很快便会让内侍省安排机灵勤快的宫人过来服侍,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

吴太后没有去看女史们惨白的面庞,咬牙道:“哀家若是不愿呢?”

洛庭有句话一直藏在心里:裴越的决定已经得到陛下的允准。

换而言之,恐怕吴太后这一年来的举动已经深深伤害到年轻的天子。

他不愿横生事端,只能沉重地说道:“娘娘,当以陛下为念啊!”

听到这句话后,吴太后仿佛瞬间苍老十余岁。

洛庭的话中之意很清晰,裴越看在两代君王厚待他的份上,已经做出最大的让步,倘若吴太后继续如往日那般强硬,谁也说不准是否会发生血洗景仁宫的惨案。眼下京都局势处于一个极其危险的状态,所有人都站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便会天崩地裂。

片刻过后,吴太后神色凄婉地起身向内殿走去,无比艰难地说道:“便依执政所言。”

“娘娘!”

女史们哀切哭喊,然而吴太后从始至终没有回头。

洛庭一声叹息,对其中一位女史说道:“即刻起,尔等不得离开景仁宫,本官已经告知廷卫此事。待陛下回宫之后,会有人带尔等下去问话。”

他转身向外走去,步履蹒跚,身形寥落。

第1325章 不负韶华行且知

大梁文明元年,九月初九。

酉时初刻,距离日落只剩下不到半个时辰。

京都北城,随着远处大军出现,城墙上的守备师将士不由得紧张起来。

如今那个惊悚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城,朝廷大军前往北面“平叛”,晋王率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胜利,连右军机萧瑾和禁军主帅李訾都成了阶下囚。联想到先前晋王“谋反”的传言,很多人都以为京都即将大乱。

有人忧心忡忡,因为城内只剩下不到三万兵力,即便朝廷召回那些退伍老卒,又如何能抵挡城外晋王的百战雄师?

守备师将士比那些人更清楚北营的实力,因此心中的阴霾挥之不去。

城楼下,一位身材壮实的年轻武将定定地望着远处的大军。

旁边一众将领尽皆沉默遥望。

片刻过后,年轻武将开口说道:“顾宗。”

他右手边那位身材高大的武将拱手道:“末将在。”

年轻武将决然道:“接下来由你负责指挥。如果我没有回来,京都九门誓死不开,晋王部下虽骁勇善战,但他们没有攻城器械,无法在短时间内威胁城防。”

顾宗悚然一惊,连忙低声道:“大哥,你莫非要出城?”

一时情急连少年时的称呼都喊了出来,可见他此刻心绪之乱。

年轻人正是守备师主帅裴城,他望着在城下百丈外停步的大军队列,抬手拍拍顾宗的肩膀道:“有些事只有亲眼所见,我才能确定真伪,否则愧对肩上职责。”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