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646章

作者:上汤豆苗

他起身帮范余添茶,继续说道:“两年前定远伯裴城返京后,一切都变了模样。这位大少爷以军法治家,甚至比卫国公还要严苛,定国家风可谓焕然一新。如今裴戎和裴云困居府中,即便出门也会有裴城的亲兵全程跟随。虽然裴城没有明言,但我确信銮仪卫留在定国前宅的四名探子早已为其所知,不过是给銮仪卫一个面子,没有悉数驱逐。”

范余默然不语。

裴城不是裴越,宫里无论太后还是陛下对他的观感极好,更不必说右军机萧瑾对他的赏识完全摆在明面上。

萧瑾离京之后,裴城以副帅之职暂掌京都守备师,肩负京都四城的安危,可谓位高权重。虽然定国裴家的名望被裴戎在十来年间挥霍得七七八八,可架子终究没倒,尤其是近年来裴城逐步崛起,很多世交大族又想起了当年的香火情。

如此一来,原本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很棘手。

裴戎的死活无足轻重,相信没有多少人在意,但是此人必须死得毫无波澜。

倘若范余让麾下死士闯入定国府刺杀裴戎,那样即便是朝中一个七品小官都能看出蹊跷,裴越更不会因此甘心丁忧三年,说不定会提前引爆朝堂上的混乱。

究其原因,裴戎若是自然死亡,裴越哪怕心中喜悦也必须做出一定的表示,否则便是忤逆孝道,他这些年营造出来的形象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反之,裴戎若是死于非命,朝野上下就会明白这是有人针对裴越,道义便会站在他那边。

一来一往,其中差别极大。

望着陷入沉默的范余,陈安回忆着他先前的言语,脑海中猛然灵光一闪,旋即难掩震惊地道:“范兄,宫里真有那样的打算?”

范余不答,幽幽问道:“裴戎这些年已经被酒色掏空了身体?”

陈安愈发确认自己的猜测,他斟酌着答道:“的确如此。但是说来也怪,这两年随着裴城掌控定国府,裴戎反倒硬朗了些,想来是因为裴城对其有所控制。”

范余沉吟道:“那便制造一桩意外吧。”

他抬眼盯着陈安,正色道:“这件事我会安排。既然你已猜到,我也不会隐瞒,太后娘娘确实想借助孝道的名义压制卫国公的势头。我反复思虑过,这是不伤害国朝根基的最佳选择,卫国公就算丁忧三年,以他如今的地位和名望,保全自身轻而易举。对于陛下而言,有这三年的时间作为缓冲,足以收拢权柄制衡各方。”

陈安点点头,问道:“敢问范兄,是否需要銮仪卫从旁协助?”

范余摇头道:“不必。今日你我所言,请勿让第三人知晓。”

陈安应道:“愚弟明白。”

范余起身告辞,临行前忽然说道:“那个名叫温玉的丫鬟,这段时间是否向你传递过卫国公府内的情报?”

陈安谨慎地答道:“有过两次,皆与卫国公无关,只是后宅妇人的日常所为。”

范余目光幽深,提醒道:“裴越从来不会将无法掌控的人放在身边。”

陈安心中一凛,点头谢过。

第1207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三)

皇宫,御书房中的氛围无比融洽。

刘贤面上依旧残留着激动的神采,即便他先前在朝会上已然慷慨激昂大肆宣讲。

西军的捷报无疑提振了满朝大臣的情绪,谷梁在古平军镇西面大胜吴军,一举击溃周德威率领的六万大军,斩获数万首级,对于西境乃至整个大梁来说,都是一场酣畅淋漓影响深远的大胜。

刘贤平复心绪,看向面带微笑的裴越问道:“裴卿,你觉得西吴是否会就此撤军罢战?”

裴越缓缓道:“陛下,西吴之所以要主动挑起战端,无非是因为他们知道大梁会越来越强大。如今两国单纯比拼军力,西吴未尝没有胜算。可若是继续拖延下去,随着我朝的各项变法稳步推行,国力蒸蒸日上,高阳平原便不会成为西吴骑兵纵横驰骋的马场。”

另一边坐着的洛庭和韩公端颔首赞成。

裴越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南周肯定不会错失让我朝腹背受敌的机会,这也是西吴君臣决定出兵的一个原因。左军机眼下接连取得胜利,虽然能够打击吴军的士气,却很难就此奠定胜局,毕竟对方主力犹存,举世闻名的安阳龙骑还未出动。”

韩公端附和道:“卫国公所言有理。西吴这次摆出决战的架势,如果因为这两场失利便打道回府,吴国内部必然生乱。”

刘贤自然相信他们的判断,沉静地道:“想来西境将有大战,好在有左军机替朕分忧。此战若能取胜,朕决不会亏待他和将士们。”

韩公端不着痕迹地看了洛庭一眼,后者依旧沉默。

裴越仿佛没有看到二人的眼神交错,对刘贤说道:“陛下,如果臣的推断没错,西境短时间内会形成僵持态势,很难爆发大规模的会战。”

“为何?”

“时间拖得越久,吴军便会愈发焦躁。敌攻我守之势,意味着吴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坚守一段时间既可以消耗吴军的实力,也能动摇他们的军心。左军机深谙兵法,自然明白以逸待劳的道理。其实陛下可以暂时放下对西境的关注,如今国内正是深化变法的好时机,平时会遇到的阻力因为边境战事的影响在减弱。”

“此言有理,变法之事还望两位执政多多费心。”

洛、韩二人相继颔首应下。

裴越稍稍迟疑,终究还是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刘贤大度地道:“爱卿尽管说来。”

裴越便正色道:“陛下与臣等皆在都中,距离边关两千里,虽然能不断收到边境送来的奏报,终究少了实地观察的便利。如此一来,陛下掌握的信息肯定不够全面,对于战局的走向也只能做出推测,远远及不上边境将帅的判断。”

刘贤闻弦歌而知雅意,忍俊不禁道:“难道朕会干涉左军机的具体用兵?你且安心,朕绝对不会做出此等愚蠢行径,只会为前线将士提供足够的支撑。”

裴越赞道:“陛下圣明,实乃圣天子!”

刘贤笑呵呵地道:“行了,少来这套,先皇当初就说过你拍马屁的时候一点都不诚恳。”

君臣之间的气氛无比和谐,接下来在商议西军的后勤辎重问题过后,两位执政便起身告退。

刘贤却将裴越留了下来。

一众宫人皆被屏退,御书房内针落可闻。

刘贤缓缓道:“朕知道你一直对天家有所防备。”

裴越默然不语。

刘贤凝望着他年轻俊逸的面庞,不由得想起当日在沁园内,两人那番开诚布公的长谈,随即轻叹一声,轻声道:“朕明白你为何担忧,毕竟伴君如伴虎,尤其你还那么年轻。但是朕希望你能明白,只要你没有不臣之心,朕决不会猜忌于你,更不会暗中迫害于你。”

裴越依旧沉默。

刘贤自嘲笑道:“朕知道,这番话不符合天子的身份,更配不上帝王心术权谋之道。或许你不以为然,觉得从古到今都没有这么蠢的皇帝,但是,朕所言发自真心。”

裴越感慨道:“陛下,臣并非不知好歹之人,但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这四字,便是贵如天子也无法避免。”

“是,朕当然知道,先皇也曾囿于此。”刘贤神色平静,徐徐道:“可是朕不认为,一个心怀不轨的臣子会屡次用性命救驾,会让麾下最精锐且最忠诚的骑兵驰援边疆,会在边军需要的时候拿出藏了很久的火器。”

这对年轻的君臣望着对方。

刘贤微笑道:“倘若你将那些火器继续藏着,等到你与朕反目之时拿出来,京都守备师和禁军如何能够阻挡?那一日你主动告诉朕,左军机之所以能击败西吴北路军的主力骑兵,是因为那些火器的协助。朕当时没有细说,只是不明白你为何敢这样做。”

裴越亦想起那天的情况,为了保住谷梁和西境百姓,他将工匠们研发的两种火器送了过去,也知道这件事不可能瞒过面前的年轻天子。

他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譬如首阳山矿场这两年一直在研究深层煤矿的开采,火器便是因此机缘巧合被发明出来。

但是对于皇帝而言,这种威力的火器为何出现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裴越没有提前献给朝廷。

光是这一条便足以引起皇帝的猜疑和忌惮。

眼下刘贤说得如此直白,裴越确实有些惊讶。

他本以为这会是一场君臣之间的角力,然而刘贤根本没有朝着那个方向想下去。

一念及此,裴越不禁诚恳地道:“陛下,臣很惭愧。”

刘贤摆摆手道:“先皇擅于制衡之道,你因此有所顾虑,希望能有自保之力,这些朕都理解。很多人说你有不臣之心,可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你这些年为大梁出生入死多少次。最重要的是,朕至今都还记得你说过的那句话,大梁之盛世不在于疆域如何辽阔,而是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

裴越颔首道:“是。”

刘贤微笑道:“朕既然要秉持先皇遗命,令四海平定天下一统,又怎会做出自毁根基的举动?往后,你无需再担心那些闲言碎语,朕对你唯有信任二字。”

裴越起身道:“臣会谨记陛下教诲,不敢或忘。陛下,臣只愿大梁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为此臣愿付出毕生的努力。”

刘贤面色微微动容。

因为他终于明白开平帝在驾崩前一夜,将自己喊到龙床边叮嘱那番话的缘由。

“大梁越强盛,天家的地位便会越稳固。裴越很聪明,甚至是朕此生见过最聪慧的年轻人,因此只要你不逼迫,只要朝堂坊间不乱,他便不会生出异心。”

“还有,他是极重情义之人,你切不可忘记这一点。”

“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得,你要好生珍惜。”

第1208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四)

对于如今的大梁而言,边疆有名帅勇将,朝中有贤臣能吏,纵然西吴来势汹汹,三线战场齐头并进,但是国内依旧非常稳定。

从这几个月各地呈递的奏表来看,西境战事并未造成民心动荡,反而让大梁百姓愈发心向朝廷,各州府县的变法推行出人意料地顺利。

刘贤已经隐约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与西吴这一战或能确立大梁真正的霸主地位,席卷天下未必就是幻想。因此他一边开始提拔朝中的新晋官员,一边对裴越给予极大的信任。开平帝大行前的叮嘱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这个时候若是猜忌裴越,不仅仅是何以为继的问题,更有可能影响大梁百万将士的军心,以至于全线溃败大厦倾倒。

想到这儿,刘贤不禁满含期待地问道:“裴卿,朕想知道边军有没有希望击溃吴军,然后趁势越过高阳平原直取吴国安阳城?”

从三十多年前冼春秋叛逃南周开始,大梁朝堂上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四海一统乃是不容置疑的国策,具体战略则是先南后西。即便是在裴贞拿下虎城后,这个想法也没有发生动摇,根源在于辽阔的高阳平原是西吴骑兵的主场。

另外一点,南周富庶而西吴相对贫瘠,甚至很多朝臣并不认为有必要主动进攻吴国。收复南朝故土之后便可万事大吉,只需要维持住西军和京营的战力便可。

年轻天子突然抛出这个问题,显然是因为他也看出西境之战的危难和机遇。

西军溃败,灵州和邓州将会变成焦土,西吴铁骑甚至可以长驱直入进逼京都。

反之,西吴若是将数十万大军葬送在梁吴边境,为何梁军不能痛打落水狗,直接发起反攻一路攻城拔寨,直取吴国京城安阳?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南周再怎么蹦跶也无济于事。

望着眼神逐渐热切的刘贤,裴越的神色反而严肃起来,认真地道:“陛下,吴军可不是软柿子。”

刘贤微微一怔,似有不解。

裴越正色道:“臣明白,因为左军机接连取得大胜,不光是陛下会认为吴军不堪一击,朝堂诸公之中也有很多人这样想。臣之所以不曾驳斥他们的想法,是因为大梁腹背受敌,从上到下都必须保持强大的自信,这样才能让朝廷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

刘贤点了点头。

裴越继续说道:“但是陛下既然看过虎尾原之战和古平之战的战报,理应明白这不是吴军战力孱弱,而是左军机提前拿出了杀手锏。虎尾原之战,西吴骑兵败于那两种火器,但那也是首阳山这大半年来所有的储备,短时间内无法补足。至于古平之战,一方面是因为周德威所率的并非西吴主力,绝大多数都是次一等的步卒,另一方面是因为藏锋卫忽然出现,彻底改变战场上双方的实力对比。”

刘贤渐渐回过味来,面色平静地道:“也就是说,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硬仗?”

裴越颔首道:“没错。其实西吴三路大军,仅有北路军的骑兵遭受重创,其余基本没有损失,更何况西吴皇帝麾下的安阳龙骑依旧按兵不动。按照臣的估计,西境之战接下来会进入僵持态势,至少一个月之内我军仍以防守为主,除非对面出现明显的破绽,否则左军机不会轻率求战。”

刘贤沉吟不语。

心中的热切消退之后,他很快便意识到局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裴越见状便说道:“当然,这不意味着朝中什么都不做,相反陛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推动相关的改制。”

刘贤温和地道:“你且说来。”

裴越道:“臣请设立火器局,归于西府管辖,内设大使一名,副使二人,广招民间工匠研究火器技术。臣会让首阳山将所有掌握的技术呈交火器局,同时在首阳山附近可以划出一块地作为试验场所。”

刘贤思忖片刻,缓缓道:“可。”

裴越目光微凝,随即说道:“臣请改制五军都督府,下设兵、吏、户、礼、京、西、北、南、水、支差、教阅、兵籍、知杂、支马共计十四房。”

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起身双手呈递御前。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