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631章

作者:上汤豆苗

众将无不肃然。

定州水师李元同补充道:“大约从半个月前开始,南周五峰水师频繁出动,在天沧江上游对我军战船步步紧逼,似有清空水域的企图。考虑到对大局的影响,我军水师没有接战,退至中游即定州沿线布防。”

“这样看来,南周似乎不打算先夺回南岸数城?”萧瑾神色依旧淡然,又看向右边下首那位年轻武将道:“南周西线宁国大营可有异常?”

这位年轻武将并无爵位在身,但堂内武勋无一人轻视他,如郭兴和张齐贤等人更是目光温和,隐隐带着几分亲近。因为他是广平侯谷梁的长子谷节,在两年前的江陵之战中战功卓著,仅次于裴越和蔡迁二人。

谷节不疾不徐地道:“启禀军机,南周宁国大营近来派出的游骑也越来越多,汉阳城守军无法深入南地打探。不过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宁国大营的驻军不断在增加,大批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此地。”

萧瑾缓缓道:“在召开这场军议之前,本侯收到都中的八百里急信,正好与你的话相互验证。陛下在信中言道,卫国公收到一封来自南周朝中的密报,对方决定集结重兵从天沧江上游强渡,然后进攻我军身后富饶之地。”

这个情报与南岸将帅掌握的情况两相对照,似乎能够确认南周的战略谋划。

萧瑾随即淡淡道:“不过陛下还说,卫国公判断这份情报有假,南周不会选择强渡上游,主攻方向极有可能在下游。”

众人陷入沉思之中。

固垒大营主帅庄夏沉声道:“军机大人,末将相信卫国公的判断。”

萧瑾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为何?”

庄夏骁勇善战不假,但不是陈显达那种毫无城府的夯货,稍稍思忖之后说道:“原因有二,卫国公既然主动拿出这份情报,肯定是希望给我等一些参考,避免我等被南周布置的假象迷惑。其二,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纵然南周水师可以掌握天沧江上游,他们能派多少兵力渡江?若只是区区数万人,光是昌平大营和祁年大营便能对付。若是兵力超过十万,他们哪来的能力运送补给?”

他微微一顿,镇定地道:“再者,南军五营在北岸近二十万人,南周想要侵入腹心之地,至少也得投入三十万左右的兵力,那他们国内还有军队守御防线?届时我军在南岸的十万人大举南下,建安城唾手可得!”

这番话合情合理,余者无不颔首。

萧瑾沉默片刻,摇头道:“本侯并不赞同。”

第1179章 一点浩然气(四)

庄夏皱起了眉头。

官大一级压死人不假,但武勋亲贵和文官集团略有不同,像他这样依靠战功一步步升上来的大营主帅,连皇帝陛下都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否则将来谁还愿意卖命?所以他虽然敬重萧瑾的身份,却不会亦步亦趋做个应声虫。

堂内一片寂然,气氛略显压抑,庄夏直视着萧瑾的双眼,正色道:“军机大人,莫非你信不过卫国公的判断?”

萧瑾淡然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更何况卫国公远在京都,仅凭一封来历不明的情报就做出决断,甚至因此影响南军的整体战略,你觉得这没有问题?”

他环视众人,显露出当朝军机的威严,一字字道:“还是说卫国公千里之外的几句话,就能决定尔等的看法?”

庄夏微微一怔,旋即泛起怒色,凛然道:“军机大人此言何意?”

萧瑾依旧平静地道:“本侯身为南军主帅,自然要承担起战略决策的责任,之所以没有隐瞒卫国公的建议,正如你所言是希望给诸位一个参考,但是——”

他眼中透出几分冷厉之色,沉声道:“诸位理应明白,事关南军防务,本侯可一言决之!”

伴随着话音落下,旁边他的一名亲兵上前两步,怀中捧着一柄镶金嵌玉的宝剑。

众人忽然想起,萧瑾不仅是军机兼南军主帅,同时还是皇帝陛下任命的总督南境军务钦差大臣,这柄天子剑便是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

一剑在手,无人敢于顶撞,包括面色涨红的庄夏在内,所有人尽皆起身行礼。

萧瑾这才命亲兵退后,继而看向庄夏问道:“庄侯可有异议?”

庄夏神情骨鲠沉默不言,年纪最大的巩城侯郭兴不得不轻咳一声。

他微微低头,憋屈地道:“末将并无异议。”

萧瑾满意地点点头,转向始终淡然的保定侯蔡迁道:“南周的种种异动说明他们不会安分守己,此战很难避免。为了方便南岸大军行事,本侯决定以保定侯为南岸各军提领,辖江陵、汉阳及三座辅城内的所有军卒,各将必须听从保定侯的号令。”

这个安排倒是恰如其分,谷节虽然被一众长辈看好,但他资历太浅还不足以统领一路大军,而且蔡迁的功绩更在他之上,此举不会引起军中一些武将的反感。

蔡迁起身领命,面色不卑不亢。

巩城侯郭兴心下感叹,看来还是先帝夹带中的人更受重视。

虽然蔡迁没有大营主帅的名分,可是眼下他手中的权柄要远远超过北岸五营主帅,因为南岸足有十万大军,比昌平大营和祁年大营的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其余将帅同样意识到这一点,看向蔡迁的目光中不由得含着几分艳羡。

萧瑾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悠悠道:“方才本侯并非刻意针对庄侯,只是希望诸位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一应建言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卫国公的确战无不胜屡立大功,可眼下他不在边境,不知道此间详情,做出的判断缺乏关键信息的支撑。”

他满含深意地看向郭兴,继续道:“不然的话,本侯还以为卫国公远在千里之外遥控诸位领兵作战。”

至此众人终于明白他此前做派的用意,几乎是毫不遮掩地提醒他们,如今的南军主帅是皇帝陛下亲自指派,有统领南军各部的权力,而像庄夏那样只知卫国公不知朝廷的态度非常危险。

战时换帅不需要太过复杂的程序,萧瑾如今有蔡迁和昌平、尧山两位主帅的支持,再加上悬于众人头顶的天子剑,庄夏如果硬顶着反对,必然会是罢官去职的下场。

郭兴也明白对方看着自己说出那句话的缘由,他年纪最大且资历最老,与谷梁的关系又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眼下如果不表明态度的话,说不定会在皇帝陛下眼中留下一个心怀不轨的印象。

一念及此,老将从容地道:“军机大人言重了,我等岂会怀有那种心思?南境军务自然由军机大人决断,末将决计不敢阳奉阴违。”

“本侯相信老侯爷的忠心,陛下亦曾多次赞许。”

花花轿子众人抬,既然郭兴识时务地低头,萧瑾也不会逼迫过甚,他要的不是这些人心服口服,而是保证自己的军令能够顺利地推行。

身为一位久经沙场的主帅,萧瑾对于南境局势自有考量。相较于南周那边弄出来的层层迷雾,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南军内部山头林立的复杂状况,首先要处理的便是谷梁和裴越这对翁婿在军中的影响。

如果任由这些人自行其是,甚至远在京都的裴越一封密信就可以改变麾下将帅的想法,他如何指挥这数十万大军应对战事?

将这件事一言带过之后,萧瑾便对蔡迁说道:“南岸大军不得轻出,继续加强对南周北线局势侦查,必要时可以增派哨探。”

蔡迁颔首道:“末将领命。”

萧瑾没有说得太过详细,他相信蔡迁丰富的经验,亦不会囿于妇人之仁。

“李提督。”

“末将在。”

“定州水师暂时避开五峰水师,但是不能放弃神女渡防线,必须将南周战船阻挡在神女渡以北。”

“末将领命。”

定州水师提督李元同旁观堂内气氛的变化,心中略有些感慨,像萧瑾这样的地位都不得不使一些手段,可见卫国公在南军中的影响力。当然,定州水师一直超然物外,他不会参与到这种勾心斗角之中,神态显得十分平静淡然。

萧瑾沉吟片刻,继续发令道:“昌平大营固守西线,尧山大营固守东线。”

两位主帅起身领命。

萧瑾望着剩下三位主帅,徐徐道:“祁年大营和固垒大营同时朝定州中部靠近,与镇南大营呈品字形布防,随时都可以支援东西两线。”

虽然他方才对庄夏的态度咄咄逼人,似乎想要彻底否定裴越的预判,但从这个安排可以看出,这位军机大人心中未尝没有对裴越的认可。眼下没人能够确定南周的主攻方向,也无法证明对方在宁国大营的安排是否假象,因此朝中间收缩兵力是最稳妥的选择。

庄夏和张齐贤对视一眼,略略有些讶异,本以为萧瑾会一意孤行,将重兵安置在西线,扎好口袋等着南周大军钻进来。

两人虽然对这位主帅颇有微词,此刻却也不会意气用事,同时起身领命。

萧瑾见众人没有异议,终于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颔首道:“军议到此为止,请诸位立刻返回驻地,依照军令整军备战。”

众人齐声应下,然后缓步退出节堂。

初春的阳光仍旧带着几分寒意,庄夏和张齐贤皆是壮年,倒也不会在意这等料峭寒风,但是巩城侯郭兴年过五旬,不禁紧了紧衣袖,眼神略显凝重。

庄夏在他身边低声道:“右军机也太急切了些。”

言下之意,虽然谷梁和裴越在南军的影响力很大,萧瑾也不必这般着相,难道他就不怕激起这些骄兵悍将的逆反之心?

郭兴看了一眼另一边的张齐贤,淡淡道:“侯爷当年便说过,你要多像张贤弟学习,不要总是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萧瑾很清楚侯爷在南军的人脉,如果不来今日这一遭,往后他想如臂使指可没那么容易。”

他口中的侯爷自然指的是谷梁。

张齐贤微笑不语。

庄夏没好气地道:“他要刻意针对,就算我不开口他也会找个理由挑惹。”

郭兴无奈地笑了笑。

张齐贤略过此节,轻声道:“兄长如何看待萧瑾此番的安排?”

“老成持重,符合他一贯的风格,毕竟他在虎城守了十年,以静制动之道早已炉火纯青,只是……”郭兴轻轻叹了一声,幽幽道:“只是南周这次要么不起兵,一旦挑起战端必然是雷霆万钧之势,老夫很担心萧瑾过于稳健,反而落后于人。”

他顿了一顿,压低声音道:“一步错便是步步错,希望老夫只是白担心一场。”

张齐贤和庄夏对视一眼,彼此目光中皆是忧色。

第1180章 一点浩然气(五)

南境五州以钦州为首,州治成京更是世间名列前茅的大城。

相较于两年前裴越南下路过此地时的所见所闻,如今的成京单论繁华富庶程度甚至要超过京都,而且比南周的建安更加脚踏实地。

祥云号、和元号、永信号,以及南境各地富商合力筹建的数家大商号,在刺史府的支持和管控之下,以成京为核心辐射各地,极大地带动南境五州手工业和各种小作坊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寻不同的出路。

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或许朝廷不得不效仿前朝重农抑商,但是因为农桑监的及时出现,以及各种改良耕种的方法推行下去,作为立国之本的农业并未受到严重的冲击。

为了维持这个来之不易的局面,钦州刺史宋希孟可谓呕心沥血,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然头发半白,宛如雪落青山。

席先生望着对面中年男子的白发,诚挚地道:“倘若各地刺史皆如景濂贤弟一般,大梁何愁盛世不临?不过你还是要顾惜身体,切莫操劳过度。”

宋希孟摇头微笑,叹道:“时不我待啊。你那位弟子构想宏大,但是陛下终有成熟之时,届时未必能接受权柄被分割的事实。即便不考虑将来的隐忧,如今西吴大军犯境,南周蠢蠢欲动,只怕这大好局面又会被战事殃及。”

两人此刻在刺史府的偏厅内煮茶闲谈,旁边还有一位容貌殊丽的年轻女子。

席先生道:“其实越哥儿的克制和冷静最令我欣赏,虽然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想到那些别具一格的变革之法,但他从来没有仓促冒进。实不相瞒,我这位弟子胸中自有丘壑,这两年来你我在南境所作的一切,应该只是他那些奇思妙想中的一小部分。”

宋希孟笑道:“这一点愚弟亦有所察觉。祥云等三家商号发展至今,说是掌握了南境各地三四成的民生经济不为过,卫国公不仅没有趁势大肆培植势力,反而让朝廷设立农桑监,解决了我心中最大的担忧。如果他不是武勋出身,走科举的路子正经为官,定然会是一代名臣。”

旁边端坐的年轻女子听到这儿,不禁浮现一抹恬淡的笑意。

席先生亦微微一笑,继而话锋一转道:“说起南周那边的蠢蠢欲动,其实也是我今日来找你的缘故。”

宋希孟闻弦歌而知雅意,温和地道:“可是卫国公那边有所叮嘱?”

席先生轻声道:“裴越对你十分敬重,自然谈不上叮嘱。不过他在信中言道,希望祥云号配合各地官府,对南军给予最大的支持。如今襄城侯萧瑾身为南军主帅,一旦战事爆发,他肯定需要五州刺史的配合。裴越还说,萧瑾为人谨慎有余进取不足,不适合攻城略地,但在如今的局势当中,守御南境恰是最好的主帅人选。”

宋希孟微微一怔。

萧瑾乃是开平帝留给刘贤的辅政大臣,且在军方众人之中排名第一,显然会在谷梁离开朝堂之后执掌西府。

换而言之,裴越如果想成为大梁军中第一人,萧瑾便是他最大的对手。

宋希孟并不认为裴越会在背后放冷箭对付萧瑾,那样极有可能导致南境防线出现大问题。

但是他更没想到裴越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人比他这位钦州刺史更清楚那三家商号的实力,如果全力以赴支持萧瑾,南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取胜概率将会大幅增加。

良久之后,他神色复杂地感叹道:“愚弟确实没有想到……”

那位年轻女子终于开口插话道:“方伯是想说,裴越其实可以以静制动,最好等到萧瑾在边境上吃一两场败仗,然后顺势取而代之,一举奠定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宋希孟并未迟疑,坦然道:“这是人之常情。”

他与裴越的关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附庸和拥趸,之所以会摆明车马站在裴越这一边,一方面是因为席先生当年对他的恩情,另一方面则是裴越的种种举措对于南境各地裨益极大。归根结底,他是在朝堂上说话极有分量的封疆大吏,首要考虑的是治下百姓的生存状况。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