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616章

作者:上汤豆苗

冼云轻声道:“坊间开始流传,开平帝驾崩乃是因为有人刺驾弑君,而且与裴越有关!”

“果真?”

“千真万确。”

“这可太好了!”

对于这些远离故土来到异国都城的冼家死士而言,死亡并非无法接受的结局,但他们希望能够轰轰烈烈地去死,至少也要对北梁造成严重的打击,如此才能名留青史,生活在天沧江南岸的亲人才能得到更好的照拂。

“冼大哥,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先前抱怨的那人难掩兴奋地问道。

冼云眼帘微垂,缓缓道:“此前老侯爷的意思是,散布言纸之后找机会刺杀裴越,没想到有人下手比我们更快。如今裴越遇刺受伤提高警惕,一直待在那座守卫森严的国公府内,而且北梁朝廷愈发收紧对京都各城的监视,我们想要动手几无成功的可能。”

不等其他人露出失望的表情,他压低声音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动用最后一条线,只要能让北梁朝堂乱起来,我们就算豁出去这条命也要对得起老侯爷的栽培。”

“好!”

众人齐声响应。

……

裴越遇刺之后第六天,太史台阁和銮仪卫依然没有抓住刺客。

都中各种流言甚嚣尘上。

有人说刺客是朝中某位大人物豢养的死士,杀死裴越之后他便能独揽军权。

也有人说这刺客是西吴东山王氏子弟,擅使一手霸道强横的刀法,此番行刺不仅是要削弱大梁的实力,也是为西境之战中死在裴越手里的西吴铁骑复仇。

还有一些更加耸人听闻的谣言,譬如先帝驾崩与裴越有关,这刺客其实是宫里太后娘娘所派,意图在不动摇朝堂根基的前提下为先帝报仇。类似的谣言只在小范围内传播,而且每个人都讳莫如深,不敢在外表露分毫。

关于第一种流言,虽然暂时还没有人开始攻讦,但襄城侯萧瑾早已洞若观火,这个流言的矛头自然是指向自己。在莫蒿礼过世之前,是他在朝堂上借着裴越身世的隐秘咄咄逼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削弱对方手中的权柄。

虽然目的没有达成,但他与裴越之间的争锋已经公之于众。

只不过,裴越是国公不假,萧瑾也是功勋卓著的一等国侯兼西府右军机,谁也不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将他与此事牵扯在一起。

因此今日朝会上,萧瑾依旧平静淡然,偶尔看一眼旁边的广平侯谷梁,目光饱含深意。

直到銮仪卫指挥使陈安出班奏禀,一席话似巨石入水,顷刻间掀起汹涌浪头。

“启奏陛下,臣及銮仪卫密探近日来在京师各处搜查,朝会开启之前接到一封密报,关于卫国公遇刺一案有了新的发现。”

两仪殿内猛然响起喧哗声。

纠仪御史接连呵斥才让大殿内安静下来。

刘贤沉声道:“讲来。”

陈安强忍着看向萧瑾那边的冲动,垂首说道:“臣等发现,先前之所以抓不到刺客,是因为他并未躲藏在西城和南城之内,而是根本就没有逃远。当日,卫国公于古水街上遇刺,此地位于兴业坊和永仁坊之间,往南可以逃进南城,往西可以通向西城。”

他微微一顿,满面愧色地道:“臣愚鲁,将追捕的方向定在西、南两面,却忽略了那名刺客的身法极其高明,而且他并非独自一人,当时还有人协助他逃走。”

刘贤眼中浮起怒色,一字字道:“究竟是谁在帮助刺客?”

陈安艰难地道:“从目前銮仪卫收集到的证据来看,此事或与襄国府有关。”

殿中一片死寂。

襄国府……

家主便是襄城侯萧瑾。

刘贤并未失去理智,重复着那个字眼道:“或?”

陈安躬身道:“陛下,銮仪卫密探在襄国府后院的一处墙壁上发现血迹,在道旁草丛之中找到了刺客所用的双刀,只是兹事体大,臣委实不敢擅闯襄国府进行搜查。”

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整齐射向那位一等襄城侯。

萧瑾缓缓抬起头,面色复杂地望向正盯着自己的刘贤。

在经过一段仿佛极漫长的沉寂之后,他听到有一些朝臣终于跳了出来,当朝弹劾自己。

萧瑾恍若未觉,只是凝望着刘贤,出班奏道:“陛下,卫国公遇刺一案,绝对与臣无关!”

刘贤沉默不语。

弹劾声此起彼伏愈发喧杂,犹如大厦将倾之势。

……

入夜,卫国公府后街。

“启禀国公爷,陛下并未当朝给出决断,只让銮仪卫和台阁协同进入襄国府搜查。如今襄城侯被暂时留在宫中,京都九门和襄国府周遭已经全部戒严。”

“今日有多少人弹劾萧瑾?”

“共计二十四位大臣,其中包含四位监察御史和三位侍御史,官阶最高者为正四品。”

“吴太后那边可有懿旨?”

“并无。”

“这二十四位大臣的底细都掌握了吗?”

“国公爷请放心,明日天亮之前便能查明。”

裴越站在明亮的月色中,沉吟良久之后,幽幽道:“再等三天,然后开始收网。”

那人恭敬地说道:“遵命。”

裴越望着他的双眼,温和地道:“有劳了。”

那人抬起头来,微笑道:“不敢,沈大人在钱冰离开的时候便交代过下官,将来一切听从国公爷的吩咐。”

裴越略有些感慨道:“当初钱冰对我说,你是先帝的人,是你在台阁内挑动各部主事争夺右令斗的位置。沈大人离去之前,蘸着茶水在我面前写下你的名字,委实令我意想不到。”

那人沉默片刻,亦叹道:“命运无常,难以揣测。下官很久前的确是先帝的人,可是后来逐渐变成沈大人的人,将来只能是国公爷的人。”

月华之下,这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人,相貌清癯气质温润。

他叫荆楚,现任太史台阁右令斗。

第1152章 世事两难全

裴越与荆楚初次相见是在两年前,其时方云虎正准备利用南琴给谷范设套。

那时候的太史台阁处处笼罩在沈默云的光芒之下,但荆楚依旧给裴越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他拿出谷范所写的护卫名单,荆楚仅用两个时辰便查出其中有内鬼嫌疑的人,如此精明强干难怪能执掌坤部。

在台阁没有改制之前,坤部负责监控京都官民,几乎所有权贵府邸都有他们的耳目,权力极大且在台阁内的地位举足轻重。

裴越不认为像开平帝那样深不可测的君王会毫无保留地信任沈默云,所以才会有銮仪卫的存在与走上台面。钱冰离开台阁找到他后,点明荆楚其实是开平帝的心腹,在那段波诡云谲的时间里挑动台阁各部主事内斗,裴越对此未有怀疑。

直到那一日在诏狱送别沈默云,亲眼看着他在桌面上写下两个名字,其中之一赫然便是荆楚,裴越才知道这位温润内敛的中年男人给自己留下怎样的护身符。

即便荆楚不具备沈默云的威望,即便太史台阁从九部改为六处、被迫将一部分权力移交给銮仪卫,这座位于皇宫西南面的青灰色官衙依然拥有极深的底蕴和实力。

对于裴越来说,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掌控住太史台阁,他已然拥有切实威胁皇权、或者说将那层铁幕撕开一缕缝隙的能力。

当然,眼下仍旧有一些人拦在他的前方。

荆楚对此心知肚明,于是谨慎地道:“国公爷,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大臣弹劾襄城侯。”

裴越摇摇头道:“陛下不会相信是萧瑾派人刺杀我。”

他顿了一顿,似笑非笑地道:“是我命人假借銮仪卫之手,让他们找到藏匿在襄国府附近的刺客所用兵刃。”

荆楚心中一凛,这句话里透出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或许裴越的亲兵已经抓到那名刺客且将他藏匿起来,随后用刺客的兵刃陷害襄城侯萧瑾。

还有一种可能……这次刺杀其实是裴越安排的一场戏,目的自然是为了对付萧瑾。

荆楚按下心中杂乱的念头,自动忽略裴越后面那句话,小心翼翼地说道:“国公爷所言极是,以襄城侯在军中的地位和陛下对其的信任,目前的证据很难撼动手握实权的右军机。而且依下官看来,这个证据恐怕无法让朝堂诸公信服。”

他其实说的相当委婉,倘若面前站着的并非裴越,他肯定会直接点明这种栽赃嫁祸的手段非常幼稚。

萧瑾何许人也?

开国九公之一襄国公萧执的嫡系血脉,镇守虎城十年之久,现任辅政大臣、一等国侯、右军机、京都守备师主帅,绝大多数人心中认定将来会接替谷梁左军机之位的实权武勋。

他是开平帝留给刘贤的辅弼之臣,也是往后朝堂上能够制衡裴越的少数几人之一。

就算那刺客真是萧瑾指派,皇帝从大局考虑也不会采信,莫说像现在这样模棱两可的所谓证据。

荆楚并不清楚裴越的全盘计划,实际上在沈默云去世后的这几个月里,两人只是匆匆见过几面,没有谈及过分深入的话题。因而他心里难免有些忐忑,用这样一个简单又粗糙的局对付萧瑾,完全不符合裴越往日表现出来的谋算之能,这其中肯定还有更加复杂的用意。

裴越微微一笑,淡然道:“只是给萧瑾提个醒而已,我当然知道这点压根算不上证据的东西奈何不了他。”

荆楚心中渐渐回过味来,道:“国公爷莫非是想声东击西?”

裴越赞许地看着他,平静地说道:“这几天应该会有不少人加入弹劾萧瑾的阵营,此举必然引发我和萧瑾之间的矛盾,萧瑾自身恐怕也会有类似的想法以及还击的手段。且让銮仪卫继续出风头,台阁潜于水面之下,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荆楚垂首道:“请国公爷吩咐。”

裴越目光灼灼,压低声音道:“所有参与进这件事里的朝臣,无论煽风点火还是义愤填膺,一个都不能漏过。让台阁在各处府邸的探子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擦亮眼睛盯紧每一个人,任何私下勾连之举都要拿到确凿的证据。”

荆楚正色道:“下官领命。”

裴越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他还想不明白个中关节,那么也没有资格接掌太史台阁。

目送荆楚离去之后,裴越并未立刻返回内宅,而是缓步来到前院外书房。

冯毅与盖巨肃立在旁,静静地望着坐在窗边的裴越。

良久过后,裴越缓缓道:“那个刀客可还安分?”

冯毅答道:“少爷,他没有任何异常举动,只是今日午后让我转告少爷,无论生死他都一定会遵从少爷的安排,只希望少爷不要忘记他的请求。”

裴越淡然道:“让他不要担心。”

然后又是长久的沉默。

冯毅与盖巨对视一眼,目光中不由得泛起几分忧色,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裴越此刻的犹豫和踟蹰。两人追随裴越多年,共同经历过诸多风浪,对他的习惯非常了解,也因此才会生出担忧的情绪,毕竟往常无论面对怎样艰难的局面,裴越都不会这般迟疑不决。

“少爷,接下来该怎么做?”冯毅鼓起勇气打破沉寂。

裴越轻轻叹了一声,仰头望着窗外的月色,徐徐道:“从都中的谣言和朝堂上的反应来看,冼春秋的人手在言纸事件之后终于按捺不住再度跳了出来,西吴那边的细作亦是如此,按理来说我应该趁热打铁,只是……”

他欲言又止,冯毅和盖巨却不好接话。

“罢了,如此感叹亦不过是虚伪作态。冯毅。”

“在。”

“让我们的人盯紧那些细作的行踪,同时按照原定计划行事,将那十二位大臣牵扯进这件事里。”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