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601章

作者:上汤豆苗

一些文官对此大加赞赏,仿佛这便是他们理想中的圣贤之君。

但是此刻殿内所有重臣都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君对于权力的欲望会越来越深,断然无法接受自己只是一个坐在龙椅上的摆设。

眼下这件事究竟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大部分人心中都没有底,因此刘贤直截了当地问出来之后,他们不禁略有些紧张地看向那位卫国公。

裴越迎着刘贤复杂的目光,微微眯眼道:“陛下,臣竟不知区区一桩谣言竟然惹得满朝不安,实在是……令臣有些失望。”

这句话一出口,很多人心里暗呼要糟。

洛庭皱眉望着裴越,以他对这个年轻人的了解,应该不至于如此鲁莽,难道说前段时间的春风得意真的让他心境大变?

不应该啊……

在裴越进入殿内的时候,刘贤的表情并不沉郁,反而显露出几分期待,想来他希望裴越能像当初对待自己的父皇那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裴越虽然点明所谓的身世隐秘是谣言,重点却在指责朝廷对他的不信任。

哪怕他仅仅登基数月,也知道这叫做怨望。

在诸多朝臣看来,皇帝陛下的神情几乎是陡然间冷肃。

襄城侯萧瑾冷声道:“卫国公,方才御史大夫已经向陛下坦承当年确有其事,祁阳长公主那一脉传了下来。如今尚不能确认的是,你究竟是否小郡主的后代。陛下身为大梁天子,难道连臣子的身份都不能确认?朝堂之上君臣有别,尔岂能如此放肆御前失仪?”

裴越不以为意地淡淡一笑,然后看着对方说道:“右军机戎马半生,当知从古到今用间之术不择手段,缘何会相信此等谣言?若说担忧世人悠悠之口,我与你不同,坚信大梁百姓不会被这种荒谬的言论蒙骗。”

他掸了掸衣袖,淡漠地道:“这不过是敌国奸细的诬陷,想不到衮衮诸公竟然还要反复琢磨,究竟有何琢磨之处?今日他们可以诬陷我是天家血脉,明日便可谎称你襄城侯是西吴皇族子弟,难道往后大梁朝堂什么都不做,成日里滴血认亲?”

萧瑾面色愈发冷峻。

裴越依旧盯着他,沉声道:“襄城侯若是嫌我在军中碍眼,大可直言相告,何必这般费心筹谋?”

殿内针落可闻,众人眼前仿若出现一个看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往前一步,便是粉身碎骨。

第1124章 冠盖满京华

今日殿中诸位大臣,早已习惯了裴越在开平帝面前插科打诨的场景。

往事历历在目。

虽然偶尔裴越也会表现出倔强和骨鲠的姿态,但大多数时候都能拎得清自己的身份。相较于那些在朝堂上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宦海老官,他无论资历还是人脉都有些欠缺。若非开平帝超乎寻常的器重和信任,他身上那些耀眼的功劳并非好事。

正因如此,同为开国九公后代子孙、兼右军机和守备师主帅于一身的萧瑾在潜意识里仍然将裴越视作晚辈。

他不否认裴越的功劳和名望,也清楚对方将来的地位或许远在自己之上,但那需要岁月的沉淀和积累,而非一朝一夕便能达成。

只是——

迎着裴越此刻冷峻的目光,萧瑾猛然间感知到对方的气势威严凝重,竟有压过殿内所有重臣一头的迹象。

这种感觉令他心中波澜渐起,忌惮和戒备愈发明显。

两人对面而望,相隔仅仅半丈,中间却仿佛有一道犹如天堑的鸿沟。

其实对于裴越来说,国公也好北营也罢,这些都只是他身上光环具象的一部分。今日他能当面痛斥襄城侯萧瑾,底气来源于过往每一次在大事上都没有行差踏错。

这便是他用五年时间无数次亲冒矢石出生入死、赤胆忠心奋不顾身凝结而成的势!

出人意料的是,刘贤并未立刻出言安抚裴越的怒意,而且看起来也没有想过要阻止这两位军方大人物的相争之势。他将身体微微向后靠着椅背,目光在裴越和萧瑾之间移动,似乎想看出这二人的真心。

但在其他大臣看来,皇帝陛下这分明是要坐山观虎斗,有些人不禁暗中叹了一声。

先帝一生最擅长的便是制衡之道,今上虽然还有些稚嫩,终究是他的亲生血脉。如何制衡下面的臣子乃是帝王心术的重要一部分,先帝若是看见今日这一幕或许会有些欣慰,但是对于朝廷而言,这很难断定究竟是福是祸。

长久的沉默之中,萧瑾缓缓开口说道:“卫国公言重了,本官只是尽人臣本分而已,并非有意针对更谈不上构陷。不过,令本官不解的是,事发距今时间极短,卫国公想来没有时间查明究竟,却表现得如此坦然镇定。岂不是说明在你心中,关于言纸上内容是否属实早有定论?”

他扭头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刘贤,不紧不慢地说道:“方才卫国公提到,将来或许有人效仿此事,污蔑本官为西吴皇族子弟。倘若真有那一天,本官首先要做的便是向陛下和满朝文武自证清白,滴血认亲也未尝不可。当然,本官知道卫国公性情洒脱不拘一格,想来不屑于这种蠢笨的方式。”

许多重臣逐渐领会到萧瑾话中的深意。

裴越依旧淡漠地望着这位襄城侯,眸光幽深难测。

萧瑾微微一顿,淡然地道:“常人遇到这种事,或愤怒或焦躁或郁卒,唯独卫国公如此镇定且胸有成竹,真是令人费解。按照御史大夫先前所言,当年知情者除他之外皆已故去,所以本官很想问一句,难道卫国公对自己的身世真的半点都不好奇?”

这番话看似强词夺理,但殿内站着的哪个不是心有七窍的人精?顺着萧瑾的推断,他们很快便意识到裴越今日乃是有备而来,没有一丝一毫陡然遭遇变故的急躁和慌乱。

换而言之,说不定他早在很久之前便想到过如何应对此事。

如果朝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那么事情的真相几近于呼之欲出。

裴越先前三言两语便将萧瑾的问责引到权争之上,萧瑾对此毫不理会,反手就将争议的焦点再度拉回裴越本人身上。

虽然二人的语气和态度都很平静,表面上似乎并无火药味,但其他人都能感受到那股黑云压城的气势越来越厚重。

当此时,裴越忽地淡淡笑了一声,他从容地说道:“很多年前,我从定国府中分出来,带着一名丫鬟去往城外的绿柳庄过活。某天晚上,忽然有一位年轻人闯入我的宅院,虽然他并未表现出恶意,但我仍然满心戒惧,于是便问他究竟何人。”

没人想到裴越会突然说起往昔的故事,这番转移话题让所有人都摸不清他的想法,更加不会有人站出来打断,包括神色渐渐凝重起来的萧瑾。

裴越继续说道:“他说他叫谷范,其父乃是时任京军南营主帅的广平侯,于是我便问他,你如何证明广平侯便是令尊?”

有人忍不住咳嗽数声。

萧瑾的脸色有些难看。

裴越轻笑道:“当时我才十四岁,少不更事天真烂漫,所以才会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没想到多年之后,在大梁朝堂上,在这两仪殿中,我居然能听到堂堂西府右军机问我,如何才能证明你便是裴家后人?你为何会相信生父真是自己的生父?你为何听到这种关乎身世的谣言还能如此镇定?”

他上前一步望着萧瑾,微微眯眼道:“襄城侯,敢问你今年贵庚啊?”

刘贤摇头苦笑,抬手道:“裴卿。”

裴越转身朝皇帝拱手一礼,正色道:“陛下,臣知道分寸,不会同襄城侯动手。”

刘贤愣了一下,心想自己何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见萧瑾被裴越挤兑得很难堪,所以想缓和一下气氛。

然而这时裴越再度对萧瑾说道:“襄城侯,你在西境虎城戍守十年,没人否认你对朝廷的功绩,先帝亦是因此对你委以重任。先帝不仅赐你‘忠贯日月’的匾额,还让你升任西府右军机兼掌京都守备师,同时还有辅政大臣的尊荣,如是种种看起来并不弱于我这个国公之爵。你今日这般胡搅蛮缠,无非是想让我远离朝局做一个闲散国公,便于自身独揽大权罢了。”

萧瑾微怒道:“卫国公,本官断无这种想法,只因事关天家血脉,厘清内里方为正道。高祖曾定下铁律,宗室子弟乃至外戚权贵绝对不可插手军权,这才是皇权稳固之根本。倘若卫国公并非祁阳长公主的后人,此事自然万般皆可,若不然的话……”

裴越漠然道:“不然又如何?”

萧瑾一字字道:“还请卫国公为陛下和朝廷着想!”

裴越低头看了一眼身前的金砖,似笑非笑地道:“襄城侯今日令我刮目相看,原来朝中诸事你便可一言决之。”

萧瑾转头望着刘贤,躬身行礼道:“臣为大梁千秋基业考虑,绝无半点私心,恳请陛下彻查此事!”

刘贤不由自主地攥紧了双手。

局势发展到此刻,他显然已经能判断出那些言纸上的内容极有可能属实。

也就是说,站在萧瑾旁边的裴越不仅手握重兵,名下有泼天财富,而且身体里还流着祁阳姑祖母的血。

他看起来显得十分犹豫,毕竟这件事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顶多民间会有一段时间的议论,却不会影响到朝堂大局。可若是真的查下去,万一证实裴越的身份,麻烦便会接踵而至。

萧瑾能够理解皇帝的迟疑,他也明白对于一位刚刚登基不足三月的新君来说,要做出这样的决断无比艰难。他转头看向周围,这个时候想要压住裴越的气势,必须要有足够分量的重臣站出来。

开平帝在遇刺之后曾经委任七位辅政大臣,其中为首的左执政莫蒿礼久不入朝,而谷梁自然会站在裴越那边。除此之外,还有萧瑾、李訾、洛庭与韩公端,只要他们四人态度一致,再加上那些神色肃穆的尚书与九卿,这股力量足以坚定新君的信心。

然而……

良久之后,周遭依然没有动静。

萧瑾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场景,他眉头紧皱起来,忍不住看向身边的年轻国公。

但见裴越长身肃立,身姿挺拔犹如松柏凛凛。

第1125章 斯人独憔悴

这个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河间侯李訾身为禁军主帅,虽有辅政大臣的身份,却绝对不会在这种大事上表态。

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开平帝的信任,而且刘贤也未动过换他的念头,因为李訾只会坚定地执行君上的旨意。

旁观半日,李訾很清楚萧瑾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但是在刘贤开口之前,他肯定不会干扰到皇帝陛下的判断,这才是禁军主帅的本分。

东府这边,洛庭和韩公端已然交换过眼神,二人虽然出发点不同,前者更相信裴越的忠心,后者则是担心逼迫太甚会引起裴越的激烈反弹,于是可谓殊途同归。至少在眼下这段时间里,军中的调整还没有完全落实,几项稳固民生的国策要顺利推行也离不开裴越的襄助,更遑论如今裴越个人的名望正处于顶端。

一言以蔽之,开平帝在驾崩前都没有对裴越下手,反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安抚他,纵然这里面有裴越自身站稳立场的缘故,同时也能说明这个年轻权贵的底蕴和实力。

这个时候如果借着那些言纸倒逼裴越交出军权,恐怕会酿成一场惨烈的灾祸。

洛韩二人没有出面,其余文官便陷入犹疑之中。

萧瑾在极短的时间里便想明白这些纷繁复杂的原因,他面色依旧坚韧,不再寄希望于他人同仇敌忾,而是再度对刘贤说道:“陛下,臣恳请彻查此事,倘若事后证明卫国公与天家血脉无关,臣愿辞去一应军职以向卫国公谢罪!”

“不必了!”

在群臣震惊之时,裴越蓦然抬高语调。

他不再看向萧瑾,朝着御阶向前两步,沉默地躬身一礼。

再起身时,裴越面上多了几分疲惫与倦怠,他与刘贤对视一眼,随后转头看向殿内这些掌握着大梁命运的人杰,悠悠道:“虽然诸公并未开口,但是裴某心里清楚,你们非常赞同襄城侯的建议。先帝尚在的时候,便时常有人向先帝进言,不可太过宠信我这个年轻武勋。翻开煌煌史书,类似的权臣屡见不鲜,而且江山易主大多是因为武夫乱朝。”

刘贤不禁皱眉道:“裴卿莫要激动。”

裴越摇摇头道:“陛下,臣有些心里话想趁着今日的机会说出来。”

刘贤品出这句话里的意思,随即神情复杂地道:“你说。”

“满朝诸公皆是饱读诗书之人,除了我这个不学无术之辈,毕竟先帝也时常训斥,说我没有正经读过几本书。”

裴越微微一顿,冷笑道:“先帝说的没错,我平生最不喜那些诗词文章,但这不意味着我不懂做人的道理。你们疑我大权在握便心生不轨,今日我便陪你们论一论,何为忠何为奸!”

他看向洛庭,正色问道:“洛执政,这些年来我可曾插手过各部政务,可曾在朝中六部十寺一监中安插过任何一名亲信?”

洛庭满面肃穆地摇头道:“不曾。”

裴越又望向韩公端,缓缓道:“韩参政,农桑监与太医馆设立之后,我可曾有过半点徇私之举?”

韩公端叹道:“下官倒是希望卫国公能够专注于这些政务,只叹……”

他终究知道分寸,没有在这个时候火上添油。

裴越环视众人说道:“我在西境的时候打过很多胜仗,在南境的时候亲领五千骑冲击方谢晓的中军本阵,这是为将者的本分,倒也不值得拿出来吹捧自己,可是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借着指挥之权插手过边军武将的任免!”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望着萧瑾说道:“右军机,陛下任命我为西府知院已逾两月,这段时间里我有没有干扰过你和左军机对军中格局的调整?”

萧瑾沉声道:“现在自然没有——”

裴越直接打断他的话头道:“既然现在没有,那就不要信口开河危言耸听!”

他望向众人凛然道:“你们疑我是第二个王平章,却不知王平章在拥有我这般权力的时候,可曾如我这般谨守本心?从我踏入朝堂之日起,质疑和诋毁便源源不断,仿若我随时都有可能滋生不轨之心。诸公既然这般忠心耿耿,缘何当初不敢痛斥王平章的野心和权欲?两相比较,简直荒唐!”

群臣无不默然垂首。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