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594章

作者:上汤豆苗

裴越对三人勉励一番,寥寥数语便让他们热泪盈眶,尤其是他应允三人各举荐一名家中子弟进入京军北营之后,三位掌柜更是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片刻过后,裴越来到后边一座雅静小院附近。

冯毅低声道:“少爷,人在里面。外面已经查看清楚,没有太史台阁和銮仪卫的眼线盯着,想来他们也料不到少爷今天会突然来此。”

裴越沉吟道:“跟咱们的人说一声,往后若是对上台阁和銮仪卫的密探,只要对方不做出过分的举动,你们要学会克制与冷静。”

冯毅躬身应道:“是,少爷。”

院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皆是裴越的心腹亲卫,他一路与众人颔首致意,然后缓步迈入正堂。

此间有一名身着富商锦袍的中年男子,在裴越进来之前便已经长身肃立,然后当先行礼道:“小人方吉昌,参见卫国公。”

裴越微微颔首,不动声色地道:“坐。”

方吉昌不卑不亢地道:“谢卫国公赐座。”

冯毅亲自奉茶,然后退到门外站着。

裴越看着这位气度从容的中年男人,徐徐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早些年是南朝镇国公府的前院二管事,看着方云天长大成人,且与他关系颇为紧密。”

能够被方家父子选中作为北上梁国的密使,方吉昌自然不是那种城府浅薄的粗人,然而裴越这句话仍旧让他心中一紧。

仅仅因为一个名字便能说出自己的详细身份,这位北梁权贵真非常人,更可怖的是他对平江方家的内部情况居然如此了解!

方吉昌当然不知道裴越在南边不止拥有一条信息渠道,当下只能尽力平复心中的震惊,微笑道:“国公爷见识广博,竟然连小人这种微末之人的来历都一清二楚,难怪短短几年时间便能做出那么多壮举。”

裴越笑了笑,话锋一转道:“说说你的来意。”

方吉昌有些跟不上他的节奏,想了想说道:“我家主人已经收到那封信,但是兹事体大,仓促之间无法决断,所以派小人北上,想当面聆听国公爷的教诲。”

裴越目光微微一凝,随即淡然道:“大局如何发展,想必镇国公与方云天心中有数。平江镇如今有二十余万人丁,百年艰辛方有今日之规模,若是毁在战乱之中未免可惜。我对你没有什么教诲,只不过告诉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镇国公的决断关系数十万人的生死。”

方吉昌小心翼翼地道:“国公爷,我朝与梁国已经达成和谈,两国结为友好邻邦。”

裴越悠悠道:“在你家那位镇国公决定利用和亲联姻偷袭江陵城的时候,你们就应该知道,往后的所有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

方吉昌登时语塞。

裴越毫不客气地道:“所谓和谈,不过是你朝用银两赔偿我朝的损失,同时让我们暂时退兵。”

方吉昌讷讷道:“国公爷所言极是,可是平江方家为朝廷戍守边疆近百年,总不能遽然改换门庭沦为天下人口中的笑柄。再者,如今我家主人已经被迫离开军机处,军权归于拒北侯之手,纵然有意与国公爷合作,恐怕力有不逮。”

裴越垂下眼帘道:“你跋山涉水来到京都,就是为了说这些废话?”

方吉昌尴尬地道:“国公爷不要动怒,小人此番前来是代表我家主人,希望国公爷能够施以援手。如果将来我家主人能够重回军中,方能说服我朝陛下,尽量消弭战事,让两国之间的争端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和手段解决。”

裴越哂笑道:“我的手可伸不到那么长。”

方吉昌连忙说道:“我家主人说了,这世上只有国公爷不想做的事,没有您做不成的事情。”

裴越沉吟片刻,缓缓道:“镇国公需要我如何配合?”

方吉昌斟酌道:“若是明年开春之时,国公爷能在边境上打一场小仗就好。”

裴越平静地道:“据我所知,冼春秋在你朝军中也有不少人脉,仅凭一场小仗就能扳倒他?”

方吉昌不慌不忙地道:“我家主人也会提前布局筹谋,只是这服药需要国公爷给予一个药引子。”

他顿了一顿,打量着裴越的眼色说道:“另外,如果国公爷能发动在我朝内部的一些关系,此事定然更有胜算。”

裴越抬眼望着方吉昌,目光深邃似海,缓缓道:“回去告诉镇国公和方云天,想要我出手不是不行,但是他们必须先拿出诚意。不然的话,我没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习惯。”

方吉昌点头应道:“国公爷说的是,小人一定会如实转达。”

他没有问何为诚意,裴越自然也没有说,毕竟这种事还轮不到他这样的身份来决定。

约莫半炷香后,方吉昌在亲卫的监视下悄悄离去。

裴越静坐片刻,方起身向外走去,眸中流露冷厉之色,轻声自语道:“方家这对父子,真是心比天高。”

冯毅转过身说道:“少爷,您真打算和南周方家合作?”

裴越冷笑道:“他想驱虎吞狼,我又何尝不能一箭双雕。你派人去北营传话,三日后我要召集众将议事。”

“是!”冯毅大声答道,面上涌现激动的神色。

第1112章 煌煌北营

因为那场谋反的缘故,今年的延平会猎被耽搁下来,而且也没有继续进行的必要。

京军西营遭受极为严酷的清洗,统领以上武将几近全部被囚,低阶武官和普通将士也必须接受銮仪卫、太史台阁和五军都督府等多方联合的细致甄别。

南营因为罗焕章最后关头的悬崖勒马,以及事后引颈待戮将所有罪名一力扛下,所以还能大概保持原先的建制。刘贤登基之后,让谷梁和萧瑾两位军机轮番坐镇南营,武将和士卒的调整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

相较于损失较大的京都守备师,京军北营不仅没有耗损太多兵力,反而在这场乱战中向天下人证明自身的忠诚,而且接连取得非常耀眼的战绩,故而近来风头正盛,甚至还有一些乡绅百姓带着猪羊之类的牲畜去北营犒劳国之虎贲。

当唐临汾和谷范率领泰安卫主力押着郭林喜等一干人犯从化州返回之后,带回全歼蛮族大军消弭边境隐患的捷报,北营更是呈现出高昂雄壮的军心与士气。

虽然延平会猎再度取消,可沉沦十余年的北营将士已经足够扬眉吐气。

当裴越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中离开京都,一路风驰电掣来到北郊营地,远远便能看见坚固的营门外站着一排人。

宁国府后人、北营经历官杨应箕为首,武定卫指挥使、三等平阳伯秦贤站在旁边,泰安卫指挥使唐临汾和平南卫指挥使俞大智分列左右,另有薛蒙、傅弘之以及三十余位中级武将在场。除去至今还在荒原上统领藏锋卫主力的韦睿、陈显达和孟龙符等人外,北营门前可谓汇聚了裴越麾下的剽悍勇将。

更加令人惊叹的是,除去杨应箕之外,其余武将基本都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正是朝气蓬勃雄姿英发的年纪,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不断沉淀愈发稳重。

只要裴越这棵大树不倒,他们的前途不可限量。

裴越勒住缰绳放缓速度,抬眼逐一望过去,看见了林疏月的堂兄林安都、西宁伯崔护的长子崔猛、家人大多皆丧命于西吴骑兵之手的贾成、曾在沁园与清河徐氏护卫动手的李存义和何冕等等。

这些人追随他的时间点不同,但是都经历过战火与生死的淬炼,而且亲眼见证了裴越实现他很早之前立下的誓言。

同生共死,矢志不移。

阳光炽热,北风猎猎,营门前的气氛无比肃然。

裴越面带微笑望着神色激动的众将。

杨应箕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然后单膝跪地,余者尽皆跟随,数十人动作整齐划一,只听哗啦啦甲胄响动之声带起冲天肃杀之气。

众人举手抱拳,齐声高呼道:“末将拜见国公爷!”

后方的亲兵们早已翻身下马,此刻满含崇敬地注视着裴越的背影。

天地之间,唯有那一人昂然屹立。

裴越松开缰绳,从马背上一跃而下,然后迈步走到营门前,伸手将杨应箕扶了起来,接着便是秦贤和唐临汾,以及门前每一位单膝跪地的武将。

他没有过多言语,将这些人搀扶起来之后,不过是抬手拍拍他们的肩膀,随后微笑着闲聊几句。

这一幕不像是权柄煊赫的国公检阅军队,更像自家兄弟共患难之后的真情流露。

如是转了一圈,裴越来到杨应箕身前站定,望着这位面染风霜身姿略显佝偻的中年男人,微微点头道:“杨经历,辛苦了。”

杨应箕不禁想起当初裴越在赶赴北疆之前,特地赶往自家府中,两人敞开心扉的一番长谈。

往事历历在目,纵然这大半辈子都活在旁人的冷眼之中,内心早已如冷硬的铁石一般,杨应箕仍旧难掩感慨地道:“国公爷言重了,下官幸不辱命。”

世事玄妙,成败往往只在一线之间。

若非杨应箕顶住事发之前来自西府的军令,将秦贤和薛蒙保了下来,罗克敌未必没有成事的机会。如果北营真的出现问题,即便没有落入叛军手中而只是陷于内乱,裴越仅仅依靠背嵬营也很难通过不断的战场机动来扭转局势。

更不消说大战结束之后,杨应箕为北营将士处理后事呕心沥血,整整两个月没有归府一次。

望着中年男人面上浓重的疲惫之色,裴越温和地道:“杨经历,不必如此苦熬,将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你去做。依我看,你先回京歇息几天,养足精神再忙他事。”

杨应箕没有硬撑,他很清楚裴越的性情,便微微垂首道:“多谢国公爷体恤,下官定当遵从。”

裴越微笑道:“对了,我准备让杨定那小子入背嵬营,不知杨经历可愿意否?”

周遭登时射来一片羡慕的目光,所有人都知道背嵬营既是裴越的亲卫营,也是整个北营数万大军中的一把尖刀。

先前进入背嵬营的一千精锐,乃是从藏锋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勇毅之士。

杨应箕感动地行礼道:“犬子年少轻狂,能得到国公爷的赏识,那是他的荣幸。”

裴越点了点头,旋即对众将说道:“诸位随我去看看咱们北营的将士们。”

“谨遵帅令!”众人齐声应下。

一行人穿过前营,来到西北面极其宽阔平整的校场上,裴越当先登上点将台,数十位武将整齐地站在他身后。

背嵬营、武定卫、泰安卫、平南卫,以及随同谷范返回京都的藏锋卫一部骑兵,此刻列阵于校场之上,身姿挺拔如枪,面色沉稳刚毅。

裴越迈步来到台前,虽然他不可能说出每个普通将士的名字,但是从当年藏锋卫五百勇士开始,到如今麾下雄兵数万,这一路走来风雨无数,历经艰险方有今日之盛景。

他缓缓举起右臂,洪亮的声音在内劲的加持下传遍校场每一个角落:“壮哉,虎威大营!”

回应他的是数万将士的齐声怒吼,那是令人浑身战栗不已的嘹亮号角。

这声音仿佛能刺透云霄。

烈日之下,所有将士挺直腰杆,望着高台上那位带领他们成长为百战雄师的年轻国公,无不面色涨红地嘶吼着。

“万胜!”

“万胜!”

“万胜!”

……

帅府节堂,裴越居于主位,右手撑着脸颊,陷入沉思之中。

众将皆在,虽说很多人还沉浸在方才那种波澜壮阔的情绪里,但此刻无人敢于喧哗,堂内显得十分安静。

片刻过后,裴越开口说道:“前些天陛下传召两位军机,又命我前去旁听,商议京营和边军轮转之事。陛下的意思是,这段时间补充进京营的虽有一半老卒,但另一半都是新丁,京营的实力需要尽快恢复。延平会猎仅有检阅之效,并无练兵之用,因此轮转势在必行。”

众人不禁正襟危坐。

裴越继续说道:“依照两位军机的提议,今岁轮转不会再像往年那般小打小闹,而是会从各营中分别选出一卫,与边军进行轮转调动。在一段时间之内,此举将会成为定例,陛下已经首肯,不日便将明发圣旨。”

话音未落,有人的脸色便略显不自然。

明明其他人没有看向自己,平南卫指挥使俞大智却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堂内的焦点。

他不禁暗自苦笑一声。

第1113章 伏兵万里

曾几何时,俞大智亦是雄心勃勃,希望能成为襄城侯萧瑾那样的军中巨擘。

他虽然不是开国公侯的后代,但在多年前便得到开平帝的赏识,从一个小小哨官一路擢升为边军指挥使,自然称得上前途远大。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