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386章

作者:上汤豆苗

新的问题随之出现,从十天前开始,整个钦州境内竟然只有零星几家粮店开门,而且很快就被百姓们买走所有的粮食。

如今韩公端只能依靠四座常平仓的粮食赈济百姓,但是这又能坚持多久?

“禀大人,成京府尹求见。”门外响起随从的声音。

韩公端皱眉道:“不见。”

随从微微一怔,旋即垂首道:“是,大人。”

按理来说,成京府尹在这片地方也算得上大人物,单论官职品阶仅在钦州刺史之下,然而韩公端对其很不待见。究其原因,这位府尹大人八面玲珑,谁都不愿得罪,对于东府参政毕恭毕敬,可是对本地的那些权贵也是整日笑脸相迎。

韩公端明白自己的敌人是谁,他不需要调查就能确定钦州那些粮商背后的主人是谁。

钦州刺史宋希孟是位心机深沉从不肯轻易出头的老官儿,成京府尹卢奇又是个极其圆滑的墙头草,韩公端这段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整个钦州的局势犹如一座泥潭,没有人敢公然违抗韩公端的命令,但是下面的人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诿敷衍,偏偏那些借口还挑不出什么毛病。

沉默良久之后,韩公端忽然轻声说道:“来人。”

一名魁梧汉子从门外走进来,躬身道:“大人请吩咐。”

韩公端眼中浮现犹豫之色,他很难认同裴越的行事手段,然而此刻想起那些面有菜色的普通百姓,他稍作迟疑之后咬牙说道:“你去告诉裴越,本官同意他的做法,一应责任由本官担着!”

“小人遵命!”

“去罢。”

韩公端吐出一口浊气,眼神变得冷厉坚定。

第727章 龙共虎

彰德府的地形北宽南窄,宛若一个倒置的葫芦。

迎亲使团离开安化县后,先后途径阮陵县和宝昌县,在三天后抵达海阳县。

再往南进入寻宁府,成京城便位于寻宁府的东南界线之外。

这几天里王琦提心吊胆,生怕裴越拉着他去民间走动,因为实际上有很多百姓家中已经断粮,之前还能咬牙从各家米店里抢购高价粮食,可是在东府韩参政来到钦州之后,连续砍了十几颗脑袋,绝大多数粮商都不敢再卖粮。

如今全靠官府的常平仓供给粮食,以及本地那些大族开设粥铺,勉强才没有酿成乱子。

至于那些粮商们,他们在按照平时的价格卖完店铺中的粮食之后,宣称自己已经没有存粮且外面也买不到粮食,纷纷关门歇业。

王琦最害怕的是裴越看见民间的悲惨景象,怒从心头起,强行用刀剑撬开那些粮商的嘴。

他丝毫不怀疑那位年轻国侯的杀性和魄力。

好在裴越似乎对白龙鱼服这种事不感兴趣,从始至终都待在使团里,每天会找王琦闲谈大半个时辰,聊的也都是寻常话题,譬如钦州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王琦一开始自然是全神戒备,唯恐自己说错话被对方抓住把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变得镇定从容。

以前听说这位中山侯体恤百姓,蜂窝煤造福世人,如今看来只能说言过其实。就算他不懂得下面官府的具体运作,也应该知道这场大旱影响的绝非钦州一地,亦非夏日一季。只要上苍一天没下雨,旱灾的恶劣影响就会持续加重,甚至造成大梁南境的动荡不安。

裴越恍若未觉,除了每日找王琦闲谈一阵,其余时间便待在那辆宽敞舒适的马车里。

王琦还留心观察着那一千护卫骑兵的动静,发现他们老老实实地护送使团南下,并没有人长时间地离开过。

一切似乎都很平静,但有件事令王琦意想不到,那就是当使团进入寻宁府之后,他身边竟然多了两位同伴。

这两人分别是沅陵县丞余杰和海阳县令孙广信。

王琦与他们还算熟悉,毕竟都是彰德府下面各县的官员,每年都能见到不少次。午间暂歇时,王琦坐在树荫下,压低声音说道:“裴侯究竟想做什么?”

余杰微微摇头道:“不得而知。”

王琦看了一眼远处鸦雀无声的背嵬营将士,皱眉道:“我总觉得他在下一盘大棋。”

另一边孙广信眼神中浮现惧意,紧张地说道:“该不会是要拿我们开刀吧?”

王琦微微一怔,旋即失笑道:“他有什么理由拿我们开刀?再者说了,你我都是正经进士出身,他就算想对我们下手也得韩参政点头才行。”

孙广信缩缩脖子说道:“可是我听说裴侯在西境的时候,当着数万将士的面亲手杀了那位武威侯宁忠。”

另外两人的面色都有些不好看,王琦沉吟道:“不必自己吓唬自己,我猜他多半是想从我们嘴里打探消息。两位同年,最近几天一定要守口如瓶,不该说的话半个字都不能吐露,不然倒霉的可是自己。至于这位中山侯的谋算,大家其实大可放心,成京那边各家的长辈们肯定会盯着使团,也必然会知道我们消失的缘故。”

余、孙二人尽皆点头赞同。

官道另一侧的树荫平地上,那辆最宽敞的马车车厢内,裴越低头看着手中那张写满蝇头小楷的信纸,神情略显凝重。

谷蓁和叶七面色各异,前者好奇地望着裴越手中的信,很想看看名动京都的沈家才女究竟书法如何,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般恣意潇洒。

叶七只觉得对方有些阴魂不散的味道,即便此地距离京都已近很远,沈淡墨依旧巴巴地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不过她没有在这个时候吃醋,反而主动开口问道:“她在信中说了什么?”

裴越将信递给叶七,沉声道:“与我在这边了解的情况大致相当,太史台阁的手段果然不凡。先前我以为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南周,没想到他们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还能查到这么详细的信息。与之相比,唐临汾带着五千人都未必及得上对方的效率,只可惜这次傅弘之无法跟来。”

叶七看完之后已经无暇顾及沈淡墨的书法,目光凌厉地说道:“这些人真的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他们想造反不成?”

裴越摇头道:“他们当然不会造反。”

谷蓁挪到叶七身边,靠着她的身躯看完那封信。

若是换做以往,裴越肯定不会错过这等秀色可餐的场面,但是今天他显然没有这份雅兴。

沉默片刻过后,他冷声说道:“前魏国祚绵长,门阀已经成为王朝的顽疾,甚至能够掌控朝廷的格局和运作。前魏倾覆之后,数十年接连不断的战火冲毁门阀的根基,无论大梁、西吴还是南周,这些蛀虫的实力已经遭到极大的削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垄断一个王朝的命脉。”

他顿了一顿,面色肃然地说道:“只是这种破坏并不彻底,那些门阀中依旧有一些活了下来,譬如世人常说的庐陵韩氏、江北傅氏、清河徐氏等等,以及缩在钦州境内的王、孙、许、赵等世家大族。他们不敢在明面上和朝廷作对,可是我确信他们做梦都想回到前魏时的风光。”

叶七凝眸道:“所以他们才想趁着这次的机会兼并土地。”

裴越点头道:“所谓门阀者,追根溯源是因为前魏初期推行的占田制。相较如今三国并立的格局,前魏一统天下之后的疆土显得过于庞大,官府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当时的掌权者想出这个占田制,利用士族来治理黎民百姓,朝廷只需要从士族手里征收赋税即可。”

谷蓁沉吟道:“裴兄弟所言非虚,占田制在初期的确给前魏朝廷带来诸多便利,省去大量人力物力,等于是将原本要官府承担的耗费转移到士族身上,代价便是保护这些士族对于田地的侵占。”

裴越冷笑道:“也不知该说想出这个法子的人聪明绝顶还是愚蠢至极。士族之所以能成为门阀,根本原因就在于逐渐垄断官职晋升的渠道,因为大多数普通人都已成为他们的奴仆。庐陵韩氏能够认清现实,主动交出家族占据的一半良田,这才使得韩公端有机会成为翰林学士,然后到今天的东府参政。”

桃花听得眼皮子不断上下打架。

叶七虽然不熟悉史书上的记载,但她这些天对于裴越想做的事情知之甚详,不禁略有些担忧地说道:“你那样做肯定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反弹。”

谷蓁亦道:“叶姐姐说的没错,韩参政如今陷于泥潭之中,可见这些人准备得极其周全。裴兄弟,我相信你的判断,只是或许我们可以用稍微柔和一些的手段?”

裴越平时对她们可谓言听计从,但是此刻沉静地摇头道:“这种世家大族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低头。”

二女登时明白这句话里冷酷的杀机。

裴越轻声道:“其实这些天唐临汾送来的密信里已经说得很清楚,就在我们离开彰德府之后,那里已经活活饿死了不下三十人。”

“啊!”谷蓁猛然掩嘴惊呼,眼中满是不忍又悲伤的神色。

叶七紧抿双唇,目光凛冽如冰。

然而裴越语气复杂地说道:“就算是这样,钦州各地的百姓未必就会站到朝廷这边。你们不要以为这些世家大族都是蠢货,实际上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开设粥铺救济百姓,虽然那些粥跟水汤区别不大。”

谷蓁了然道:“想必他们早已撇清和粮商的关系。”

裴越颔首道:“他们一方面对韩参政卑躬屈膝,另一方面将大量的粮食藏起来,实际上两边都心知肚明,就看谁先低头而已。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像是一个脑袋缩进去的乌龟,想要砍掉他们的脑袋,总得想个办法先让他们把脑袋伸出来。”

叶七转而望着虚掩的车帘,轻声道:“外面那些人就是……”

“没错。”

裴越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继而寒声道:“人活于世皆有用处,他们亦是如此。”

叶七和谷蓁对视一眼,然后坚定地说道:“那你不要手软。”

裴越肃然道:“好。”

七月二十二日,大梁使团出钦州寻宁府,前往成京城,距离仅有十余里。

是日,城中大乱。

第728章 应声裂

韩公端此行带着一千禁军,但是钦差行辕这里只有一百人,余者负责看守城外四座常平仓,那里存放着钦州百姓的救命粮食,自然容不得半点轻忽。

当第一批灾民出现在行辕外面的时候,守门禁军并未察觉到异常,因为近来经常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些百姓不是来这里闹事,他们只是想碰碰运气能够得到一些粮食。

然而很快就有第二拨人出现在街头。

几名禁军对视一眼,其中一人立刻入内禀报。

等到韩公端大步流星赶来时,整座钦差行辕已经被数千名成京贫民团团围住。

这些人身形单薄面色惨白,神态畏缩怯懦,然而眼中却又满是濒临绝望的疯狂。

禁军游击徐仁挡在韩公端身前,低声道:“大人,这些人很不对劲,请您不要往前。”

韩公端沉声道:“让开。”

徐仁乃是李訾的亲信,此番奉命保护这位东府参政的安全,此刻看到行辕外密密麻麻的灾民,空气中弥漫着恐怖又压抑的气氛,他只觉一股凉气从心底冒上来,哪里敢让韩公端直面这些人。可是听到韩公端不容置疑的两个字,徐仁迟疑之后只能选择退到一旁。

这一个多月以来,他早已熟悉这位参政大人的脾气。

韩公端走到台阶边缘,望着下方人头攒动的景象,高声道:“尔等为何要围住钦差行辕?”

短暂的沉默过后,下面的哀求声汇成一股巨浪朝他汹涌袭来。

“钦差大老爷救救我们!”

“听说常平仓里粮食都没了,城里四处都买不到粮,这可怎么办啊!”

“求求钦差大人,让朝廷运些粮食来吧!”

“家里已经断粮好多天了,大人还能扛着,但孩子们怎么办?”

“大人,据说您将粮食都发给下面的府县,可咱们成京城里的人也是人啊!”

……

随着开口的灾民越来越多,人群开始向前拥挤,渐渐逼近行辕门外的石阶。

徐仁见状大惊,连忙带着属下拦住想要接近韩公端的灾民,万一要是混乱中有人伤到这位东府参政,届时连李訾都保不下他。

韩公端面色沉郁,他抵达成京之后便与钦州刺史宋希孟划分权责,言明成京城内由刺史府负责,至少不能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他知道随着旱情的愈发加剧,下面府县原本应该运入成京的粮食直接断掉,城内近百万人口需要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若是优先赈济城内灾民,他们绝对能将四座常平仓吃得干干净净。

然而下面府县的灾民又怎么办?

韩公端并非铁石心肠,只是他必须做出一个抉择。

想到成京城内有诸多世家大族,宋希孟在这里当了三年刺史,总不至于任由那些人拿捏,所以他才决定城内的百姓由刺史府赈济,无论如何也要从那些人的口袋里扣出粮食。

“大家静一静!”

韩公端竭尽全力地高声呼喊,禁军在徐仁的指挥下复述着这句话,依靠雄壮的声势压住这些灾民,随后便听韩公端说道:“今年这场大旱突如其来,眼下整个钦州境内都在闹粮荒,你们的情况我很清楚,但是请大家放心,朝廷已经在安排调运,很快你们就能买到平价的粮食!”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