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385章

作者:上汤豆苗

原本应该是夏粮收获的季节,官道两旁却很难看见劳作的身影,因为田地里的作物都已经干枯而死。

裴越离开温柔乡一般的马车,在官道上策马而行,望着沿路所见,他的脸色越来越严肃。

那一幕幕让他心惊的惨状,后世史书上的记载很简略,曰:梁开平六年,钦、渝、邓州诸六十二县,自春至秋不雨,井泉竭涸,大饥。

第725章 藏刀

钦州,彰德府,安化县。

这里位于钦州的最北面,亦是迎亲使团进入钦州之后的第一站。

今年这场大旱几乎囊括钦州全境,安化县的受灾情况似乎还没有达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虽然此前裴越一路看来心情沉重,但等到使团进入县城之后,城中的百姓看起来勉强称得上正常。

县令王琦年近三十,带领属官和百姓们夹道相迎。

当身穿一等国侯袍服的裴越从马车中现身,王琦暗暗松了口气,连忙上前大礼参拜道:“下官安化县令王琦,拜见钦差大人!”

裴越的目光越过此人,扫向那些屏气凝神的属官,然后又看向道旁惴惴不安的百姓们,淡淡道:“免礼。”

“谢过侯爷。”王琦语调中多了两分喜悦。

依照大梁规制,京畿之外的县按照户头的数量分成不同品级,有上、中、中下和下四种。安化县是钦州下辖的九个上等县之一,县城中常住人丁约有十六万多,此刻出现在主街上的百姓大概在千人以上。

裴越视力虽好,却也不可能一眼看清所有百姓的模样。只从附近这些人观察,他们显然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场面,先前便已经被使团后面的背嵬营精锐骑士镇住,此刻被裴越清冷的目光一扫,不由得纷纷垂下了脑袋。

从他们的服饰判断,这些人的确是普通百姓,裴越收回目光,心底却生生涌现几分杀意。

他看了一眼昏黄的天色,面容古井不波地说道:“使团将在城内暂歇一宿,本侯已经提前派人通传,王县令可有准备?”

王琦拱手答道:“回侯爷,下官已经在县衙东面收拾出一片空地,可供贵属扎营歇息。另外县衙已经腾空,请侯爷与使团各位大人将就一晚。”

裴越道:“不必了,使团也住在那里。”

王琦抬头看了一眼裴越身侧的盛端明,虽然没有见过此人,却也知道他就是礼部侍郎,便鼓起勇气说道:“禀侯爷,下官准备了一桌水酒,特为侯爷与盛大人接风洗尘,请侯爷赏个薄面。”

裴越还未开口,盛端明便疾言厉色地斥道:“王县令!如今整个钦州旱情严重,百姓们苦于夏粮颗粒无收,你身为父母官不为他们排忧解难,反而一门心思搞这种歪门邪道,莫非想要老夫在钦州刺史面前赞你两句?”

王琦大惊失色,连忙请罪道:“大人息怒,下官焉敢如此?如今城中储粮勉强还能坚持,下官已经在想方设法在各处开凿水井。至于接风洗尘一事,其实是下官命拙荆在家中弄了一桌素席,还请侯爷与盛大人拨冗小坐。”

听闻此言,盛端明轻哼一声,面色仍旧不善,但怒意显然消退不少,沉声道:“你还不算太糊涂!”

他转头看向裴越,显然是在等这位国侯正使的决断。

裴越淡淡道:“接风宴便不必了,王县令陪本侯走一段,想问你一些事情。”

“下官遵命。”王琦垂首应下,同时心中猛然警惕起来。

他又不是官场雏鸟,怎会犯那种明显的错误,方才只是在试探面前的两位大人物罢了。盛端明的确是一位正派君子,然而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故而不足为虑。真正让王琦感到紧张的自然是裴越,这位可是在西境和京都杀得人头滚滚的狠角色。

当他看到裴越在眼前出现,并未玩一手瞒天过海便放下心来。

其实当使团离开京都进入永州境内开始,便有人在暗中观察他们的行踪,不过因为知道裴越的威名不敢靠得太近,却也能始终掌握使团的动向。

王琦最担心的就是裴越脱离使团微服私访,那样的话很多问题压根遮掩不住,他能将官道沿路和县城里虚饰一番便已经竭尽全力,哪来的本钱让整个安化县似往昔一般安定祥和。

如今见裴越压根没有动过那个念头,又被自己一番卖惨诉苦表忠心糊弄过去,自然就多了几分轻视之意。

终究只是一个不曾读过圣贤书的匹夫,我呸!

裴越似乎没有注意到王琦眼神的细微变化,边走边问道:“本县的常平仓还能支撑多久?”

王琦愁眉苦脸地说道:“侯爷当面不敢虚言,本地自从四月底以来便没有下过雨,气候又越来越热,很多百姓家中没有存粮,几处米店储藏的粮食不到一个月便已售罄,县衙只能打开常平仓放粮平价售卖,可是这样也坚持不了太久。”

裴越微微皱眉道:“粮商们也没有粮食可卖?”

王琦小心翼翼地说道:“往年他们都会去永州收购粮食,然后再以稍高一些的价格卖给本县百姓,几十年来一直如此。然而今年永州那边的粮价水涨船高,再加上往来运输的成本,米价肯定会涨高不少。东府韩大人却又严令粮商不得高价售卖,所以……县衙也不能强逼着他们去做亏本的生意。”

裴越沉默不语,盛端明道:“你有没有将此事禀报韩参政?”

王琦叹道:“下官已经派人送去五封急报,但是韩参政也有难处。钦州七府三十九县处处受灾,求援的急报像雪花一样飞去成京,就算常平仓再多一倍也无法完全填补粮食的缺口。”

盛端明毕竟是礼部侍郎,让他宣讲经义是拿手好戏,涉及庶务自然略显生疏。

裴越忽然开口说道:“王县令,让这些百姓都回去罢,本来就吃不饱饭,何苦站在这里浪费体力。”

王琦感慨道:“侯爷爱民如子,下官敬服之至。”

说着便示意属官遣散长街两旁的百姓。

裴越当先而行,使团和背嵬营跟在后面,他一边仿佛很随意地打量着城内的建筑,一边向王琦详细询问县城和下面乡村的赈灾情况。

王琦早有准备,将本县常平仓的储粮、分配和具体的售卖方式详尽道来,听得盛端明不断颔首。

等来到那片空地附近,背嵬营的将士在邓载的率领下开始搭建临时营地,裴越在十余丈外停下脚步,不疾不徐地问道:“王县令是何地人氏?”

王琦谨慎地答道:“回侯爷,下官是成京中山人氏。”

裴越略显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原来如此。王县令,本侯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王琦微微躬身道:“请侯爷吩咐。”

裴越道:“没成想钦州旱情如此严重,本侯打算从北到南四处看看,既然王县令乃是本州人氏,便请你做几日向导如何?县中事务交给佐贰官暂代,你也可以提前嘱咐妥当。”

王琦本想拒绝,然而在看见裴越略显不耐的神情之后,心中立刻醒悟,恭敬地答道:“下官领命。”

裴越颔首道:“如此甚好,王县令请回罢,明日辰时初刻来此地即可。”

“是。”

王琦向两人行礼之后转身离去。

盛端明看着他的背影越走越远,叹道:“这县令倒还不错,至少没有混吃等死。”

裴越不置可否,他只是心中冷笑数声。

且说王琦回到县衙之后,径直来到书房,然后凭借自己强悍的记忆力,将见到裴越之后的所有细节全部写在纸上,最后又附上他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他用火漆将信封封好,然后起身朝着房内东南角上,冷静地说道:“你连夜去往成京,将这封信送给我的堂兄。小心一些,别被那些人发现踪迹。”

“遵命!”站在那里的一抹黑影瓮声瓮气地应下,接过书信之后,王琦仿佛感觉到眼前一花,紧接着对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琦拿起桌上的清茶饮了几口,眼中满是讥讽之色,悠悠道:“不过如此。”

他不仅仅是安化县的父母官,同时还是王家嫡系子弟,虽说此王与京都魏国府的那个王没有关系,可依旧是整个钦州排得上号的世家大族。

这样的大家族里,像王琦之类的官员或隐士还有很多,他们相互勾连亲近,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笼罩在钦州的天际之上。

第726章 吾往矣

钦州州治,成京城。

此地如今人口近百万,已经超越灵州荥阳,成为大梁境内仅次于京都的雄城。

成京附廓为中山县,即一代文臣林清源的桑梓之地,亦是裴越爵位封号的来由。

这座城是高祖立国之后花费六年时间修筑,故而建筑格局上大体仿照京都,遵循北衙南民、东贵西富的原则进行区域划分。成京作为名义上的陪都,权贵府邸的数量自然无法和京都相比,所以也就不像京都那般泾渭分明。

东城一座雅致精巧又占地宽广的府邸之中,一群身着华服的中年男人正在花厅内品茗闲谈。

茶叶是产自尧州西北部的顾渚紫笋,据说每年的产量只有百余斤,其中大部分要进献给宫里。常人自然无法享受到此等珍品,然而能够坐在花厅中的肯定不是普通人。

“京都那边将裴越吹捧得如同神仙下凡,商道、兵法、武艺等等几乎无人能敌,如今看来不过尔尔嘛。”一位满脸富态的中年男人颇为不屑地说道。

另有一人轻笑道:“裴越此行乃是奉命去南周迎亲,应该不会干涉咱们钦州本地的政事。”

“未必,此子年轻气盛又好虚名,再加上以陛下对其的信任和器重,多半会强行插手,咱们还是小心应对方为上策。”

“信通兄言之有理,这裴越身上杀气太重,无论西境还是京都,死在他手里的人成千上万,这都是前车之鉴,不得不防啊。”

“何必如此担忧?方才昆吾公说得很清楚,裴越自从进入钦州地界之后,使团的行进速度很正常,沿路除了拉着王琦闲聊,并未多管闲事。”

说到这儿,众人不禁望向主位上的中年男人,即先前那人所说的昆吾公。

其人名叫王锷,字昭范,号昆吾山人,成京中山人氏,现年五十有三。

钦州富有代表性的世家大族共有七家,王家便是执牛耳者,身为这一代家主的王锷当仁不让地成为这群人的核心。

王锷放下手中的茶盏,风轻云淡地说道:“裴越精于兵事,不代表他就万事精通,再者我们不会给他肆意妄为的机会。”

他幽深的目光扫过其他人,缓缓道:“诸位请不要忘记,钦州是我们的基业,不要因为今年的旱情就得意忘形,以至于分不清主次。我们只是要将土地和百姓收入囊中,而不是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众人凛然,纷纷应道:“昆吾公放心,能坐在这里的怎会有那种蠢人。”

王锷微微颔首道:“你们要叮嘱府中管事,尽量不要闹出饿死人的事情,不时拿出一些粮食赠与乡民。”

先前嘲讽裴越的富态男人名叫赵鑫,只见他讨好地笑道:“昆吾公,咱们控制的那些米店何时开门售粮?”

王锷淡淡道:“不急,等那位参政大人求上门来再做决定。”

赵鑫不禁怪笑道:“参政大人当初来的时候何其威风,一连抄了六家粮商,再加上四座常平仓里的存粮,他以为这样就能轻松解决钦州七府之地的灾情,哈哈,实在是痴人说梦。”

除了王锷之外,其他人对暴发户一般的赵鑫观感不佳,当即便有孙家家主孙明春岔开话题道:“昆吾公,倘若裴越真的出手相助韩参政,逼迫粮商们平价售粮又当如何?虽说这位年轻国侯不擅政务,可他身份太过特殊,真要胡来的话很难有人能制止。”

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核心人物最害怕的就是毫无道理可讲的匪患。

纵观裴越以往的行事风格,此人无异于一个披着官面身份的匪首。厅中这些人不惧韩公端那样的清正君子,哪怕对方铁了心要杀人,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应对,再不济也可以卑躬屈膝示弱。

可是裴越显然不同,假如他站在韩公端那一边大开杀戒,钦州境内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能镇得住。

王锷不以为然地道:“这里不是边境亦不是京都,他不敢指使手下的军卒胡来,否则陛下也不会答应。钦州若是乱了,南境五州都不会安宁,陛下靠什么攻伐南周?方才我让你们对乡民好一些,原因便在于此。”

众人纷纷颔首以对。

王锷继续说道:“他要敢举起屠刀,我们可以鼓动百姓反抗,区区中山侯还承担不起激起民变的罪名。总之,你们这段时间将粮食藏好,叮嘱族人夹起尾巴做人,不要给那杀星送去把柄,同时尽量不要让百姓们饿死,剩下的事情我会同韩公端交涉。”

其余几位家主信服地点头道:“谨遵昆吾公吩咐。”

……

北城,钦差行辕。

政事厅中,东府参政韩公端双手负于身后,眉头紧锁地凝望着墙上悬挂的钦州全境地图。

离京之前他便清楚此行不会顺利,却没想过会一步步艰难到如此境地。

钦州之所以不同于渝州和邓州,根源在于成京是大梁的陪都和南境五州的核心,这座城里的世家大族经过近百年的日积月累,触角早已蔓延四面八方。今年这场大旱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机会,那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囤积的粮食换取百姓手里的土地。

在这个时代里,良田便是最好的财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亦或者是想要攫取更多的银子,粮商肯定会操控米价不断上涨。

韩公端带领一千禁军来到钦州,以囤积居奇的罪名施展雷霆手段,在五日内连抄六家中等粮商,砍了十几颗脑袋,立刻便震慑住所有人。

十四天前,米价陡然回落,此后市面上便没有再上涨过。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