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213章

作者:上汤豆苗

杨应箕似乎不太习惯这种场合,无奈地摆摆手道:“我虽然性情冷僻,但也出身于京都国公府,并非不知轻重之人,陈统领不必如此。”

“好了,客套话不必多言。”

裴越止住众人的赔礼道歉,重新坐下之后,对杨应箕说道:“杨大人对北境十分熟悉,不妨说说谢林为何要将铁甲骑兵派往虎城附近?”

杨应箕接过傅弘之递来的地图,在虎城和固原寨之间虚画一条线,沉声道:“虎城驻军其实可以从北面小道而出,只不过出口握在谢林手里,所以没办法支援北线战局。既然他如此急切地派出手中精锐赶赴此处,只能说明他在担心钦差你挥军西南,如果帮虎城驻军解决外面的威胁,那么只要有一万精兵驰援溪山寨,谢林的战略目标绝对会落空。”

裴越与傅弘之对视一眼,面上流露讶异,微笑道:“杨大人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杨应箕见状便惭愧地说道:“其实在你出兵固原寨的时候,我也认为你是想打通虎城北面的通道,如今看来谢林也被钦差算计成功。”

裴越并未自得,平静地说道:“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杨大人,那支铁甲骑兵并非死物,当他们发现藏锋卫并未去虎城,自然也会及时赶回来。如今谢林已经收拢兵力,临江寨的困局已经解除,所以我想请杨大人帮我做件事。”

杨应箕惊讶道:“谢林居然如此果断?”

旁边的傅弘之笑道:“杨大人,谢林之前分兵七路被破三路,目前还留在外面的便只有临江寨、鬼离寨和北面的停云寨。他要保持对长弓军主力的兵力优势,又要看住虎城北面的口袋,压根抽调不出大规模的兵力对付咱们,不将剩下三路的军队收回去,难道还看着爵爷将这些士卒一口一口吃掉不成?”

杨应箕登时了然,看向裴越问道:“不知钦差要让我做什么事?”

第401章 洪流(十)

或许在谢林眼中,裴越统率的藏锋卫已经变成一个游荡在高阳平原上的幽灵。

这支骑兵拥有令人眼热的军械甲胄,单兵的素质堪称一流,更有身先士卒不惧死亡的主将统领,更重要的是裴越的指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至今谢林都猜不透这个年轻人的真实想法。虽然林如玉帮他出谋划策,但谢林觉得虎城驻军并不会北上支援,因为那位襄城侯萧瑾眼中只有那座城。

纵如此,他还是派自己最信任的锐金营驰援西南,只为做到万无一失。

因为谢林深知力有穷尽的道理,面对一时锐不可当的藏锋卫,他将其余三路军队收拢撤回,这并非是在示弱,而是在积蓄力量下一次狠狠得打出去。毕竟北线战局的焦点在溪山寨,只要他能压制住唐攸之,那么大局便不会有失。

至于那个四处游荡的幽灵,谢林不再关注,静静等待着他来到溪山寨的那一天。

裴越自然不知道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将杨应箕送走之后,他站在浩浩荡荡的贝苕江畔,望着保护杨应箕返回长弓大营的一百亲兵渐行渐远的身影,脸上头一次浮现忧虑的神色。

他在临清县大宅中接到成安候路敏的帅令时,心里便决定这次北上的大方略。

这当然是在行险,稍有不慎就会身死名灭,最让他想不到的是以稳健著名的集宁侯唐攸之会赞同自己的想法,在收到傅弘之带回来的肯定答复之后,裴越甚至有些不真实的恍惚感,仿佛这一切都只是黄粱一梦。

如今战局的进展与他的估算大致相同,一应伏笔皆已落下,虽然谢林防备自己突袭虎城的决策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好在最后的结果相差无几。

“爵爷,杨大人不是那种言而无信之人,既然他当面承诺,一定会完成爵爷的嘱托。”一道平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裴越扭头看去,孟龙符神色平静地肃立着。

他敛去脸上的情绪,目光向下看着孟龙符的左腿,问道:“其实我原本不同意你参加这场大仗。”

孟龙符微笑道:“爵爷,如果断了根骨头就要躺在床上三个月,那我们也就不必从军。受伤本是家常便饭,没有那么娇贵,就算因此落下残疾,也好过躲在后面看同袍们拼命厮杀。”

裴越微微颔首道:“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但往后的时间还很长。”

孟龙符抬眼望着他的神情,小心翼翼地问道:“爵爷,等到了溪山寨之后,请爵爷坐镇后方,不要再亲自上阵杀敌。”

裴越好奇地盯着他。

孟龙符和其他几位统领一样,对裴越早已是心悦诚服,从不会质疑他的任何决定,哪怕至今都不知道裴越的方略,仍旧一丝不苟地完成他的命令。此刻面对裴越清冷的目光,他觉得心头压力很大,但仍旧鼓足勇气说道:“临行前,韦睿同我们说过,爵爷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决不能在战场上受伤,我们这些人哪怕是用自己的命去换,也不能让爵爷置身险地。”

裴越沉吟不语,就在孟龙符愈发忐忑之时,他轻叹一口气,拍拍孟龙符的肩膀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些话以后不必说了。”

孟龙符没有理解这番话的含义,但是长久以来养成的服从性让他挺直腰杆说道:“遵令!”

十月十七日,藏锋卫二次渡过贝苕江,在临江寨附近停留一夜之后悄然北上。

十月二十一日,谢林收到斥候急报,在溪山寨东北面一百余里的地方发现藏锋卫的踪迹,他们显然是要继续北上。

十月二十四日,长弓军主力终于抵达溪山寨西南面,距离军寨仅仅不到三里地,与西吴大军的第一次对阵以双方各折损千余人收兵。

谢林很清楚这只是试探而已,他明显察觉到这是决战即将来临的前兆。

帅帐中彻夜烛火通明,谢林站在门口望着东边,浓重如墨的夜色遮掩住星月,他愈发看不透那个四处游荡的幽灵究竟想做什么。

如今双方的大军都已经齐聚溪山寨周边,在锐金营回来之后,谢林终于确定裴越的目标不是虎城,那么他的目标是什么?

藏锋卫的情报已经越来越清晰,这支骑兵在历经固原三寨的厮杀之后,如今还有六千五百骑的兵力,但是在拥有锐金营的前提下,谢林并不觉得这六千多人就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如果藏锋卫并入长弓军主力中,谢林也只会稍稍给他们一些关注,但是这支该死的骑兵迟迟不来主战场,反倒像个孤魂野鬼一样在外面游荡,谢林觉得很恶心。

姑且不论以后藏锋卫能发挥出多少作用,光是这些天如阴影一般折磨谢林的情绪,或许战后唐攸之就不得不在军功奏章上写下他们的名字。

“将锐金营排除在决战阵型之外,告诉方端武,他的职责就是给我盯住那个藏锋卫,无论何时何地出现在溪山寨周围,我要他将那支骑兵斩杀干净!”

谢林冷声下令,只是不知将来他是否会后悔。

将时间倒回四天之前,风尘仆仆的杨应箕在裴越的亲兵保护下回到长弓大营。

他没有理会高云帆的好奇询问,拿着裴越交给他的唐攸之的手令,命令大营进入最高等级的戒备状态,除非有他的首肯任何人不得进出。

长弓大营顿时陷入紧张肃杀的气氛中,就在这天下午,杨应箕领着那一百亲兵离开长弓大营,在东南面十余里外见到一支由骑兵保护的车队。

为首者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右手持一杆镔铁长枪。

在她左侧是一名面相英俊宛如儒士的武将,右侧则是一名面色木讷的年轻人。

若非裴越早已跟他打过招呼,杨应箕恐怕会拂袖而去,毕竟像他这样讲究传统的武勋异类,见不得女子如此堂而皇之地统率军队。

不过此时他根本没有那些卫道士一般的想法,而是望着面前这条望不到尽头的队伍,数量无法统计的各式车辆,胸腹之间早已是心潮澎湃。

那位年轻爵爷好大的手笔!

第402章 洪流(十一)

“老大,那帮孙子盯得太紧了,恐怕出不去。”

柳贲藏身于半人高的灌木丛后,嘴里骂骂咧咧地说着。

裴城仔细观察着远处的西吴游骑,面色平静地说道:“撤。”

一行人佝偻着身体蹑手蹑脚地离开这片密林,然后沿着一条羊肠小道退回定军山。虎城依山而建,北侧便是壁立千仞的定军山,其余三面视线开阔地形平坦,不必担心会有大军突袭。在一般规模战事中,虎城能发挥的作用十分巨大,只不过这次西吴举国之力东侵,以安阳龙骑为核心的四万精锐骑兵出现在虎城南侧,便让城内的守军无法动弹。

西吴军方此举用意明显,他们暂时不会强攻虎城,却要将大梁最强的两卫骑兵和剩余步卒都困死在这座城内。

虎城北面倒是有几条小道可以越过定军山,裴城等人眼下走的便是其中一条。

这些羊肠小道无法供大军通过,马匹穿行也颇为费力,但只要时间充足出口安全,还是能送出一万精兵支援北线战场。然而虎城当年是西吴所建,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谢林在发兵之前就已经思虑妥当,特意留出一万兵力驻扎在定军山北面,不给虎城驻军出来的机会。

裴城在这边探查数日,始终没有发现对方松懈的时刻,心中清楚此事难为,只得率领部属撤回虎城。让尹道他们领着士卒返回惊羽营营地,裴城自己径直来到节帅府。

战事爆发以来,虎城已经进入枕戈待旦的氛围,节帅府自然不复往日清闲,忙碌与繁杂变成每日的主题。裴城来到后堂,经由亲兵通禀之后入内行礼道:“参见节帅。”

襄城侯萧瑾正在案前审阅一份情报,闻言摆摆手道:“免了。”

裴城上前两步说道:“节帅,北面无路可处,若是强行冲关恐怕会损失惨重。”

萧瑾淡然地说道:“意料之中,看来西吴那座都统院里的人终于转变想法。十多年前,他们一心只想打下虎城,借此保证对大梁的大局优势。如今他们明白强攻虎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以钳制虎城为目标,将主力放在南北两线。只要能占住长弓大营和击溃古平大营,虎城自然就成了瓮中之鳖。这种情况下,西吴皇帝连安阳龙骑都舍得拿出来,又怎会为我们留下空门。”

裴城默然不语,就在半个月前,他和惊羽营的手足兄弟出城与西吴的斥候厮杀,本以为能痛痛快快地战一场,不曾料到风云突变,西吴第三支大军抵达虎城附近,南北两线同时发起攻势。萧瑾原本就在犹豫是否和成安候路敏联手夹击张青柏,这样一来自然将所有部属召回城中,以待局势的进一步变化。

萧瑾看了裴城一眼,不急不缓地问道:“你是不是很失望?”

裴城醒过神来,连忙摇头道:“末将不敢。”

萧瑾并未责怪他,温言道:“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比你更要激进,恨不能每天都能打仗,这样才能攫取军功为家族争光。你与我又有不同,肩上的担子更重,怕是每晚都很难入眠。裴城,有件事我想你应该有权知道,你那位庶弟领着藏锋卫去了北线支援长弓大营,前些天接连击败三支吴军,斩获过万,若是他能在这场大战中活下来,爵位恐怕要超过你了。”

裴城想起当年还在京都的时候,自己是定国府承爵人,裴越只不过是朝不保夕的庶子,身份差距似云泥之别。短短三年过后,他依旧只是惊羽营一名游击,领着五百精锐之士,裴越却已经是藏锋卫指挥使,执掌上万骑兵的命运,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军中新贵,如此变化堪称沧海桑田。

按理来说,裴城应该嫉恨这位庶弟,再加上裴越和裴戎之间的恩怨,说是仇人亦不为过。但是萧瑾仔细观察之后,仍旧未能在这个年轻人的脸色发现任何负面的情绪,只听他平静地说道:“节帅,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这种事羡慕不来。”

“哦?”萧瑾有些好奇地应道。

裴城微微挑眉,双眼炯炯有神,坚定地说道:“裴越有如今的成就,的确是很令人惊讶的机遇,但是能抓住这些机遇是他的能力,所以我不理解有什么必要嫉恨。我不觉得自己比他差,这两年在节帅身边学到很多东西,将来总会有我建功立业的机会。”

萧瑾轻轻一笑,满意地点头道:“我知道你不是那种蠢人。”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北线战局我们无法插手,只能靠集宁侯自己决断,最坏的结果便是丢掉十一座军寨,但我相信他能守住长弓大营。眼下最重要的是南面的局势,成安候领军逼近卢龙寨,与张青柏之间的一战不可避免。”

裴城隐隐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心脏不由自主地剧烈跳动着。

萧瑾缓缓说道:“在南线大战来临之前,我会陈兵城外与西吴骑兵对峙,同时派出八千精骑出南门驰援卢龙寨。吴军斥候肯定不会视而不见,故而此行极其凶险。裴城,你有没有胆子做这支骑兵的先锋大将?”

裴城只觉浑身热血上涌,想也不想便单膝跪下抱拳道:“末将定不辱命!”

萧瑾定定地望着他,轻声道:“你不必着急答应,我实话告诉你,这八千人的命运九死一生。就算能顺利抵达卢龙寨,也必然会被路敏派去对抗张青柏手中最精锐的骑兵。你的祖父对大梁尤其是西境百姓劳苦功高,你的父亲又是那般境况,若是你死在卢龙寨,定国府往后想要重现当年荣光怕是难了。留在城中随我守城,同样是一桩功劳,你必须考虑清楚。”

裴城只犹豫了几瞬,而后便斩钉截铁地说道:“节帅,我既然选择从军,眼中不仅仅只有名利二字。当此国朝危难之时,别人能慷慨赴死,我为何不能?方才节帅提起裴越,自从来到灵州之后他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危局,既然他能视死如归,我至少不会在胆气上输给他!”

萧瑾沉默片刻,而后脸上浮现笑容,颔首道:“愿你旗开得胜,我会亲自上奏陛下为你请功。”

第403章 洪流(十二)

十月末,第一股寒潮从北方荒原奔涌南下。

京都的百姓一边享受着蜂窝煤的便利与温暖,一边小心翼翼地议论着西境的战事。大梁对于民间言论的管控并不严苛,只要不是讥讽天子的大逆不道之言,一般没人会在意百姓们的言辞,反倒是国子监和太学里近来课业异常繁重,那些本想与二三好友出游的士子们被先生关在学舍,根本没心情和精力大放厥词。

百姓们只知道如今大梁和西吴在边关对峙,具体状况如何并不清楚,只听说那位发明蜂窝煤的中山子打了几场胜仗,剿灭敌人成千上万,在朝堂上一时风光无比。

两府六部的官老爷们自然更清楚些,却没人在裴越身上大做文章,因为他们知道战事极为凶险,甚至有人提出将京军西大营派往边关,以应对西吴的三十余万大军。这个提议最终被开平帝否决,没人知道这位皇帝陛下为何会如此信心满满。

祥云商号依旧在飞速发展,如今的营生不再局限于蜂窝煤。有席先生亲自掌舵,孙琦等权贵子弟全力支持,谷范监管账务,再有新招募的大批得力掌柜,这家新兴商号的触角逐渐伸出京都。虽然有人对这种状况表示担忧,但是商贾历来是权贵眼中的贱业,又有右执政洛庭的照拂,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尤其是裴越在永州和云州呕心沥血地辅助石炭寺,开平帝对这家商号的发展便也不再忌惮。

谷蓁如今倒也还算清闲,三两日便会去一趟总号,与桃花一起吃饭闲聊。当然,她们的话题永远离不开那个远在西境的年轻男人。她在听说裴越的功劳之后,固然喜悦非常,却也无法抹去心中的担忧,数月来愈发清减,让赵氏十分忧愁,接连给南面寄出几封家书。

广平侯谷梁在收到家书之后,回信让赵氏不必担心,等西境战事结束之后便会将一对小儿女的婚事提上日程。如今谷梁身为成京行营节制,手头上的事务异常繁杂,尤其是西境战事爆发后,南周便开始蠢蠢欲动,他便赶赴镇南大营,调兵遣将充实防线,将南周人的躁动扼杀在萌芽阶段。

虽然南周拥有世间最强的重甲步卒,其中的陷阵营更是悍不畏死,但是在缺少骑兵的前提下,想要越过苍苍茫茫的天沧江强行北伐,依然是异想天开的念头。

除非大梁内部生乱,否则纵是方谢晓用兵如神,他也很难望见成京城的轮廓。

谷梁并不担心南周的威胁,在稳固防线之后,视角依然望着西北方向,毕竟那里有他的儿子,还有他只能将真实关系深埋心底的裴越。

当开平五年的第一股寒潮越过京都与平原,朔风吹拂天沧江的滚滚江水之时,谷梁终于收到一封裴越让人跋涉数千里送来的密信。

看完密信之后,他将信纸丢进火盆中烧为灰烬,脸上浮现宽慰的笑容。

那一刻,他想起很多人。

记忆中的那些面孔依旧清晰,仿佛能感知到他的心境,湮没在故纸堆中的血与火重新燃烧。

寒潮让人感觉到彻骨的寒冷,但是就像谷梁看到那封信时候的心情一样,长弓大营的将士们心中同样火热,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像个乌龟一样缩在壳里,任由敌人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

步卒列阵而出,轻骑侧翼掩护,长弓军的主力在兵力明显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依旧毫无畏惧地在溪山寨外摆开架势,傲然对着西面的吴军大阵。

谢林站在战车上,眺望着梁军的阵型。

唐攸之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并非侥幸,他的布阵端方中正,暗含正奇之理,想要用骑兵破阵绝无可能。

最重要的是,谢林不可能将手中主力一股脑抛出去,他必须留出足够的后备军力防备可能会出现的意外。裴越率领的藏锋卫依旧没有出现,宛如一个四处游荡的幽灵。没有人知道那个年轻权贵的计策,谢林直到如今也没有参透,所以他必须保证自己有余力应对突发状况。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