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168章

作者:上汤豆苗

龙铤面容木讷,毫无机敏之色,闷声答道:“末将一定记住大帅的吩咐。”

“去办罢。”宁忠挥挥手。

“且慢。”

裴越忽然开口,对宁忠说道:“我这两名属下办事还算可靠,也知道此时鸡鸣寨和西水寨的具体情形,就让他们两个帮龙统领引路,宁大帅意下如何?”

宁忠眉毛微动,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心念电转之时微笑点头道:“如此甚好。”

裴越道一声谢,然后缓缓道:“傅弘之,孟龙符,你们二人各领一百骑兵,随龙统领去处理这件事,一定要引着援兵和粮草安全快速地抵达,明白了吗?”

“卑下听令!”

二人躬身应下,然后便跟着龙铤离开正堂。

正事已经办完,裴越便打算告辞,他对这个武威侯实在提不起兴致,同时心里总觉得路敏的安排很蹊跷。在如今大梁的军方势力格局中,王平章代表着新兴勋贵,除了李柄中这样以文官入武勋的特例,其他基本都是军中实权大将,譬如西境定西大营和金水大营的主帅。

开国公侯则一分为二,定国一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谷梁身为成京行营节制,自然是众望所归的旗帜性人物,至于裴戎则早已经退出核心圈子。

另一派则是成国府成安候路敏为代表,凭借卓越的家世和自身的能力,一步步走到右军机的位置上,隐隐压过谷梁一头。

虽然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十分厌恶臣子结党,但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清除。人有亲疏远近,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就会形成相对紧密的圈子。开平帝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从未想过要把所有文臣武将都逼成孤臣,而是费尽心思构建起制衡之道。

所谓孤臣,有沈默云一人便足够。

太史台阁就像悬在所有官员头顶的利剑,沈默云就是代替开平帝执剑的人。

裴越对朝堂格局了如指掌,所以更想不明白路敏为何会让宁忠担任古平大营的主帅。

西境四座大营,毫无疑问是古平大营最重要,毕竟这里距离虎城最近,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会是西吴人盯得最紧的地方。

亲眼所见之后,裴越已经认定宁忠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更加想知道路敏这样安排的目的。

只是在这个草包身上显然打探不出有用的消息,所以他才不愿多待,然而宁忠却一改之前的冷漠,滔滔不绝地东拉西扯。

宁忠脸上挂着温和友善的笑容,心里在想究竟要怎么弄死裴越。

方才裴越让两名属下随军的举动,让宁忠更加忌惮和愤怒。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竟然心思缜密到这种程度,连可能出现的一抹漏洞都能想到,已经远远超出他的认知。

就算不计较今日丢了脸面的破事,为了报答路敏对自己的看重,宁忠觉得自己也得想点办法。谁都知道王平章已经六十四岁,在左军机的位置上坐不了太久,到那时必然会是谷梁与路敏相争。

裴越是谷梁最看重的后辈,他表现得越优秀,宁忠心中的杀意就愈发浓烈。

在自己军营中动手肯定不行,派刺客也没用,因为宁忠知道裴越如今身边随时都有上千精骑。

他一边满面微笑地闲谈,同时也摆出自己开国公侯后代的身份,不断地和裴越套近乎,另一边则苦苦思索着。

回想裴越来到灵州之后的经历,一个大胆的念头逐渐在宁忠心里成型。

只要他死在西吴人手里,那不就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

哪怕会因此受一番苛责,路敏肯定会将自己保下来。

一念及此,他恨不得马上送走裴越,好好琢磨一下这个机会,然而方才他表现得过于热情,此时哪里做得出端茶送客的举动,正在犹豫之时,一名亲兵快步进来禀报道:“大帅,京都的天使来了。”

众人皆是一惊,宁忠连忙吩咐摆开香案,毕恭毕敬地跪下接旨。

传旨的不是宫中内监,而是禁军中一名哨官,名叫李遂。

圣旨的内容很简洁,开平帝叮嘱宁忠务必要将西吴军队阻拦在灵州以西,同时要密切注意虎城的情况,倘若那边有危险必须要及时救援。最后则是告知他朝廷的安排,在听到成安候路敏率北大营西征,将在八月中旬左右抵达边关,宁忠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喜色。

李遂将圣旨递给宁忠,望向他身后的裴越,试探地问道:“可是中山子裴爵爷当面?”

裴越点点头。

李遂喜道:“卑下去荥阳城的钦差行衙,没找到裴爵爷,听秦大人说你来了边关,还担心找不见你,竟然能在这里撞见,真是太幸运了。裴爵爷,请接旨。”

宁忠微微一怔,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裴越神情还算平静,但他身后的四将却无不喜形于色,李遂说得这么客气,显然不会是坏事。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尔中山子裴越,大破西狄,清剿马匪,授以武职理宜然也。而今贼兵犯境,王师征伐,岂可弃忠臣良将于山野,兹特授尔为藏锋卫指挥使,钦哉。”

李遂抑扬顿挫地念完,换上满脸恭敬的笑容,走上前扶起宁忠和裴越,然后将圣旨递给裴越,由衷地赞道:“裴爵爷,恭喜!”

“多谢李哨官,同喜。”裴越看起来没什么异常,实则心跳得很厉害。

李遂见他这般镇静,不由得暗自赞叹,难怪人家十七岁就能坐上指挥使的位置,光是这份沉稳的心志就了不得!在接过韦睿递来的银票之后,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

“爵爷,还请移步,陛下有几句话命我带给你。”

“请。”

李遂没忘记跟宁忠表达歉意,微笑道:“宁侯,卑下失礼了。”

宁忠勉强笑道:“天使不必客气,稍后还请赏个薄面饮杯水酒。”

“敢不从命。”李遂虽然官阶不高,但显然不是普通哨官,在宁忠面前丝毫不弱下风。

宁忠看着两人朝堂内走去,自己这个正儿八经的边营主帅却只能在外面站着,心中何其恼怒。

更让他万分不爽的是皇帝竟然直接将裴越提为指挥使,那意味着这小子手底下会有一万多人!

两千人他就敢破阵斩将,真给他一万人的话,说不定他都敢去突袭张青柏。

更重要的是,此子突然之间拥有这般强大的力量,自己方才的计划岂不是直接作废?

想到这里他就恨得牙疼,脸上的表情略显狰狞,全然没有在意就在旁边冷眼旁观的韦睿和快要按捺不住的陈显达。

第310章 时有英雄

大帅府,侧厅。

李遂侃侃而道:“爵爷,陛下已经下旨令五军都督府准备好一应军械良马,你随时都可以去荥阳城接收。藏锋卫的饷银依照京营骑兵标准,暂时从五军都督府支领,待战事结束以后,返回京都另行安排。”

裴越面朝东方,拱手谢恩,礼节上挑不出半点毛病。

经过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兴奋,此刻他已经冷静下来。

在大梁的武将体系中,独领一卫的指挥使是一个非常难以企及的门槛。指挥使以下,哨官、游击和统领大抵都能凭借资历或者战功升上去,不会特别看重你的出身与背景。但是要做到指挥使,单单有能力是不够的,因为三国之中大梁的武勋将门数量最多,基数大所以出现人才的概率也高。

在能力相差不远的情况下,出身和背景就变得非常重要。

大梁十六营七十三卫,再加上禁军和京都守备师三卫,现任一共七十六个常备指挥使,出身于白丁的只有五人而已。

做上指挥使以后,意味着裴越有机会窥视到军方核心圈子的门径。虽然因为谷梁的关系,他早就已经大致清楚军方核心权力层的情况,可这是借助别人的势,如今才算是拥有自己向上的途径。

只不过如今他想明白一件事,自己是大梁近百年以来第一个年未满二十岁的指挥使,而且从李遂的话锋中能听出来,藏锋卫很可能不隶属于京军三大营甚至与禁军无关,而是直接归属开平帝辖制的一支天子亲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开平帝陡然间给出这么大一颗糖,显然会有非常严苛的考验在等着裴越。

“李哨官,不知藏锋卫的兵员从何而来?”裴越不卑不亢地问道。

虽然他不像宁忠那样开口必称天使且态度异常恭敬,但就是这样平淡温和的神情让李遂觉得心里很受用,微笑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你可以在灵州当地募兵,也可以在边军中挑选合适的兵卒,但后者需要得到边军主将的同意。值此西吴大军犯境之时,陛下不希望边军出现矛盾和动荡。”

“方才听你说藏锋卫的饷银依照京营骑兵标准,那岂不是说这支军队皆由骑兵组成?”

“是的。”

裴越心里大致有了判断,恐怕开平帝不会轻易让自己吃下这颗糖。

大梁的骑兵始终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比南周要强出不少,但和西吴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实力都要欠缺许多,这里面牵涉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还是缺足够的军马。连京军三营都只是各有一卫骑兵,可以想见这次开平帝给了裴越多大的好处。

他冷静地问道:“不知陛下有什么任务交给我,还请李哨官明言。”

“来时的路上我已经听说过爵爷扫清青玉山的马匪,这件事不必再提,陛下要你在战时尽量能继续推行蜂窝煤的开采和制作,这对稳定灵州的局势有很大的作用,毕竟再过几个月天气就会冷下来。”

“蜂窝煤这件事本身难度不大,我和秦大人在永州及云州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可以保证在入冬之前完成所有前期筹备。但现在有一支西吴骑兵在灵州境内,目前还没有被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冒然动工,否则必然会遭到这支西吴骑兵的攻击。”

李遂起身面色郑重地说道:“这便是陛下要你办的第二件事。陛下口谕,如今西吴大军压境,边军不可擅动,便由裴越领军剿灭这支小股西吴骑兵,为蜂窝煤在灵州的铺展奠定基础。”

裴越起身拱手答道:“臣遵旨。”

李遂伸手示意道:“爵爷请坐。”

虽然有些话开平帝没说,但是裴越心里清楚,如果不将他交代下来的事情办妥,自己这个指挥使恐怕屁股还没坐热就会被夺去军职。

李遂继续说道:“待此事办妥之后,陛下希望你能操练部属,配合即将赶赴边关的成安候路大人,担任机动力量与西吴骑兵正面作战。对此陛下并无明确的战果要求,但你不能避战畏战拒战,一定要奋勇争先打出大梁军人的威风。”

裴越感觉有点牙疼。

倒不是他害怕和西吴人交手,而是开平帝这番话意味着他必须听路敏的命令。

按理来说,以路敏在军中的地位和履历,指挥他一个毛头小子绰绰有余,哪怕是四座大营的主帅都会毕恭毕敬地听他号令。可是裴越始终觉得其人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迷雾,远不及谷梁那般坦荡磊落。

所以他试探着问道:“陛下是我要在战时绝对听从路军机的一切命令?”

李遂微微一怔,眼中泛起赞许神色,摇头道:“陛下有言,你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自行决断。”

裴越心中一松,有这句话就好办了。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必要,那就需要裴越自己对局势有精准的判断,如果做得好肯定会有赏赐,如果判断有误那他必须承担严重的后果。

两人就一些细节问题聊了片刻,李遂最后说道:“爵爷,你的指挥使大印我已经带来,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皆已入册,一应手续都没有问题。”

“有劳李哨官,待我回京都之后必有重谢。”

裴越说的坦荡,李遂自然很高兴。他知道面前这年轻权贵不仅仅在军中前程远大,同时身家极为豪富,那祥云商号称得上日进斗金,出手肯定不凡。

“还请李哨官稍待两日,我有一份战功奏章要呈递陛下,请你帮我带回京都。”

战功?

李遂面露好奇,他此前只知道裴越击败马匪并且在和西吴骑兵的交手中不落下风,没想到这短短的时间里,面前这位年轻权贵又立下了功劳。

片刻之后,李遂神色复杂地离开偏厅。

有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哪怕李遂这些年顺风顺水,在禁军中小有名气,而且还入了开平帝的眼,此刻他仍然有点怀疑人生的倾向。

阵斩万夫长,击溃一万西吴精兵,挽救危在旦夕的重镇鸡鸣寨。

裴越做到这一切依靠的仅仅是两千骑兵。

这还是人吗?

李遂摇了摇头,忽然很好奇这份奏章送到京都之后会是怎样的景象。

第311章 尘埃

定宁府。

此地位于东庆府以东、广平府东北,是灵州北面三府中相对比较普通的存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定宁府属于高阳平原东面末端,再往东就是化州的崇山峻岭。这里可以养马,只是远远及不上东庆府那般优渥的环境,境内也有大片良田,产出的粮食和广平府相比无论是数量亦或口感都要差一些。

不过这里的优势在于很安定,不像东庆府和广平府那样都有一部分地界直接连着边境。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