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143章

作者:上汤豆苗

“知道你错在哪里吗?”裴越没有继续抽打商羽,沉声问道。

商羽纹丝不动地单膝跪着,抱拳垂首道:“卑下知错!”

裴越陡然抬高音调道:“说!”

商羽大声答道:“卑下身为领队哨官,没有及时处置好这种突发事件,以至于要爵爷亲自出手解决,这是卑下的无能,卑下愿领军法处置!”

那些士子和百姓们被押在旁边空地上,由第三队将士负责看管,其他人则在裴越身前列队肃立。

在裴越到来之前,第三队在商羽的约束下沉默应对这些围攻的士子和百姓,眼下他们的气势截然不同,手中的兵器泛着寒光,眼神凌厉而凶狠。

裴越听完商羽的回答,摇摇头略显失望道:“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商羽有些茫然,同时眼神愈发显得羞愧。

裴越的目光扫过面前整齐肃立的数百老卒,语气复杂地说道:“商羽是南营老卒,做过谷大帅的亲兵,开平三年就是哨官,可谓前程远大。横断山剿贼,他不惧生死勇往直前,最后跟随我一起追击贼首,以他的功劳足以升为游击,也就是我现在的位置。”

“你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跟他一样,有机会朝上面攀爬,可你们最终都只是维持原状。藏锋卫成立之后,你们被选进来,不光没有升官,反而很多人降为最普通的士卒。这对你们来说,确实不公平,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诸如谷侯爷对你们的叮嘱、藏锋卫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是你们对我有那么一丁点信任,但是不管有多少原因,这件事都不公平。”

“这一路从南到北又从东到西,你们跟着我跋山涉水,我知道你们在观察我,与此同时我也在观察你们。不得不说,你们很优秀,能力无需赘言,哪怕和边军相比也毫不逊色。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我亏待了你们,因为你们本就有更光明的前程,可以去边境和敌国的军队厮杀建功,而不是跟在我这个年轻人身边做这些破事。”

裴越的声音随风传开,将士们不禁面色动容。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上位者的威仪,能够同吃同住便是很难得的亲民做派,从来没有一个武将会对手下的将士这般训话。

甚至这已经不是训话,而是推心置腹的沟通。

商羽渐渐明白过来,他敛去脸上的羞愧神色,沉声道:“爵爷,卑下是心甘情愿跟着您,相信其他人也是如此!”

“愿随爵爷出生入死!”

其他人轰然呼应。

裴越微微颔首,继续说道:“你们不是初入行伍的新丁,甚至很多人也去边境杀过人见过血,故而你们想得很多很远。就拿今天这件事来说,商羽,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我是武勋,天然就和朝堂上那些文官老爷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如果你下令强行冲出这些士子和百姓的包围,难免会有人受伤流血。到那个时候肯定会有人借此弹劾我,说不定陛下会因此罢免我的钦差之职,让别人来顶替我做后面的事情。你不愿意看到我半途而废,害怕因此影响我的前途,对吗?”

商羽默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不是头脑发热的大头兵,当初在谷梁身边做亲兵,多少也见过一些朝堂上的争斗,所以在发现这件事的古怪之后,他选择沉默应对,没有及时率众冲开包围。

裴越摇头道:“我为什么要揍你?因为你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他目光转向身前面露不解的将士们,朗声说道:“今天我就教教你们,怎么做好我手下的兵。”

他举起马鞭,指向远处那些被看管起来的士子和百姓,冷冷道:“那些人敢围着你们,你们就要当场给我揍回去。必要的时候,直接杀几个领头闹事的蠢货立威。记住,我是钦差,你们是钦差护卫,在外面代表的是陛下天威,绝不容许有任何人践踏天子权威!”

商羽陡然间醒悟过来,背后冷汗阵阵。

今日这件事看似滑稽,但如果不是裴越及时赶到,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解决那些人,事后传回京都会变成什么样?

钦差护卫某种意义上也属于天子亲军,更不必说藏锋卫是开平帝亲口创立,如此身份竟然被一群百姓莫名其妙地围攻而不敢擅动,究竟是在打谁的脸?

想到这儿,商羽愈发自责,垂首道:“此事皆是卑下的错,请爵爷重罚!”

裴越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地说道:“依军法该当如何?”

商羽挺直腰杆道:“当领四十军棍!”

裴越颔首道:“暂且记着,等此事完结之后,你自去领受。”

“是!”商羽激动又羞愧地答道。

裴越目光如刀,望向身前众人,缓缓道:“你们如今是我手下的兵,那么只需要记住一点,占理的时候别手软,谁敢拦着你们就剁了谁!不需要你们为我考虑,一应得失我自会承担,如果连这一点都想不明白,从哪来就滚回哪里去。我的兵要会杀人且敢杀人,那些阴谋算计尔虞我诈与你们无关,听明白了吗?!”

如果说他之前那番推心置腹的沟通只是让这些百战老卒动容,那么此刻看似严厉的言辞却让这些人神情激动,心中风雷激荡。

一个不喝兵血的主将本就难得,如今更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他们,军人必须拥有纯粹的野性和血性,哪怕将天捅了一个窟窿,也有他裴越这个主将顶着。

裴越是否值得跟随,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同。

谷梁也不是神,不可能让四百多人的想法完全一致,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的身份与地位,让这些低级将士不敢违逆。更何况这支五百人的队伍里,还有五十个从那些没落勋贵府邸中出来的将门子弟,他们的想法更加不易扭转。

但是此时此刻,这些人望着裴越从容的面庞,只感觉到身体里有股热血在燃烧。

譬如西宁伯崔护之子崔猛,当初跟着李子均去绿柳庄闹事,被裴越用匕首插透手臂,后来他老子又在朝会上帮助裴戎,实在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进入藏锋卫之前,崔猛心里很担忧,害怕裴越会趁机收拾自己,反倒是他那个看似很不着调在京都各方势力之间横跳的老子告诉他,这位年轻的中山子眼界极高,绝对不会做那种腌臜事,让他放心跟随。

进入藏锋卫之后,崔猛被编入第三队,也是今天沉默队伍的一员。

他本来很想一脚踹开身前聒噪的士子,再纵马踩死几个胡言乱语骂骂咧咧的百姓,可是商羽才是第三队的哨官,而且他在南营老卒心中威望极高,根本轮不到他一个没落勋贵子弟说话。

此时听着裴越的训话,崔猛红光满面,嗷嗷叫着,恨不能马上就去宰几个马匪。

裴越望着依旧单膝跪在旁边的商羽,淡淡道:“商羽,归队。”

“遵令!”

裴越拨转马头,缓缓朝百姓那边而去,对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邓载说道:“传令下去,押着这群人前往临清县。”

他其实一直在等严家的人出现。

如今看来,严家似乎不想露面,或许是被他的雷霆手段震住。

既然如此,他便去找那位严老大人谈谈。

言语若行不通,刀枪也可以。

第261章 兵临

临清县是大梁境内名列前茅的上等县,县令品阶为从六品,较之寻常县令要高出一阶。除去县衙之外,县城内还驻扎着一都厢军,亦是广平府下面各县中的独一份。

大梁各州军制并无不同,灵州卫厢军由刺史府辖制,按名册上统计应该是一万两千五百士卒,即一卫五军二十五都,每都五百人。驻扎在临清县城的是灵州卫左军第四都,担任游击的武将名叫俞铮,广平府清苑县人。

俞铮出身寒门,十七岁投身南境边军,因为作战勇猛被升为哨官,统率一个百人队。九年前因为一些缘故从南军中退出,请托关系回到灵州,在厢军中谋了一个游击的职位,领着第四都在临清驻扎。其实以他的资历和战功完全可以再往上升一升,纵然做不到左军统领,一个副统领很有希望。毕竟厢军无法和边军相比,晋升的要求不会太高。

但是对于俞铮来说,莫说副统领,就算是刺史薛涛真的愿意升他为左军统领,他内心里也不愿意。灵州各县论富庶程度,临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这里因为土地的富饶加上商贸的发达,县令历来皆是灵州官场上极为抢手的官职,他这个驻军游击自然也算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夏日炎炎,午后的游击府十分安静。

三十六岁的俞铮躺在藤椅上,享受着侍女温柔小意的揉捏,嘴里哼着婉转靡丽的小调。

前些日子严家又派人送来几箱银子,又许诺将来那处煤矿开采之后,在蜂窝煤的生意中给他留出股子,只希望他能对城外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

俞铮虽然是军汉,但在临清待了九年,对州府官场上的门道不算陌生。他打听过蜂窝煤的事情,知道这是刺史府和京都来的钦差之间的游戏,连广平知府都凑不上前,更何况他这样一个没有根基的低级武将?所谓股子也只是听听而已,将来若能事成,他能从中喝口汤便已满足,最重要的是严家不断送来的银子。

“大人!大人!出事了!”

第四都的文书几乎是连滚带爬地闯进花厅,一迭声地呼喊着。

“嚎丧呢?你婆娘偷人了?”俞铮皱眉斥道,挥手让侍女退下。

文书脸色无比慌张,根本不在意那后半句调侃,连声说道:“大人,城外出现数千人的队伍,还有数百骑兵!距离东城门只有二三里地!”

俞铮霍然起身,双眼圆瞪怒视文书。

“大人,属下已经命令关闭城门,并且调动全部将士,请大人立刻前往城楼。”文书满头是汗,眼神慌乱。

俞铮下意识地吞咽着口水,他知道严家想干什么,无非就是恶人先告状那套把戏。实际上从前天开始城内便有动静,以严家子弟为主的近百士子和两千余百姓出城,纵然动静很小,但不可能瞒过他这个游击。本以为靠着这些人能给城外盯着煤矿的钦差护卫制造一些麻烦,如今看来自然是功败垂成。

但问题在于,文书口中的数百骑兵从何而来?

此时此刻,俞铮还不知道护卫钦差的五百精锐究竟有多强大。

从荥阳城到临清县,直线距离约为二百六十里,就算昨日临清县城外的钦差护卫在被围困时派人回荥阳传信,也不可能一天一夜就能等来援军。

至少在俞铮的认知里,这种行军速度不可能出现,即便丝毫不顾及马匹的安危也不可能。

难道这是西吴的小股骑兵?

想到这儿俞铮只觉得浑身寒毛都竖立起来,连忙拽着文书就往外赶。

慌慌张张地来到东面城楼上,并未出现他一路上想象的场景,虽然城门关闭引来百姓议论,但没有西吴人杀进来,局面大体上还算平静。

只是当俞铮登上城楼,朝城外东面平地上望去,瞳孔便猛地收缩。

站在最前面的便是临清县的士子,后面紧跟着二千余普通百姓。

两支百人队左右看管,最后面则是数百骑兵。

俞铮立刻便认出这些骑兵是钦差护卫。

他察觉到麻烦已经降临在自己身上,这些钦差护卫虽然身份尊贵,但应该没有胆子驱赶牛羊一般对待百姓,更何况其中还有近百位功名在身的士子。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这些护卫中领头的人非同一般,极有可能是那位十四岁就敢跟山贼拼命的年轻权贵。

“开城门!随我出迎钦差!”

俞铮的确很贪,或许是因为祖祖辈辈穷怕了,所以收银子的时候丝毫不手软。

但他毕竟在边军中待过,不是坐井观天的蠢人,如果那位裴钦差真的已经来到临清县,他要是敢在明面上和严家站在一起,恐怕下场会很惨。

他一边领着手下出城,一边派人去县衙通知县令,这个时候多拉一个人下水总好过自己单独面对那位年轻钦差。

城外的队伍在距离城门还有半里地时停了下来。

俞铮快步跑出来,这时候才注意到眼前的骑兵皆是一人双马,登时心中恍然,难怪昨日事发今天对方就出现在临清城外。

“本将灵州卫左军第四都游击俞铮,奉命驻扎临清县城,敢问贵部是何身份,为何拘押本县士子和百姓?”此刻他已经确认那位裴钦差一定在此,因为据他所知钦差护卫拢共只有五百人,眼前便应该是全部人马。

那些士子和百姓们听到他的声音后忽然骚动起来,然而只听得左右两边的骑兵于空中甩响马鞭,所有人便噤若寒蝉。

俞铮眉头皱了起来,高声道:“请贵部主事之人出来说话!”

他身后已经汇集本部士卒,同样是五百人,但对方是骑兵,自己这边只是步兵,更何况双方的甲胄军械差距太大,论气势更犹如云泥之别。

对面依然一片寂静,唯有夏日的北风猎猎吹拂,勉强驱散些许午后的炎热。

便在这时,城门内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大群人脚步匆忙地出现。俞铮扭头望去,微微松了口气,来者便是临清县令莫青云。

他知道不用自己扛着这件事了。

第262章 城下

莫青云,仁宣七年殿试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开平元年留馆翰林院。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他可以一直留在翰林院这个清贵衙门,等待机会直接升为六部侍郎,再外放一任刺史,接着便可以等待空缺进入东府。

大梁最顶级的文官大抵会是这样一条官路,这么多年只出了洛庭一个例外。

开平二年,莫青云主动申请外放,恰好临清县令一职出现空缺,他便来到西境主政一地,在这里耕耘三年时间。翰林院编修外放县令确实稍微低了规格,一般都会是一府同知,但临清终究与旁处不同,倒也不算辱没这位榜眼。

其实想要这个官职的人很多,莫青云能够毫无悬念地拿下来,很多人觉得这跟他的背景脱不开关系。

东府左执政,四朝元老莫蒿礼是他的宗族长辈。

故而在莫青云面前,俞铮从来不敢摆出那种鲁莽军汉的作风,立于道旁恭候道:“县尊,应该是裴钦差来了。”

莫青云今年三十岁,比他要年轻六岁。其人面容英俊五官硬朗,下颚留着短须,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言简意赅地道:“俞游击,请随本官去拜见钦差大人。”

俞铮嘴里有些发苦,本以为这位年轻有为的知县大人会主动去找裴越的麻烦,没想到最后自己还是脱不开身。但他也只能腹诽几句,毕竟身为驻扎在城内的厢军主将,他没有任何借口拒绝莫青云的提议。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