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反派的逆袭 第122章

作者:凝神舞墨

李慕露出恍然之色,抱拳笑道:“公子英明。”

扶苏脸上也浮现出悦色,对李慕满意无比。

其实李慕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拿下项家叔侄不是什么好时机,这会让六国遗民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监视。

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没有安全感,对举贤堂产生不信任和不满的情绪。

他问出那句话,就是要让扶苏自己做出决断,这样才能显出扶苏的智慧,让他知道掌控大局的人是他,而非李慕。

作为属下,你可以很聪明,但绝不能比顶头上司更聪明,更不能越俎代庖,替上司做决断。

而且李慕压根没打算让项家叔侄出事,相反,他会通知他们赶紧溜。

这并非为了项羽。

大秦百万大军实力雄厚,因他的搅合,蒙恬也不会横死。

到时候就凭一个易小川,如何斗得过百万秦军?

原本的历史中,若非项羽一场“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打崩了大秦四十万大军,哪有刘邦笑到最后的机会?

所以项羽暂时不能死,要死也得等打崩秦军之后再说。

至于虞姬他就不用想了,毕竟小月也是高要的执念之一。

真让她“霸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话,到时候就该轮到李慕“执念无可消,轮回何时尽”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东风来了

举贤堂就开在距离公子府不远的位置,相隔不过几条街区,这边有什么事,几分钟内就能赶到。

开堂这日,来自天下各地的人才齐聚举贤堂前庭,人数足有数千,也幸亏举贤堂够大,否则还很难容纳下这么多人。

举贤堂前庭以中间主道为分界,分为左右两部分。

左边人数较少,不过寥寥数百人,十分空旷宽松,这些人衣着考究,身戴各种佩饰。

右边却聚集了足足两三千人,相对较为拥挤,这部分人皆是粗衣布履,头巾束发。

扶苏拉着李慕,混在前来的人群之中,亲耳去聆听他们的议论,甚至主动与旁人攀谈。

对于自身安全问题,扶苏丝毫不担心,一者有李慕护卫在旁,这天下何人能伤他一根毫毛?

再者他很少在外露面,这些自天南海北赶来咸阳的人,就没有认识他的。

谁能想到他堂堂大秦长公子,会在堂下与众人厮混?

忽然,门口传来的对话声,吸引了扶苏的注意力。

门前设有登记处,进入举贤堂的人需自报身份来历,经过登记方能入内。

“在下会稽郡吴中县项梁,这位是我的侄儿项羽。”

“二位是何出身啊?”

“本人是楚国项家的后人。”

“哦,是贵胄之后啊,请左边。”

“为何你们要分左右落座?右边这么满,左边这么宽松?”

“阁下有所不知,在这应征的豪杰中,也分三六九等,六国贵族,名门望族,自古是以左为贵,左为上,右为下。”

“喔,羽儿你看,前来应征的黔首可真不少啊,右边都坐满了,咱们到那边去会会六国的老友吧!”

扶苏看着脸上带着和气笑容,一言一行平易近人,待人接物令人如沐春风,在六国遗民之中人缘颇好的项梁,心里大升忌惮之意。

他脑袋微偏,对身旁李慕轻声道:“那项羽不过一介莽夫,不值一提,可这项梁却着实是个人才。”

“若能为我大秦所用,自是大秦之福,可惜他偏偏……唉。”

李慕点点头,也压低了声音道:“这种人若不能为我所用,就必须予以扼杀,否则早晚成为我大秦心腹之患。”

扶苏缓缓点了点头,显然对此话十分认可。

时间到了巳时,举贤堂大门关闭,错过时辰的人自然不得再进入。

扶苏对李慕点点头,自顾自找个位置坐了下来,李慕则是绕过人群,从后门进入中堂,然后自中堂大门中走了出来。

三声鼓响,现场众人纷纷收声,所有人都坐了下来。

李慕朗声道:“诸位英雄豪杰,在下公子府詹事高要,在此欢迎诸位大驾光临举贤堂。”

说完抱拳左右做了个团揖,庭院中的人抱拳还礼。

李慕接着道:“今日到场的诸位,大多都身怀一技之长,你们之中有当初六国之中的人才,也有黔首之中的翘楚……”

李慕一番开场白,将在场之人的情绪调动起来后,最后道:“那么现在,让我们恭请扶苏公子。”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李慕话音落下后,竟是从右侧黔首中站起一人,他走出人群,站到道路中央。

“各位豪杰,多谢今日光临举贤堂,扶苏这厢有礼了。”

他抱拳做了个团揖,众人亦纷纷还礼。

名门望族这边站起一人,询问道:“公子如此尊贵,为何也坐在堂下啊?”

扶苏微微一笑,温和的道:“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举贤堂的一份子。”

“在举贤堂中,与诸位当然不分彼此,又何必在乎堂上堂下?”

他此话一出,顿时赢得了大部分人的好感。

扶苏一边走向李慕所在,一边开口道:“扶苏不擅虚词,就直接开宗明义了。”

他在李慕身侧站定,转回身来,只超过李慕半个身位,接着道:“此次举贤堂大会,只为广纳天下贤才,为国家谋策略,为黔首谋福利。”

“在座有不少过去六国的人才,这里的三言两语,也很难化解过去的恩恩怨怨。”

“但扶苏愿从今日开始,与诸位坦诚相待,消除隔阂,希望诸位能不计前嫌,各展才能。”

“国家也将不计过往,因才授予相当的职位,还望大家同为天下万民着想。”

扶苏话音一落,人们议论纷纷,皆是赞赏不已。

“看来传言不虚,这位扶苏公子宽厚谦逊,胸襟开阔,是个帝王之才。”

“他贵为公子,竟如此平易近人,着实令人钦佩。”

大部分人都十分看好扶苏,但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却是对他大为忌惮,比如项家叔侄。

扶苏所说的这番话,可谓收买人心至极,莫说那些黔首百姓,便是六国遗民这边,也有不少人大为心动。

这让六国一些中上层贵族忧心忡忡。

若六国遗民大部分被扶苏收服,那六国便将会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情况对他们可谓大大的不妙。

扶苏与前来应征的人见过面后,举贤堂便算是正式成立。

公子府家令开始主持筛选应征之人,按照应征之人所擅长的技能,进行详细登记,那些滥竽充数的自然便会被剔除。

扶苏和李慕先行离开,等到登记完毕,扶苏才会根据应征人员的信息,安排职位。

……

夜,咸阳城一间客栈之中。

项梁和项羽参加完与一群六国遗民的应酬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议事。

两人说了没多久,窗户忽然被人敲响,叔侄俩立刻止住话音,齐齐望向窗户。

“笃笃笃”

数息之后,窗户再度被敲响,两人对视一眼,项羽抄起长剑,握住剑柄,项梁则是走到窗户边,轻声问道:“谁?”

“是我,公子府詹事高要,我是项先生高徒易小川的生死兄弟,有要事相告。”

听到窗外那刻意压低的话音,叔侄俩神情一动,脸上略有惊色。

项梁对项羽打了个手势,项羽当即将长剑收到桌案下。

项梁见状点点头,轻轻打开窗户,一身黑衣的李慕立刻纵身跃入房中。

项梁朝外左右观望了一番,没发现什么异常动静,这才关上窗户。

李慕对叔侄俩抱拳道:“项先生,项兄,久仰大名。”

叔侄俩还了一礼,项梁道:“高君客气,敢问高君,劣徒小川可在咸阳?”

李慕摇头道:“不在,他一个多月前刚刚离开咸阳。”

项梁皱了皱眉,不解的道:“他怎会在这种时候离开?”

李慕探手入怀,掏出一本书册递到项梁面前,道:“先生不妨先看看这个。”

“这是……”项梁接过书册,翻开查阅,项羽也凑了过来。

只见第一页写着:秦始皇三十一年戊申月甲寅日,项梁项羽叔侄自南门入,行过集市,遇陛下车驾。

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灭矣!”

叔侄俩看到这,不由脸色大变,接着往下看,更是冷汗直冒。

这本书册中从他们到咸阳起,去过哪,说过什么话,见过什么人,甚至连吃过什么东西,都记录得一清二楚,分毫不差,巨细无遗。

项梁惊惧不已的对李慕问道:“高君,这是?”

李慕肃然道:“这是扶苏麾下探子送回的情报,从你们到咸阳起,就已经被盯上。”

“扶苏虽然胸襟广阔,宽厚仁慈,但对六国遗民,尤其是贵胄之后,却始终心怀戒备。”

说到这,他看向项羽,略带着几分责备之意的道:“项兄你实在太过鲁莽,身在咸阳怎能如此口无遮拦?”

“如今你叔侄的谋划已尽数被扶苏知晓,他之所以现在不动声色,乃是为大局考虑。”

“等到大部分六国遗民被他收纳,一切尘埃落定时,便是他对你们下手的时候。”

项羽张张嘴,却终究什么都没能说出口,这次的确是他的错,坏了叔父的谋划,还让自身陷入危局之中,他无话可说。

项梁惊疑不定的在房间内踱了几步,忽然望向李慕,问道:“高君,你为何要给我二人通风报信?”

李慕望着他微笑道:“我本邯郸人。”

叔侄俩恍然,邯郸乃是赵国都城,李慕这一句话,已胜过千言万语。

上一篇:行踏天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