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有种 第220章

作者:大明总督

从外地来的那人,见周围的人竟如此激动,甚至热泪盈眶,他心里逐渐明白过来,这恐怕就是这么多人聚集在此地的缘故吧。

一会儿后,他又问道:“那另外两个案子呢,又牵扯到了什么人?”

“第二个案子牵扯到了一个御医,名叫张御医……张家人几乎都死绝了,只剩下一个丫鬟,诶!”

“……”

“第三个案子呢?又牵扯到了谁?”

“……”

此话问出口之后,周围的人竟罕见的讳莫如深,只是摇头不止,最后有人小声的提醒道:“此事事关雍王,你还是不要妄言为妙!”

听了这话,那人当场吓出一身冷汗,从此紧闭嘴巴不敢再问。

雍王,众所周知,是当朝的一个禁忌话题……

围观人群安静一会后,有人忽然指着“承福门”的方向喊道:

“咦,那不是刑狱司的四捕头么?他怎会出现在那里?”

“刑狱司四捕头,蒋瀚文,据说就是他将三大悬案了结了的,你们看他的眼圈都是黑的。”

“……”

众人热议之际,只见那蒋瀚文登上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面朝如山如海的城中老百姓,先团团施了一个礼。

然后,蒋瀚文慷慨陈词,诉说刑狱司的难处……

并说已经找到了一种不伤害人犯身体的拷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减轻人犯受伤甚至死亡的几率……

众人听罢之后面面相觑。

最后有人一拍脑袋,恍然道:

“原来远在瀛州的苏贤鼓捣出来的,并非是新的刑具,而是这种‘幽闭之法’啊!”

“这个法子好,不伤害人命,虽然此法听起来古怪,但刑狱司的确使用此法侦破了三大悬案……”

“如此看来,那苏贤果真是一个大善人!”

“是啊,‘幽闭之法’能拯救多少人的性命呢,在下恨不得立即飞奔去瀛州,只为见一见苏贤苏公子!”

“……”

高台上,蒋瀚文耳中听得下面百姓们的议论声,整张脸直接绿了。

因为百姓们全都在说苏贤如何如何,竟是提都没提刑狱司一句……

想他蒋瀚文,这两日来不眠不休,争取尽早将三大悬案了结,他究竟图的是什么?

无外乎凭借此事洗刷刑狱司的污点,再挽回一下刑狱司和他的名声。

以前的刑狱司滥用酷刑,在民间的名声非常不好。

可是现在……他搁这说了半天竟相当于白说!

不甘心的蒋瀚文,用力拍手,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吸引住百姓们的注意力后,他大声说道:

“大家且听我一言……”

“……”

百姓们呆呆的抬头,看着蒋瀚文讲,等他讲完,百姓们立即低下头又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甚是热烈。

这下总该说一点我刑狱司的好话了吧,我的嗓子啊,都快冒烟了……蒋瀚文忍着困和即将冒烟的嗓子,侧耳仔细一听。

然而,百姓们所聊之事,却还是苏贤!

左一个苏贤,右一个苏贤,蒋瀚文侧耳听了半晌,竟是无人提及刑狱司三个字,就连一次也没有!

呼……

蒋瀚文深吸一口气,仰面看了看越升越高的太阳,然后栽倒在那高台之上,竟是直接昏了过去……

……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

承福门外等候许久的人们,终于等来了结果。

只见那虚掩了一整个早晨的城门,吱嘎一声推开了一条缝。

在无比安静的万众瞩目之下,一个魁梧而消瘦的壮汉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出来。

此人身长八尺,身材颇为魁梧,站在那里有一种顶天立地之感。

但因为常年的牢狱生活,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容和身体都极为消瘦,宛若乞讨多年的乞丐。

不过,他的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双目如炬。

他停在城门口,缓缓扭头扫视着如山如潮的围观百姓,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承福门外安静一瞬,然后有人大声喊道:

“言大山!”

“真的是言家最后的血脉!”

“言家有后了……苍天有眼啊……”

“……”

此人正是一门忠烈的言家的最后血脉,名为“言大山”。

人们群情激动之际,那一群铠甲鲜明的将军已经迎了上去。

他们轮流与言大山熊抱与叙旧,情绪都很激动,有的将军甚至不顾身上的铠甲竟当众抹泪。

第223章 同病相怜

东城的“承福门”前,衣甲鲜明的将军们正与刚刚出狱的言大山相谈甚欢。

三丈开外,普通百姓们围成一个半弧,将“承福门”及门前之人团团包围。

他们都没有上前。

因为不够资格。

三丈的距离说远也挺远,言大山与将军们的叙旧声传来,隐隐约约,听不清楚。

除了距离较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普通百姓们的热议声达到了一个高潮。

只听有人叹道:

“言家一门忠烈……自十年前与辽国的那一战,言家便成了我大梁诸军心中的圣地,言家之人则成了众将士心中的英雄!”

“言大山,言家最后的血脉!此次他被无罪释放,神都附近有名有姓的将军都前来迎接,此等殊荣谁人可及?”

“是啊,以言大山在军中的威望,只怕重返军中为官为将是迟早的事……”

“也不一定,言家只剩下他一颗独苗了,他不一定会重返军中。再者,言家的遭遇……”

“嘘!慎言,慎言!”

“……”

众人热议之际,“承福门”前的言大山及诸位将军们,已经移到城门的侧边,让出出城的路。

吱嘎!

伴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声音,厚实的木制城门缓缓打开一条缝。

又有人要出来了。

围观的普通百姓们立即停止热议,纷纷定睛看去。

只见一个瘦弱的女子慢慢走出城门,一瘸一拐,她的腿上似乎有伤。

另外,她的衣饰、面容、头发等,都和言大山有得一比——

十分狼狈。

加之此女瘦瘦弱弱,走路一瘸一拐,她走出城门之后也无人前来迎接,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模样,让围观之人一阵默然。

衣衫褴褛的女子往前走了几步停下,抬头望了望天,然后又看了看默然的围观百姓们,呆立半晌,她忽然蹲下身当街痛哭起来。

“呜呜呜呜……”

她的哭声几乎成为了天地间唯一的声音。

听者伤心。

闻者悲切。

退至城门一侧的言大山等人,离她最近,言大山或许是出于同病相怜,想上前安抚一下这位数年的“狱友”。

可言大山五大三粗,都已经走到那女子的身旁了,但他总有无法下手之感……

没办法,他最后只得退了回去,连连摇头。

三丈开外。

围观的普通百姓们默然一阵,有人开始小声嘀咕起来:

“诶,可怜啊可怜,她是张太医妻子的贴身侍女……张太医一家早已惨遭灭门,就只剩下一个她一个侍女存活于世……”

“是啊,天道无情,她只是一个柔弱女子,且腿脚上还有毛病,未来可怎么活……”

“话说,张太医一家死得好惨啊!惨遭灭门数年之后,才侦破了那件大案,原来张太医是被冤枉的……”

“嘘!慎言,慎言啊!”

“……”

过不一会儿,围观百姓们的议论声渐渐弱了下去。

那位蹲在地上抱头痛哭的女子,哭声也小了许多。

她将脸面埋在膝盖上轻轻的抽泣着,蹲在那里小小的一团,看起来可怜又无助。

吱嘎!

令人牙酸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众人齐刷刷看向厚重的城门。

上一篇:莫若凌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