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凌霄 第663章

作者:月关

穆斯突发奇想,什么意思?杨家诸女,都要入宫?

六局女官一个级别,其余二十四司中任职的女官一个级别?

却听唐治道:“杨家那三只老狐狸,明白朕的意思的。不过,杨家不能有六个之多入宫,容易出问题的。”

唐治皱了皱眉:“杨家对朕帮助甚大,朕会予杨家回报的,杨玄珪两兄弟就不错,等年纪再长一些,叫他们进京来参加科举。只要他们考得中,朕会大力栽培的。希望杨家也能知道进退,不要妄图左右后宫。”

唐治没提孟姜。

虽然唐治不怕孟姜的气场,但是也会下意识地在重大问题上,避免独断。

不然,就冲孟大妞的脾气,她是真敢当面硬怼啊。

所以,如何安排孟姜,他还得试探一下孟姜的口风。

当然,他尊重孟姜的底线,他的底线也不会因此而屈从于孟姜。

比如,皇后、贵妃、淑妃,他都没有考虑过孟姜。

他虽然不想为群臣所左右,却也会考虑对于世俗观念的影响。

孟姜是什么身份?就连他现在也不能说完全了解。

总之,孟姜能拿得出手的身份,绝对没有一样,能与窈娘和小谢相比的。

而且唐治可以给她自由,但自由也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你不能既要旁人没有的自由自在,又要旁人为之瞩目的身份。

既要又要,唐治这个皇帝都做不到。

皇妃整日介擅出宫廷,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他会找时间与孟姜沟通一下,看看孟姜的意思。

渭州,杨家三位老太爷的争执已经有了结果了,正将决定飞报神都。

皇宫六尚中,息夫人占了一个尚仪。其余五尚,分别是杨紫陌、杨雪迎、杨葭月、杨疏影、杨欣恬。

杨家三个老狐狸一听到这个讯儿,就知道这是皇帝给他们杨家的一个暗示。

皇帝属意的杨家女子,应该就在这五人之中了。

五个都给了皇帝?

三个杨老头儿还真不介意,但是他们知道,皇帝会介意的。

宫里头一下子有五位妃嫔出自杨家,这是想干什么?

不只五人抱团,可以立即成为后宫团里独立的一个小团体。

而且,五个人啊,生儿子的概率也大增啊,是不是还要图谋未来的皇位啊?

所以,杨家必须有所决断,究竟,让谁入宫。

按照杨老太爷的意思,两个就行了。

谁让你们一帮傻姑娘那么矜持,放着金城时朝夕相处那么好的机会,都不好好把握。

如果你们早被唐治收了房,现在还用苦恼这些么?

可惜喽,机会一旦错过,那就是错过了。

可是,杨老太爷一说两个,杨二太爷、杨三太爷就不干了。

两个怎么分呐?

杨紫陌、杨雪迎是亲姊妹,出自大房。

杨欣恬出自二房。

杨葭月出自三房。

至于杨疏影,不属于上三房。

杨老太爷道:“为兄觉得,从紫陌、雪迎里选一个,再加上欣恬就行了。不能叫皇帝觉得我们杨家太贪心。”

杨三太爷瞪眼道:“我家葭月怎么了?”

杨老太爷道:“葭月是紫陌、雪迎他们的晚辈。”

杨三太爷道:“古制,媵嫁。何谓媵,以侄娣从也。侄者,兄之子也。娣,兄之弟也。也就是其侄女,其姊妹。侄女还在姊妹之前呢,有何不可?”

杨三太爷搬出古制,杨老太爷也只好苦笑。

杨二太爷劝和道:“罢了罢了,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咱们杨家,可也是在陛下前程未定时,便豁出整个家族为他鞍前马后的,如今让他多做咱杨家一次姑爷,有何不可?”

杨老太爷无奈,最后也只好这般定下了。

杨欣恬、杨葭月,至于杨紫陌和杨雪迎,都是自己的嫡亲孙女,杨老太爷也委决不下了。

思量再三,这个难题,还是交给她们姊妹俩自己商议一下吧。

毕竟,之前也忘了问,她们两个,谁愿意入宫。说不定本来就有不愿意进的呢,那就不要乱点鸳鸯谱了。

说不定两位姑娘都不愿意入宫,那还得说服一个同意入宫才是,自己这长房,怎么也得占上一席才成。

于是,杨家三位老太爷的决定,就这么传去了神都。

唐治走了一步谁也看不懂的棋,令月公主这边却并没有被他所迷惑。

已经制定了的策略,按照既定的方向走便是了。

朝中攻讦如故,两派打出了真火,由于两派派中有派,形势尤其的复杂,其惨烈程度较之“牛李之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这时候,令月公主也下了两步棋。

一步闲棋,下在了神都。

另一步貌似比闲棋还要闲棋的棋子,下在了江南。

第702章 升仙,舆谔先行

乔书办现在重新回到大理寺了。

官居大理司直,从六品上的官儿,听起来不大,可你别忘了,宰相也就三四品而已。

大理司直负责出使受理州府疑案。

所以,乔书办每次出京,承制推讯,到了地方,那都是钦差大臣。

官儿虽小,这却是个肥差。

之前唐治还是汝阳王的时候,把他安插进了亲事府。

不过,他也没什么事儿做,平素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写话本儿。

还别说,他写话本儿,以公案风为主,还挺受欢迎的。

如今官居大理司直,静不下心来写话本儿了,不过,他还喜欢听话本儿。

他听书的茶馆儿,就在大理寺对面不远,叫陶然居。

陶然居有两位说书先生,一个说长篇的,一个说短篇的。说短篇的这位,文风以志怪为主。说长篇的这位,就是李观鱼李先生。

这一天,有人拿了份短篇话本儿,请李先生说说,不收润笔费,还要另给好处。

这种当然也是有的,多半是为了扬名。

李先生接过话本,飞快地浏览了一遍,便微笑摇头:“李某说长篇的,这篇故事太短,润色一下,也只能讲一个下午,不合李某的胃口。”

那撰稿人是个中年文人,道:“李先生名气大,所以咱才来找李先生说。故事虽短,只要李先生肯说,我给的酬劳可是不少。”

李先生莞尔一笑,摇头道:“这个话本儿是玄异风格。学生不谈玄异,只谈风月。”

另一位说短篇的宁先生刚到茶楼,听见对话,立即兴冲冲迎上来,道:“客官有什么故事要讲?找我啊,我专讲短篇的。”

李观鱼摇摇头,径自走开,趁着那客人与宁先生谈话的功夫,便找到茶楼掌柜结算工钱,他要走人了。

掌柜的还以为李先生是被别人挖走了,他的长篇话本儿可是为陶然居很是拉来了一批忠诚茶客,每天必到的。

他还想挽留,李先生却说要回朔北老家娶妻生子,坚决辞去。

结算了工钱,李先生就“逃之夭夭”了。

当天晌午,乔书办……乔司直吃完了午膳,离着下午上衙还有时间,照旧来到陶然居,叫了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听书。

可惜了,今儿不是李先生说书。

他还挺喜欢李先生的风月风格的,碍于官员身份,他自己不好意思写,听听总是无伤大雅的么。

结果,换了那位说玄异的先生说书。

乔司直听到一半,脸色就变了。

他立即会了帐,匆匆离开了茶楼。

旁边不远就是“朱雀台”的总部。

最近这段时间,小高公公一直跟在御前,“朱雀台”就由毕开旭亲自坐镇呢。

乔司直是跟过唐治的人,朱雀台做为一个特务机构,岂有自己主子身边有几个人都不调查清楚的。

乔司直一自报身份,毕开旭便亲自迎了出来。

宾主坐定,乔司直便把方才在陶然居所听的话本儿故事,对毕公公简要说了一遍。

毕公公一听,攸然变色。

他满面堆笑地送走了乔司直,立即亲自点起一队朱雀卫,气势汹汹杀奔“陶然居”。

“陶然居”从掌柜到茶博士,尤其是在台上说的正起劲儿的宁先生,一个不漏,全被带走了。

就连茶客们也都挨个登记名姓、身份、住址,一并带走了。

一时来不及查,先关起来再说。

紧跟着一纸盖了“朱雀台”大印的封条,便封了“陶然居”。

然后便是派人再去控制陶然居上下人等的家眷。

此时,观鱼先生已经登上了前往朔北的长途马车,离开了神都。

这篇玄异故事,名字叫《升仙记》。

讲的是某朝某代,某位云游在外的王孙公子忽然遇仙,便求仙法。但仙人说他凡根未净,不能得道。仙人又说他的父祖颇有仙缘,便遣仙兵仙将随他回国都,迎接他的父祖升仙。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